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518

  淮右大军已经入城,将整个平卢军剩余的七千余人分成四块,约束在了城内较场中。
  没有了武器,七千多平卢军就像是待宰羔羊,没有谁愿意如此,但是要让他们面的淮右军的刀锋,又无人有此胆量。
  “什么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王国荣有些淡漠的道:“父亲大人落入了他们手中,淮右军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会伤害父亲的,现在父亲在他们手中是奇货可居,密州和海州还在我们手里呢。”
  “那父亲……”王国华迟疑了一下,试探性的问道。
  “不知道,谁知道父亲会怎么想?”王国荣有些寥落的躺在床上,目光望向窗外,“很快就会有结果出来,现在江烽肯定在和父亲讨价还价。”
  “你是说也许能够……”王国华的话被王国荣打断,“你想差了,淮右军没有这么蠢,更不可能这么善良,他们是要用父亲大人的性命来换密州和海州大军投降。”
  “这怎么可能?!”王国华下意识的道。
  “怎么不可能?你觉得父亲大人会怎么做?让二叔和刘大将军合兵来夺回青州?也许父亲大人的头颅会挂在青州城门上看到这一幕?”
  王国荣对自己的父亲没有多少感情,年仅八岁母亲就离世,他和小自己两岁的同母兄弟王国华没少受冷落。
  不仅仅是王守忠本人对子女的不关心,而后母也对两兄弟不闻不问,这也让两兄弟对父亲的感觉很淡薄,或者说没有太多的亲情感,尤其是在王国禧越来越受到父亲的看重时,他们甚至没有多少嫉妒,反而是忌惮。
  谁知道王国禧真的要成为平卢节度使,自己两兄弟的下场会是什么?
  “二郎,落入淮右军手中的父亲和之前父亲的想法也许会截然不同了,他现在要为他自己考虑。”王国荣很冷酷的分析道:“平卢军的未来也许不再是父亲大人考虑的事情了,他需要考虑的是他自己的性命,嗯,也许还有日后的生活,他还不想死,也许长安的生活很吸引人呢?谁知道?”
第一百六十三章
人性
  兄长的话让王国华无言以对,但他知道兄长的话并非妄言。
  父亲对自己二人的态度从未热络过,事实上虽然平卢军中有不少将士都还是秉承着立嫡立长的观念,但是他们却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尤其是在三郎也算是嫡子的情形下,自己和兄长事实上已经被排除在了继承人之外了。
  父亲好像也从未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或许他觉得他之前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吧。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剧变,局势会向哪一步走,不好说。
  但兄长对父亲的心态分析应该是正确的,现在父亲不会再考虑平卢军,因为只要父亲脱不了身,那么平卢军就不可能在完整的存在了,与其让这支平卢军沦为内乱互斗的乱军,不如拿来换取自家的未来,原本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淮右军想让父亲传檄而定?二叔和刘大将军会同意么?”王国华迟疑着皱起眉头,“这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吧。”
  “哼,二郎,放心吧,父亲大人会安排好的,哪怕淮右军考虑不到,父亲也会替他们考虑周全,他比任何人都看重自己,既然失去了平卢节度使,那么他肯定就不会再愿意失去后半生的优裕生活,哼,谁都会这么想的,尤其是还有两个再好不过的范例的前提下,你说父亲他会不动心?”
  王国荣显然比自己二弟更能看清楚本质,当父亲落入敌手时,就注定了平卢军的结局,一手遮天的结果就是一旦他失去了这个顶梁柱,那就如同撑起帐篷的柱子消失,帐篷就在无法遮掩其他。
  “好了,二郎,我们没必要想太多,很快就会有结果。”王国荣淡漠的道:“对我们来说,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江烽非等闲之辈,平卢军或许他不愿意要,但是去掉了平卢军这层皮,几万将士对他来说却是上好的助力,也许我们日后并不比我们原来的境况差多少,我们本来也没有指望在平卢军中落得个什么好,不是么?”
  兄长的话语里有太多的含义,让王国荣一时间有些悟不透,但他知道自己兄长一直都比自己看得深远,他说没什么,那就没什么,他说未来会更好,那未来也许就真的会更好。
  ……
  对于淮右军来说,拿下了王守忠,控制住了青州城,解决掉了平卢残军,这还只是第一步。
  由于青州城拿下比想象的更容易一些,这也带来一些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
  像六千多人的平卢军,哪怕没有了武器兵刃,这帮人困在较场里,一样是一个隐患,需要尽早解决掉。
  当然,也仅仅是隐患而已,没有了武器,这帮人就算是被削掉了爪牙,这个时代,你说要一下子筹集三五十甚至上百件武器兵刃,士绅们能给凑上,但如果说要短时间内拿到上千件武器兵刃,那就是虚幻了。
  在民间乡里铁器都还是宝的情形下,没有谁会在家里私藏那么多兵刃武器,士绅大户也不会,除了私兵之外,也就是百十件备用就算是很了得了。
  但对于这六千多士卒来说,赤手空拳要和在数量和士气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淮右军来顽抗,那就是自寻死路了,傻子都知道结果。
  丁满带领着郭岳和顾涛与牙军一道仍然在对整个青州城进行了清理,偌大一个战场,当然还会有一些死硬分子不肯放下武器,想要行险一搏。
  不过,整个青州城的气氛已经渐渐平静下来,丧失了主心骨之后,大家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淮右入主平卢了。
  下一步应该是考虑如何与新的统治者相处,如何赢得新的统治者的认可和信任,这才是青州城士绅大户们的首要任务,哪怕他们对过去再有感情,但作为一个家族的掌舵者,他们都不得不放下一切感情,用理性来面对。
  和王守忠的交涉无疑是最重要的,搞定了王守忠,淮右就可以坦然面对密州的王守信和海州的刘延司。
  这两处仍然有四万平卢大军,如果他们不肯罢战接受现实,那对于淮右来说又是一场绝不愿意见到的持久战。
  好在王守忠并非那种死硬和偏执的性格,在认识到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现实和未来平卢在不自己不存在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种种,他最终还是接受了江烽的建议,以王氏一族的未来换取平卢的和平解决。
  王守忠在最后问过江烽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入平卢未曾南侵海州,那么拿下徐兖的淮右会如何对待平卢,江烽的回答是,或许会晚一些,但是迟早还有也会有这一战。
  这个回答让王守忠非常满意,似乎是放下了内心的纠结,对淮右也不再有太多的抵触情绪了。
  ……
  “王国荣与王国华兄弟与其父关系并不睦,这应该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其母早逝,家族影响力不彰,所以之前这兄弟二人其实也是有边缘化的迹象,其三弟王国禧才应该是王守忠内心倾向的继承人,只不过现在这一切都被打碎了,对于王国荣王国华兄弟二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
  王邈和张万山在探讨着如何把平卢内部的矛盾和资源利用起来,最快速度的解决平卢军这个庞然大物倒下可能给整个平卢七州带来的负面影响。
  “嗯,我们的想法是让王国荣带王守忠的信去海州,王国禧带王守忠的信去密州,要求平卢军放下武器,接受整编。”王邈有条不紊的介绍着自己的想法。
  “唔,分不睦的二子各去一方,王守信和刘延司会怎么考虑?”江烽饶有兴致的抚摸着下颌,靠在胡椅上,目光里还流淌着几分思考的情绪。
  “现在还不太好说,在平卢军中,王守忠是绝对的独断专权,刘延司是王守忠头号心腹,只忠于王守忠一人,王守忠诸子乃至王守信都对其无影响力,但是现在王守忠在我们手中,他会怎么想,就不好判断了,但以我们对刘延司的性格了解,他应该是会考虑王守忠的性命安全的,否则他对王守忠的忠诚就成了笑话,这可能会极大的破坏他的做人信誉。”
  张万山的思路也很清晰,考虑问题谨慎细致,这几年的打磨锻炼,已经成功的让他脱胎换骨,看待问题也能够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上来了。
  “王守信这个人,我们以为他要独树一帜的可能性比较小,很有可能是前期观望,中期接触,最后接受。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太可能扛起整个平卢军的担子,他的威信也不足以统御整个平卢军。”
  江烽认同王邈和张万山他们的分析判断,但是现在最紧迫的是要迅速动作起来,徐州和浍州那边的局势紧绷,不能不让他感到压力。
  “既然你们这样决定了,那就立即安排人手去。”江烽果断作出决定,“王守信那边,条件随便他开,他想领军,像一世富贵,都由得他,但是领军就得要按照淮右的规矩来,这一点我们需要和他讲明白,他也应该清楚。至于刘延司那边,我倒是觉得有点儿麻烦,这家伙未必像你们判断的那样就俯首就擒了,弄不好还得要出幺蛾子。”
  “我们也考虑过刘延司那边,但是我们觉得只要把王守信这边拿下,卡住密州,就不怕刘延司兴风作浪,一个海州,而且还是根基不稳,刘延司纵然先要生事,也得要掂量自己能不能成事,有心无力罢了。”
  王邈也很笃定,刘延司肯定比王守信难对付,但是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驻守在海州。
  海州原属于感化军地盘,现在初入他手,而且当地士绅并不支持他,许多士绅都是和徐州这边暗通款曲,刘延司需要随时防范海州这些个士绅盐商们生乱。
  如果是刘延司驻守在密州,那问题就麻烦了,密州素来是平卢军根据地,依托密州便可一搏。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密州问题,只要密州一下,将其卡死在海州一隅,这周围都是淮右地盘,刘延司想要作乱,也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当然,这都是最坏的打算,以刘延司对王守忠的忠诚,诸将都不认为刘延司会抗拒王守忠的命令,尤其是在形势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这种可能就更小了。
  “王国荣去海州也有一个好处,二人地位不同,与王守忠信任程度也不一样,两人都会各怀心思,想要统一起来便不可能,王国荣不可能信任刘延司,刘延司也不可能对王国荣推心置腹,但对于刘延司麾下的淄青军呢?淄青军组建时间并不长,他们只知道王国荣是王守忠的嫡长子,这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所以综合以上的因素,我们判断刘延司兴不起风浪来。”
  张万山的分析为密州和海州的安排布置做了定论,连江烽和王邈都对这家伙的成长速度十分满意。
第一百六十四章
剧变
  面对着平静的运河,袁无为和袁无畏相对无语。
  他们也没有料到淮右军竟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应对袁军的入侵,符离,除了术法陷阱外,几乎就是不战而逃,萧县同样是如此,任凭袁军占领。
  现在通桥亦是如此,可以想象得到,在蕲县恐怕也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也仅止于此了。
  淮右军并非没有反击,像在运河上小股水军的伏击袭扰,就让袁军在通桥吃了不小的亏,两处营寨都被烧毁,粮草辎重损失很大。
  同样在萧县那边,补给部队遭到了敌人骑军的袭击,损失了一个营的护送军队。
  这帮淮右杂碎,却是恁地无赖,居然用这种下作手段来对抗。
  但这却是最好的办法,连袁无为袁无畏两兄弟都不得不承认,这种避实击虚之策,让袁军出击的军队就像是打在了棉花包上,软绵绵的使不上劲儿。
  淮右军根本就不给你正面对阵的机会,就这么反复袭扰折腾,弄得你人困马乏,偌大徐州,看样子只要你不去进攻州治所在的彭城,淮右军就不打算和袁军硬杠。
  问题是袁军能去进攻徐州城么?
  徐州雄城,虽说江烽率主力北上了,但是估摸着一万多兵力还是有的,还有梅况和崔尚坐镇,依托良好完善的防御体系和术法力量,要想强攻徐州城,没有五六万军队根本不可能,即便是这样,恐怕要想拿下徐州都得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现在蔡州这边哪里还抽得出五万军队,就这四万人马,已经是极限了。
  袁无为和袁无畏都知道其实老一辈中还是有不少人反对这次东征的,就是觉得东征不会有多大的收益,徐州南北相距数百里,下辖七县,区区四万人怎么可能打得下徐州?尤其是淮右大军还在北面,这种进攻就是典型的不讨好之举。
  袁怀河虽然最终支持了东征之举,但是袁无为和袁无畏还是知道袁怀河内心也还是有些勉强。
  哪怕他们能意识到淮右未来是蔡州第一大敌,但蔡州实力现在有限,需要的进一步休养生息扩张实力,军事作战应该指向能有更大收益的方向。
  比如说现在已经和大晋打得狗脑子都快要出来的大梁。
  一旦大梁真的失利乃至崩盘,蔡州就该第一时间扑上去咬上一大块肥肉,何必要去和淮右打生打死却拿不到任何好处呢?
  而事实也证明就是如此,淮右采取了大踏步后退的战略,任凭蔡州军占领萧县、符离和通桥,只是通过小股骑军和水军来袭扰,迫使蔡州军的进攻速度慢下来。
  他们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要拖时间,为北面北侵平卢的淮右军主力赢得时间。
  现在看来他们成功了,占领了符离和萧县又能如何?一旦淮右大军南返,蔡州军根本就守不住,除非蔡州军准备和淮右军决一雌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