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70

  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陈文的脑海,可是他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不管怎样,眼下他的军队已经训练完毕,甲胄方面虽说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额,但也没时间继续等下去了。
  原本的计划必须提前开始,一旦张自盛败亡,清军很快便会集结大军再度围剿。到了那时,他势必又将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为何不借着清军恢复战斗力速度远逊于他这支明军的时间差,打陈锦和江西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将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他的手中呢!
  想到这里,陈文立刻召集相关的文官、部将议事,将自身的军队训练、武备和军粮军饷储量以及其他的一些事务了解妥当,便前往府衙去见孙钰,并且派人去把曹从龙请回来。
  只不过,陈文前脚刚出了辕门,便不可思议的看到曹从龙远远的向这边赶来,似乎还很急的样子。
  难道这厮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早就算到了我打算请他回来共商出兵之事?
  从看到刚刚看到曹从龙那一刻起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些不好的预感,陈文怀揣着这样的心绪连忙将曹从龙请到中军大帐,只是他还未来得及屏退左右,只见这个急不可耐的巡抚便开口向陈文表明来意。
  “临海伯,监国殿下那里情况不妙,众将已多有依附朱成功,还望尽快出兵台州,以解殿下困厄!”
  听到这话,陈文登时便是一愣,他万万没有想到身在浙西的曹从龙竟然会知晓了远在福建南部的事情,可是未待他出口详询,但见曹从龙便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简略的讲述给了陈文。
  自大半月前,曹从龙出发巡视各县以安定人心,一路行来受到了本地士绅富户的热烈欢迎,不过这欢迎归欢迎,和稀泥的既定任务却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从抵达兰溪县开始,耳边便充斥了本地士绅富户对于金华府新政的不满。善后大借款、征虏大借款被称之为敛财的名目,征用荒地建立卫所则是与民争利、强占民田,甚至连大兰山版火耗归公和严禁贪腐也被他们一口咬定是官府想要加征赋税的前奏。
  总而言之,这些前来面见曹从龙的士绅富户们无不控诉“害民军阀”陈文及其麾下的那些“低贱的军户”这段时间以来的罪恶行径,强烈要求“包公在世、海瑞重生”的浙江巡抚曹从龙为民做主。
  刚刚接触这些士绅富户的时候,曹从龙还一度以为是他在府城时被陈文和孙钰这批出身大兰山的文官武将们蒙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和稀泥技术的逐步提升,他才发现现在的他才分明是想多了。尤其是每次想到在汤溪县时询问本地士绅富户当地有没有军队扰民现象的时候,那些被问及的人员一个个面带尴尬,呃呃不能言,甚至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表现。自觉着受骗了的曹从龙脑海中的“刁民”二字便越是鲜明,以至于他此后听到什么都当时放屁一般。
  当然,这些事情他自然也没有必要说给陈文,只要有个作为亲民官应对士绅富户的经验即可。
  可是没想到,前几日曹从龙刚刚准备离开永康县准备北上东阳县继续和稀泥的时候,却有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求见于他,而那个人他也认识,却是鲁监国身边的锦衣卫杨灿。
  据那杨灿所说,曹从龙出发后不久,郑成功便以宗人府宗正的名义接见了鲁监国,但是拒绝承认其监国的正统地位,并且一边在粮草供应等方面上进行克扣排挤,另一方面则不断派人充当说客劝说鲁监国麾下众将改换门庭。
  本来有着策动陈文进攻台州迎鲁监国上岸的计划,众将还在勉力支撑,可是从腊月曹从龙出发,一直到二月还没有回信,甚至连曹从龙是否活着抵达金华府都不知道。在这遥遥无期且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中,众将在郑成功的软硬兼施下便渐渐撑不住了,开始接受郑成功军中的职务。而到杨灿出发时,鲁监国身边仅剩下定西侯张名振、平夷侯周鹤芝和英义伯阮骏这三个勋贵带着各自的部下还在勉力支撑,其他众将则已经归到了郑成功的旗下。
  后面的事情即便曹从龙不说,陈文也能脑补出来,可是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进攻台州,把鲁监国迎上岸来,陷入到和那些文官、勋贵们无休止的争权夺利之中。
  更重要的是,一旦鲁监国上岸,日后即便他在东南战场上能够翻盘,也势必将面临着和郑成功、李定国那些奉永历为皇明正统的英雄为争夺大位而引发内战的风险,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更是不愿意让满清看到并且再度有机会坐收渔人之利!
  鲁监国绝对不能上岸,这是原则问题。最多设法让郑成功尽量善待朱以海同志,把“番薯王”的帽子摘下去,日后光复两京后给鲁监国有个安稳的晚年,仅此而已。
  “抚军,半月前你我二人不是刚刚有过商议,先解决衢州方向鞑子的威胁,再行进攻台州了吗?”
  不比以驱除鞑虏为己任的陈文满脑子只有抗清这一件事,历史上的曹从龙至死也没有剃发易服,他虽然能够在抗清这一点上与陈文呈现交集,但是和陈文这等没有封建宗法制度观念的现代人不同,他身为监国鲁王的臣子,自然要首先为监国鲁王以及鲁王旗下的文官集团的利益考虑。
  听到陈文有此一言,曹从龙先是以为他听错了,待彻底反应过来,便是怒不可遏起来。“眼下事态突变,自当有所变化。贵爵乃是国朝名将,难道连随机应变的道理都不懂吗?!”
  曹从龙的愤怒陈文能够理解,但是原则就是原则。福潞之争、唐鲁之争、唐桂之争,甚至包括靖江王之乱,以及朱容藩之乱等等等等,这些为争夺大位而造成的内讧最终受益的只有满清,而眼下正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时刻!
  眼见于此,陈文便挥退旁人,待中军大帐中只剩下他和曹从龙后,只听陈文开口说道:“那么,本帅便与抚军讲讲陈锦那个狗汉奸此刻正盘算着什么吧……”
  ……
  一个时辰后,曹从龙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大营。指望江西那些义军组成的明军坚持多久确实不切实际,而且一旦金华明军覆灭,失去了依托的鲁监国集团就算是占据了台州也定然无法抵挡住那等规模的清军。眼下与其强逼陈文东进台州,不如由着他去解除衢州方向的威胁。
  但是,他也必须尽快为鲁监国和那些始终效忠于鲁监国的文官、勋贵们得到台州那片土地。只有那样,才能摆脱眼下的困境,不至于在郑成功那个外敌和陈文这个内奸的联手逼迫下彻底宣告瓦解。
  “来人,着金华县主簿吕文龙前来见吾。”说罢,只见曹从龙皱了皱眉头,待重新纾解开来,便立刻改口说道:“请吕主簿前来共商要事!”
第三十四章
相望
  经过了十余日的准备,陈文动员了南塘、义乌两个战兵以及东阳营的一部,并抽调了部分守备部队,总兵力接近六千。此外,作为金华知府的孙钰征召了大批民夫为明军输送粮草辎重,以及提供其他方面的协助。而浙江巡抚曹从龙则在下达了各县戒严的命令后,继续到各县安定民心。到了四月十二,陈文在进行了简短的誓师后便亲率大军自金华县西进衢州。
  此番进军衢州,由于水营依然无法与清军的水营相抗衡,陈文只得放弃使用水营运输兵员和粮草,同时协助进攻。而是取道陆路,由民夫统一送至汤溪县,再由军队护卫粮道以支撑大军。这样一来,军队的行军速度便势必会慢下来,无法形成突然袭击的效果。
  其实即便以水营运输,需要准备的时间也足以让清军反应过来,只是行军速度的加快将导致清军无法集结起更多的团练兵,仅此而已。至于作为正规军的绿营兵,却还是只有督标营、镇标营和衢州绿营可以应战,其他地方的清军即便向衢州集结也需要时间,以着衢州和金华的距离,显然无法及时赶到衢州。
  自明军开始集结粮草辎重,同时向金华府治的金华县城集结,由于两地距离甚近,衢州清军很快便得到了消息。
  得知明军大举集结军队,衢州府可谓一日三惊,尤其是直面明军兵锋的龙游县,几乎每天都会有明军来袭的消息传来。县城中的缙绅、富户、商贾们大批大批的逃亡到衢州府治西安县,以寻求避难,可是此刻的衢州府治却同样的是乱成一团。
  衢州地处浙江、江西、福建和南直隶的交界之地,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徽之声势,集百越之精华,可谓四省通衢之地。其水陆交通便捷,历来是商贸繁盛、货物中继、商贾云集之所在。
  而另一方面,衢州地处要冲,一向有着“东南锁钥”之称,有道是“守两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与敌也;争两浙而不争衢州,是以命与敌也”。
  历史上三藩之乱中耿精忠大军临衢州而不得,导致了其在起兵之初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最终绝对了其被满清迅速镇压的结局。由此,其军事地位可见一斑,而这也正是满清选择以此作为浙闽总督驻地的原因所在。
  自永历二年赵之超起兵反清遭到镇压以来,尤其是在马进宝移镇金华以后,在衢州缙绅、富户、商贾们的配合下,衢州本地的绿营和作为机动力量的督标营上下在尝得到甜头的情况下也不似马进宝做得那么过分,总体来说还勉强能够称得上太平二字。
  可是随着陈文杀入金华,并且盘踞下来,衢州的形势急转直下。这支明军在此前的战事中表现出的战斗能力实在远超其他浙江明军,甚至连督标营这样的精锐都感到难以应对,即便弃守金华时清军的宣传还是以金华从贼者愈十万计,清军大胜后无力继续进攻,才只得退守衢州。但是一场没有斩首的“大捷”实在缺乏起码的说服力,以至于金华但凡有个风吹草动,衢州的大户们都要吓出一身冷汗,唯恐那个叫做陈文的疯子会杀入衢州。
  可是眼下,明军真的来了,据说还是集结大军,势必一举而下衢州,而陈文在金华府的一些新政也在有心人的以讹传讹之下迅速的变了味道,使得衢州的缙绅、富户、商贾们惊恐不已。
  位于后世讲舍街衢州师范学校一带的明试士院,在此间却是浙闽总督的署衙所在。数日前,明军开始集结的军情传来,总督衙门中陈锦属下的官吏、将校、幕僚们便忙成一团,可是随着明军的规模和动向一步步得到确认,这忙乱之中又平添了不少的慌张,使得气氛更加不安起来。
  作为把控全局的浙闽总督,陈锦很清楚去年的战事中清军战胜明军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他的督标营还好说,可是马进宝麾下的四府绿营实在不是明军对手,若是张国勋反应慢一点儿,很可能便是明军在击溃四府绿营后反手围歼督标营的局面,到时恐怕就连衢州也未必保得住。
  本以为凭借着清军雄厚的实力可以先一步恢复战斗力,等到江西清军完成围剿张自盛的任务便可以大举围剿金华,可是谁知道这支明军竟然集结起了比去年更大规模的大军,而且据暗探和私通清军的士人报告,其军容整肃、训练武备皆要优于去年,而他手中的军队却比去年还要少,其中金华镇标营更是全无野战能力,实在让他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
  衢州并非金华那等寻常府县,此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明军若是夺了此地便势必会蔓延开来,形成更大的乱局。而对于陈锦而言,这里更是浙闽总督衙门的所在地,他身为浙闽总督若是连治所都守不住的话,即便没有死于明军之手也必将被满清处死!
  眼下明军势大,看似已全无幸免的可能。
  只不过,这用兵之道并非只有野战硬碰硬这一条路可走,既然野战取胜无望,尚有坚守一途。况且他陈锦乃是武将出身,自然不会傻到如文官领兵时那般将军队全部集中于城池,堵上四门了事。
  “命令,金华总兵马进宝率本部进驻龙游县城以为守御,本部堂亲领督标营及衢州绿营一部以为策应,并招募团练兵以为补充。”
  “此外,命令温州、处州及建宁府绿营抽调各抽调一营协防府城;台州、严州绿营骚扰贼寇后方;提标营、抚标营及杭州驻防八旗接到命令后立刻南下,进攻金华府,务必使大兰贼陈文首尾不能相顾!”
  随着陈锦这一系列命令的下达,衢州清军迅速开始集结,向预定的地点出发。而随着求援的信使接连上路,整个衢州的官吏们也很快镇定下来,如上了弦的发条般运作起来,号召地方富户出粮出饷,征调民夫运输粮秣及协守城防,总算是把力量集中了起来。
  另一方面,待明军彻底集结完毕后,很快便越过了汤溪县杀入衢州境内,游骑的兵锋直抵灵溪,与龙游县城隔溪相望。
第三十五章
暗度(一)
  龙游,春秋时为姑蔑国的国都,其名为姑蔑城。秦王政二十五年置太末县,至唐贞观八年更名为龙丘。后唐长兴二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其后虽偶有更迭,但至今日此地却依旧名为龙游。
  据记载,古姑蔑城东西长二百一十二步,南北长一百六十步,城墙高一丈七尺,厚四尺,周长四百七十步。而陈文此刻所看到的却是大明隆庆二年在姑蔑城原址上修建的城池,周长六里,高一丈六尺,基广一丈三尺,面宽九尺,俱包砖。辟城门四座,曰永安、归仁、太平、向义,各门之上均建有城楼。
  历史上衢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围绕此地进行的战争不胜枚举,其中自金华西进衢州,必先取龙游方可成行。而欲进攻龙游,首先便是要设法渡过灵溪。
  亲眼眺望过了隔溪而立的城垣,陈文便带着参谋和亲兵们回到了位于龙游镇外的大营。抵达此地已有数日,由于明军的水营不具备在衢江上压制清军水营的实力,自然也不可能通过衢江进入灵溪协助明军部队渡溪。于是乎,陈文便在搜集、制造船只的同时大肆征调沿途民夫,向乡间大户征集粮草,摆出了一副准备以此渡过灵溪的架势。
  龙游镇外,明军大营分为南北两营,利用地形走势互为犄角。其中南塘营和那半个东阳营守北大营,义乌营则与抽调的守备部队守南大营,自金华来的民夫分驻两营,而在衢州征集的民夫则被安置在龙游镇。至于游骑和暗哨,则按照惯例撒了出去,以便保持敌方情报的获取和我方情报的屏蔽。
  陈文回到大营时,大营外修建船筏的民夫们还在明军的监视下工作,而大营内的将士们则还在做着较为轻松的训练,以保持战斗状态,并且分散掉战前的紧张情绪。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之中,几个参谋军官则正在楼继业的带领下继续着沙盘的制作。经过了几个月的实践,这份工作他们做起来已经颇有些得心应手了,况且陈文也没打算得到什么太过精细的沙盘和地图。
  直到一个多时辰后,天色开始逐渐暗了下来,大营外已经制造好的船筏开始陆陆续续的收入存放的地点,而民夫们也开始排队领取饭食。而此刻,沙盘也彻底完成。拿起了记录军情的册子,楼继业开始带着参谋们进行参谋作业。
  由于不具备制作等高线地图,沙盘的技术和设备,眼下也只能根据经验观测的结果进行制作,便导致了即便使用参谋作业工具来进行绘图作业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以着眼下的技术,还是按照情报将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大致的估算和推演。
  可是即便如此,其有目的性的进行参谋作业也远比这个时代东西方军队中那种军官、幕僚出主意谋划来得主动、精确得太多,已经开始了由量变转换为质变的过程。
  只不过,总参谋部设立已有数月,虽然在讲武学堂中也由陈文按照后世军事题材电视剧、电影以及文字记载中的参谋作业形式进行过模拟,但是对于这些参谋军官们来说,这却是第一次在出征的大军中为即将到来的战事进行推演。以至于无论是普通的参谋,还是已经挂着协守副总兵衔的楼继业都感到份外的紧张。
  目视着麾下的参谋将最后两支象征着绿营兵的绿旗和明军的红旗于沙盘上插好,楼继业深吸了口气,开始对陈文和在座的军官们讲到:“自四月十二,我部从府城出发,此刻已过去九日。衢州鞑子的哨骑自我部越过汤溪县的控制区后便始终保持接触,直到我部接近龙游镇的范围才退回灵溪西岸。”
  “根据我部此前获得的情报,衢州方向的鞑子眼下由浙闽总督标营、金华镇标营和衢州绿营组成。这三部在去年都曾与我部交战,其中金华镇标营属于彻底重建,几乎没有野战能力,衢州绿营损失不小,但尚可以辅助保存较为完好的督标营作战,而眼下我部真正的对手便是鞑子浙闽总督麾下的督标营。不过,若是拖延日久,也存在着援军抵达的可能性。”
  说着,楼继业便用手中的尺子指着沙盘讲解道:“根据情报,鞑子将金华镇标营进驻到龙游县城中,而衢州绿营则沿灵溪设防,以为守御。而此刻,督标营的位置还无法确定,不过应该不会太远,否则难成掎角之势。”
  听到这话,吴登科和另外几个较高级的军官纷纷点了点头。守城不能闷守,守军要随时发起进攻和骚扰,而援军也要设法干扰敌军攻城的布置和节奏,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这些军官在天台山时被陈文强制性扫了一遍盲,虽说效果还很不怎么样,但是最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知道的。
  至于楼继业没有提到的那个督标营绕道处州出现在明军侧后,其实并非没有可能,只是以去年战事的结果,衢州清军也未必敢用督标营孤军深入,最好还是由其他军队配合作战胜算更大。而吴登科折节读书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这些东西在兵书上多少都看过一些,不懂的也找陈文和其他军官询问、交流过。对于更深一层的知识,如守城时讲究“门贵多”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都很是清楚,所以此刻楼继业推演出的结果自然也能够轻松理解。
  “按照出兵前的推演,衢州鞑子的布防可能存在两种可能。”
  “其一,守御龙游,沿灵溪设防,若是我部无法突破便继续耗下去,抽调援军或是从其他方向围魏救赵;若是我部突破了灵溪,便分兵于龙游县城外进行骚扰,干扰我部攻城,以等待援兵的抵达。”
  “其二,放弃龙游县,退守衢州。衢州地处要冲,城防据情报而言坚固非常,当年开平王攻衢州尚且久攻不克。若是再分兵于城外骚扰的话,我部也很容易出现进退失据的可能。”
  说罢了情报中显示的清军布防结果,只听到楼继业斩钉截铁的为推演划下个句号:“从眼下的情报显示,鞑子显然是选择了第一条方略,意在与王师在龙游县决战!”
第三十六章
暗度(二)
  由于明军出兵时正赶在了清军在浙江、福建和江西三省兵力吃紧的当口,所以留给陈锦的守御策略也只有这寥寥数种。
  陈文并不知道,陈锦之所以不愿如放弃金华府城时那般选择暂时弃守龙游县城以保全有生力量,其原因除了军事上的考量外,政治上衢州的地位和频繁弃守会造成的影响,以及明清十大商帮中的衢州商贾集团——“龙游商帮”在其中的运作也着实影响到了他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