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0

  所有目光都望向了一直在窃窃私语的两人,那是今天这场聚会中的两大主角,西斯罗帝国首相波卡宁斯基和卡曼帝国首相华西里,西斯罗帝国现在在国力上已经凌驾于遭受重创的卡曼帝国之上,但是波卡宁斯基在任何场合仍然表现出来对卡曼帝国的尊重,这让华西里十分舒服,两人在许多问题上也取得了一致,这场决定利伯亚诸国命运攸关的战争究竟该怎么打,什么时候发动两人在这次聚会之前就已经通过密使信函来回交流过几次意见了,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召开这样一次紧急聚会,也就是要在最短时间之内落实这件事情。
  会场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正在密议中的两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各自端正了自己身体,波卡宁斯基即便是在与华西里交谈时也同样关注着其他几人的争论,不过他也知道今天是应该有一个决断的时候了,之所以与华西里作最后的交涉,就是要获得卡曼帝国无条件的全力支持,这是打赢这一仗的基础。
  “诸位,我想目前的局势我们大伙儿都十分清楚了,这个时候召开这个会议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件事情有多么紧急和迫切,也许我们各国都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困难,但是我要说一句,一切都必须要服从大局,这是决定我们利伯亚人生死的一战,现在已经没有西斯罗,也没有卡曼,没有普尔和多顿了,有的只是利伯亚人!只有打胜这一仗,利伯亚人这个民族才会存在,否则它就只能存在于历史当中了,我希望诸位都要感觉到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不要再一味谈论各自的客观困难了。”
  波卡宁斯基这一番话说得有些不太客气,就连马林斯基都感觉到脸上一阵火辣辣不是滋味,不过他也知道对方这番话并非毫无道理,对于这位波卡宁斯基他也是相当佩服,能够在短短两三年间里就把西斯罗打造成为利伯亚人的龙头,足以证明这位首相大人的本事。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诸位,今日就要确定各国出兵数量以及领兵将军,我们没有时间了,可以说没有任何时间供我们挥霍了,我们现在只能利用我们的优势和机遇给唐人以致命一击了,一个强盛的大唐永远不符合我们利伯亚人的利益,一个虚弱的大唐帝国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波卡宁斯基语气斩钉截铁:“我来之前我们陛下曾经明确告诉我们,对这一战,我们西斯罗帝国将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即便是我们面临游牧骑兵和柏因人的威胁,但是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战略,只要能够打垮唐军,一切问题都将不成其为问题!”
第八十五节
火铳兵
  “三十万大军是我们多顿能够出动的极限了,其中骑兵六万,步兵二十四万,我们还得留下十万镇守北疆。”马林斯基也知道对方既然已经将话说到这个地步上已然是破釜沉舟准备要孤注一掷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一点马林斯基同样明白,所有人都无从选择,唯有尽力一战了。
  “我们普尔王国可以出动三十五万,十万骑兵,二十五万骑兵,我们的情形也一样,也得留下十万人防御柏因的罗巴克部落,不过本王决定将我国最精锐的五万近卫铁甲骑兵都提供给盟军,不成功,则成仁,胜负在此一决!”塞泽里夫九世这个时候也表现出了作为一国之君的果断刚毅。
  “波卡宁斯基大人,我们卡曼人绝不会后人,四十万人,你也知道我们得面对柏因最强大的朵尔部落,这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嘿嘿,不瞒你说,这一战真的败了,大唐也可以长驱直入进我国首都不会有任何阻挡了。你们西斯罗人呢?”华西里眼睛中闪耀着熊熊光芒,似乎要熔化眼前一切。
  “华西里大人请放心,诸位既然这般奋力,我们西斯罗人自然不甘落后!五十万大军我们会竭尽全力凑齐,这一战意味着什么我们都清楚,败则全亡,胜则保利伯亚人百年兴旺,西斯罗人不会后人!”波卡宁斯基傲然道:“就让唐人来见识一番我们利伯亚人勇武和刚强吧,我们将用我们无敌的铁甲骑兵铁蹄将那些唐人踩进地狱里去,利伯亚军人将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
  就在波卡宁斯基和一干同僚们信誓旦旦的要用利伯亚军人的勇武刚强来捍卫利伯亚诸国的荣誉时,在帝都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大型训练场内却是“砰砰砰砰”声连续响起,整个训练场上硝烟弥漫,刺鼻的烟味让无锋几乎要窒息,这种味道实在太呛人了,而看看士兵们的表现,显然对于这种味道已经习惯了,甚至没有任何异常反应。
  三百米外的旗杆已经摇了起来,飞驰而来的骑兵向指挥官们报送了射击成绩,小旗摇动,又是两百名战士齐刷刷的健步而上,平举,跪姿,随着指挥官小旗一挥以及传令官的怒吼“放!”,又是一阵“砰砰砰砰”声响起。
  虽然这种味道十分难闻,但是无锋对于这种已经开始小规模装备部队进行实战前的新式武器演练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旁边的侍卫们都要求皇帝陛下尽量避开这种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试验场,但是无锋仍然不为所动,他需要实地观察这种新式武器的实战性能,包括射程、威力、精度以及操控性能。
  从单兵射击到列队射击再到连环射击,无锋相当满意,看来枢密院在新式武器的推广上还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虽然枢密院总共只定购了三万支这种以火铳命名的新式武器,但是枢密院在接到第一批货物之后就开始招募新兵,直接进行实战化训练,并且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战斗力。
  无锋默默的揣摩着自己观察所得,单列这种火铳兵显然是十分脆弱的,防御力的低下决定了这种火铳兵与弓弩手的性质相仿,主动进攻风险很大,但是在防御上却很有价值,尤其是这种发射金属弹丸的火铳在二百五十米米内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的打穿拳头厚的木板,两百米内即便是重装骑兵的盔甲也根本无法抵挡这种通过火药爆炸力推进的金属弹丸射击,据说原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射击精度上,精度差这个难题一直困扰这科技开发部的设计者们,但是现在看来他们似乎找到了解决射击精度的问题。
  多列火铳兵的循环射击无疑是模仿弓弩兵的战法,但是火铳的强大威力已经让枢密院的官员们意识到这种采取多组循环射击的火铳兵可能会成为重装骑兵平原地区会战霸者的终结者,虽然这中间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火铳质量问题、受潮问题等等,但是这已经让所有人意识到了这种武器可能会给陆军会战带来的变革。
  “陛下,你觉得怎么样?”虽然不是第一次检查火铳兵的射击成绩了,但是这一次火铳兵的优异表现还是让凌天放十分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段连环射击一气呵成,士兵们熟练的操作规程也让火铳兵的射击效率大大提高,这也可以避免被敌人有机可乘。
  “很好,进度大大出乎朕的意料,实事求是的说,虽然不能说尽善尽美,但是朕已经相当满意了。”无锋并不想掩饰自己的喜悦,这个凌天放在这些新东西方面总是能够走到前面一步,如果说他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似乎不及薄近臣的话,那他在这方面的预见性和敏锐性就远远超出现在军中所有人了。
  “谢谢陛下的夸奖,这主要还是有赖于科技开发部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否则陛下见到的这一幕可就没有那么乐观了。”凌天放同样不是一个贪功之人,这支新兵种的组建完全是建立在新型技术的不断创新上,否则真要用于实战那还差得很远。
  “嗯,这一点朕比你清楚,但是新的技术虽然推了出来,要形成战力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天放你在这方面干得相当好,比朕都更积极更敏感。”无锋有些感慨,“帝国中就是太缺乏你这种有着远见的人了,我们许多官员都还沉湎于旧的思想当中,一味抱着旧的理念不放,排斥新生事物,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大唐的高崇和尊贵,可是情况恰恰相反,越是因循守旧,就越是要被淘汰,这一点无论朕怎么强调,总还是难以得到响应啊。”
  凌天放不好在这方面多插言,陛下有些政策过分激进已经引起了帝国国内一些保守派势力的反弹,尤其是一系列工商法规的出台更是激起了帝国保守势力的反对,那位司徒玉棠办的《京华时报》已经隐隐成为这些保守势力的一面旗帜一座堡垒,他们不断通过这个喉舌发表他们的观点,对帝国的一些政策进行抨击,但是应该说都还是遵循在法律法规之内,这让帝国新闻检察署也不好过多干预。
  看见凌天放半晌没有搭腔,无锋也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偏题了,自嘲般的一笑拉回话题:“唔,对了,现在这火铳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不足?”
  “嗯,现在射程和杀伤力这个问题随着铳管质量不断提高和火药质量的提高已经基本解决了,而原来最大障碍就是精度问题,但是科技开发部的那些个人精们不知道又通过制作膛线来解决了这个难题,不但使得精度得到很大提高,连带着射程和威力也提升了不少,这才是火铳兵能够真正运用于实战的关键。据说最新的火铳射击杀伤力将超过三百五十米,三百米之内都将拥有令人恐怖的杀伤力。膛线如果没有发明出来,只怕这种火铳顶多也就是运用于近战,但是现在,臣可以自豪的说,只要再给臣一些时间,那火铳兵必将成为利伯亚和马其汗人那些引以为荣的重装骑兵的噩梦!”凌天放自信满满的道。
  “哦?这么厉害?”无锋也是一惊,他没有想到火铳技术的发展如此之快,二百米的射程已经相当可观了,虽然对于骑兵冲锋来说还是近了一些,但是也足够身手熟练的火铳兵发射几轮了,不敢说能够取得完美战绩,但是无锋已经十分满意了,而现在新的火铳射击威力将超过三百米,足足提高了一百米,那又将为火铳手们多赢得几轮射击机会,对于那些骑兵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一倍的死亡几率,这会真的成为他们的梦魇。“那火铳究竟还存在什么不足?”
  “现在火铳的不足仍然是操作过程太繁复,难以提高效率,虽然我们加强了训练强度,但是无论如何这样几个动作都需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真的上战场运用于实战时,只怕情况还会更糟糕一些,所以这也是我们枢密院和科技开发部一直在潜心研究希望能够找到简化程序的办法。另外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火药受潮问题,不仅仅是雨天火铳威力大幅度减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南方即便是一些潮湿天气也会让火铳的威力大打折扣,甚至出现铳毁人亡的现象,臣也委托科技开发部在这个问题上要加紧研制,争取取得突破。”凌天放有些不太愿意的说出这番话,似乎担心这有损于火铳的形象。
  “那你现在训练出多少像方才那样熟悉的火铳兵?”微微点点头,这个问题才是无锋最关注的问题,能够有多少火铳兵能够运用于即将和利伯亚人开战的战场上,这才是核心问题。
第八十六节
人才争夺
  凌天放犹豫了一下才道:“回陛下,真正能够完全熟练掌握火铳操作法的大约只有两批六千人,现在火铳的数量现在也只剩下不到两万支,由于枪管质量和火药的质量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现在虽然已经屡经改进,但是问题仍然不少,所以暂时还只训练出六千人,究竟在实战中表现如何也还难以下断言,后面三批的火铳兵还只是完成了初步训练,根本无法运用于实战。”
  微微点点头,无锋脸上露出深思的神情,“让几家生产火铳的工场一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供应,这边的训练不要落下,一定要加紧,当然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朕还是明白,但是据朕所知,西大陆一些国家似乎在这方面也开始在试制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和训练,比起我们来,他们似乎并没有慢多少,所以朕以为我们的火铳兵须得先行上战场接受实战的检验,只有在实战中经过检验我们才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得到改正,同时也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火铳作战的战术方法。”
  “天放,这一仗应该是火铳兵得到锻炼的一个极好机会,他们也可以在经历这场血战之后才寻找到火铳存在的不足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或者避免自己的短处,朕知道你对这批火铳兵很是看重,但是越是看重,就更应该严格要求,没有训练好的自然不提了,但是训练成功的一定要让他们去经历真实战争的检验,去体验那份战场的氛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步从其他兵种走出来,逐渐成为一直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兵种。”
  看见凌天放默默点头,无锋继续道:“火铳兵虽然目前看来暂时还只能以防御性为主,但是朕以为天放不妨想得长远一些,三段循环射击法可不可以运用于推进作战,火铳兵可不可以向弓骑手那样在马背上生存?这些问题都可以纳入考虑范畴,朕总觉得这火铳应该对未来陆军发展方向有很大影响,既然我们这一步走在了前面,那我们就一定要保持我们的领先,绝对不能让其他国家和民族在这方面超越我们,确保我们在这方面的绝对优势。”
  “臣明白了,陛下放心,这后三批火铳兵也会很快完成训练,让他们上战阵体验真实战争的氛围也的确很有必要。至于那边臣也会和科技开发部通力合作,督促他们尽快改进火铳现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凌天放点点头表示明白陛下话语中的含义,陛下已经在提醒自己不要敝帚自珍,火铳兵光是靠训练是难以成才的,战争永远才是检验和磨砺一支军队的最佳舞台。
  看见凌天放似乎回过味来,无锋也才转开话题问道:“天放,那边轰天雷的改进研制进行得怎么样?”
  “嗯,还算顺利,但是轰天雷的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不过科技开发部正在研究利用火药推射力量将重型弹丸发射出去的装置,就像是一个巨型火铳,进度很快,估计在研制成功之后可以取代用其他动力投射的轰天雷。”说起轰天雷的制作,凌天放又来了兴趣。
  “哦?说来听听。”轰天雷一直是帝国秘密研制的野战和攻城利器,由于研制始终未能尽善尽美,所以军方也一直在限制使用,防止秘密外泄,而现在凌天放居然说新研制的举行火铳会取代轰天雷,这让无锋感到无比惊讶,一下子吸引了无锋的注意力。
  “嗯,巨型火铳的制造原理和普通火铳相仿,但是巨型火铳具有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优势,而且在射出的弹丸上也可以有所选择,现在科技开发部门已经研究出了铁炮弹和霰弹,铁炮弹威力强,射程也较远,用于攻城具有无可替代的绝对威力,但是对于野战中作用不大;霰弹是由多粒金属弹丸组成,一般采用的是铅弹,这种霰弹射程较近,但是一次发射数量多,可以形成金属弹幕,对有效杀伤敌人骑兵的冲锋具有令人恐怖的杀伤力,我们已经进行过实验,即便是铁甲骑兵冲锋面对这种霰弹轰击,仍然是死伤惨重,能够侥幸冲过这种弹幕轰击的也都不再具有冲击力和战斗力。”
  “另外科技开发部也正在研究一种发射空心铁球的炮弹,据他们说可以将火药置于铁球中并混装金属碎片,等炮弹落入敌人阵营中再实现二次爆炸,金属碎片飞溅出对于敌人士兵方阵具有极大杀伤力,即便是重装甲也难以抵御这种碎片袭击。只是现在还有一些技术要求还没有达到,还在进一步实验,如果这种炮弹试验成功,那这种巨型火铳就真的完全可以取代轰天雷,而且各方面的威力都可以大大提高。只是现在这种巨型火铳由于装药量配置比例还有些需要改进,质量也不太稳定,容易出现炸膛事故,已经有多人在实验中身亡,所以不得不加倍小心,速度也有所放慢,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开发部的那些家伙就可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到那时候,陛下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兵种即将出现在帝国陆军中。”
  提及正在实验的空心炮弹凌天放就忍不住眉飞色舞,他已经越来越沉迷于新式武器的改进和由此带来的对军队兵种和战斗力的改变了,虽然新式武器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这些缺陷并非不可以克服,有朝一日这些缺陷被一个个克服,那也就意味着陆军将迎来一个划时代的巨变。
  看见满面发光的凌天放,无锋自己感受到了来自对方内心的喜悦。
  科技开发部从建立开始军方就要求对科技开发部的工作计划有指导权力,这一度引发了帝国政务院和帝国枢密院的矛盾,但是在这一点上凌天放却是惊人的固执,迫使萧唐和苏秦不得不在这方面做出了让步,确定了科技开发部在工作方向上优先保证军方的要求,军方也为此从军队预算中专门拨出经费为科技开发部提供便利,这一点在科技开发部近一两年来的工作重心也可以看出来,几乎几项重要研究项目都是围绕着军队的需要。
  但是很快帝国政务院就意识到他们在这方面的让步带来了多大的负效应,看见军方的武器研究大放异彩,而关于民用方面研究却是成果寥寥,这立即引起了萧苏二人的警惕。很快萧唐和苏秦就明确向无锋提出请求,要求将帝国科技开发部一分为二,一部分由帝国政务院领导,一部分则交由帝国枢密院,明确权责,各自开展工作,这也赢得了帝国枢密院的赞同,但是在就现在帝国科技开发部所用人的人员尤其是几个下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上的分割问题双方却是互不相让争执不下,无论是凌天放和薄近臣还是萧唐和苏秦都意识到这一批人的重要性,萧唐甚至私下向凌天放愿意在每年的军事拨款预算上做出让步妥协也没有能让凌天放动心。
  在凌天放看来正是有了这一批人的努力,军队新式武器的研制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展,如果失去了这批人,那军队新式武器的研究完全有可能陷入停滞状态,甚至倒退,那时候萧唐是绝对不会同情自己的,自己既然已经取得了主动,就绝对不能让步,哪怕为此与帝国政务院两位首脑撕破脸也在所不惜。
  无锋自然不太清楚军方和政府在争夺人才是的较量,不过他却知道凌天放对于这几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但在各种研究经费上绝对保证,而且在保密工作上更是超乎寻常的严密,甚至连刁肃和令狐翼都对这几个研究所充满了好奇和怀疑,一度要求凌天放必须履行帝国法律赋予两大安全机构赋予的权力,接受两大安全机构的检查,但是在凌天放的坚持下,两大机构也只有寥寥几名高级官员得以参观几个研究所,而讳莫如深的军方保卫人员更是坚决拒绝安全机构的官员进一步了解研究详细情况。
  “天放,研制新武器固然重要,但是新武器装备在部队中形成战斗力也需要一个适应时间,而帝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来自海洋上的挑战,朕感觉到你所说的这个巨型火铳似乎在海军上有很大发展前景,对于这些新武器的实验不要局限于陆军,海军也一样要参与,同时新武器在研制中就可以严格选拔合格士兵进行熟悉操练,让他们一面尽快进入角色,同时也能够在训练中发现问题,为研制人员发现问题和缺陷改进不足提供实验基础。”
  无锋的一番话让凌天放心悦诚服,当自己还沉湎于如何更快更好的研制新式武器时,皇帝陛下却已经在考虑新式武器应用于实战了,新式武器最终目的还是要装备军队运用于实战中,只有实战才是发挥和检验这些武器作用的最终目的。
第八十七节
破釜沉舟
  捧起一把地上的泥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一身唐装的老者几乎要将脸埋进泥土当中,略带腥味的泥土气息让老者有一种陶醉的感觉,泥土碎末从手指缝间缓缓滑落,良久老者抬起头来环顾四周,志得意满的发出一声长啸。声震四域,在旷野中袅袅散去,那种满足的感觉委实让人心旷神怡,再也没有比这种感觉更好的味道了。
  “毛利君,藤原君,你知道没有我做梦都希望这里能够成为我们的领土,现在我们做到了,但是人心很奇怪,当我做到这一点之后,我原本十分满足的心中又在渐渐裂开一道缝,祖宗的声音在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醉心于现在取得的成就,徜徉在历史潮流中,我们犹如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现在既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迫在眉睫的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一身唐装峨冠博带的老者正是已经完成整个倭地统一大业的立原部首领立原山川,这已经是他第五次踏上宝岛的土地了,对宝岛的垂涎程度曾经让他夜不能寐,而现在宝岛和勘察加岛都已经落在手中,那种掌控大东洋踌躇满志的美妙滋味无人能够体会到。
  “主公,利伯亚人的使者已经几度问及我们的准备情况,不知道您究竟作何打算?是虚以敷衍坐观战事发展,还是真正打算全力以赴进行登陆作战呢?”一直默不作声跟随在立原山川的重甲男子手按锋利的长刀刀柄,目光沉凝。
  “你以为呢?藤原君。”没有回到自己手下的头号战将,立原山川负手扭头问道。
  “属下难以抉择,所以才想请主公释疑。”藤原信玄不想掩饰自己矛盾的心情。
  “毛利,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立原山川将话题扔回给自己的情报首脑兼智囊。
  “方才主公已经说了,这是一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刻。若是单以我们现在的军队力量来说,要进行登陆作战的确有些勉强,新月半岛、宝岛、勘察加岛都需要驻扎重兵,加上这几处都刚刚进入开发的热潮阶段,国内上下要求暂缓战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呼声也很高,可以说主公的威信在这个时候已经达到巅峰了。虽然我们和利伯亚人结了盟,但是我们的情况他们也应该清楚,我们究竟能够出动多少兵力,他们心里也有数。属下以为如果要稳妥起见,十五万陆军登陆作战就是我们极限,而且我们还得想办法保证他们的后勤和海上运输通道。”
  毛利百夫太也有些拿不准自己主公的真实想法,一兵不出坐观成败那肯定不可能,在结盟上主公可是相当热心,而且信誓旦旦的向利伯亚人使者表明己方将会全力以赴,但是现在大唐帝国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己方在大唐帝国腹地登陆的计划风险相当大,一旦遭遇不利,登陆军队要想通过海路后撤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几万大军可不是轻而易举说撤就撤的。
  “哦?毛利你这样认为?”立原山川微微摇头哂道。
  “主公的看法是……?”毛利百夫太和藤原信玄都听出了主公话语中的语意。
  “你们认为一旦局势对利伯亚人不利,我们派出十五万陆军能够幸免么?”立原山川反问道。
  “当然不可能,大唐军陆军实力太强,一旦局势不利我们断无幸免之理,十几万大军要想从海上撤退根本不可能。”藤原信玄立即答道。
  “那我们如果一兵不出只是摆出一个架势呢?”立原山川又问道。
  “这,”毛利百夫太和藤原信玄面面相觑,“这固然可以保存力量,但是对于利伯亚人那边恐怕不好交待吧?”
  “我不在乎利伯亚人那边有什么感受,我是要问你们,如果我们不出兵,利伯亚人胜算有多大,如果我们出兵,利伯亚人的胜算会增加么?”立原山川摇摇头,把话挑明。
  “这个,利伯亚人现在动员的力量也不弱,以属下看法只要不将这场战争长期化胶着化,利伯亚人应该是还是有一定胜算的,但是如果打成了拉锯战持久战,那利伯亚人必败无疑,大唐的综合国力远远超出利伯亚诸国,兵员、武器、物资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而利伯亚人已经是竭泽而渔了,他们根本支撑不了太久,战争一旦超出三个月仍然没有分出胜负,那利伯亚人不用打都只有完蛋。”藤原信玄也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回答语气也十分肯定,“至于主公所说,如果我们加入登陆作战的话,不管我们出兵多少,但是肯定会对局势产生一定影响,东海和江南是大唐经济核心区域,对这个地区的打击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而且对大唐帝国民众政治和心理上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那你们认为如果我们不出兵的话,大唐在击败了利伯亚诸国之后会放过我们么?”立原山川又问道。
  “这不可能,除非我们立即退出我们占领的宝岛、勘察加以及琉球,也许还有一线可能。”毛利百夫太和藤原信玄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既然我们和唐人之间的决战不可避免,那我们为什么要畏首畏尾,出动十五万人和一兵不出又有什么区别?!”立原山川厉声道:“这是决定我们命运的一战,不成功则成仁,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我们没有妥协的可能,那就没有必要作什么保留,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那种想法纯粹就是短视愚蠢!什么叫唇亡齿寒?!利伯亚人完蛋,我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立原山川一番话说得二人冷汗涔涔,“我告诉你们,这一仗利伯亚人完蛋,我们也只有完蛋,大唐不会容忍我们,利伯亚人胜利,我们就可以借机踏足东大陆,拿下江南东海也不是梦!我们没有选择,这一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务求以玉碎之信念换取胜利!新月半岛、宝岛、勘察加岛以及我们本土陆军全部动员,不必再留一兵一卒驻军,其它问题交给地方官员,破釜沉舟作此一战!”
  立原山川斩钉截铁的一番话说得毛利百夫太和藤原信玄二人又愧又惭,立即肃然应道:“属下明白!”
  顾登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皱着眉头浏览着海量的情报资料,虽然已经经下边人筛选分类,送上来的都已经是相当够份量的情报,顾登云也大略的听了下面的汇报,但是顾登云还是喜欢筛选出一些自己更侧重的情报资料仔细阅读一番,情报分析和研究人员各人的侧重和意识各不相同,能够送上来的都不是简单情报,顾登云喜欢这种沉浸在情报资料中徜徉的感觉。
  这一叠资料都是有关东面大东洋上倭人行动的情报,颜色略略不同的是从帝国保安局和帝国国家安全总署传递过来的他们认为与军事情报有关的资料,结合着军事情报局自身收集以及帝国情报总署可供共享的资料,倭人的各种异动都可以在情报中反映出来。
  倭人有异动并不令人意外,早在倭人与利伯亚人和马其汗人搭上线时军事情报局就已经掌握了,但是军界一直有这种看法就是倭人贪婪和欺软怕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更喜欢趁火打劫和落井下石,而非与强敌正面硬碰,除非危及他们自身领土安全。在新月半岛、宝岛、勘察加岛上倭人海军频频动作这根本不入法眼,现在帝国海军仍然采取守势,无论倭人海军如何动作,也无法伤及帝国根本,顾登云关心的是倭人陆军借助倭人海军的调动部署情况。
  新月半岛的倭人陆军数量大幅度减少这在情理之中,利伯亚人既然这个时候和倭人合穿一条裤子,自然可以暂时搁置领土纷争,但是库克群岛和琉球群岛的驻军数量却在急剧增加,甚至增加到了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程度,这意味着什么?顾登云眉头深锁在地图上轻轻勾勒着,库克群岛距离新月半岛南端不远,但是距离帝国的燕山府和鄂霍次克也相当近,而琉球群岛距离东海登州仅仅只有二百二十海里,顾登云缓缓抬起头来,倭人这样的动作是想要干什么?
  想了一想,顾登云迅速从一叠情报资料中挑出两份,飞快的浏览了一遍,然后又疾步起身来到自己书房靠墙的秘密资料柜中,找出一叠表格查寻着自己想要的数据,手指飞快的在一列数据上寻找着,八万,八万,八万,但是这一个月却一下子骤降至一万,倭人本土驻军竟然下降到了只有区区一万人?!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本土驻军减少了七万,这七万人上哪儿去了?而倭人本土并非太平无事,不服立原山川统治的各部仍然有抵触情绪,但是他竟然将驻军数量降到了可以说危险境地的地步,这个家伙难道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