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852

  贾环高声道:“人死为大。几位在人后议论他人家眷,用语污浊,当真是小人行径!”
  何师爷心里亦是很不满,哪有这样编排死者家属的,太恶毒,真是枉为读书人,怒斥道:“我来扬州几月,竟不知还有如此鲜廉寡耻之人。大众广庭之下,议论他人妻女之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岂有此理。”
  屏风那边,桌椅响动。有四人纷纷起身绕过来,来到贾环、何师爷这边。
  贾环冷着眼,扫了一眼,站了起来,与来者对持。熟悉贾环的人就知道,他现在心中是何等的气愤。以道听途说的流言为证据骂他,他本来就心里一团火。再加上以言辞侮辱林如海的家眷,语涉裴姨娘、黛玉,这更令他心中怒气勃发!
  他是经历过信息时代轰炸的人。合情合理的消息,传递的一般比较慢。但如果是桃色新闻,要不了几天就会传遍扬州城中。届时,毁掉的不仅仅是他的名声,还有林如海的名声,黛玉的名声。
  这种情况,他如何能容忍?
  来的四人都是直裰儒巾,做士子装扮。为首之人约三十多岁,一行四人中小的约十七八岁。为首的士子楚秀才对何师爷拱手,讥笑道:“阁下又是何人?我等朋友在一起吃酒,议论几句扬州趣闻,莫非惹到你了?”
  何师爷有秀才功名,也是一身读书人装扮。否则,对面几名士子未必肯定说话。
  何师爷冷着面道:“在下是谁并不重要。你等几人,身为读书人,去做饶舌妇,凭白污人名声,是何道理?”
  楚秀才哂笑道:“有人做的,我等说不的么?就是皇帝也不会阻塞言路。”
  何师爷语塞。
  几名扬州士子顿时一阵哄笑。正在临江鱼酒楼二楼中吃饭的食客纷纷探出头来,往这边张望。又缩回去。
  “笑什么?很好笑吗?”贾环毫不客气的打断几人的笑声,“在下是金陵甄家子弟,与贾府乃是世交。听了你们几位的话,很不入耳,倒是要请教下名讳。”
  笑声安静下去。几名扬州士子相互对视一眼。金陵甄家他们当然知道。在江南很有权势。甄家子弟,他们惹不起。
  楚秀才讪讪的笑一笑,“这位朋友请了。我也是在小秦淮河上听人说起,才和几位兄弟念叨。多有得罪。”
  说着,带着几名扬州士子,快步下楼。他们现在跑了,对方能奈他们何?
  贾环愣了下,倒没想到对方跑得如此干脆利落。根本不像读书人的做派。
  何师爷哑然失笑,摇摇头,拍拍贾环的肩膀,“子玉,算了。他们也是听人说的。谣言止于智者。”
  贾环摇摇头,目光幽幽,“何先生,这件事恐怕没那么简单。”酒楼之上,江风徐来。
  幕后黑手是谁?
第293章
流言蜚语(二)
  给几名士子闹了一通,贾环也与何师爷散场,返回柳元里的住处。
  庭院中幽静。内书房中,灯火明亮,贾环在书桌前,拿着鹅毛笔,写写画画,独自沉思。
  如意进来给贾环添了炭火,热茶,衣服。
  看着清秀的小姑娘欲言又止,贾环温和一笑,轻轻的拍拍她的手:“如意,很快我们就会回金陵。”
  刚才回来时,长随钱槐一脸期待的问他,“三爷,我们什么时候回金陵?”
  在京城,他是贾府的主子;在金陵,拜访的是南京礼部尚书、户部商书,礼部侍郎,还有顶级世家大族甄家;在扬州,则是欠缺这些热闹,安静而低调。钱槐想回金陵不奇怪。
  但此时,他怎么走得开?今天晚饭出去吃饭,都能听到酒楼里的流言,扬州城中是什么情况,可想而知。他必须要事情搞清楚,处理好才能离开扬州返回金陵。
  现在是有人要败坏他的名声、林如海的名声,林黛玉的名声。在国朝,名声要是坏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这是一个道德大于法律的时代。
  如意娇柔的轻笑,乖巧的“嗯”了一声,悄然的离开书房。
  贾环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微微一笑,喝了口茶,在书桌前继续思考。在酒楼里吃饭,给人凭空捏造、污蔑、扣上几顶帽子,他内心里是很恼火的。这会儿,他已经理出一个头绪来。
  第一,关于人财两得这个流言出自察院的小吏、衙役之口。
  他第一天到扬州时,贾琏抱怨察院的小吏、衙役做事不尽心,搞贪污,欺诈。因而他将人手都换成了分守道署衙里的衙役。他的老师沙胜分守淮扬道。分守道署衙里的衙役自然是做事用心。但,他这是挡了一些人的财路,所以才有编排他的流言出来。
  流言的其他部分如:家产、小妾、艳福,则是明显经过精心的编造。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又夹杂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桃色新闻,极易于传播、流传。深得流言的精髓。
  第二,那几名秀才是从小秦淮河上听到的流言。
  散步谣言的人,走的名士、名妓路线。这是当前最常见的流言渠道之一。属于比较高端的做法。幕后主使者,看起来,很有两把刷子。
  你确定要和我玩谣言?
  那么,就让你作为我此时郁结、不满的情绪的终结吧!
  ……
  ……
  夜色之中,扬州城北的小秦淮河两岸盐商的别院中,灯火点点,热闹非凡。
  离城五里的扬州大盐商郑家的一处园林中,水榭楼台中,丝竹幽幽。几名美丽的舞姬跳着舞蹈。
  郑元鉴在别院中招待着两淮盐运司的杨运使。他约五十多岁的年纪,有着一张圆脸,看起来很精明的模样。
  一曲舞毕,杨运使鼓掌叫好。
  郑元鉴挥挥手,让家中养的歌舞班子下去,举着酒杯给杨运使敬酒,笑着感叹道:“近日林察院去世,不知道朝廷何时会派来新的巡盐御史啊!”
  杨运使微微一笑,“巡盐御史是朝廷定制。想来过几日就会派员。郑员外何必多虑。还是先将总商制办好。沙大参可是很不喜欢你们郑家的。”
  想起近一个月给同乡、同城士子的辱骂,郑元鉴苦笑道:“郑家给沙大参的禁令弄的苦不堪言啊!”
  杨运使笑一笑,举起酒杯,与郑元鉴共饮了一杯。要的,就是心有怨气。
  ……
  ……
  扬州城内,府衙之中,江知府正在和幕僚卫师爷下棋。他近日身体不适。坐看扬州城中风云。
  自沙大参提出改革盐法,不知道多少人都在看着。包括他、分巡道的李巡道。
  按理说,风宪官李巡道的位置也很重要,不过,此人在扬州城中一贯是不显山不露水,当个太平官。
  灯花轻爆了一声。江府尊落下一子,微笑着道:“卫师爷在京城历练多年,你以为沙大参此次能成事否?”
  卫师爷捻着一枚黑棋,笑呵呵的道:“若是能成事,朝廷的旨意早就下来了。现在圣上令百官上书言盐事,显然是没有定下来。就算定下来的话,大约也是新的巡盐御史奉旨整饬盐法。沙大参没有庙堂诸公的支持,难有作为。”
  江府尊微微一笑,“还有杨运使掣肘,沙大参估计要竹篮打水一场空咯。”
  卫师爷笑了笑。他知道他这位东翁一向看不起学官出身的沙大参。确实,改革盐法一事,做的太仓促。应该先造势,和盐商谈好,相互呼应。这样才更容易成事。
  据说,杨运使和郑家走得近。
  说不定,杨运使想让沙大参离开扬州。当然,杨运使心里怎么想的,谁说的清楚?
  这扬州城的风云啊!
  ……
  ……
  入夜之时,往往就是小秦淮河上的画舫生意最好的时候。九月十五的晚上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只是多了几条桃色消息在流传,主人公则是贾环。
  小秦淮河与瘦西湖交汇的入口处,一艘精美的两层楼高的画舫在河中缓缓的飘荡。画舫中灯火通明,欢笑声、曲乐声不绝于耳。
  画舫的厅中,郑家的长子郑文植搂着一位当红的姑娘说笑,上下其手。
  不远处的案几边则是一位二十多岁的读书人。姓罗。来自苏州。生员功名。容貌清奇,嘴角有一个黑痣,极其显眼。此时正放荡的与身边的妓家调笑。
  当红的姑娘娇笑道:“郑公子,你说那贾环才十一岁,怎么可能有风流韵事?定是有人故意编排他了。”
  罗秀才冷不丁的插一句,“他中秋之夜,与江南名妓宋、刘两位大家于众目睽睽之下,双宿于这小秦淮之上,难道还有假?”
  “哈哈!”郑文植哈哈大笑,这就是谣言中最精髓的一部分。江南四大名妓之二与贾环共度良宵的事情,现在只怕都传到杭州去了。
  郑文植拍拍身边一口气给憋着的女子,道:“你们且先下去。我与罗相公吃几杯酒。”等厅中的美姬们都下去后,笑道:“罗相公出手,果然不凡,接下来还要麻烦罗相公。”
  罗秀才昂然的道:“那是自然。区区小事,翻掌之间就可办妥。贾子玉此事不过是让你看看我的手段。哼,吾友韩子桓从京城归来,学有屠龙之术。我这还只算是略窥一二。”
  郑文植讶然的道:“那我日后,定要去拜访韩相公,请教请教。”
  罗秀才得意的大笑。
第294章
流言蜚语(三)自由心证
  贾环拿定主意,要平息谣言之事之后再离开扬州。
  贾琏带着林黛玉扶柩回苏州,一来一回,再加上在苏州卖掉林家祖产、土地的事宜差不多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返回金陵。他有足够的时间在扬州处理萦绕在他身上恶毒、卑劣的流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