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248

[28]
此上十七字:二十四卷本「十」上有「汝」字,「疵」下有「不休」二字,無「小不合」三字;鑄本無「每」字,並異史本無「時」字;青本無「每」字。
[29]
「稚齒」:鑄本作「齒稚」。
[30]
「甥了不」:二十四卷本作「了無」。
[31]
「惟言悔無及」:鑄本作「懊悔無及」;二十四卷本「及」下有「矣」字。
[32]
手稿本於「極力」下原有「繆起揮涕立」五字,塗去。
[33]
東靈使者:〖吕註〗見《葛巾》「杜蘭香」註。
[34]
此上十字:二十四卷本「舅」作「我」,「日」下有「有」字。
[35]
「我委曲與言,浼以私意釋甥去」:手稿本「我」上原有「甥」字,塗去;「言」上原有「東靈」二字,塗去。「甥」:二十四卷本作「汝」。
[36]
「即又」:鑄本、二十四卷本作「又」。
[37]
「鋭身自任,諾之」:手稿本原作「曰煩舅百慮,倘就安妥,必當竭力補償,賈」,塗改;鑄本作「諾」。
[38]
鑄本無「繆」字。二十四卷本無「繆即就舅氏宿」六字。
[39]
「覘望」:二十四卷本作「瞻望」。
[40]
「用壓契」:二十四卷本作「用以押券」。異史本「待」上有「徐」字。
[41]
此上七字:二十四卷本「曰」上有「繆」字。
[42]
「衹金幣錢紙百提」:二十四卷本作「衹金箔紙錢百提」。
[43]
「諾而出」:手稿本「諾」上原有「遂」字,塗去。
[44]
「間」:二十四卷本作「世」。
[45]
棘垣:〖何註〗以棘安於牆上,防盗賊出入也。
[46]
「似是」:手稿本「似」上原有「門畫犴狴」四字,塗去。
[47]
「紛紛者往來頗夥」:鑄本無前三字。
[48]
「深不可底」:鑄本、二十四卷本作「深不見底」,青本作「莫測深淺」。
[49]
二十四卷本「聞肆」作「肆」。
[50]
手稿本「視之」下原有「張」字,塗去;「村」字旁加。
[51]
「故」:鑄本作「乃」。手稿本「趨」字旁加。
[52]
契闊:〖何註〗《詩》:「死生契闊。」
[53]
「故知」:二十四卷本作「知己」。異史本「逢」作「途」。
[54]
「酣醉」:二十四卷本作「不覺酣醉」。「酣」:鑄本作「大」。
[55]
此上八字:鑄本「載」作「年」,二十四卷本「君復」作「君猶」;青本無「君」字。
[56]
酒德:〖吕註〗《書·無逸》:「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傳:「酗謂之德者,德有凶有吉,韓子所謂道與德爲虚位是也。」
[57]
「聞翁言」:手稿本原作「聞翁復爾耶」,塗改,鑄本無「翁」。
[58]
「頓」:鑄本作「大」。
[59]
此上八字:鑄本「追」上有「又」字,青本「捋」作「捽」。
[60]
「刺穿脅脛」:鑄本作「刺脅穿脛」。「動摇」:鑄本、異史本作「摇動」。
[61]
「黑水半雜溲穢」:鑄本、二十四卷本、異史本無「半」字;青本「溲」作「洩」。
[62]
「過」:鑄本作「耐」。
[63]
「並無一引援者」:鑄本作「絶不一爲援手」。
[64]
「子不」:鑄本作「爾不」。
[65]
「泣言知罪矣」:鑄本作「泣拜知罪」。
[66]
此上十六字:手稿本「汝」原均作「爾」,塗改;鑄本「爲」作「立」,無「忙」字。
[67]
「餘者」:鑄本作「餘」。
[68]
「願可結也」:鑄本作「案可結」。「應之」:鑄本作「如命」。「送之」:二十四卷本作「送於」。
[69]
食言:〖吕註〗《尚書·湯誓》:「朕不食言。」註:「食言,言已吐而復吞之也。」又註:「孟武伯惡郭重曰:『何肥也?』哀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70]
「累我」:手稿本原作「累我無益」,改過;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保留「無益」二字。
[71]
「氣」:鑄本作「息」。
[72]
「汗濕裀褥,身始凉爽,告家人以異」:手稿本原作「汗濕裀褥,氣味薰蒸,與吐物無别,身始凉爽。告家人以異」,塗改;鑄本、異史本除「蒸」作「騰」,「别」作「異」外,餘全同手稿本改前貌;二十四卷本「蒸」作「騰」,「别」作「異」,「告」上有「因」字,「痛腫」作「腫痛」,餘同手稿本改前。
[73]
「夢」:鑄本作「鄉」。
[74]
「主」:鑄本作「王」。
[75]
鑄本「漸」上無「亦」字。
[76]
子姓:〖吕註〗《周禮·夏官·司士》:「及賜爵,呼昭穆而進之。」註:「此所賜王之子姓兄弟。」疏:「姓,生也。子之所生,則孫及兄弟皆昭穆。故曰子姓。」
[77]
鑄本無「主人」二字。
[78]
擯:〖何註〗音儐,斥絶也。
[79]
「將扶而歸」:鑄本作「扶持歸家」。
[80]
「便償爾負,便償爾負」:青本作「便償爾負」。
趙城虎[1]
趙城嫗,年七十餘,止一子。一日,入山,爲虎所噬。嫗悲痛,幾不欲活,號啼而訴于宰[2]。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嫗愈號咷,不能制止;宰叱之[3],亦不畏懼。又憐其老,不忍加威怒,遂諾爲捉虎。嫗伏不去[4],必待勾牒出乃肯行。〔何評〕奇。宰無奈之,即問諸役:「誰能往者[5]?」一隸名李能,醺醉,詣座下[6],自言能之,持牒下,嫗始去。隸醒而悔之,猶謂宰之偽局,姑以解嫗擾耳,因亦不甚爲意,持牒報繳[7]。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復悔!」隸窘甚,請牒拘獵户,宰從之[8]。隸集諸獵人[9],日夜伏山谷,冀得一虎,庶可塞責。月餘,受杖數百,冤苦罔控[10]。遂詣東郭嶽廟,跪而祝之,哭失聲。無何,一虎自外來,隸錯愕,恐被咥[11]噬。虎入,殊不他顧,蹲立門中。隸祝曰:「如殺某子者爾也[12],其俯聽吾縛。」遂出縲索縶虎頸[13],虎貼耳受縛。牽達縣署,宰問虎曰:「某子,爾噬之耶?」〔王評〕此問亦奇。虎頷之。宰曰:「殺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嫗止一子,而爾殺之[14],彼殘年垂盡,何以生活?倘爾能爲若子也,我將赦之[15]。」〔馮評〕此公循吏可知,否則虎何可爲子也。予有笑判云:「曾聞苛政猛於虎,又道紛紛虎渡河,若教山君可作子,食盡人間爺娘多。」虎又頷之。〔但評〕拘虎罕聞,鞫虎更難置語。而乃縛之牽之,易如羊豕;且索之供而首肯,繩以律而心應,豈惟嶽廟之靈,或亦宰官之德所感。乃釋縛令去。嫗方怨宰之不殺虎以償子也[16],遲旦啟扉,則有死鹿。嫗貨其肉、革,用以資度。自是以爲常。時銜金帛擲庭中,嫗從此致豐裕[17]。奉養過於其子,心竊德虎。虎來,時卧簷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無猜忌。數年,嫗死,虎來吼於堂中。嫗素所積,綽可營葬,族人共瘞之。墳壘方成,虎驟奔來,賓客盡逃。虎直赴冢前[18],嗥鳴雷動,移時始去[19]。〔但評〕虎代子職,生而能養,死且盡哀,奈何以毛裏顧復之人,而竟不如虎!土人立「義虎祠」於東郊,至今猶存[20]。
阮亭云:「王于一所記孝義之虎,予所記贛州良富里郭氏義虎,及此而三。何於菟之多賢哉[21]!」
〔何評〕虎義矣,豈亦宰之仁政有以使之然歟?觀其不加威怒於媪,而諾爲捉虎,是豈俗吏所能?宰庶幾其不爲趙城虎者。
〔方評〕趙城嫗竟得此虎子哉!方虎噬其子,向邑令以求伸,是欲執鬼縛魅也。脱非老嫗,鞭箠且不免,何能伏虎?此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吾又思夫虎究非人,猶能生則致養,喪則致哀以悔禍,彼虎而冠者,所在多有;且日肆其爪牙以弱肉强食爲固然,而不知稍戢,則猛於虎者矣。安得卞莊子盡刺而臠切之,庶虎風其不行與。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青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鑄本)
[1]
手稿本原題「虎子」,塗改。
[2]
「于」:鑄本、異史本作「之」。
[3]
此上二十字:二十四卷本無「何」、「宰」二字,「乎」作「耶」,「咷」作「跳」;鑄本、異史本「止」作「之」。
[4]
「加威怒,遂諾爲捉虎。嫗伏不去」:手稿本原作「加威怒,遂紿之曰:『爾歸,我便捉虎,償殺人罪。』嫗伏不去」,塗改;鑄本作「加以威怒,遂紿之,諾捉虎。媪伏不去」;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遂」下有「紿之」二字。
[5]
「無奈之,即問諸役誰能往者」:手稿本原作「無奈之,即判捉虎,問諸役誰能往者」。此中「往者」,鑄本、異史本作「往之」;二十四卷本「奈之」作「奈之何」,「往者」作「任之」。
[6]
「座下」:二十四卷本作「前」。
[7]
繳:〖何註〗音皎,俗謂還也。
[8]
「請牒拘獵户。宰從之」:手稿本原作「告曰:『果欲捉虎,便須拘集獵户。藐兹一身,何能探虎穴?』宰即判獵户催比」,塗改。
[9]
鑄本「集」下無「諸」字。
[10]
「受杖數百,冤苦罔控」:手稿本原作「受杖數百,竟不以獲,冤苦罔控」,塗改。
[11]
咥:〖何註〗徒結切,嚙也。《易·履》:「覆虎尾,不咥人。」
[12]
「某子者」:青本作「某子」。
[13]
「縶」:二十四卷本作「繫」;「頸」:鑄本作「項」。
[14]
「爾」:二十四卷本作「汝」。
[15]
「赦之」:二十四卷本作「赦汝」。
[16]
「怨宰之」:青本作「怨宰」。
[17]
「從」:青本作「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