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志(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510

  “贝多里奇大人,这一战既然无法回避,我们也只有接受,只是希望大唐能够在这一仗之后就能够停止对外征战了,东大陆自打他们的帝国建立一来便没有安静过,我们都希望能够与大唐建立一个合理的秩序,以便我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来发展经济,现在西大陆诸国不是已经发现了新大陆么?他们大唐不是也在大南洋的南方发现了一些岛屿么?如果大唐真的还有余力,不妨多在那些方面花些功夫要好得多。”卡西尼奇也微微叹了一口气,依附于强者也是一件难事,稍不顺意便会造成关系的紧张,安达科也是深有感触。
  “贝多里奇大人,北方局势好像也已经十分紧张了,听说利伯亚人已经联手动员,在大唐北方边境集结了百万大军,看来大唐和利伯亚人一战也是不可避免,不知道大唐能否支撑得了同时在两线作战呢?”梅克罗更关心这一点,马其汗人与利伯亚人肯定是有默契的,一旦利伯亚人在北方击败了大唐,那南方局势会不会受到影响就很难说了,三国同盟不想站错队,这也是他们希望多拖延一些时间的主要原因。
  “二位大人,我们现在既然和大唐站在了一艘船上,就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了,不要再抱着三心二意的想法,现在我们只能全力以赴配合大唐最快速度解决马其汗问题,让大唐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对付利伯亚人,否则利伯亚人真的打败了大唐,马其汗人就会死灰复燃,到那时候,马其汗人无法和利伯亚人争雄,只怕就只有把心思打到我们身上了。”
  贝多里奇也知道自己的这番解释有些牵强,但是他赞同国王陛下的看法,利伯亚人无法战胜大唐,大唐这一战取得胜利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利伯亚人的综合国力根本无法和大唐抗衡,一旦战事拖长,那利伯亚人完蛋是必然结果,而现在利伯亚人想要在短时间内打垮大唐,贝多里奇也觉得不大可能。与其开罪大唐,不如将宝押在大唐身上,配合大唐解决马其汗问题,大唐的外交部长已经明确表示大唐在东大陆的敌人只有三个,利伯亚人、倭人以及马其汗人,大唐不会对甚至包括南洋联盟在内的其他国家有任何领土要求和企图,这一点大唐甚至愿意用对民众公开国策来保证。
  正是王缭的这一表态才让路易十世和贝多里奇的顾虑得到打消,虽然路易十世和贝多里奇也不相信大唐具有统一整个大陆的实力也野心,但是大唐在开国不到两年中频频发起征服战争的确还是让周边许多国家产生了疑虑,在这一点上,大唐也并没有向周边关系友好的国家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说与利伯亚人和马其汗人是宿仇,与倭人存在着领土争端,但是像对半岛地区的战争以及对印德安的战争就有些牵强了,这也是米兰和三国同盟一直不愿正式回应大唐结盟的主要原因,对与一个野心过大完全依靠军事征服的国家结盟,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愿意。
  “贝多里奇大人,你认为王缭大人代表大唐皇帝陛下表述的意见可信么?”卡西尼奇和贝多里奇一样都对大唐的诚意有些怀疑。
  “我们拭目以待吧,王缭已经返回了中州,他承诺将在返回中州一个星期之内由李无锋向公众阐述大唐帝国的对外政策,并且还将明确承诺对除利伯亚、倭地以及马其汗之外的东大陆各地没有领土野心和要求,只要他敢于对他的子民公开承诺,我们就可以相信他,如果他做不到或者语焉不详,那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我们的态度了。”贝多里奇沉静的回答道。
第九十六节
国策
  王缭是怀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帝都的,从帝国建立以来,连王缭自己都觉得外交部门的工作似乎陷入了停顿,庞大的帝国似乎将精力都用在了对外扩张上,外交的范围被限制在了一个相当狭窄的领域内。频繁的发动战争让外交部门一时间不知道该把谁作为自己工作重点对象,印德安王国覆灭了,梅利公国消失了,利伯亚诸国和马其汗已经失去了外交意义,汉森同盟?似乎有没有外交部门的交涉也就是那种情势;西奥兰和日德兰?不信任的心理从来就没有消减过;西半岛同盟?对峙状态仍然十分紧张,虽然没有重新燃起战火,但是很难说下一步走向会如何;倭人?没有必要;剩下的也就只有三国同盟和南洋联盟了。
  一切都被军事行动所主导,外交完全成了军方的附庸,没有一个稳定的外交延续战略,朝令夕改,今日和谈,明日战争,这不但让帝国的信誉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也让王缭这个帝国外交部长睡难安枕,连说任何一句话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以免给人留下食言而肥的形象。
  王缭不认为帝国目前的政策就完全符合帝国利益,也许帝国适当的扩张是必要的,但是并不需要无限度的扩张,大陆各地复杂的民族、宗教以及风土人情决定了不可能统一在一个国家之下,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在这方面无限制的追求呢?眼下帝国的土地、民族和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也许问题都被帝国现在表面的强盛所掩盖,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调查分析,你就会发现帝国新纳入统治的许多土地并未像最初的北吕宋那样十分顺畅的融入帝国,这一点尤其需要关注,所以王缭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帝国的国策。
  无关紧要的土地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像大寮和毛淡棉这种地方帝国纳入统治又有何价值?是增强了帝国的综合国力还是那里拥有帝国紧缺的战略物资必须要确保?都没有,除了贫穷和再度破坏对南洋联盟没有领土野心的承诺外,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从军事角度来说也许的确有必要保障一条战略通道,但是为什么不可以向南洋联盟明确表明态度只是临时占用呢?模糊不定的策略让自己这个外交主管也是进退两难。
  无锋已经将这份国策建议阅读了三遍,许多章节段落他甚至能够背下来,许多问题是他想过却又没有真正想透的,而许多问题他也只是浅尝辄止,而更多的问题却是他琢磨过但是始终未能得出一个各方面都能顾全的解决办法的,也许王缭的这份建议书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无锋也要承认在许多问题上,王缭的分析的确十分准确且切合实际。
  萧唐和苏秦已经阅览过了,而无锋甚至还将这份建议书送给了古基传阅,集思广益,无锋认为在这种重大问题上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各方的看法和意见,以便日后在做出决定时兼顾更多阶层的利益。
  “怎么样?看不出王缭这个家伙还真有心啊,朕要承认,帝国在许多方面有所疏忽,帝国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能完全只靠军事行动来解决问题,正如王缭所说,像大寮和毛淡棉这种地方,帝国究竟有无必要纳入帝国领土进行直接管理呢?让南洋联盟保留一个形式上的存在,通过经济渗透来控制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像马汶群岛已经大部分控制在我们手中,在马其汗问题解决之后,事实上南洋联盟也不可能对帝国造成多少威胁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帝国需要一个较为明晰的国策展示,要让我们的盟友和邻居明白帝国希望今后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让所有人向着目标而努力。”
  无锋抖了抖手中的稿纸,这一份建言书他和萧唐苏秦三人也作了一些讨论,认为王缭虽然绝大部分是从外交角度上来分析看待问题,但是涉及面却相当深相当广,牵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外交问题,更多的涉及了帝国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印德安地区的文化同化,腾格里草原各民族的定居归化,以及梅利地区和帝国的经济一体化,甚至还前瞻性的考虑到了像利伯亚和马其汗这些地区帝国取得战争胜利之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处理,许多问题甚至连无锋和萧苏二人都没有考虑过,但是王缭却提了出来,这让三人都有些汗颜。
  “嗯,陛下说得是,这段时间中帝国中央一方面对于军事上的问题过多关注,同时政务院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财政和整顿帝国内地经济问题上,对于帝国内地之外的新领地欠缺一个通盘和长远的考虑,印德安地区虽然已经成立了多个只属于帝国中央的郡,但是实事求是说的,这个地区在融入帝国经济圈以及发展方面都不尽如人意,除了索利安郡的情况稍稍好一些外,就连应该说受帝国影响最早的旁遮郡情况都不乐观,整个印德安地区因为缺乏一个远景规划,所以各郡表现出来的发展势头都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没有统一的文化和思想作底蕴,这个地区将很难真正融入帝国,尤其是在印德安文化仍然对印德安各部拥有相当向心力的情况下。”
  苏秦也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中南郡和南海郡在这方面的情况就要好许多,这些地方各民族都已经逐渐接受了我们唐文化的核心思想,并且不断的将他们本民族文化融入到唐文化中来,尤其是在帝国的道佛两教在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臣以为帝国下一步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支持道佛两教在印德安地区的传教,要鼓励帝国内地的传道士将道佛两教中唐文化的精义源源不断的传播到印德安地区,加强印德安文化与唐文化的融合。”
  “苏兄所言甚是,除了对民间文化的渗透融合外,帝国在教育、艺术、建筑都应当加大在官方上的投入和支持,比如地方行政官员及学校强制性学习唐语,推广唐语的义务教育,在各地建造唐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物,推广唐族艺术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同时汲取印德安各部文化艺术中精华纳为己用,进一步强化印德安各部对帝国的归属感,在这几方面上都应该是大有可为,但是现在帝国更多的关注各地经济发展,反而忽视了这些对于帝国日后的统一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一面,而融入这三十年间恰恰是需要帝国在这些方面最关注的,否则一旦离心力加大,那再要想弥合就不容易了。”萧唐也赞同道。
  “嗯,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政务院应当马上给予研究,但是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向所有人发出这个信号,即帝国对除了利伯亚、马其汗以及倭地之外任何一方国家和势力没有领土野心和要求?王缭给朕带回来这个难题,当时朕答应过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向三国同盟阐明这个观点,但是现在三国同盟要求朕公开向朕的所有子民承诺,嘿嘿,看来朕的信誉在邻国中已经下降到了一个相当低的程度了。”无锋有些自嘲的笑道,三国同盟的领土无锋并没有野心,但是南洋联盟呢?
  “陛下这个问题是针对南洋联盟么?”萧唐和苏秦都敏锐的注意到了无锋的态度。
  “不错,南洋联盟在朕心目中就像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缭建议朕弃之,朕有些犹豫,所以想听听你们俩的意见。”无锋问道。
  “陛下,这个问题臣与苏兄也曾经讨论过,政务院的意见与王缭一致,我们倾向于放弃,事实上南洋联盟已经包纳在帝国怀抱中,领土要求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帝国将来的发展只能在海洋上,随着日后帝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洋联盟的经济只能依附于帝国才能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萧唐慎重其事的代表政务院提出了看法,“必要的外部竞争甚至对帝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帝国的强势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必须纳入帝国管理体系。”
  点点头,无锋站起身来缓缓道:“你们帮助朕下了决心,南洋联盟帝国可以放弃,但是在新大陆上帝国的利益却必须要争取,海洋权益将会在今后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都必须要保持清醒,等解决完这一仗,帝国将全力发展经济,同时继续扩大在新大陆上的影响力,和西大陆那些强国在海洋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我们今后的日子才不会寂寞。”
第九十七节
王者战争(1)
  《帝国新闻》、《每日快讯》、《东方时报》甚至包括《京华时报》都在第一时间刊登了大唐帝国皇帝李无锋在12月19日接见米兰王国、马哈德大公国、安达科公国三国新任外交使节时的谈话。在谈话中,李无锋第一次提出了大唐帝国要将与帝国敌视势力的战争进行到底,绝不会容忍外来敌对势力对帝国权威的挑战,同时也郑重其事的向三国使节明确表明大唐对于东大陆上包括南洋联盟在内的友邻邦交绝无任何领土野心和要求,至于米兰王国大使问及大寮和毛淡棉问题时,李无锋也明确表示,这两地只是当时帝国军方出于军事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帝国对这两地的没有领土要求,将在合适的时候恢复两国原有政治格局,并且将邀请南洋联盟和三国同盟给予监督,确保两国的政治架构得到恢复。
  这一番近乎于对帝国中长期国策的阐述立即在帝国周边地区引发了轰动性的效应,三国同盟固然不须多说,米兰外交部于12月25日首先给予积极回应,表示三国同盟将与大唐帝国积极合作,配合大唐帝国消除东大陆不稳定因素,确保东大陆在战后能够有一个长久而又安定的发展时期,此言一出,几乎就是吹响了三国同盟将与帝国联合对马其汗和倭人发动战争的号角。果不其然,在马哈德大公国和安达科公国外交部门也于同日发出了同样的信息的同时,正在米兰边境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三国同盟军立即就宣布应大唐帝国的邀请,三国同盟军将加入对马其汗的战争,以彻底解决马其汗这个东大陆南部的麻烦制造者。12月26日,三国同盟军正式攻入马其汗东部境内,与已经有所防范的马其汗军队展开激战。
  与此同时三国内政部门和商务部门也联合发布公告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打击海上走私,严谨倭人所有船只进入三国管辖港口,禁止三国商人与倭人进行交易,禁止三国船只前往倭地以及倭人控制区,否则将一律以走私罪论处。这道命令一经发布,三国内政部门以及海上缉私队就立即行动起来,而三国海军也积极配合缉私部门采取联合行动,对多处走私窝点连根拔除,让一直依靠这些大规模走私组织进行重要物资补给的倭人损失惨重。
  而对大唐帝国皇帝公开发布的将会反应最强烈的无疑是南洋联盟了,虽然联盟常备军已经全面动员起来,但是由于联盟内部产生了争议使得军队在进入与大寮和毛淡棉边境地区之后就暂停了军事行动,一方面担心大唐会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而那样的话南洋联盟将不得不为生存而战,另一方南洋联盟也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大唐能够就出兵攻占大寮和毛淡棉做出一个合理解释,而现在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大唐不但愿意交还大寮和毛淡棉,甚至还明确承诺愿意保证南洋联盟的统一和完整,虽然这样的条件隐含着要求南洋联盟断绝对马其汗的支援为代价,但对于南洋联盟来说这仍然是天降福音。
  在最短时间内南洋联盟外交委员会就对无锋的讲话做出了正式回应,南洋联盟愿意在确保联盟主权的前提下公平的与大唐帝国发展各方面关系,并愿意响应大唐的提议,以实际行动来配合大唐帝国,让东大陆恢复和平。作为第一步,南洋联盟财经委员会将暂时停止对马其汗国的财政援助和贷款,而联盟商务委员会也在酝酿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两则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马其汗国国内各种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民间囤积物资的现象成为风潮,迫使马其汗国内政部门不得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三国同盟军的大举入侵让马其汗国立即陷入了东西两面被夹击的被动境地,而南洋联盟宣布中止财政援助和贷款以及随后的暂时断绝两国的商贸往来更是让马其汗国几乎要陷入了绝境,马其汗国的物资输入输出几乎完全是依靠两条通往南洋联盟的商道,断绝了这两条商道几乎就是要让马其汗国经济陷入停顿。
  南方局势的好转并没有对北方局势带来多少变化,重兵集结的利伯亚诸国也不可能因为马其汗陷入困境而退缩,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仗将决定利伯亚人和唐人谁才是东大陆真正王者,败则万劫不复,胜则雨过天晴。
  大陆公历701年12月31日,就在701年的最后一天,几乎是在三条战线上,利伯亚诸国联军同时发起了前面攻击,决定谁才是东大陆真正王者的战争正式爆发。
  从西线和中线巡视回来的木力格仿佛更黑了,但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显得他的精神状态正处于最佳状态,风尘仆仆的气息更增添了一分杀伐气势,让这位帝国宿将全身充满了决战与千里之外的沉稳自信。
  “最新情报已经通过雪鸽传递回来了,这一次因为担心雪鸽迷途或者中途意外,所有都采取是双鸽次第传递,所以可以确保情报在绝对稳妥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传递回来。”即便是在这种时候情报参谋也忍不住想要炫耀一番情报系统的花的血本。
  “够了,别在那儿卖弄了,这一仗败了,军事情报局也就该解散了,还掖着藏着干什么?赶快给我说正题。”披着一件厚实披风的崔文秀不耐烦的打断对方道。
  心虚的低垂下头,情报参谋赶紧切入正题:“先说西线,现在判明的西斯罗人已经出动了六个兵团四十二万人马,其中有一个是西斯罗帝国铁甲骑士团,这是西斯罗帝国从未用于南方战争的精锐,据说长期作为战略预备队对付北方的柏因人,柏因人在这个铁甲骑士团的身上吃了不少亏。另外这六个兵团中还有西斯罗帝国授予了荣誉称号的纽伦堡无敌重装步兵团,库尔哈特烈风骑兵团,诺亚顿轻步兵团,这三个兵团都曾经在北方与柏因人长期作战,还曾经配合过卡曼人一起对朵尔部落进行过征剿,战斗力都相当强悍,这一次他们都倾巢出动了。”
  “打前锋的是库尔哈特烈风骑兵团,这是一个纯粹的轻骑兵团,一直是莫特游骑兵的老对手,曾经长期驻守在西斯罗西部地区,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对付来自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骑兵,但是这一次西斯罗人似乎要破釜沉舟放弃他们的西部地区了,另外配合它的是诺亚顿轻步兵团和西斯罗第二步兵团以及纽伦堡重装步兵团,四个兵团共计二十八万人已经侵入了银川府北部,正在向甘兰要塞逼近。”
  “咦?不是说西斯罗人将会出动五十万左右的军队么?还有一个兵团呢?”崔文秀反问道。
  “现在判明番号的只有六个兵团,这六个兵团除了帝国铁甲骑士团位置稍稍拖后一些之外,其余五个兵团都已经进入了帝国边境,另外西斯罗人现在除了在北方驻扎有西斯罗帝国第一兵团之外,另外就只剩下一个库莱姆混成兵团,这个兵团最初一直与六个兵团在西斯罗南部地区进行混合演练,番号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现在却没有出现在南征的军队序列中,斥候和情报部门现在正在全力搜索这支部队的行踪。”从来没有见到过主帅神色如此严肃,语气如此严厉,情报参谋偷偷擦拭了一下自己额际的汗珠,有些紧张的回答道。
  “嗯?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一个兵团的军队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玩起了失踪,你们居然不知道?你们情报部门居然给我来这一手?斥候也都在睡大觉么?前线的侦察部门在干什么?!”崔文秀语气越发冷厉,目光扫了一眼正在作战室中矗立的几名情报参谋和情报主管,如同鞭子抽在几人身上一般让一干人都感觉到主帅怒气在急剧增加。
  “大帅,由于西斯罗人早已经在南部地区进行了戒严,斥候难以混入,情报部门也只是在先期侦知到库莱姆混成兵团的番号出现在了演习队伍中,但是未能有效的确认,这一点我们有些疏忽,我们也已经通知了嘉峪关和甲马、凡林地区的军事情报部门,让他们帮我们注意发现这支部队的行踪,估计很快就会有情报传递回来。”
  情报主管倒还是一个有些担待的人,主动承担起了责任,而且后续的补救措施也还算是中规中矩,让崔文秀脸色稍稍好看了一些,西斯罗人究竟在玩什么花样,库莱姆混成兵团也是西斯罗帝国军队中一支颇有名气的军队,也是长期征战在北方第一线,而且其突出特点就是机动性强,所以崔文秀对它的印象很深。
第九十八节
王者战争(2)
  不置可否的轻哼了一声,崔文秀没有追责下去,西斯罗人动员了七个兵团作为西线南侵主力,而且几乎全是西斯罗人的功勋部队,显然他们是要不顾北方柏因人的袭扰牵制而倾尽全力来对帝国一战了,这更加大了崔文秀肩头的压力。这一仗事关帝国命运,这一点每个人都清楚,但是要如何确保这一仗如何按照自己预定计划发展,这才是关键,这并不是光一厢情愿就能做到的。
  仅仅看看西线的形势就知道局势有多么严峻,四十多万利伯亚人的精锐压了下来,虽然康建国的第十二军团也是长期征战在北方战场的一支中坚力量,但是毕竟在数量上远远逊于对方,而邱子诚的第十兵团能否承担得起这副重担也还有待于检验。即便是这样依然可以感受到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二比一的比例,虽然己方有坚城可守,但是敌人却也有进攻部位的选择优势,甘兰要塞也好,银川也好,固然可以御敌于城外,但是西斯罗人如果绕开这两地径自东进呢?太玄、归德都有可能成为西斯罗大军的攻击对象,而自己总不能将本来就不够充足的兵力分散布置在这些城市中吧,那不更让西斯罗人可以轻松的各个击破?
  “老木,康建国的想法如何?”崔文秀终于将话题交给了一直没有说话的木力格头上。
  “我离开庆阳时,康建国和邱子诚都在积极加强西北各府的防御,但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弥补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帮助,但是战争最终还是要依靠军队的拼搏才能决定胜负,防御设施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罢了。眼下西斯罗人挥军南下,首要目标直指甘兰要塞和银川,如果这两地失守,那西斯罗人就可以轻松的选择攻击方向,南下庆阳,东指太玄,东南进归德,那样一来,西线就相当危险了,所以我以为西斯罗军会首先强攻甘兰要塞和银川,这是他们必须要克服的难题,康建国和邱子诚也与我的看法相近。”木力格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如果西斯罗人以一部纠缠于银川,而集中主力猛攻太玄或者归德呢?”崔文秀微微皱起眉头,木力格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西斯罗人手中集中了四十多万精锐,如果己方将防御重点摆在了甘兰要塞和银川,西斯罗人也不傻,完全可以丢开这两块硬骨头,把目标选在太玄和归德上,甚至可以直扑庆阳。一旦局势走到这一步,就相当危险了。
  “文秀,咱们的游骑兵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胆敢直扑太玄或归德,他们的补给从何而来,我们便可以将他们辎重补给线彻底斩断,咱们在太玄或者归德只要能够守上一周,那西斯罗人的后勤补给就会崩溃,我不相信太玄和归德连一周都守不下来!”木力格全身都散发着浓浓战意:“康建国让他的第一师团和邱子诚的第一师团以及一个游骑兵团守甘兰,第十二军团的第二师团和第十军团的二、四师团加上一个游骑兵团守银川,太玄是十二军团的第三师团和第十军团第三师团,归德是十二军团的第四师团和第十军团第五师团,庆阳则是十二军团的第五师团负责。”
  “那庆阳呢?老木,庆阳的守御力量是不是太薄弱了一些?”崔文秀这一次是真正有些担心了,诺大一个庆阳,西北郡首府,帝国中西领地的核心,一个师团驻守?如果西斯罗人下狠心直插庆阳呢?
  “的确有些薄弱,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展伯涛坐镇庆阳,他已经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将庆阳预备役兵员全部组织起来,临时组织了一个师团,另外又将在庆阳的各大武林门派的弟子和门徒全部集结起来组织了一个应急突击队,负责应急处置。”木力格也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他当然知道这有些冒险,但是太玄必须要重兵把守,一旦太玄失守,那甲马就可能面临两线夹击,嘉峪关若不是依靠其特殊的险要,一样可能被攻陷。
  “不,老木,你我都知道那没有太大用处,你这样的布置太冒险了。”崔文秀语气温和但是坚定,“如果有必要,可以放弃甘兰要塞,将甘兰要塞兵力撤退到银川和庆阳,只要卡住银川,其结果和效果也是一样。”
  “文秀,若是放弃甘兰,那银川就相当于孤城一座,以卡曼人四十多万大军的攻击力,拿下银川那就是迟早的事情,但是有了甘兰就不一样,敌人不得不分兵来考虑甘兰的存在,甘兰银川互成犄角之势,且两个游骑兵团可以很大程度的相互策应发动袭扰攻势,迫使西斯罗军无法全力攻取一处,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拖住西斯罗人让其将兵力消耗在银川和甘兰两个要塞城防上。文秀,若是甘兰和银川真的要失守,那也得让它们尽了自己努力才行,这一战牺牲是难免的,但是牺牲要牺牲得有价值,至少要让西斯罗人的战略意图无法达到,我们才算成功了。”木力格脸色变得冷峻无比,每一句话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充满了杀气和血丝。
  默默的点点头,崔文秀不得不承认木力格这一番话切中要害,幻想帝国军能够平顺无比的在中西两线抵挡住利伯亚人军队的冲击本来就是不现实的,巨大的兵力差距不是光靠意志和热血就能弥补的,纵然有高墙厚壁作依靠,但那毕竟只是辅助设施,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是士兵!要想拖住西斯罗人,就不得不利用这些防御体系最大限度的杀伤西斯罗人的有生力量,让它们意识到必须要解决向甘兰和银川这样的城池要塞才能达到向东与卡曼人汇合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中西两线以空间换时间的意图,为东线的决战创造条件。如果轻而易举的就退出战斗,那必定就会给后期的战事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方面,中西两线的帝国军都必须要有勇于牺牲的思想准备。
  “但是老木你想过没有,甘兰要塞也好,银川也好,这样单薄的兵力能够支撑多久?犄角之势也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你我都明白。我看不如这样,把罗卑人的两个游骑兵团放在甘兰和银川,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游击作用,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的牵制和削弱即将到来的西斯罗人对甘兰和银川的攻击烈度,也许这样银川和甘兰还能坚持更久。”崔文秀话语中也是充满了决绝,既然甘兰和银川将会是西斯罗人的必占之地,那就索性让战争来得更猛一些,两个游骑兵团也让他们加入死而后已的序列,唯有这样才能把西斯罗人拖得更久。西线本来就是最艰难的战场,抱有任何侥幸都会带来更沉重的打击。
  木力格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崔文秀不愧是崔文秀,屠夫手段,阎王心肠,果真不假,若是将罗卑人放在外围,一样可以发挥作用,但是却无法让他们做大鞠躬尽瘁,而见他们分别至于银川和甘兰,那便是要他们拼死一战了,否则未得命令而擅自撤退,军法就会要他们命。
  “文秀,你这个建议那是要葬送罗卑人的这两个兵团啊。”木力格摇头无语。
  “哼,这等时候莫非我们还要行妇人之仁么?连我们自己的部队都要舍生忘死的给我顶上,难道他们还以为来这里是赶集么?”崔文秀微微露出的牙齿中仿佛是吸血狂魔露出的獠牙,“就这么决定了,让罗卑人两个师团跟进,在庆阳保留一个游骑兵团作为机动预备队,另外,莫特人和求尔人以及图布人的预备役兵力动员起来没有,如果动员起来了,让他们不要在对西斯罗内地发动攻势了,西斯罗人已经要拼命了,对那些后方攻击动摇不了他们的决心,让他们都投入到银川和甘兰之间的战场上来,要他们自行选择攻击方式,只要能打击西斯罗人的军队,可以不择手段!”
  参谋们紧张的草拟着崔文秀的下达的命令,西线已经进入相当紧张的阶段,每一个命令都必须第一时间传到前线,否则便是过期作废。
  “西线就这样定了,老木,把你那三个预备师团调到墨灵顿一线吧,让后方的运输营将所有能够调动的车辆全部集结在墨灵顿,既可以策应西北,也可以确保捷洛克,我看最惨烈的一战不是在甘兰就会在银川打响啊。”崔文秀将目光重新回到地图上,脸色也变得更加严峻:“西线姑且如此吧,让我们再来看看中线,这才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啊,卡曼人不除,我们大唐永无宁日啊。”
第九十九节
王者战争(3)
  克劳迪亚几乎是没有做任何停顿在第一时间就发起了对凡林的攻击战,而就在一旁的甲马和榆林仿佛对于卡曼军人来说没有任何兴趣,在他们心目中凡林才是唯一的目标。六个兵团如同翻腾的潮水一般将凡林城牢牢困住,四城城门几乎没有一处能够称得上是轻松所在,汹涌而来的卡曼人几乎就要活生生将整个凡林城撕裂。
  四个步兵兵团理所当然的充当起了攻击的急先锋,狂暴如海潮一般的冲锋几乎没有任何停歇的从开始发动便没有停息过,绕是凡林城已经经过了多次培修加固,仍然在如此凶猛的攻势下显得摇摇欲坠。
  应该说卡曼人这一次的准备相当充分,无论是从他们攻城器械和设施以及士兵们装备给养以及士兵们的士气来说,都已经恢复到了上一次南侵战争失利之前的状态,甚至还有过之,在这一点上克劳迪亚的功劳不可磨灭。
  从撞城车到高层箭塔,从冲城车到大型弩车,以及数量充足的滑动云梯,无一不显示出在这两三年中卡曼人在一方面卧薪尝胆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实力,很显然大唐层出不穷的武器装备给了卡曼人很深的印象,大唐在攻防手段上表现出来的灵活策略和丰富的攻防武器都让克劳迪亚深有感触,这两年中卡曼人也在效仿大唐军事力量的配置做着一系列的调整,而这一次似乎就是检验调整效果的最好试金石了。
  卡曼勇士的剽悍和勇气从来不需要质疑,在不断完善了武器设施之后,卡曼人的攻击力量同样可以与大陆任何一支武装力量相媲美,即便是大唐的攻城步兵他们同样敢于挑战。
  桑生也没有料到大战会来得如此迅捷,以至于当大战真正爆发并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之后,他还有些混沌不清。卡马波夫将军去视察榆林防务去了,但是卡马波夫将军刚刚秘密离开不到两天,卡曼人的轻骑兵便如同潮水一般涌入捷洛克境内,截断了凡林与外界的联系。
  敌人肯定是在等这个机会,等卡马波夫将军离开这个机会,利用这个机会想要一举夺下凡林城,不用问,凡林城中肯定有卡曼人的密探,而且这个密探还隐藏得相当深,能够如此准确的刺探到卡马波夫将军离开的时间,恰到好处的通知卡曼人发动攻势,这让刚刚就任第五军团副军团长的桑生也是心生寒意。
  但是现在局势已经由不得桑生多想其他了,作为副军团长,手中除了第五军团的两个师团以及十五军团的一个师团外,还拥有一个原捷洛克国防军第三兵团,是由捷洛克原禁卫兵团更名而来,九万多人马还是让桑生心中有不少底气,虽然来第五军团时间并不长,但是桑生也是跟随无锋起家时的老人了,第五军团又是卡马波夫的当家部队,许多联队长一级的军官都是当时庆阳时期的新兵蛋子,对于桑生最早跟随皇帝陛下起家的副军团长都十分熟悉,所以桑生进入状态的速度也相当快。
  在甲马城,卡马波夫将第五军团一个师团和两个捷洛克兵团布置在了那里,而在榆林城则有第五军团两个师团以及十五军团两个师团坐镇驻守,十五军团剩余两个师团则由曲波率领坐镇狼山府作为预备队而帝国十一军团的三个师团也在悄悄运动至狼山到墨灵顿一线,以加强中线的防御力量,崔文秀和木力格都意识到了中线也许才是利伯亚人的重心所在一旦突破了中线,无论东线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只怕都难以挽回最终的恶果。
  应该说崔文秀和卡马波夫都充分考虑到了卡曼人可能会采取的策略,安排也算得上是稳妥周全,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卡曼人会来得如此凶猛而且执着,完全放弃了对甲马和榆林的侵犯,甚至连一兵一卒也懒得投入,而将所有兵力全部投放在了凡林一城上,三十多万陆军步兵,外加七万骑兵,就这样咆哮着向凡林城冲击而来,几乎是想要一天之内就拿下这个曾经被他们统治过的城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5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