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483

  这就是预研的威力,它虽然不能让你直接拿到成熟的技术,但是有了预研这个阶段之后,你只要某一个项目有需要,那么就能够直接把预研的技术拉出来大量投资就行,这样一来在技术的研制难度、进度上都能有效地控制,以做到降低技术风险。
  整个会议从一开始之后,中途就没有再停止过,杨辉对于这次新的0111所四代重歼方案自然是更加地好奇了,就现在这种情况下搞出来的方案,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又或许是611那边更胜一筹也有可能,毕竟根据上一位面的歼20设计思路来看,那也是相当有竞争力的重四方案。
  杨辉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不管是611所还是0111所的设计方案,这两款四代重歼都是非常吃飞控设计,到时候不管是两个方案谁最终胜出,恐怕都必须要把中航西南在战斗机电传飞控领域的所有资源集中起来,一场大协作的攻坚战不可避免。
  还算能够给杨辉一些安慰的,大概也就是上一位面的歼20首飞之后,直到杨辉出事之前也都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飞行事故,这说明611当时负责歼20设计的杨为对飞控设计管理还是很有一套,轮到这一位面的四代重战的时候,希望也能愉快地搞定飞控设计。
  一直等到会议完成的时候,杨辉这才站起来传达着最新消息,微笑面对着一众所里的骨干设计师,他们是中航西南0111所角逐四代重歼项目的核心科研设计队伍,必须要把消息都传达到位。
  “我听了一下现在对重歼方案的最新设计,说实话对于这种‘大胆冒进’的设计我是很欣赏的,咱中航西南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正是因为我们有追赶的壮志,到了现在四代重战的时候就只有美国继续了F-22战斗机项目,现在的俄罗斯已经在这方面后劲不足,而我们要的就是复制当年苏27对F-15的之间龙虎斗,而现在这个方案让我看到了希望。”
  也没有打算停顿太久,趁着热就继续打铁:“那么我再宣布一个最新的消息,明年的下半年海空军就会联合召开四代重歼的方案竞标,有资格参与项目的一共是三家设计所,你们算是一方,611那边一方,另外还有奉天的601也会参加这次的角逐,大家都好好地准备吧。”
第877章
航电系统
  如果说重四项目在国内的三家设计单位之间竞争,是考验这三家单位各自的系统集成能力,那么对于各种子系统的研制和采购上面,这就又是另外的一番画面了,至少在航电系统方面,中航西南一直都是国内最先进,并且没有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共和国在航电设备技术上敢说最好的只有,也只能是中航西南,重四的整机系统集成还需要进行竞争,但是在航电这一子系统设计上面就属于是没有太多悬念的项目,现在整个共和国可以做四代机的航电,只能是历云所带领的专业化航电设备制造公司。
  国内也只有历云所带领的团队才能够完整地搞定一整套系统,至少人家在此之前就已经能够完成类似F-22战斗机早期使用的宝石柱航电系统,并且还能够装上歼18使用,所以在能力和技术积累上都已经是国内最顶尖。
  杨辉在散会后肯定是留下了一边的厉云,两人又是一前一后的来到旁边的小会议室,这才悄悄地谈论着这次最重要的重四航电系统设计。
  “先说说设计吧,毕竟我们这次的0111所方案和611所方案都内定使用你们提供的航电,因此这套航电的设计就必须要足够的优秀,你大致能说一下设计思路,又或者是有座舱布局效果图更好,我倒是很想先睹为快。”
  要想看看座舱的航电设计,这当然是可以有的,这次的航电设计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把预研项目下达,而航电的设计是远没有战斗机整机设计那么久的设计周期,并且只要能够完成早期的技术构架,效果图差不也都能够做出来了。
  这坐下之后,厉云递过来一张随身携带的保密软盘,这里面有大致的介绍性资料,当杨辉怀着好奇和激动之心打开这张图之后,那真是……
  第一张图仅仅只是渲染的效果图而已,但这图里面要表达的信息绝对令人眼前一亮,至少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比起歼18而言,肯定是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那一平三下的显示器设计被放弃了,而就是这一平三下的设计,却是F-22战斗座舱的早期标准设计。
  杨辉倒是对这设计方案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F-22航电过渡到F-35阶段的二合一,在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之后,项目的研制风险肯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这才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在航电上该有的设计,可以在性能和技术风险之间做到不错的平衡。
  仔细回味了这航电的设计方案之后,首先还是要给出肯定:“这确实很有想法啊!单就是这一平四下的设计而言,特别是这个大型液晶显示器,简直就是神来之笔,不过我觉得现在国内应该还没办法制造如此大的军用液晶显示屏吧!”
  想要制造出合格的军用级大型液晶显示器,这还是很有一些挑战的,至少在歼18时代也就只有三块小的液晶显示器而已,而那就已经是付出了相当之大的努力和投资之后才做到的,至于以现在国内的技术要想直接做出F-35那种大型的军用级液晶显示器,当然还很有一些难点需要突破。
  不过也就是在刚才杨辉提出了问题之后,从厉云的反应来看,这家伙应该是对解决这一块大型液晶显示器有了想法,要不然也不会在杨辉提出了问题之后还是无所谓的样子,那明显是胸有成竹啰!
  也是一直等到杨辉继续看着另外的一份文字性介绍之后,这家伙才终于算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90年代的航电设计还可以这样来玩儿,简直就是6的飞起啊!
  耳边也不失时机地响起了:“杨总您绝对没看错,其实效果图中所看到的大型液晶显示器并非是一整块的,而是由两块中型液晶显示器拼接而成,只不过我们在技术上已经有能力实现对这两块显示器的‘无缝拼接’,并且经过特殊的算法合成之后,能够实现两块显示器联合显示大幅动态图像,所以这也才有了之前所看到的那张效果图。”
  使用两块液晶显示屏拼接在一起,以此来显示大型图像的技术,这在上一位面的2000年之后也是属于比较主流的新一代军用战斗机显示器技术,这样的好处自然就可以做到有效地降低航电的成本,并且保证显示器有一定的容损余度,就算有其中的一块显示器坏了,也还有另外的一块可以继续使用,不至于整个显示系统立刻趴窝。
  当然,就现在这一位面为重四所设计的座舱航电来说,实际上单就拿容损率来说,这绝对是非常高的,毕竟这次厉云所带来的重四航电设计又并非仅仅只是两块中型屏幕接合成一块大屏而已。
  这反而是根据90年代和2000年头几年的技术水准,在综合评估了之后,还是决定保留另外的三块下视显示器,只不过这三块下视显示器比起歼18的下视显示器甚至还要更小一些,大概也就是7英寸左右不到的而已。
  已经有了大型显示器占据了最宝贵的空间,其它的三块显示屏的安放位置就有些讲究了,左右两块肯定是横着放置在大型拼接显示器的下方,大概就是飞行员膝盖的上面一点,不过由于是横着放置,再加上这次是一款正儿八经的重型战斗机,座舱空间也挺大的,倒也能够放的下。
  而中间的一块显示器自然就是竖着放置在中轴线上,也就是以往常常是用来安放中置操纵杆的地方前面一点,而这同样也是属于大屏幕的下方,只要稍微低头一点,也还是能够保证飞行员能够及时、清楚的看到并且操作显示器。
  至于说原本中置的操纵杆怎么办,这也是没有办法了,为了保证能够在座舱中腾出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一平四下的显示器,飞行操纵杆很无奈地被安放到了飞行员的侧边,也就是说土鳖终于也用上了传说中高大上的侧杆。
  至于说这中置操纵杆和侧置操纵杆之间到底谁好,这就还真不好多扯,只能说两种都有各自的好处,而现在的重四需要腾出以往放中放置操纵杆的地方,那肯定就随遇而安的使用侧杆啰,反正都影响不是太大。
  因而杨辉现在看到这重四的座舱航电设计的时候,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显示屏真它娘的多,到时候飞行员想看什么看什么,当真是咱不差那点屏幕资源,论势态感知和数据监控,咱绝对牛逼。
  当然,最让人满意肯定还是因为这三块7英寸的小型显示器用上了高大上的压力传感技术,也就是我们后世烂大街的触摸屏技术,只不过在这九十年代的时候,你要想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还做到7英寸的大屏,那肯定只能是使用单色的显示器,所谓彩色触摸屏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足以让这次的重四座舱设计变得高大上起来,那家伙简直是牛逼到没朋友了。
第878章
头瞄和操作系统
  这一平四下的航电显示器设计当然也并非是这次历云的独创设计,至少这时候的美国佬在超级雄猫战斗机F-14E/F上面就使用的是一平四下的设计方案,那么说起来还是能够找到“爹”。
  不过F-14E/F使用的就并非是两块中等液晶拼接而成的大型显示器,这家伙是直接采用一整块大型液晶显示器制作而成,这只能说技术底子雄厚就是牛逼,咱共和国还是不能够比啊!
  不过使用一整块显示器有一整块显示器的好处,但二合一的拼接方案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这就好像侧杆和中置操纵杆之间的争论一样,谁也不好吐槽另外一种设计哪里不够好,只能说是工业技术基础和设计思路的不同所导致。
  而这次重四方案真正原创的航电设计,肯定还是要数在这三块单色压力触控屏上面,把触控屏引入到战斗机显示器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座舱的人机工程,更提升逼格和科幻感,让人真正感觉到不明嚼栗。
  “这个座舱的设计就很好啊!看来之前让你们来做这个重四的航电设计是没错的,不过我现在最想知道的是,这个航电设计方案当中,头盔显示和瞄准系统是不是也有相应的改进之处,之前我们在歼18上面使用的头显示已经不足以保证技术优势,这个该怎么解决?”
  航电系统说起来也是包括的非常广泛,毕竟人家这全称是叫做航空电子设备系统,你只要是电子设备就算是可以了,甚至连机载雷达从广义上来说也都能够算作航电系统的一部分,在这样划分的范围之下,把头显、头瞄都算到航电系统也是没错的。
  只不过这次杨辉想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特别是当厉云把情况说明了之后,让人更是感到一阵尴尬,原来情况是这样搞来的……
  这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如此,这也就是说此次重四的航电系统也是采用了子系统分包模式,不过这样也还好,至少它能够集中全国上下最优秀的设计和资源,而且听你这一说,我也觉得洪都那边要求确实没错,就依他们要求的办吧!”
  其实情况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国内在这头显和头瞄方面最有权威的绝对不是中航东北,也同样不是厉云所领导的航电系统公司,反而是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接触到头显,并且引进技术的洪都在相关技术上最优秀。
  想当年洪都同意大利马基公司合作,双方共同改进强五的时候,使用的技术里面就有头盔显示技术,只不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就没有把强五改进型持续下去,但是凭借着当时西南科工歼18的立项,洪都的头显技术也终于在歼18项目上实现重生。
  也就是说,国内最早接触、最早展开相关技术自主研制的就是属于洪都方面,后开苏联解体之后又从苏联搞过了更进一步的头瞄技术,这样综合起来之后,才有了洪都将歼18航电系统中使用的头显升级到头瞄的想法。
  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之前决定轻四使用的航电系统为歼18的航电系统改进而来,而歼18的航电设计时并不具备头盔瞄准能力,它仅仅只能有一定的头盔显示能力,而这对于一款注重多用途的战斗机而言还刚好合适,只要能够显示大家需要的数据就行了。
  一直到了洪都轻四项目的时候,歼18上面使用的头盔显示器肯定就不够用了,毕竟这是一款定位中需要外销,并且还要有强大对空作战能力的四代战斗机,要说没有头盔瞄准系统肯定是不行的。
  新一代的四代机要配合着新一代的大离轴近距离格斗弹使用,而大离轴格斗弹又必须要配合着头瞄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这也就必须要说到之前洪都所提出的要求:他们为重四研制的头盔瞄准系统不仅仅要提供给重四使用,还要可以提供给他们自己研制的轻四使用,并且允许出口。
  真要是对于中航西南来说,头盔瞄准系统并不是什么需要禁止出口的设备,就算它是重四上面使用的航电设备,但是要说出口也就出口了,反正配合它使用的是老歼18使用的老一代航电构架,在总体设计构架都落后了一代,那你这子系统再先进,不能发挥出全部的作战能力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厉云作为专业的航电设计人士,对这里面的利害之处知道的也并不比杨辉少:“没错,我也认为可以同意洪都的要求,反正轻四的航电构架是我们老一代的宝石柱设计,要给它用上最新的头瞄系统也无妨,至少我们现在针对老一代的宝石柱航电系统构架设计,又有了最新的改进想法和突破。只是我们现在还存在着两个最大的问题需要攻克:机载航电的整机操作系统、新一代机载电脑。”
  对于厉云提出的这两个最大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就是直接涉及到了航电系统中最关键的操作系统,要知道这航空航天器使用的操作系统可不是把微软的问就死系统装上就可以用的,而是必须要针对这类航电设备特殊使用要求来专门设计。
  战斗机的机载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嵌入式的操作系统,追求的是实时性、稳定性、安全性。国际上主要以美国风河公司的VxWorks系统为代表,它们广泛运用在通信、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在F-16、F-18、B-2等有人作战飞机,X-47无人机以及各种导弹、太空探测器上都有应用。
  甚至中航西南之前的好几款战斗机使用的机载操作系统,那也是盗版的美国风河公司产品,包括十号和歼18也都是这样搞的,而这种办法却仅仅只能适用于共和国的航电设计能力还没有完全壮大的时候,但是就现在的重四项目上面,是绝对要杜绝再继续使用美国的操作系统。
  是需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到了,这关乎到整个中航西南,乃至整个共和国的航空航天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
  “这个战斗机航电的操作系统极端重要,之前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是一回事,我们就不说太多了。但现在嘛!我看这个飞机的机载航电操作系统项目完全是应该单独成立一个攻关项目,总公司这边会拨款一部分,然后你们自己筹款部分,我也会向科委高层递交一下申请,看能不能做成了一个重点专项,毕竟这套系统也不仅仅是战斗使用,其它种类的运输机、导弹、甚至航天系统都会用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项目。”
第879章
天脉系统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操作系统是电子信息设备的基础与核心软件,它于国家信息安全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展息息相关。而作为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系统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而之所以说微软的问就死这类操作系统不能直接引入到航空航天飞行器上面使用,主要是因为操作系统它又分为两种,其一就是桌面操作系统,如问就死之类的,手机上面的智能移动操作系统在90年代还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但是也还算有一点苗头了。
  不过以上的操作系统系统和飞机、汽车发动机控制设备的操作系统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工业设备的操作系统是嵌入式,使用起来的灵活度或许海不太友好,但是运行起来之后的稳定绝对优秀。
  并且这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工作的环境也和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大不相同,所以能够有一款自主研制的机载嵌入式操作系统,这就非常重要。而嵌入式系统通常作为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在工业控制、国防装备等领域使用,对各种信息化的装置或设备进行实时的控制、运行监视。
  就事实上来说,嵌入式操作系统肯定是社会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操作系统,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看起来使用书数量庞大,但和嵌入式的操作系统比起来,那就要说一句呵呵了。
  几乎所有带有数字接口和程序控制的设备,如卫星、火箭、飞机、火车、汽车、通讯基站、交换机、智能电视、机顶盒、数码相机中的计算机设备等等,他们都属于是嵌入式设备,使用的也都是嵌入式的机载操作系统,由此也就体现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信息安全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既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那肯定是在听到这次要准备在国产的航电操作系统上使用更加安全的国产系统时,提供大力地支持就顺理成章,这让厉云非常感动,要知道在他提出研制这套系统的时候,可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毕竟这种嵌入式的操作系统研制起来是一点不比桌面PC的操作系统简单,要是没有上亿美元的投入,那几乎是不可能看到任何成果的。
  不过困难又如何,这时候就是再困难也要做:“我们国内所有信息化设备的操作系统都是掌握在少数的几家西方公司手中,而大量事实也证明了,国外操作系统中存在缺陷和后门,这几年我们每年找到的国外操作系统数不胜数,而且到现在我们都还不清楚到底还有多少BUG还没有发现,甚至这些系统BUG说不定就掌握在敌人们的手中。”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后门危险程度是绝对不低的,至少杨辉就知道上一位面的外国黑客曾经仅仅使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就窃取了位于共和国帝都的外国专家局共计一万一千名专家的个人敏感信息,而这外国专家局所使用的路由器操作系统就是风河公司的VxWorks嵌入式系统软件。
  很不好意思的是,风河公司的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在中航西南的多款三代机上面都有使用,要是以后真的对上了美国佬,就歼18双座的电子战型号而言,被针对性的对着系统后门来一波攻击的话,恐怕……
  所以说,杨辉知道这操作系统不能够国产化的极端危险,那就要大力支持国产系统的研制,虽然国产系统还没出来之前也不见得它的可靠性就能够有多好,但只要敌人不清楚国产操作系统的具体情况,对抗中也就不可能针对性的来一波精确打击,而真要说硬拼的话,最终咱还说不定是鹿死谁手。
  “历总工你这话说的在理,我们现在必须要注重航电的操作系统国产化需要,歼18上面采用了美国风河公司的操作系统,这已经是非危险的举动,现在我们不能在四代重战上继续留下这个危险的设计,这个确实算一个重点攻关项目,要重视。我看这项目代号肯定也还没有定下来,我觉得就叫做‘天脉’系统为好。”
  所谓的天脉系统实际上并非杨辉原创,而是上一位面共和国2000年之后自主研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这个“天”字就是天空的意思,天空中不但是鸟儿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是航空人驰骋的疆场;而“脉”则是脉络、经络的意思,它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使人体各器官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那么“天脉”系统的名字寓意也就呼之欲出,而既然这一位面的国产操作系统提前出来,那么以后计算机所的“天脉”系统还会不会有这件事,肯定就不好说了,不过杨辉认为这名字肯定不能断了,该继承的还是要继承起来。
  没有猜错的是,整个系统确实还没有工程代号,厉云听到这名字之后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它的寓意:“天脉好啊!这个名字足够响亮,以后一定能够名镇四方,需知我们这套系统做出来之后,那肯定不只是面向航空航天,在其它领域也会大量地使用,要是没有一个拉风且响亮的好名字,咱走出去都不好意思。”
  一般来说,共和国的个人PC电脑存在着大量的盗版操作系统问题,所以在共和国的个人PC操作系统是赚不到它应有的巨额利润,毕竟就算你微软追究起来的时候,人家生产电脑的公司也可以说这是用户自己下载安装的操作系统,和我们没有关系。
  但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这种借口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工业设备、航空航天、路由器、火车、汽车、通讯基站等项目,哪个客户会自己安装操作系统,除非是钱多了烧包的慌才会这么干,说什么这是用户安装的盗版借口是会被笑掉大牙的。
  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一般都是厂家直接安装调试好之后,随着设备一起打包出售,这种操作系统除非是有特别必要,一般都是采购正版系统,而这就正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真正盈利的地方,我这东西就是没有盗版系统,你爱咋咋滴!
  所以说,一旦把嵌入式操作系统做出来之后,先依靠国防安全系统的采购订单做大做强并且成熟之后,进军民用市场那就是大赚特赚,项目盈利能力绝对不会比个人PC电脑的操作系统少,而且还不用苦心积虑地想办法维持整个生态产业链,反正嵌入式操作系统面向的也就是工业设备厂家指定使用的那些程序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