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483


第880章
再难也要啃下来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制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关的项目,但是在这重四航电项目上所需要攻关的,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同样也是关乎到航电系统能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实力的技术:机载计算机。
  先说操作系统这种东西肯定是需要安装到计算机上面使用,那么计算机性能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航电系统的反应速度、运行流畅度等等。
  早期三代机使用的计算机其实并不能算是多好,它计算能力是非常地底下,但好在早期的军用机载计算机也不需要多庞大的运算资源,甚至用更加直白一点的话来说,早期的机载计算机连操作系统都不需要,仅仅是将一个程序植入到计算机里面就行了。
  但随着数字式飞控的不断发展和航电设计的不断深入,并且战斗机也逐渐向多用途方向发展,航电代码的编写也开始不断增加,机载计算机上就出现了嵌入式机载操作系统。
  而伴随着这些新情况地不断发展与深入,对机载航电系统最重要的机载计算机性能也提出了新的升级要求,因此这又是重四航电的一个重点项目。但是一想到比操作系统研制起来更加让人揪心的机载计算机研制,就连在航电领域一直自诩为国内第一人的厉云也是愁眉苦展,这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单就说机载计算机这边,我们现在依旧是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之前我们在闪电、十号、歼18时代是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还算堪用的机载计算机生产技术,但我们国内的技术其实还远远不够,并没有办法对技术进行升级,所以现在已经落后美国人整整一代。”
  电子技术的升级换代遵循摩尔定律,不过在特殊的工业电子控制设备领域倒是有些不一样,这就主要是因为需求的原因,会导致机载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但是这机载计算机一旦进行了技术更新之后,同样也意味着两代计算机的性能之间差距犹如鸿沟。
  要真的说实话,机载计算机的设计是没有太多五花八门的花哨功能,要的就是安全、可靠、低功耗,性能上可以满足基本要求就够了,所以机载计算机的研制进步和换代,还不如说成是芯片生产商对军用CPU的升级换代。
  也就是说机载计算机的升级,差不多就可以说是CPU的技术升级,但要说到共和国在中央处理器上面的自主技术升级,这就只能是……
  想到这些杨辉都感觉到头大:“再困难咱也必须要硬着头皮上啊!现在整个共和国除了我们中航西南以外,整个航空航天系统就没有哪个单位有任何的可能会投资到军用机载计算机的研制当中,所以这次重四的机载计算机我们只能是自己想办法咬着牙把它啃下来。”
  光是提要求、下命令肯定不行,不能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一些必要的支持还是要坚决到位的。
  “项目需要什么要求就直接找我,我能解决就一定是最快时间之内解决,不能解决的也会直接走更高层的路子抓紧时间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一定要把东西给我做出来,甚至在制造采购的成本上我们可以接受国外同样产品报价的十倍以上。”
  给出国外同等产品报价的十倍,这可并不是说着玩儿的,而是属于真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国外研制生产的机载计算机产量大、工艺技术先进,所以人家的卖价可以做到较为低廉。
  但共和国这边就不行了,要想实现新一代机载计算的研制生产,那肯定是至少70%的新工艺需要突破,而这样一来,产品就需要承担所有相关技术的科研成本,价格贵的一逼也是必然。
  再退一步来说,若实在是因为大规模生产的工艺上不成熟,那么采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其实也同样可以接受,这才是为什么杨辉敢说可以接受国外价格十倍以上,这完全就是因为实验室制造的成本太过于感人。
  当然了,实际上一台机载计算机的国外采购价格也并不是多高,十倍乃至二十倍的采购价格其实也可以承受,至少这机载计算机相比起整个航电系统的价格而言,也并不是占据了多大的比例,这顶天了就是让航电的成本增加个几十上百万又如何!
  几十上百万的价格相比起四代重战上亿元的制造成本,那不过也就一两个百分点而已,这一点点的整机成本溢价并不是不能够接受,问题就看最终到底是能不能把东西造出来,杨辉现在怕的就是实验室环境下也都没有办法生产出可供使用的机载计算机CPU。
  但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情况,这项目的攻关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作为一款跨代的重点型号战斗机,要是说没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肯定是不可能,而像且重型四代机这种大型重点项目,要是说不能够拉动一两个关键领域的产业发展,那么就站在整个国家工业系统的角度来看,项目也是失败的。
  杨辉就不愿意再多费口舌:“大概就先这样就好了,航电系统关系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力排众议把整个中航西南的航电设备领域技术力量集中起来,再重新组成一家专业的大型公司最大原因所在。”
  现在这套航电系统最重要、最有风险的两项技术就是操作系统和机载计算机,其它的一些尽管同样也会有一些技术风险,比如原歼18上面使用的内置式红外导航和激光瞄准系统技术,这技术在重四上面就再一次进行了升级。
  在集成了光电雷达之后,这一整套系统将不再仅仅是为对地攻击而服务,对空作战中也能够实现很有效的超视距目标探测,其它的什么战斗全权限数据监控技术等等也都有使用。
  甚至于整个项目一开始的航电系统设计当中,还非常大胆地提出了使用光纤来传输各种实时数据,做到有效地优化战机内部布线,加快传输速度、降低重量等等。
  可惜最终杨辉还是把光传技术给否决了,这东西在技术上的优点虽说是无与伦比,但是在成熟度上还需要再磨炼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实用,现在重四航电系统所冒的技术风险已经很大,要是再硬着头皮上光传的话,杨辉实在是难以想象最后的结果。
第881章
返销
  0111所的四代重战方案配上厉云带来的新一代航电系统,至少能够让重四方案在航电上不会输给F22。
  至于说气动外形上面,单就这次的气动设计而言,恐怕在机动性上也就是和F22拼一个不相上下。虽然同为常规气动布局设计,但是0111所的设计多了全动的外倾垂尾,这一项技术所带来的机动性增加,也是必须要承认的。
  但事实上,F22的整机推重比肯定又是要胜过0111所的重四方案的,甚至是直接胜过共和国这次参与竞标的三种设计方案都有可能。
  这种差距就来源于共和国对重型机体格的认识与美国标准的差距,就F22的整机体格而言,大概也和美国当年对F15的定位一样,以重型机中的较小机体来换取更大的整机推重比。
  那同样以共和国的指标来看,重型机必须要是苏27那样的大家伙才算够味,就算这次国内重四使用的发动机能够达到和F119的发动机同一个级别,在整体推重比上面肯定也是落后F22,这个必须要承认。
  如此看来,之前由全动垂尾带来的优势,又因为整机推重比上面的落后,导致在机动性上面算是勉强抵消各自的优势,大致是能够打一个平手吧!
  其它的隐身设计方面,这个杨辉倒是不认为0111所的方案会落后于F22,甚至是后向的隐身能力也不会弱。
  就隐身这一点而言,恐怕国内其它的两个设计单位所拿出的方案都是不能比的,那么总的来说,应该是可以把0111所的方案称之为整个重四竞标中,重最注重隐身性能的设计方案。
  杨辉不清楚军队这次对重四的要求,到底是重视隐身还是机动,又或者是要求低风险、超大航程之类的,所以现在也没有办法给出0111所方案一些重点优化方向。
  反正一切都只能说是,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设计方案做到最好,至于军队最后会选择哪一个方案,那就真的是管不着。
  ……
  再次离开0111所的时候,杨辉同样也是马不停蹄地赶往了611所进行调研考察,或者说成是去通知军队的最新项目进度要求也没问题,反正说白了这就是要去看一看611所那边。
  而要说到611所进行调研,杨辉肯定又是把这次的行动安排在锦官城调研之行的最后,毕竟611那边的才是压轴大项目。
  按照安排,这次首先是前往420厂进行调研,这次不同以往的一点则是,到420厂不再是关注QC160燃气轮机项目,同样也不是关注QC280。
  反而是之前一直都不被重视的AL31F发动机大修线,这31F在一开始只是作为太行服役之前的一个替代发动机的项目,当时这条大修线也并不太引人注目。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空军马上就要大批量采购十号作为主力作战装备,这就意味着至少31FN发动机需要进行大修。
  加上之前国内所采购的苏27战斗机,这款飞机使用的31F发动机比较狠,直接就是要到第一次大修点了,第一批准备大修的发动机已经开始从军队交到420厂。
  加上这次空军明显又对苏27很满意,这才有了引进苏27战斗机的技术,准备进行国内生产一事。
  对于国产化的苏27战斗机项目而言,虽然很多子系统都要求国产化替代,但唯有发动机这东西暂时还要继续依赖31F,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相应的,这也就造成了国产的歼11同样也要使用31F发动机,那么就这样看来,国内的31F系列发动机绝对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的主力军用大推。
  这光是一条31F发动机的大修线,就足够保证延续420厂的主要业务持续发展,更何况这时候的420厂在向巧的主持下,对31F发动机的技术改进已经初见成效。
  当走到31F发动机大修线项目的科研技术办公室,明显看到了一群毛子正在和420厂这边在讨价还价着什么东西,而且看这样子还是420厂占据了上风。
  这就很有意思了,毛子这是打算来干什么?这便是悄悄地走到一边找一个坐位坐下,专心地做了一个倾听者。
  ……
  “不不,我们要该技术的全套生产能力,而并非是采购你们的成品零部件,这一点是必须搞要清楚的,想想我们两家工厂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吧,光是在运输成本上来说,我们实在是不能接受,所以请再考虑一下。”
  共和国引进国外的技术是很正常的,但是引进了国外技术之后,能够很快就实现对引进的技术优化、改进的,420厂的31F发动机大修线项目绝对是标杆。
  当然了,实际上要说在共和国找一下这种技术引进之后又有所发展的,其实也不是没有,只要你愿意找,肯定还是能找到。
  问题是像420厂这种改进发展的技术能受到原厂的高度重视,并且实现技术重新出售回去的,那绝对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只可惜,面对着这种要求,掌握了主动权的420厂却丝毫不为所动,他们深刻地清楚现在找遍全世界,能够实现较低成本下对31F发动机大延寿的技术,仅仅是只有420厂这一家,除此之外别无分号。
  “不,我们一直坚持只出售成品,至于运费的问题,我认为这从来都不是问题,采用火车运输的模式,运费其实是非常低廉的,甚至我们420厂可以承担送货上门。”
  比起出口这种高端成品零部件的盈利,运费其实已经无足轻重了,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个担子咱担了。
  毛子面对这种油盐不进的主,也是彻底没办法了,尼玛我们当年出口大修线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摆谱过,你现在420厂就不能念旧情一下吗,咱们可都是老朋友了。
  “贵厂这样做不好吧,我们出口31F发动机大修线的时候,对你们可是掏心掏肺的,而现在你们这样做,那就是不顾咱双方的传统友谊,这样我们以后的合作恐怕就……”
  “而且我听说你们正在准备国产化苏27战斗机,到时候免不了还是要再采购大量的31F发动机,我们不希望因为贵厂的原因导致31F发动机的短暂停产。”
  擦,这是软的不行,要准备来硬的了吗?看来毛子是彻底没有耐心了,不过这种没耐心之后,要拿31F发动机的出口订单做要挟的筹码,这恐怕并不是什么好想法。
第882章
你这样要被打屁屁
  作为31F发动机的一家生产单位,当年乌法拿到出口共和国十号工程的31FN发动机项目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各个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制造单位还需要遵守苏联行政力量的协调。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整个航空工业都是处于混乱地状态,而配套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肯定也都是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这时候唯一逆势而上的就只有乌法工厂这边靠着提前通过和共和国搭上了线,甚至在共和国这一位面最早期的一批苏27采购中,发动机就是由乌法提供。
  后来则乌法就不仅仅是提供了共和国最早使用的一批31F发动机那么简单,正好现在的十号已经实现定型交付,大批的31FN发动机订单同样也是源源不断地飞向乌法工厂,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来自共和国的订单一直都能在乌法进行生产,那么这家工厂只需要靠着共和国的订单,就可以活的颇为滋润。
  乌法可以活的滋润无比,相应的其它几个同样有31F发动机生产能力的单位就不服或者说是眼红了,凭什么你乌法就能够活的如此滋润,我们其它的几单位就要喝风?
  因此这时候俄罗斯境内但凡有能力进行31F发动机生产的单位,这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金锄头,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这时候共和国要是说需要另外找一家单位来提供31F发动机,保证下一刻从俄罗斯到共和国的航班就要被挤爆。
  以上则是非常客观的一个事实,不过这时候的乌法工厂好像并没有看到这些潜在的危险,不过作为称职的合作伙伴,420厂非常有必要帮助着指出此时乌法厂所面临的巨大危险。
  这种善意的提醒,对于向巧这位几乎是全权负责了共和国31F系列发动机引进和大修的女强人而言,实在是毫无技术含量,那更是张口就来。整个人似乎是在点头,却又好像是在对毛子发动无形地嘲讽一般,那种感觉杨辉说不出来,却真真实实的让毛子们感觉到一种危险,可惜这已经晚了。
  “乌法的生产能力不足吗?这个就简直是太好办了,之前正好是‘留里卡-土星’公司来我们国家接触过,他们打算竞标我国这次国产化苏27战斗机歼11的动力系统,而且就他们所提出的条件额而言,这可比你们乌法的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现在我也正打算都说给你们听一听。”
  其实早在向巧还没有说话的时候,仅仅是看她的那翻表情,乌法那边的来人就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当时就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耳瓜子过去,现在看来,果然是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明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
  连忙满是笑容地陪笑着:“哪里的话,留里卡-土星可是没任何可能同我们乌法相比,我们乌法在31F系列发动机的生产中可是绝对的主力,留里卡-土星仅仅是在设计上有些能力而已,但要说发动机的大批量工业生产,还是得要我们乌法才能够提供最好的产品。我们乌法工厂现在已经和莫斯科礼炮完成了合并,这是整个俄罗斯乃至前苏联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最有经验的两家单位,强强联合之后将没有谁可以和我们比生产能力、质量。”
  乌法和礼炮的合并并不是什么怪事,这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开始的计划,当时苏联的目的就是要整合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单位,形成苏联自己的通用和普惠,只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之后整合进度才又一次放缓,再加上当时计划中同样要合并到新公司里面的马达西奇公司跳票,所以在90年代初期的礼炮和乌法两单位同样也是各行其是。
  不过也好在当时的31F发动核心机都是莫斯科的礼炮工厂生产,所以礼炮和乌法就算在90年代初期有些问题,但是随着两单位的磨合期的过去,现在要说乌法和礼炮已经完成了合并,实现了新礼炮-乌法公司,这一点杨辉丝毫不怀疑。
  但是,新的礼炮-乌法联合体是成也加工制造败也加工制造,礼炮-乌法的强强联合模式确实可以实现在航空发动制造领域的垂直整合,做到有效地降低发动机制造成本,增加竞争能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