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510

  “唔,那我们还得谨慎一点,继续关注他们在三国同盟的表现,别让米兰人他们给大唐拉了过去才行啊。”毕希利有些忧虑。
  “陛下,如果三国同盟打定主意要和大唐结盟,也不是我们做一些工作就能改变他们立场的,正是因为大唐在几个方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让周围所有邻居们都心生忌惮,原来米兰人不是一直认为我们在搞扩张么?安杰、越京和罗尼西亚,但这与李无锋在半岛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中大陆的表现相比,我们这一点行为算什么?连零头都比不上。何况米兰人也清楚我们马其汗人实际上对他们并没有生死存亡的威胁,顶多也就是一些意气之争罢了。”
  “而大唐呢?嘿嘿,说句难听一点的话,以三国同盟那一点力量,如果大唐真的打定主意要拿下,只怕也就是三五个月的事情,他们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正因为如此咱们橄榄枝刚刚举起,他们的手就伸了过来,陛下不会以为米兰人一直就和大唐关系不睦吧?当初唐河帝国时,米兰人觉得自己有反击之力,可以保持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关系,现在呢,情势变了,他们就不得不考虑另外的应对之策了。当然他们不会和大唐撕破脸,毕竟能够正面避免与大唐的直接冲突是最好的,但我提醒过他们,无论大唐下一步向我们南方任何一方举起屠刀,事实上都是对我们整个南方的宣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现在的大唐不是昔日的唐河,还可以和睦相处,李无锋胸中装着的是整个大陆,不是司徒明月那个庸人可以相比的,而现在他手中又掌握着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我们要想生存下去,就只有联合起来。”雷觉天耐心的解释着。
  “唉,就怕米兰那帮蠢货不明白这个道理啊。”毕希利第一次露出了忧色,这是这么多年来雷觉天从未见过对方露出过这种脸色,始终都是气宇轩昂信心百倍的模样,但这一次毕希利却显得有些凝重了。
  “陛下好像有些担心米兰人会和大唐重修旧好?”雷觉天知道自己大汗心中所想。
  “嗯,恩威并施之下,我担心米兰人不一定抗得住。而马哈德和安达科又是唯米兰马首是瞻的,如果他们真的和大唐搅在了一起,我们所处的局势就有些恶劣了。”毕希利并不掩饰自己的担心,换了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也一样要三思而后行。
  “陛下,不要小看路易十世和贝多里奇,米兰人不会如此短视,也许他们会在表面上和大唐保持和睦相处,但是内心深处担心和恐惧被吞并的种子一经播下便会发芽,对于大唐的强势米兰人不是没有防范心理的,米兰人这一年多来不停的以防范我们的威胁扩充陆军力量,现在已经组建了第四个陆军兵团,陆军力量已经从十年前的二十万扩增到了现在的四十多万,难道真是防范我们?哼,那还不是拿我们当一个挡箭牌罢了,真正针对的对象只怕会还是大唐吧。这一点大唐一样是心知肚明,所以才会百般安抚,但这有用么?提升自己军力那是一国内政,大唐兵力已经达到一百七八十万,难道就不允许其他国家提升军力?这种强弱极不对称的情况下,没有人会相信那些空口的承诺。”雷觉天安慰毕希利道:“陛下放心,现在这种情形之下,大唐永远无法赢得米兰人的友谊和信任,尤其是大唐在四面不断掀起战争已经让三国同盟如坐针毡,深怕大唐哪一天就会将刀锋指向他们,为了自保,他们也不得不与我们走到一条路上。”
  毕希利半晌没有搭腔,这一年来他仿佛苍老了不少,也许是大唐势力的疯狂扩张让他感受到巨大压力,良久方才道:“觉天,你觉得我们现在要如何才能让我们利于不败之地?说实话,大唐现在如此强势,我虽然是个不甘人下不愿服输的性格,但是现在我还是得承认,我们马其汗要和大唐抗衡是不可能的,但是环顾四周,夜里苦思,我又总觉得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应对现在日益危急的形势。上一次我们在三江上的主动退缩虽然避免了战争,但是大唐收复了三江,而且现在又在西南地区取得了胜利,我们现在被大唐牢牢的锁住在这囚笼中,看着大唐势力日盛,我是夜不能寐啊。”
  轻轻叹了一口气,雷觉天何尝不是如此,大唐实在太强大了,即便是抽出一部分力量也足以让任何一个邻国吃不消,马其汗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了一些根基,但是要和大唐正面对决也是毫无胜算,也难怪大汗内心焦急了。
第四十四节
一线希望
  “陛下,现在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除了巩固和密切与三国同盟和南洋联盟的关系之外,还有就是利用倭人牵扯大唐一部分精力,另外,我也打算绕道海上秘密出访利伯亚诸国,我相信他们现在和我们一样坐卧不安,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比较有效的联动机制,大唐若是攻击我们,他们就在北面发动攻势牵制,大唐如果进攻利伯亚人,那我们就在南面出击,只有这样也许能够稍稍缓解一下我们各自的压力,但是要建立这样以相互绝对信任为基础的机制不太容易,尤其是在我们以前并没有实质性合作的情况下。”
  雷觉天有些艰辛的说出这一番话,这也是无奈之举,要和利伯亚人联手谈何容易,地域相距遥远那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要让双方能够建成一个切实有效的联动机制不是光动动嘴皮子进行两次会谈就能够做到的,这牵扯着各国的利益和政权体制。利伯亚人会因为帝国进攻马其汗而不顾一切的在北方发动攻势牵制帝国么?谁能保证这一点?而利伯亚人又会相信自己一方的保证么?三国同盟将来做得到这一点么?这一连串复杂的问题要想解决难度很大。
  “觉天,这其中肯定有相当难度,但是我倒是觉得这其中有成功的希望,毕竟,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如果我们完蛋的话,那利伯亚无论哪一国他们都应该清楚利伯亚人即便是联合起来恐怕也难以抗衡大唐,没有了后顾之忧,东大陆上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够在大唐的鼎盛军威下生存下来,以利伯亚人和大唐之间的矛盾而言,我倒是觉得我们和利伯亚人结成联盟的可能性甚至比与三国同盟还要大,你觉得呢?”毕希利沉声道。
  听得毕希利这般一说雷觉天停住脚步,仔细思考起来,当初自己只考虑到了这件事情其间的难度,的确有些忽视几方在大唐压力之下迫于生存的危机感,当一个国家面临生存危机时,什么条件他们都可以答应,能够有一个实力不俗的外援,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
  “陛下的意思是我们应当马上想办法和利伯亚人联系,尽可能的结成这种联盟?”沉吟了一下,雷觉天也有些意动。
  “不错,我是这样认为的。觉天你看看,现在西斯罗人执掌政权的波卡宁斯基,卡曼的华西里和诺克斯,这两国利伯亚人的支柱内外政策比原来都要实际和成熟许多,这两国都有很强的战争潜力,之所以一直难有起色,就是他们过分看重眼皮子下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内经济发展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决定作用,从而导致了本末倒置,戈麦斯本来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宰相,但是他太急于求成了,如果戈麦斯能够在吞掉捷洛克北部地区之后好生消化,然后趁机将一直为祸他们北方的柏因人根绝,我想仅仅卡曼一国就完全足以让大唐感到头疼。”
  “西斯罗人同样如此,原来的当权者一直执着于想要吞并西北北部,西面又受制于游牧民族,结果国力不断在这种没有结果的战争中消耗,如果早一些采取现在的措施,恐怕也早就没有李无锋的崛起了。现在这两国都已经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不惜委曲求全想要发展国力来对抗大唐,但是谁都清楚,现在再来采取这种方式想要对抗大唐已经没有多大效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尽可能的保持一种僵持状态,留待大唐内部生变。”
  毕希利目光深邃幽暗,显得格外凝重。
  “陛下认为大唐内部会将会有什么变化么?”雷觉天心中微微一动。
  “现在我还无法确定,但是你想一想,我们仅仅是吞并了安杰、越京和罗尼西亚三地就已经花费了多大精力来消化?相较于我们,大唐吞并的地域何止十倍,难道这些地区就没有离心倾向?就都是安安心心的服从于大唐的统治接受大唐的同化?难道各民族中就没有那么一两个杰出之士想要让自己民族独立于大唐之外成就他的一代英名?李无锋现在强势压倒一切,自然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是能够保证日后都是这样么?李无锋雄心勃勃,但年龄稍长之后也许就未必如此作想了,他是英雄,难道他的儿子也一定是英雄?”
  毕希利话语低沉,但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对于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尤其是通过军事手段征服的帝国来说,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和宗教信仰上的矛盾、帝国中心对边远地区控制力薄弱、各地区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巨大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引发很多问题,也许在一个帝国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时候还可以被压制下去,但是一旦有了某种变化,这些矛盾和苗头便会像春日荒原里的野草一般,只需要一场雨之后便会疯长出来,只要稍稍处理不得当就有可能给这个帝国带来灭顶之灾,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拖,拖下去,想尽一切办法的拖下去,联合各方盟友尽可能的避免战争,但是在真的无法回避战争时就一定要全力以赴的让战争持久化,尽可能使大唐这个庞大帝国内部矛盾的凸显,也许只有这样才有我们生存的空间。”
  毕希利的话让雷觉天一时间无语,毕希利设想是好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马其汗和其他国家能够挺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么?大唐现在表露出来的强势很明显要不了多久就会通过武力来证明,战争不可能打仗五年十年,持久战固然会让大唐内部产生许多问题,但这些国家的国力又能支撑多久呢?不过大汗话语中有一点还是准确的,那就是利伯亚人现在和己方所处的境况相同,也许在这一点上可以让己方和利伯亚人在谈判中能够相互理解。
  崔文秀仔细的阅读着每一份来自帝都的邸报和各大报刊的报纸,虽然报纸上刊载的重要消息大多都已经从邸报中获知,但是崔文秀还是希望从各大报纸对这些消息和事件的反应来了解帝都民情风向的变化情况,事实上帝都民众情绪的变化某种程度也就代表了整个帝国尤其是帝国内地的民众看法,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帝国元老院和公民院那些代表的意愿,即便是皇帝陛下许多情况下也会尊重这些代表们的呼声。
  关于中大陆的消息并不多,除了帝国经济发展署修建两大港口和南印德安道路在帝国内地引起了一个关注波罗的海和爱琴海地区的高潮外,其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奎羊府、帕米尔府修建府城也是在意料之内,无论从战略角度还是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两地都将是日后帝国对付吕宋人的战略桥头堡,尤其是奎羊府更是帝国将势力不断向南向西延伸蚕食吕宋人在这片土上势力范围的最佳支点。
  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屈从于了帝国内部要求发展经济的压力,从701年公布的发展纲要来看,巩固中大陆地区与帝国腹地的联系和提高帝国内地抗灾能力成为了主旨,这方面崔文秀也能够理解,中大陆和帝国之间的联系不但过远而且通道也只有通过西北陆路进行,无论陛下对自己如何信任,但是朝中重臣们都还是倾向于压缩自己在行政事务的权力,并通过经济手段来使中大陆地区和帝国腹地联系更紧密,这一点上崔文秀既能理解也能接受,他并无其他想法,索性主动提出要求印德安地区尽快开郡建府,表明自己的积极态度,这也可以让很多人放下担心。
  帝国现在如此重视五湖和北方农田水利建设看来也是在去年的水旱灾害中受创不小,吃一堑长一智,另外大概帝国也担心帝国内地的经济发展被周围地区超越从而导致主弱仆强的现象发生,现在一些新的领地在纳入帝国统治之后随着新的官员上任,官员们为了证明自己能力和一展抱负,都纷纷殚精竭虑发展经济,一些地区经济都开始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让帝国内地各郡都感到了压力,帝国一直以内地经济文化远超于其它地区而自豪,一旦这种优势丧失,那样将不利于维系帝国向心力和保持帝国中央居高临下的态势,除了在文化方面全力推进唐化外,保持帝国内地对其它地区经济的绝对优势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崔文秀最关心的问题,崔文秀想要看到的东西是自己在呈送给皇帝陛下有关701年中大陆战区的一些计划和打算获得批复,那事关着自己手中几十万大军一年的行动部署。
第四十五节
迈进
  从现在帝都传来的消息还比较乐观,皇帝陛下并未屈从于政务官员们的压力就明确拒绝了自己的想法,应该说这个含义模糊的要求算得上是一个开禁令,自己既然拥有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权利,那可以用于这方面的解释就太宽泛了,想到这儿崔文秀嘴角就不禁露出得意的笑容。
  在究竟先对付西奥兰和日德兰人还是解决汉森同盟的问题上崔文秀态度很明确,那就是根据情况而定,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汉森同盟和他们西面的强邻关系如何,如果奥格斯堡帝国和法米尼帝国与汉森同盟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拖住了汉森同盟的手脚,那解决西北印德安的条件就更为成熟,而如果汉森同盟能够缓和与这两国之间的关系,那崔文秀还是觉得先解决南梅利更为合适,西奥兰王国和日德兰王国两国军队在战斗力上崔文秀认为还无法与汉森同盟相提并论,而西奥兰和日德兰也未必有勇气为了原本就是凭空得来的南梅利与帝国来一场大战。
  帝国情报总署和军事情报局都已经增派了大量官员和密探密切关注着汉森同盟在西面和南面的动态,而这一段时间里西大陆各个重要国家显然都卷入了一些看上去一些小事件引发的大风波中,看起来好像法米尼帝国和汉森同盟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稳定,原因却是法米尼帝国与西面风暴洋上的海军强国利兹王国因为商船的检查权爆发了冲突。起因很简单法米尼帝国海军在公海上检查了一艘疑似海盗船的利兹王国商船,并扣留了部分船员,这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利兹王国认为法米尼帝国海军严重侵犯了利兹王国的主权,是对利兹王国国家威信的恶意挑衅,利兹王国立即提出了最强硬的外交交涉,要求法米尼帝国立即释放船员并做出道歉和赔偿,否则将承担一切后果。而法米尼帝国虽然在内政部门调查之后作出了释放了船员,但是拒绝做出道歉和赔偿,他们认为这艘商船涉嫌为海盗提供物资补给和销赃,只是因为没有确切证据加上考虑到两国之间关系才释放这些船员,并且还将这艘船的船长和船员的行为记录在法米尼帝国内政部门档案中。
  两国外交部门的争吵使得两国紧张的关系日趋恶化,这也导致了利兹王国发出了最后通牒,作为武力炫耀,利兹王国大大增加了它在拉亚大陆西北角上有争议的安茹领地上的驻军,驻军数量从平常的三万一下子增加到了十万,驻扎的海军数量也是成倍增加,加之利兹王国又和法米尼帝国南面的巴洛克王国眉来眼去,这使得法米尼帝国的危机感一下子凸显,因此处于战略需要,法米尼帝国主动缓和了与东面邻居汉森同盟之间的关系。
  但是汉森同盟与奥格斯堡帝国之间的关系却因为与汉森同盟南部重要成员国科隆公国大公的婚姻失败而日趋恶化,来自奥格斯堡帝国皇室成员希伦公主与科隆大公坎贝尔二世婚姻失败,坎贝尔二世宣布解除了希伦公主与他的婚姻关系,并废除了他与希伦公主所生一子一女的继承权,这激怒了希伦公主的堂兄现任奥格斯堡帝国的皇帝克伦威尔·弗朗茨,他扬言这个决定是对奥格斯堡帝国的侮辱,坎贝尔如果不收回他的决定,奥格斯堡帝国军队将会用武力证明奥格斯堡维护弗朗茨家族的荣誉。但是坎贝尔大公却得到了同盟南部诸国和城市的一致支持,他们对奥格斯堡帝国的强硬作风早就不满,由于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奥格斯堡帝国一直在同盟南部地区挑拨离间,企图分化瓦解同盟,这也早就引起了同盟南部诸国的警觉,所以才会借这次机会打击奥格斯堡帝国的阴谋和企图。
  崔文秀迫切希望奥格斯堡帝国能够马上向科隆公国宣战,只要战争爆发,汉森同盟就不得不主要精力都放在南部,奥格斯堡帝国是西大陆几大军事强国之一,面对这个强敌汉森同盟不得不倾尽全力应对,那自己收复西北印德安的难度将会小许多。
  只是这场战争并没有那么容易打起来,圣灵教教廷一直在调和双方之间关系,特使穿梭般的在双方之间来回跑动,而汉森同盟高层对这场战争也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汉森同盟中部和北部国家对于这场因为婚姻可能引发的战争很是不以为然,所以对南部诸国强硬态度也很暧昧,但是出于维护同盟同一声音的目的还是勉强通过了支持科隆公国的声明,但暗地里也在支持教廷积极帮助调和双方关系。
  崔文秀也并没有将自己吊死在一条绳子上,奥格斯堡帝国和汉森同盟之间的战争爆发固然好,如果战争打不起来也没有关系,帝国大军还有另外一个可以选择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帝国大军已经在悄悄的做着突袭南梅利的准备。
  西奥兰和日德兰对于这一片凭空捡来的土地显然是喜出望外,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对梅利的背叛事实上让工商发达注重信誉的梅利人对他们的仇恨和恶感远远超出了对帝国的愤恨,在他们看来约克大公首先因为子女婚姻问题而不理智的参与到了与己方无关的南印德安战争中去,在这一点上梅利已经失理在先,帝国对梅利发动报复战争也无可厚非,梅利失败也怪不得他人。
  但是作为梅利一直最重要的盟国,日德兰王国竟然伙同另外一个准盟国西奥兰王国共同参与了对梅利的瓜分,这种背后插刀的背叛阴谋让梅利人感到无比的愤怒,对日德兰和西奥兰两国的仇视情绪也达到了顶点,这在分别由帝国与日德兰和西奥兰两国控制的地区局势上就可以表现出来。中北梅利地区帝国统治一派平静,但在南梅利地区却是矛盾重重局势紧张就可以看出来,而梅利地区最大的报刊《工商时报》也是一直在抨击卑鄙丑陋的日德兰人和西奥兰人,要求梅利工商界拒绝与日德兰和西奥兰进行贸易,号召南梅利地区的工商业者罢工罢市来抗议两国的非法占领,要求南梅利和中北梅利重新统一,这也让日德兰和西奥兰两国感到很是不安,他们多次询问这种言论是否受到了帝国的指使,在获得帝国外交部明确否认之后,他们就一致要求帝国新到任的梅利总督秦铁流约束日趋激进的反日德兰和西奥兰言论。
  南梅利地区地势平坦,相当适合用兵,而无论是日德兰人和西奥兰人在这个地区的统治都不稳固,中北梅利的元老院和公民院代表早已经多次向新任梅利总督秦铁流和和崔文秀自己提出了南梅利的请求,而秦铁流本人也几次私下征询崔文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崔文秀看来这位出身名门的梅利总督内心大概也是支持自己发动统一梅利的战争的,一个统一的梅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更符合帝国利益的。
  捷洛克军团已经休整补充完毕部署到了色雷斯和安纳托利地区,而第十一军团也在雷波府和梅利交界地区徘徊,准备进驻吉雷松地区,但崔文秀暂时还不准备下达这个进驻命令,一旦这个命令下达,恐怕日德兰人和西奥兰人就会明白自己再打什么主意了,崔文秀还准备再等一等,看看汉森同盟那边局势有没有什么变化,一个月之内如果局势没有变化,崔文秀就准备让第十一军团进驻吉雷松地区充当先锋发起统一梅利战争,捷洛克军团将迅速跟进,确保战争在最短时间内结束,第七军团作为总预备队摆在了滨海郡境内,虽然崔文秀不认为会用得上这支预备队。
  当皇帝陛下的密令来到崔文秀手中时,崔文秀心中最后一丝顾虑终于放下了,有了皇帝陛下的首肯,自己也就在没有任何顾忌了,借口太多了,中北梅利地区民心所向,梅利统一对梅利地区和整个西部地区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摆在明面上,相信只要战争一起,梅利地区的元老院代表和公民院代表也会代表梅利民众呼声给予自己最强烈的支持,这对于皇帝陛下向帝国政务院那帮家伙的交待也是一个很好的支持。
  无锋是在收到了秦铁流关于梅利地区的局势报告之后才悄悄向崔文秀下达了这份密令的,一个残缺的梅利显然是让梅利地区的经济也被割裂了,也让梅利的民心有些混乱和浮躁,如果帝国能够借助这个机会一举统一梅利,那帝国不仅可以让一个统一的梅利为帝国西部带动经济发展,也可以赢得梅利民众的民心。
第四十六节
新经济动力(1)
  虽然确定了701年帝国的政策方针将以经济发展和调整为主,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为帝国带来利益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必须停止,无锋还没有那么狭隘,这也是他为什么会用一份充满模糊不定的语句作为对中大陆地区驻军计划的安排,以至于政务院很多官员都认为皇帝陛下在这份措辞中纯粹就是在告诉崔文秀,他可以自由行动。
  经济发展是主流,但是必要的军事行动仍然要继续,顶多也就是在规模上有所控制罢了。中大陆暂且不说,单单是东大陆上无锋也不准备就这样善罢甘休,倭人对于帝国提出的要求装聋作哑却还希望帝国解除禁令这让无锋很是愤怒,帝国海军建设计划正在全面推进,海军陆战师团也已经增扩到了相当规模,单单依靠训练是永远无法打造出一直强大的海军的,无锋也早就告诫过雷苍圃,不要吝惜一战,必要时哪怕是赔上大半个舰队的家当也在所不惜。
  帝国大东洋海军曾经有过一次十分好的机会,那就是利用无锋自己吸引和倭人海军勾结起来的海盗,但是一来帝国枢密院和国家安全总署担心安全无法绝对保障坚决反对,而来海盗诡秘的行踪以及倭人海军是否会上这种圈套海军也没有把握,所以这个计划就被废止了,仅仅是利用了一次伏击摧毁了倭人海盗的部分实力,但是却并没有能够和倭人海军交上手。
  如今倭人仍然控制着宝岛、勘察加岛和琉球群岛,尤其是宝岛和勘察加岛倭人正在加紧移民实施殖民化统治,两座岛屿的唐族人本来就不太多,而现在在倭人的全力移民经营情况下已经呈现出了倭化的迹象,无锋十分担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而帝国海军如果继续坐视下去,无疑会让日后的收复之战变得更加困难。
  海军陆战师团有五个师团都布置在了东部沿海地区,正在进行高强度和针对性的登陆作战训练,从北起鄂霍次克南到泉州的漫长海岸线上帝国海军和战备部都在积极的建造大型运输船,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显示出帝国雄厚经济实力带来的好处,订单一下,登州船行、江南船厂、东南船厂以及改制后的南洋船厂都开始大规模建造这些对于技术要求没有大型军船那么高的大型运输船,几乎每一个月都有超过十二艘的运输船只下海编入帝国战备部,枢密院下设的后勤部也在积极招募熟悉大东洋上海情水手和船员,各种侦察船队也开始频繁的活跃在大东洋各个海域,其目的不问可知,这让倭人一方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海军也拿出了两个初步计划,第一个计划就是先夺回倭人防御力量最薄弱的琉球群岛,斩断新月半岛与勘察加岛和宝岛的联系,然后徐图勘察加岛和新月半岛,最后夺取宝岛。
  这个计划前期难度相对较小,夺取琉球群岛帝国海军已经有相当把握,琉球群岛分布较为分散,几座重要岛屿倭人驻军都不超过五千人,总兵力也不超过两万人,只要实施突击登陆,拿下琉球群岛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拿下琉球群岛其实也就变相的控制了库克群岛,库克群岛的防御力量甚至比琉球更为薄弱,相距距离也不远,完全可以一鼓作气拿下,而控制了琉球和库克群岛,新月半岛与倭地本土的联系就被截断,帝国则可以灵活的选择新月半岛和勘察加岛作为登陆打击目标。但是这个计划前期实施难度小,但是可能会让倭人加强警觉,要相对倭人驻军较多的勘察加岛和新月半岛尤其是宝岛发动突袭进攻难度就相当大,有了防备的倭人必定会加强这几处的防御力量,后期攻击难度相当大。
  第二个计划则是以收复宝岛为核心,通过前期佯动吸引倭人注意力,然后对宝岛实施大规模强行登陆作战。这个计划较为复杂,要求也较高,现在倭人在宝岛驻军已经超过了八万,仅次于新月半岛驻军,要在这里进行登陆作战,一需要防止倭人察觉登陆作战意图,而实施跨海登陆需要避开倭人海军的堵截,三需要登陆军队在登陆之后以劣势兵力顽强支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第二波登陆兵力的抵达,所以说这个计划风险相当大,当然如果能够成功效果也相当明显,夺回宝岛不但可以让大东洋海军在大东洋腹地中获得一个重要基地,直接威胁倭地本土,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长国人士气,也可以树立帝国海军的信心。
  帝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呈交给了帝国枢密院参谋部进行了研究,最后交到了无锋手中,从无锋内心深处来说他当然希望能够先行夺回帝国民众最为关注的宝岛,但是摆在面前的难题是如果帝国海军对宝岛的登陆作战一旦失败,那对于整个帝国海军和帝国将来收复东部海疆上诸岛的打击都是空前的,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这一点无锋比任何人更清楚,失败甚至可能让国民丧失对海军的信心,重新变成一个保守的陆地大国。
  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的关键,无锋希望能够采取第二个计划,但是他宁可让海军多做一些准备时间来完善这个计划,也胜过盲目的实施。
  帝国透过帝都和各地新闻媒体陆续公布了帝国将在一到三年内陆续进行的基础设施和农政水利设施建设,这赢得了帝国各界的一片欢声雷动。
  工商业界在为帝国投入巨资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感到欣慰,这预示着帝国将会兑现无锋作出的承诺,坚定不移的鼓励发展工商业,并用实际措施来证明这一点。
  波罗的海上两个深水良港的兴建将很大程度的改善印德安地区乃至整个中大陆地区的商品和物资的进出口通道,而横贯印德安地区的南部通道将会使印德安南部地区和北吕宋联系更加紧密,而北吕宋和西北之间的通道早已经建设成为帝国路况最好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从帝都出发的运货马车抵达双堆只需要二十天,如果横贯印德安南部地区的这条通道建成,从帝都抵达滨海地区只需要四十天左右。
  而拓宽和改建纵贯缅郡和中南郡的交通道路网络也是帝国为了巩固帝国对半岛和西南地区统治发展这两个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缅郡和中南郡这两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闭塞的交通状况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即使在纳入当时的西疆管辖之后虽然从军事角度修建了一条战略道路,但是一来潮湿多雨的气候使得道路状况恶化很快,二来由于出于建设速度的需要,这条道路的质量并没有的能够得到保证,使得这条道路的使用状况每况愈下,而这一次无锋和帝国建设部也是痛下决心,不但要将从汉中到东萨摩亚的这条战略公路建设成为帝国第一流的公路,而且要将延伸到各个府县的分支公路也按照同样条件进行建设,确保这条道路在十年之内道路保持相当高的标准。
  兴建贯穿印德安南部通道和纵贯缅郡中南郡抵达南海的这两条堪称帝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道路工程主要得益于帝国科技开发部的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帝国科技开发部最新研发出来的可以大规模用于道路建设的新产品——灰浆粉(水泥)和混合土。这种灰浆粉的雏形来源于当时的西疆科技司研究成果,最初的灵感来自北吕宋郡火山府的火山灰,这种火山灰如何与玄武岩石粉混合立即可以形成一种坚固的混凝物,用来铺筑道路相当有效,所以从双堆到西北这一段道路都大量使用了这种产自于火山府的混合土,甚至后来帝都的许多道路改造工程也都从火山府运来大量混合土进行铺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技开发部在仔细研究了火山灰的成分之后发现构成火山灰之所以能够和石粉混合后产生反应变得坚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要成分是产自帝国各地都相当丰富的石灰石,这种石灰石只要经过水浸泡变熟后与石粉混合后加上水就可以加工成为一种软质形态的建筑材料,等这种建筑材料干燥之后便会变得一场坚硬。
  这种建筑材料被发明出来被无锋称作建筑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出于保密的考虑,这种建筑材料经过了多次实验验证了它的稳定性之后才被正式列为帝国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帝国财政部甚至拨出专款秘密在金华、清河、汉中、晋中、玉山、雅达、燕山七地修建第一批七座灰浆场,配方也受到了严格的保密,但是科技开发部也表示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恐怕难以起到很好保密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先进行市场化,最大限度的抢先占领市场,而印德安南部地区的这条道路和贯穿半岛地区和缅郡的纵向道路也成为第一批使用这种建筑材料的试验工地。
第四十七节
新经济动力(2)
  事实证明这种灰浆用于修筑道路的效果奇佳,其效果甚至还超过了原来专门从火山府运入的火山灰,而紧接着五湖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也开始全面使用这种建筑材料,由于大量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工,虽然已经在分布在帝国各地的七府建设了大型灰浆场,但是七地的灰浆场的产量仍然很难满足这些大型工程的需要,帝国不得不从国债中又抽出专门资金用于修建第二批灰浆场,由于原料十分普及,几乎各个地区都能够找到原料,第二批的灰浆场建设重点放在了印德安地区和西南地区。
  伴随着灰浆场建设遍地开花,五湖和北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也全面开工,可以说这两个项目称得上是无锋在帝国土地士绅方面得分最多的举措,一直主张农业为本的帝国土地贵族们虽然无法在明面上反对帝国重视工商业的政策,但是他们对于北方地区的持续干旱和南方地区的水灾一致认为是由于原来唐河帝国不够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缘故,而帝国采取发行国债方式募集资金修建水利设施也让以土体产出为主的帝国保守士绅相当满意,认为帝国在鼓励发展工商的同时也兼顾了他们的利益。
  帝国在北方和南方全面启动水利设施建设也赢得了广大无地农民们的支持,虽然移民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受灾流民的生存问题,但是许多故土难离的民众仍然更愿意留在本土生活,但是灾情让他们失去了生活来源,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却为他们寻找到了一条出路,对劳动力的大量需要使得不分性别只要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够参与到这场建设工程中,初步预计仅在北方水利设施建设工地上至少就吸引了两百万以上劳动力在各府工地上辛勤工作,这不但极大缓解了北方各郡府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为大批贫困民众熬到今年小春之后的生活问题寻找到了一条不离乡的最佳出路。
  “萧唐,苏秦,来,这一位是朕的同学普洛夫兰从朕曾经游学的海德堡大学请来的著名客座教授,也是威莱斯城市共和国荣誉市民哈汀先生,现在正在帝国大学进行讲学,朕还要请他到西北大学也驻留一段时间,让西北大学的师生们也听听他理论。哈汀先生,这两位是朕的两位首相,萧唐首相,苏秦副相。”
  萧唐和苏秦的目光都同时落在了这个一脸皱纹带着一副宽边黑框眼睛的银发老者,这个家伙虽然是满脸皱纹,但是从对方矍铄的精神来看这个家伙身体也是十分健康,竟然能远涉重洋来到帝国,这也不能不让萧唐和苏秦感到钦佩。
  一阵寒暄之后,萧唐和苏秦显然不太清楚这个时候无锋把自己二人招到他的私人书房中来见这个家伙有什么目的,无锋也是不点破,只是微微笑道:“萧唐,苏秦,哈汀先生刚从卢克索过来,他有一个建议向朕提出,朕不太了解,所以说需要考虑一下,这也就你们两位也来听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噢,不知道这位哈汀先生有什么建议?陛下开明纳谏,看来连西大陆都知道,这是一件大好事啊。”萧唐一听便警惕了起来,话语虽然说得客气,但是却在仔细琢磨这个银发老者有什么建议值得陛下招自己二人前来商议。
  “两位首相大人,我向陛下提出建议在已经成为贵国一部分的梅利郡首府卢克索建立一家股票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我曾经在卢克索替当时的约克大公就这件事情讨论过多次,但是约克大公始终犹豫不决,未能作出决定,现在梅利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归属大唐帝国,我曾经向贵国在梅利的总督秦铁流阁下提出过这个建议,他接受了我的意见,不过他说这件事情他无法作主,所以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来帝都交给皇帝陛下。”银发老者显得彬彬有礼,一口有些别扭的唐语听起来虽然不那么地道,但是理解却是毫无困难。
  萧唐和苏秦这个时候才注意到无锋手中握着的一张信函,只是从无锋脸上难以看出他的心情。股票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对于帝国来说虽然是一个新事物,但是作为帝国两个地位最高的政务官员对于这两个词语并不陌生,据说股票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在西大陆的威莱斯城市共和国和利兹王国首都牛津都已经正式开业一段时间了,由于西大陆与东大陆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萧苏二人都只是对这两个机构大略有些了解,但是这两个机构成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运作程序和规则都不太清楚。
  他们只知道这股票交易所是用于那些从事投资工商业的投资或投机者交易在工商业投资中的股份的场所,而期货交易所则更为新奇,据说是有些近乎于买卖货物订购单或者契约一类的机构,其投机性和风险性更强,具体情况二人也是不太清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