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248

[57]
「戴佩」:黄本作「佩戴」。
[58]
「不自主」: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不得自主」。
[59]
「腹心」:青本作「心腹」。
[60]
從關聖征蚩尤:〖吕註〗《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註:「蚩尤,九黎之君也。」○彭宗古《關帝實録》:「古記云:宋大中祥符七年,解州奏解鹽出於池,歲收課利,以佐國用。近水减鹽少,虧失常課。此是災異,不可不察。上遣使往視。還報曰:『臣見一父老,自稱城隍神,令臣奏曰:爲鹽池之害者,蚩尤也。忽不見。』上召近臣吕夷簡至解池致祭。事訖之夕,夢神人戎衣怒言曰:『吾蚩尤也。上帝命我主此鹽池。今者天子立軒轅祠。軒轅吾仇也,我爲此不平,故絶池水耳。』夷簡還白其事。侍臣王欽若曰:『蚩尤邪臣也。臣知信州龍虎山張天師者,能使鬼神,若令治之,蚩尤不足慮也。』於是召天師問之。對曰:『自古忠烈之士没而爲神,蜀將關某忠而勇,陛下禱而召之,以討蚩尤,必有陰功。』上問:『今何神也?』對曰:『廟食荆門之玉泉。』上從之。移時,一美髯人擐甲佩劍,浮空而下。天師宣諭上旨云:『蚩尤爲妖如此,今天子欲將爲民除害,何如?』對曰:『容臣會嶽瀆陰兵至彼,並力爲清蕩之。』俄失所在。忽一日黑雲起於池上,大風暴至,雷電晦明,居人震恐。但聞空中金戈鐵馬之聲。久之,雲霧收斂,天日晴朗,池水如故。」
[61]
「絰」:異史本作「經」。「問」:鑄本作「聞」。
[62]
「寶玉」:二十四卷本作「金寶」。
[63]
「諱」:二十四卷本作「隱諱」。
[64]
舫:〖何註〗舫音訪,小船也。左從舟。
[65]
「目注」:二十四卷本作「注目」。
[66]
叠股:〖何註〗重叠其股而坐也。
[67]
挼莎交摩:〖何註〗挼音捼,奴禾切;莎音蓑,以手切摩也。《禮·曲禮》:「共飯不澤手。」註:「澤,挼莎也。」又《晉書》:「東府聚樗捕,劉裕挼五木,久之即成盧焉。」
[68]
「欄」:二十四卷本作「檻」。鑄本「叫」作「呼」,「聞呼」作「聞」。
[69]
鷁首:〖吕註〗《淮南子·本經》:「鳴鵠鷫鷞,稻粱饒餘,龍舟鷁首,浮吹以娱。此遯於水也。」註:「鷁,水鳥也,畫其象于船頭,故曰鷁首。」
[70]
山海珍錯:〖何註〗山珍海錯也。錯,《書·禹貢》傳:「雜出也。」
[71]
窮措大:〖何註〗謂秀才措辦大事也,其實叠韻字,會意可也。〖吕註〗按《資暇録》云:窮措大眼孔小。又云:代稱士流爲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驗,比於醋而更驗,故謂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貧居新鄭之郊,以驢負醋,巡邑而賣,人指其醋馱而號之。新鄭多衣冠所居,因總被斯號。亦云鄭有醋溝,士流多居。其州溝之東,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然則措大當作醋大。曰醋、曰溝、皆自鄭地起也。李濟翁以爲不然,曰謂其能舉措大事也,因酸子誤以爲醋大耳。
[72]
旱雷:〖何註〗《師曠占》:「霹靂者,雄雷也,旱,氣也。」此借用,不雨而雷也。
[73]
肉竹:〖何註〗竹,簫管聲;肉,歌聲。所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也。〖吕註〗《晉書·孟嘉傳》:「『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謂也?』嘉答曰:『渐近使之然。』」
[74]
嘈雜:〖何註〗嘈音曹,聲也。
[75]
「笑云」:青本、黄本作「笑曰」。
[76]
緑珠:〖何註〗梁氏女,石崇妾也。石崇以珠三斛買之。後孫秀求之,投樓下死。〖吕註〗《嶺表録異》:「緑珠姓梁氏,白州博白縣人,生雙角山下。美而艷,石崇爲交趾採訪使,以真珠三斛致之。」
[77]
二十四卷本「難購」作「難再購」,「惜」下有「者」字。
[78]
「趣」:黄本作「起」。
[79]
二十四卷本「不及」作「不能」,「送」作「遂送」。
[80]
「開之」:鑄本作「開視」。
[81]
「而要」: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而要之」,鑄本作「要之」。
[82]
「即」:鑄本作「則」。
[83]
「不死」:鑄本作「不老」。
[84]
汾陽、季倫:〖何註〗郭汾陽、石季倫,極富貴妻孥之盛者也。〖吕註〗《唐書·郭子儀傳》:「郭子儀,華州鄭縣人,爲天下兵馬副元帥,克復兩京,封汾陽郡王。歲入官俸二十四萬貫。其宅在親仁里,居其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羡溢,不可勝紀。」○《晉書·石崇傳》:「崇,字季倫,穎悟有才氣,在荆州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財産豐積,室宇宏麗。後房數百,皆曳紈綉,珥金翠,絲竹盡當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
孝子[1]
青州東香山之前,有周順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2],痛不可忍,晝夜嚬呻。周撫肌進藥,至忘寢食。數月不痊,周憂煎無以爲計,夢父告曰:「母疾賴汝孝,然此創非人膏塗之不能愈[3],徒勞焦惻也。」醒而異之,乃起,以利刃割脅肉[4]。〔但評〕衹求母疾之愈耳,不知割肉作膏之爲孝,又何知割股傷生之爲不孝?肉脱落,覺不甚苦,急以布纏腰際,血亦不注。於是烹肉,持膏敷母患處[5],痛截然頓止。母喜,問:「何藥而靈效如此?」周詭對之。母創尋愈。周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既痊,有巨痕如掌[6]。妻詰之,始得其情[7]。
異史氏曰:「刲股爲傷生之事,君子不貴[8]。〔馮評〕野史直筆,重於蘭臺,見聞真也。然愚夫婦何知傷生之爲不孝哉[9]?亦行其心之所不自已者而已。有斯人而知孝子之真,猶在天壤[10]。司風教者,重務良多,無暇彰表,則闡[11]幽明微,賴兹芻蕘[12][13]。」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青本、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鑄本)
[1]
異史本題作‘周順亭’,與王金範十八卷本同。
[2]
「股生巨疽」:黄本作「股上生巨疽」,青本作「股生大疽」。
[3]
「此創非人膏塗之不能愈」:黄本作「非人膏塗之,此創終不能愈」。
[4]
「刃」:青本、鑄本作「刀」。
[5]
「持膏」:青本作「作膏」。
[6]
「巨痕」:鑄本作「巨疤」。
[7]
「其情」:鑄本作「其詳」。
[8]
「刲」:青本作「割」。「爲傷生之事」:鑄本作「傷生」。「貴」:手稿本原作「恥」,塗改。
[9]
「傷生之爲」:鑄本作「傷生爲」。
[10]
鑄本「壤」下有「耳」字。
[11]
闡:〖何註〗音幝,發明之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微顯而闡幽。」
[12]
芻蕘:〖何註〗蕘音饒。言司風教者既不暇,惟賴此芻蕘之人耳。《詩·大雅》:「詢于芻蕘。」
[13]
「司風……芻蕘」共二十一字:鑄本無。
獅子
暹邏[1]貢獅[2],每止處,觀者如堵。其形狀與世傳綉畫者迥異,毛黑黄色[3],長數寸。或投以鷄,先以爪摶而吹之[4];一吹,則毛盡落如掃,亦理之奇也[5]。
〔何評〕如是我聞,言獅狀與此略同。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康熙本、異史本、青本、黄本、二十四卷本、鑄本)
[1]
暹邏:〖吕註〗《續文獻通考》:「暹邏在占城極南濱海。」○《明史》:「暹邏本暹與邏斛二國,在南海中,暹,土瘠,不宜耕稼;邏斛國王始遣使入貢。」○按:國朝康熙十二年,遣使請封,上以海道遥遠,令以敕印付其使臣帶往,至二十三年復入貢。
[2]
「暹邏」:鑄本作「暹邏國」。
[3]
「世傳」:鑄本作「世所傳」。「黄色」:康熙本作「黄」。
[4]
「摶」:青本作「搏」。
[5]
「亦理」:二十四卷本作「亦事理」。
閻王
李久常[1],臨朐[2]人,壺榼於野,見旋風蓬蓬而來,敬酹奠之。後以故他適,路傍有廣第,殿閤弘麗[3]。一青衣人自内出[4],邀李;李固辭,青衣要遮甚殷[5],李曰:「素不識荆[6][7],得無誤耶?」青衣云:「不誤。」便言李姓字。問:「此誰家?」答云[8]:「入自知之。」入,進一層門[9],見一女子手足釘扉上,近視則其嫂也[10],大駭——李有嫂,臂生惡疽,不起者年餘矣。因自念何得至此?轉疑招致意惡,畏沮[11]卻步。青衣促之乃入,至殿下,上一人,冠帶如王者,氣象威猛。李跪伏,莫敢仰視。王者命曳起之,慰之曰:「勿懼。我以曩昔擾子杯酌,欲一見相謝,無他故也。」〔馮評〕咄嗟之食,君子弗尚,冥王非餓鬼,奠於野則德之,且此細事,特召生人致謝,亦淺甚矣。李心始安,然終不知其故。王者又曰:「汝不憶田野酹奠時乎[12]?」李頓悟,知其爲神,頓首曰:「適見嫂氏受此嚴刑[13]。骨肉之情,實愴於懷。乞王憐宥!」王者曰:「此甚悍妬,宜得是罰。三年前,汝兄妾盤腸而産,彼陰以針刺腸上,俾至今臟腑常痛。此豈有人理者[14]!」李固哀之,乃曰:「便以子故宥之,歸當勸悍婦改行。」〔但評〕猶是冥王欲李寄語此婦,俾知罪戾而自改,且以儆天下之爲婦而悍妬者耳。不然,悍婦多矣,冥司何能一一釘之?如果皆釘之,於萬千中何以適見此婦乎?〔馮評〕此句好。李謝而出,則扉上無人矣;歸視嫂,嫂卧榻上,創血殷席;時以妾拂意故,方致詬駡,李遽勸曰:「嫂無復爾!今日惡苦,皆平日忌嫉所致。」嫂怒曰:「小郎[15]若個好男兒,又房中娘子賢似孟姑姑[16],任郎君東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聲。自當是小郎大好乾綱[17],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李微哂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哭不暇矣[18]。」曰:「便曾不盗得王母籮中綫,又未與玉皇香案吏[19]一眨眼[20],中懷坦坦,何處可用哭者?」〔但評〕每見虧心人偏嘴强,惜無有見其受冥罰而小語知之耳。李小語曰:「針刺人腸,宜何罪?」嫂勃然[21]色變,問此言之因[22],李告之故。〔馮評〕簡句。嫂戰惕不已,涕泗流離而哀鳴曰:「吾不敢矣!」啼淚未乾,覺痛頓止,〔但評〕響應。旬日而瘥。由是立改前轍[23],遂稱賢淑。後妾再産,腸復墮,針宛然在焉。拔去之,腹痛乃瘳。
異史氏曰:「或謂天下悍妬如某者,正復不少,恨陰網之漏多也。余謂:不然[24]。冥司之罰,未必無甚於釘扉者,但無回信耳。」
【校記】(底本:手稿本
參校本:康熙本、異史本、青本、黄本、二十四卷本、鑄本)
[1]
「久常」:康熙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常久」。
[2]
臨朐:〖何註〗朐音劬。臨朐,邑名。
[3]
鑄本、二十四卷本「弘」字缺末筆,青本「弘」作「宏」。
[4]
「青衣人」:青本作「青衣」。
[5]
「青衣」:鑄本作「青衣人」。
[6]
識荆:〖吕註〗李白《上韓荆州書》:「生不願封萬户侯,但願一識韓荆州。」
[7]
「李曰」:青本、黄本作「李云」。「識荆」:鑄本作「相識」。
[8]
「誰家?答云」:康熙本、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誰家第?云」。
[9]
鑄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康熙本「層」下無「門」字。
[10]
「視」:康熙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作「視之」。「則其嫂」:此用青本、黄本,他本作「其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2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