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852

  林千薇一身粉白色长裙,清唱着高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贾环一脸陶醉的听着,轻轻的在桌子上打着节拍。
  苏诗诗一身白衣,清丽娴静,抿嘴莞尔。清澈醉人的明眸中带着温柔。
  她家的相公,便是喜欢这些奇怪的曲子。亏的林姐姐水平高,听几遍他走调的唱腔,便能唱出来!她有些想去西域的石玉华。不知道那孩子到西域没有?是否技艺更进一筹?西域乱啊……真理报上的消息,早就传遍。
  不同于家中其她人,林千薇和苏诗诗对时政都颇为关心。这是往日做名妓的习惯。
  苏诗诗开口轻和曲子:“这是美丽的祖国……”
  一曲唱完,贾环叹道:“余音绕梁,可以三月不知肉味。”然后,执壶给薇薇倒了一杯酒,看着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谢道:“薇薇辛苦了。”
  他这待遇也是没谁了:让大歌唱家专门给他一个人唱曲。随时可以大饱耳福。
  林千薇先白贾环一眼,再喜滋滋的道:“唱一曲倒不会累。”贾环的夸奖,她还是很受用的。
  苏诗诗抿嘴偷笑。
  三人正说笑着,闲谈着城中士林趣事。贾环虽然不会外出参加文会,但消息很是灵通。林千薇和苏诗诗在金陵中都有很多故人。两位大美人洗尽铅华呈素姿,与故人倒不会联系,但偶尔听到她们的消息,亦是一番感慨。
  这时,林芝韵带着大丫鬟雨儿自楼下而来。如若丁香般的郁结林芝韵穿着一袭藕荷色的长裙,身姿高挑、婀娜。回风舞雪之姿。令人赞叹的绝美容颜上带着轻愁。
  林芝韵和贾环,林千薇,苏诗诗三人打招呼,寒暄着,依着贾环,坐在他身边。
  贾环笑一笑。自定情后,他便从不掩饰对她的欣赏,握着她的玉手,轻轻的拍拍她的手背,温声问道:“韵儿,怎么愁成这样?成药的事情不顺利?”
  京城中的生意,因来他阖府来江南,肯定会受到影响。贾蓉照顾不来。韵儿发愁,他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做成药。当前的中药,主要是靠药材煎服,可以直接服用的丸药、药剂较少。
  主要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要对症下药嘛!不过,他那个时空,胡雪岩曾经做成此事: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流传天下。被誉为江南药王。
  而且后世里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川贝枇杷露等,这些成药的代表杰作。
  林芝韵摇摇头,步摇晃动,更添她的风姿,道:“相公,是太顺利。妾身担心给相公引来大麻烦。”商人世家出身的林芝韵,执掌商业多年。她的眼界,自然明白:若是为赚银子影响到贾环的仕途、名声,那是赔本的买卖。
  贾环微微一笑,执壶斟酒,“韵儿,想找我的麻烦,哪有那么容易啊?”
  贾环宽慰、安抚着林芝韵。转瞬就是中午。
  贾环在金陵的生活:不仅仅是欢声笑语,还有宝姐姐生病的难受,林妹妹的慧黠,薇薇、诗诗的感叹,韵儿的忧愁。但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啊!我们欢笑,哭泣,迷茫,徘徊,感叹,但终究是甜蜜的日子。
  就如同一曲交响曲,有高音,有低音。但整体是美好的,愉快的曲调。贾环便是在这美妙的交响乐中,沉浮,行走,倾听,演绎!
  ……
  ……
  时间已是雍治十八年四月初。
  清晨的朝霞慢慢的散去。晴雯、如意到书房里给贾环添了冰块,陪着贾环叽叽喳喳的说了一会儿话。两个俏丫鬟依依不舍的才离开。贾环今天没时间。
  他提笔给京中的友人写信,帮呆霸王薛蟠关说一二。
  薛姨妈又写了一封信给宝姐姐。宝姐姐什么都没给他说,但他不想娇妻为难。帮薛蟠脱罪,他肯定不会做。这是个原则问题。否则,友人们如何看他?
  但,为薛蟠争取一个好点的结果,还是有可能。毕竟只是打伤人,而不是打死人。这坑爹的呆霸王。吃点苦头、教训,未必不是好事。等他回京,看他如何整治。
  刚写完信,贾环搁下笔,吹着墨汁,抬头却见鸳鸯早已在书房门口等了一会,禁不住失笑道:“嗳,鸳鸯姐姐怎么不出声提醒我?”
  鸳鸯穿着青色的对襟褂子,蜂腰俏豚,香腮处几点雀斑。二十四岁的姑娘,已是很出挑。鹅蛋脸上带着轻笑,轻盈的走进来,道:“三爷做正事,婢子怎么好打扰?”
  贾母死后,鸳鸯转到贾环屋中担任大丫鬟。
  鸳鸯穿着绣花鞋,脚步轻轻的走到贾环身边,试一试书桌上茶碗的温度,再倒一杯清茶。难掩亲近之感,眸光中带着温柔。
  贾环笑一笑,环着她的细腰,在她耳边小声道:“改日我再让姐姐真正的……”鸳鸯锦口绣心。
  鸳鸯俏脸唰的绯红。
  贾环失笑,心情变得极其轻快!拥着鸳鸯,说着话。鸳鸯软语说明来意:“三爷,有客来访。”
第765章
访客
  拜访贾环的自黄州府来的萧梦祯。
  贾环刚刚和自己的两个大丫鬟晴雯、如意说今天没时间在后院里,便是要招待萧梦祯。
  当年萧开之挂印辞官,贾环赠词一首临江仙,有句曰: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近年来,萧开之在黄州府醉心文学,有《快雪堂集》一卷。在诗文上颇有成就。为人高旷,好奖掖后学。名气极大。湖广并周边州府尽知。
  他得知贾环在金陵守孝,特意自武昌府顺流而下,前来拜访、会友。同时,亦有开导好友的想法。
  ……
  ……
  玄武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荷花才露尖尖角。湖中游船中,游玩的少女长裙,与荷叶一色剪裁。湖景美,荷塘美,人更美!
  歌声飘荡: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一叶轻舟,徘徊于湖中。担任船夫的是贾环的长随胡小四和钱槐。贾环和胖胖的,蓄着胡须的萧梦祯举杯小酌。湖天一色。
  贾环举杯,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之兄,满饮此杯。”
  萧梦祯仰头大笑,神采飞扬,潇洒不羁,举杯畅饮,“子玉在江南如此逍遥、闲适,倒是我想多了。还以为子玉沉郁,忧愁。我刚入金陵时,便听的满城传唱桃花扇,洛阳纸贵。不朽的名篇!子玉以此剧,就当留名青史。”
  贾环亦笑,坦然的道:“内子及闺中密友所作。我只是挂个名而已。”
  萧梦祯微怔,随即大笑,道:“子玉果然是奇人奇事!真名士,自风流啊!”
  好友二人,在湖中泛舟,畅谈别来诸事。谈论文学、朝政、时局。尤其是西域的战事,牵动着国朝士人们的心。但路途遥远,至今并没有最新消息传来。
  贾环轻叹一口气,摇摇头。为牛继宗感到可惜。京中传来的消息,朝廷有意问罪。不管结果如何,恐怕他今生再无带兵的机会。就这么被钉在耻辱柱上。
  当年唐朝恒罗斯之战,高仙芝重用葛逻禄骑兵,结果被胡骑偷袭。但那时,胡骑本来就是安西都护府的一部分。而牛继宗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他因为钱粮无法调动大军。
  “雍治十三年,殿试策论,我为西域献策:要双管齐下。而今朝廷征服西域,但只做到军事占领,未能做到文化占领。此次战败,更深层的原因便在此。胡道昌,汉无人。除却军事原因,究其根本,便是大周这几年国力衰退。何相去职,新政尽废,国库空虚。加之,九边诸将屡屡对外用兵。却未能集中兵力、财力收服西域。胡儿畏威而不怀德!率性如禽兽,信奉弱肉强食。要好好教他们做人!当杀尽一代,教育一代,如此费数十年之功,才可令其变为汉家乐土,奏华夏之章。杀一是为罪,屠万乃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华夏先民,如何从黄河流域开拓,至有今日版图?真以为念几句“仁义道德”就行?都是铁血、刀剑,最后才是以仁义教化。
  萧梦祯被贾环结尾的话说的慷慨激昂,抚掌道:“诚如是!”又唱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慷慨壮烈。萧梦祯胖胖的,但汉家儿郎血性未失。在没有满清的时空中,读书人们的脊梁骨没有被打断,男儿血性没有被阉割!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是一句屁话!这是日本人说的。他们的意思:宋以后,中华文化的传承在日本!但,明王朝的辉煌、璀璨、风华,又岂会掩埋在历史中?明王朝对日,吃过倭寇的苦头,但终究是胜利者!
  我大清那种战五渣,就不说了。
  明朝有名将: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有军神、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著有纪效新书。遗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有文士如:谢晋,杨慎,徐渭。另有前后七子,吴中的书画家:文徵明,唐伯虎等。
  有政治家如张居正,徐阶,高拱,杨廷和。名臣如李贤,商辂,三杨,李东阳等。何以谓:崖山之后无中华?
  中华文化,筚路褴褛,薪尽火传。虽然历经劫难,但文明之光从未离我们远去。因为,我们生长在这片辽阔、古老的土地上!它孕育着文明。
  贾环的情感一向比较内敛,笑道:“开之,你此时当唱岳武穆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萧梦祯笑道:“光想着阴山、玉门关。没想到这首慷慨激昂的之作。不过,我朝的形势,可比南宋时强。岳武穆面临金国强兵,而我朝只要战略得当,必能得胜。”
  萧梦祯再叹道:“以子玉之才,不入文渊阁,实在是可惜。子玉,你如今是怎么考虑的?”
  贾环笑着举杯,看向玄武湖中美景:烟波浩渺!
  他是怎么想的呢?
  ……
  ……
  游湖尽欢而散!
  萧梦祯没有住在贾环府中。而是住在他秦淮河边的小院中。
  黄州府距离武昌府不远。而武昌府顺流而下至金陵,亦不算远。他这三四年间往返金陵数次,购置了一间一进的小院。
  贾环坐小船沿秦淮河返回贾府。
  秦淮河两岸,华灯初上,歌声飘荡。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真不是浪得虚名。
  贾环的心中,还在想那个问题:他怎么想的?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当不了政治家!像张先生那样,把天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最后死在工作岗位上,他真做不到。他没有那么高尚。
  如果说,在雍治十四年时,他所考虑的仕途上升,是为了实现闻道书院体系的政治理想,兼有他个人的一些理想。那么,此时,他心中想改变一些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