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皇(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518

  这是袁氏一族不能接受的。
  就算是袁无为和袁无畏也要承认现在不是和淮右决一死战的时候,蔡州还没有准备好。
  “三兄,怎么办?”袁无畏有些失落,脸色被运河水面映起的波光照得轮廓分明,掩饰不住的遗憾。
  “没有必要在继续下去了,命令去蕲县的前部停步,撤回来吧。”袁无为叹了一口气,下令道。
  袁无畏欲言又止,但是最终还是摇摇头,虽然很不情愿,但是袁无为的决定却是理智的抉择。
  再这样继续下去没有太大意义,从青州那边的斥候已经传来消息,淮右军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打下了青州城,这攻城之势的凶猛程度远远超出想象。
  而且斥候传回来的消息称王守忠居然被俘了,这更是骇人听闻。
  以王守忠的小天位实力,只要他想逃,谁还能阻拦得住?除非他中了陷阱。
  可斥候的消息很确定,称王守忠的确被俘,而且其三个嫡子也都被俘,整个在青州的平卢军已经向淮右军投降。
  还有从齐州传来的消息,朱茂也攻下了齐州,当然这是在得知青州失陷之后,齐州士气大跌,向朱茂投降。
  这一连串的消息迫使袁无为和袁无畏要做出选择,哪怕密州的王守信和海州的刘延司仍然未降,但没有了王守忠,他们又能坚持多久?
  最好的结果就是王守忠逃脱,但现在成了泡影,二袁不得不作最坏的打算。
  南阳这帮蠢货,姿态做得够像,但是却迟迟不出兵,只在申光二州忸怩作态,现在时过境迁,哪里还有他们的机会?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南阳出兵又能如何,顶多打下浍州,但一个浍州对淮右的影响又有多大?
  一旦淮右腾出手来,南阳还能不能保有光申二州都未可知,可笑南阳二刘还在自得其乐。
  “三兄,要撤就直接全数撤兵吧。”袁无畏也叹了一口气,“我们留在通桥和符离也没有意义,萧县也一样,淮右早有准备,他们是打定主意要和我们玩一出不对等的战争。”
  “唔,那通桥和符离……?”袁无为犹豫了一下。
  袁无为知道他的意思,问是不是干脆把两座城池付之一炬,也算是给淮右添乱。
  犹豫了一下,袁无畏想了想才道:“没有必要,若是我们这么做,日后淮右也可以如此报复,徒招人怨。”
  从符离到通桥这一线,因为紧邻运河,与亳州境内的联系颇多,袁无畏也不愿意把事情做绝,而且这也没有多大意义。
  “哎,那就直接撤吧。”袁无为终于下了决心,不再纠结。
  一骑快速飞驰而来,距离而是十步之外就滚鞍下马,飞奔过来,袁无为和袁无畏心中都是微微一动,看样子这是有大事发生。
  “报,谯县急报。”
  “拿来。”袁无为没有废话,伸手接过快马送来的急报,撕开封漆,一目十行,看完之后,默默品味了一番,似乎在心中盘算,然后递给旁边的袁无为。
  “怎么了?”见袁无为虽然可以压制内心的情绪,但是袁无畏还是能从对方脸颊细微的抽动看出端倪来。
  “北面情况有变。”袁无为没有多说。
  袁无畏也迅速浏览了一遍,心中也是大震,大梁西北防线崩了?!
  虽然早就不看好大梁对大晋这一战,但是毕竟大梁这么几十年都过来了,与大晋的战争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来一回,大家司空见惯了。
  这几十年里,无论是大梁打进泽州、绛州,还是大晋突入河南,都很正常,谁也没有一口吞掉对方的实力,甚至要想把对方打残都很困难。
  凭借着各自的底气,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无论怎么样,只要缓一两年,就又能恢复元气。
  但是这一次,诸袁都能感受到情况的不一样。
  大梁近十多年来,几乎是烂到了骨子里去了,否则蔡州不会一反常态从依附大梁摇身一变与大梁争锋,硬生生咬掉南陈州,只不过之前下手太急,所以吃了亏,但是这一次,诸袁都认为恐怕大梁很难在翻身了。
  急报上没有太多具体的内容,只说晋军在渑池一带与梁军会战,梁军大败,退守新安,被晋军趁势突击,一直退到了东都洛阳。
  未曾想到驻守洛阳的守将天武左军兵马副使康振奎暗中投降了晋军,打开了南面长夏门,晋军遂入城,整个河南府顿时陷入混乱中。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洛阳失守,那么河南府便再无遮掩之地。
  汴州四周一马平川,毫无遮拦,乃是四战之地,哪怕有坚城可守,但是有点沦为困守孤城,可以想象得到结果会是怎么样。
  自梁晋对峙一来,晋军从未打进过洛阳,就像大梁也从未打进过潞州一样,现在洛阳失守,意味着整个梁地西半部就几乎在晋军铁骑的笼罩之下了,想必虢州和陕州一线的晋军也不会甘于后人,肯定也从西面发起进攻,河南府一旦沦陷,那大梁就真的危险了。
  深深吸了一口气,袁无畏沉声问道:“南阳那边还没有消息?”
  “暂时还没有。”袁无为明白袁无畏的担心所在,“但我估计南阳大军应该已经出了鲁阳关了,甚至可能已经越过方城山了。”
  “这是肯定的,南阳二刘虽然不和,但是这种时候绝对不会内讧,必定联手出击。”袁无畏点点头,目光闪烁,脸色却越发阴冷,“只是不知道大晋许给南阳好处,汝州和许州怕是不够。”
  “老七,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了,一旦大晋真的存了要彻底灭了大梁,整个中原,不,乃至关中、两川、山南以及河北都会迎来大变,我们无法预料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们袁家不加入进去,绝对只会被抛下,而且越抛越远!”袁无为的话音慢慢坚定起来:“陈州和宋州,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
  拿下陈州和宋州,整个颍亳在北面就有了屏障,这是诸袁一直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宋州,绝对是核心之地。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连锁反应
  江烽得到消息的时间要略晚于二袁。
  他几乎是同时得到了晋军进军洛阳和蔡州军从徐州撤军的消息。
  毫无疑问,蔡州军如此快的从徐州撤军,甚至连抢夺掳掠一番这种顺手牵羊的事情都没有来得及,肯定是受到了晋军突破了大梁西北防线的原因。
  洛阳一失,晋军就可以直逼郑州,虽然还不清楚晋军是否做好了要一举灭掉大梁的准备,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点丢失了河南府这块宝地,大梁就不再是昔日的大梁,也再无第一强藩的资本。
  哪怕它还能顶住晋军的进攻,也顶多就是一个寻常强藩的架子了,而且按照大晋的势头,沙陀人是不会容忍大梁在存活下去的,就算是大梁背后的南阳和蔡州都会跳出来撕咬一口。
  这一点从蔡州迅速从徐州撤军,以及南阳在光州一带厉兵秣马,却引而不发就能略窥一斑。
  这两家恐怕都已经做好了要准备入局分食的准备了,就等时机成熟那一刻。
  江烽并不清楚其实在他收到消息时,南阳大军已经北出鲁阳关进军汝州了。
  对于南阳二刘来说,拿下汝州,不但可以在中原大地打下一颗楔子,而且也为南阳盆地立起了一块屏风盾牌。
  无论日后要沙陀人的关系如何定位,背靠南阳盆地的汝州、许州这一线,南阳都有底气面对沙陀人而不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道理谁都懂,唐之前的南北朝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大分裂时期,其间无数英雄豪杰引领风骚,但是都未能一统中原大地。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又将迎来一个和南北朝时代一样的南北对峙,胡汉交锋的时代了,对于南阳二刘来说,抢先占据先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尤其是在看到了党项人南下关中,沙陀人南渡入中原,契丹人磨刀霍霍意欲染指河朔时,二刘更认为需要抢先布子了。
  南阳和蔡州如何考虑,江烽暂时还管不着,他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过问,但他需要考虑自己该怎么办。
  蔡州军的退去也算是让他松了一口气,那么在平卢的布置安排就要宽裕许多了,不至于心急火燎的要马上解决好一切收兵南下。
  密州和海州都还没有回话,但是江烽不认为事情会有多少变化。
  倒是朱茂那边,拿下了齐州,而淄州却很诡异的保持了静默,似乎需要好好审视一下该如何来面对这个局面,或者他们需要看一看密州和海州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要拿下淄州并不难,但是江烽不打算再动刀兵,在他看来,只要密州和海州那边事情平定,那淄州根本没有什么选择。
  面对晋军在中原开始对大梁显现出优势,江烽心里也还是有些焦灼。
  一旦大梁真的溃灭,那么淮右军就将直面沙陀人的铁骑,而现在,淮右还远未做好正面应对沙陀人的准备。
  而且还不仅止于此。
  北面的契丹人也早就野心勃勃了,如果沙陀人真的打垮了大梁,那受到刺激的契丹人会不会提前南下?
  河朔三镇在面对契丹铁骑时,又能有多少勇气和胆魄去面对?
  江烽甚至可以想象得到,面对滚滚而下的契丹铁骑,恐怕河朔三镇的大军只会如滚汤沃雪般崩溃,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人,只怕也会如同洪流一般滚滚南下。
  自己刚拿下平卢,也许就不得不面对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民再度南下而来,这绝对是江烽不愿意见到的。
  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军事战略上,这都将是一个极其糟糕的结果,他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的发生。
  他需要为最坏的可能,做好最周全的准备。
  独自坐在殿房中想得出神,一直到大殿外的阶梯下传来卫士的声音,江烽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
  “怎么样,九郎,有消息了么?”看见王邈疾步而来,江烽振作精神问道。
  “还没有,估摸着密州那边还得要磨一磨,至于海州那边,没有那么快。”王邈摇摇头,“大人,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南阳出兵汝州了。”
  “不出所料,二刘在这上边可是踩准了节奏,不过他们就没想过这一步踩出去,无论是大梁还是沙陀人,都会给他们记上一笔。”江烽摇头。
  “记上一笔?郡公,某不认为大梁还能翻身的机会了,也许大梁还能拖一段时间,但是它不太可能在恢复到以前了,南阳二刘也看得出很清楚。”王邈冷静的道:“至于沙陀人,南阳当然不会介意他们的态度,因为他们也很清楚,他们从来就和沙陀人不是一路人,南阳可以和蔡州结盟,甚至与我们联手,但是沙陀人,只会是敌人,无论现在,还是以后。”
  王邈的分析精辟犀利,深可见骨,胡汉之间的矛盾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是水火不容。
  事实上汉人对像粟特人、波斯胡商这些主动融入到汉人文化中的这些群体并不排斥,但是对于像党项人、契丹人这类仍然保留着其原始氏族部落风气的胡人却难以接受了。
  像南北朝时候的匈奴、鲜卑、羯、氐、羌诸部,就一直祸乱北地,正因为如此,虽然沙陀人赢得了关中李唐的认可,但是始终很难获得中原和南方士族的认同,很大程度并非因为其是胡人,而是因为其没有真正接受汉人的文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5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