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6/895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你这边的副县长职务还不卸任掉?”沙正阳笑得如同狐狸一般,“国忠书记这样可不厚道,工资又不会给你开双份,嗯,要不你给他提条件,起码要在奖金上要单独给你多考虑一份。”
  “说些什么呢。”曲晓伟没好气的瞪了对方一眼,“其实我也不愿意卸任这边,因为我分管的这一摊子工作,尤其是招商引资工作,我还真的撂不下,现在正是关键时候,稍微一个闪失,或许就能影响到我们今年东峡在全市的各项排名。”
  “看样子你们东峡想要报一箭之仇?”沙正阳的笑容落在曲晓伟眼中很是可恶。
  去年真阳成功超越了东峡成为名副其实的宛州第一强县,虽然在GDP总量上仅仅只有数百万的超越,但是在招商引资数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上却是大幅领先,这让东峡这边的危机感一下子就浓厚起来。
  郑国忠显然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临危受命的。
  宛州市委当然乐见真阳的崛起,但是他们更希望东峡能够知耻后勇奋起直追,形成一个双峰竞秀的良好竞争格局。
  郑国忠在香城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的表现良好,此次调任东峡县委书记,就是要让东峡重新稳住阵脚,保持定力,凭借东峡原有的基础来谋划发展与真阳竞争。
  “哼,沙总,你好像很得意?”曲晓伟撇了撇嘴,“你现在都不是真阳县长了,真阳未必能一直保持着前年和去年那种增长势头,每个地方的发展有起有落,这我们东峡有这种心理准备,而且也做好了如何来重新进入快速增长轨道的各方面工作,你就等着瞧吧。”
  “晓伟,我现在和宛州无关,站在一个客观公允的角度来评价,东峡原来的架构不是很好,嗯,或许对于一个小县来说,一两样产业拉动起来足够了,但是真正要进入比拼全方位实力的时候,单单一个医药产业,嗯,我指的是在东峡目前的特定环境下,是难以支撑起一个县长期高速发展的,而真阳在这方面一开始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沙正阳的话有些晦涩难懂,这让曲晓伟未能完全理解到对方话语里的意思。
  “沙总,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曲晓伟还是捕捉到了一点儿其中的意思,那就是沙正阳认为当下东峡的发展模式是很难追赶上真阳的,无论真阳未来如何发展。
  “嗯,我的意思是东峡是一个人口小县,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也说不上有多好,好在现在汉宛高速能大幅度改变这一情形,原来单纯以医药产业作为主导,发展得很不错,这在92年以前,大家经济结构都很差,总体量都很弱的时候,东峡一枝独秀,靠医药产业就能力压各方,但是自92年以后,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家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去谋求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如火如荼,那么东峡如果还是抱着只靠医药产业就能包打天下的情怀,恐怕就要失望了。”
  沙正阳面色冷峻,语气毫不客气,他需要敲醒曲晓伟乃至郑国忠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认准东峡现在的短板,踏踏实实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真阳和东峡今年乃至明年,甚至后年,与东峡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哪怕现在真阳的各方面工作不再像前两年那样火爆,但即便是萧规曹随,真阳之前储备的各个项目以及后续的一些工作,就靠着惯性,那也能维持两三年的经济高增速,夏侯通和丁希慎这对搭档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平庸,这个世界离了谁也一样要发展,更不说还有方东升、赵建波这些人都是踏踏实实干工作的非常优秀的干部。”
  曲晓伟默然不语,沙正阳的这番话让她震动不小,这半年来东峡县委县政府不可谓不努力,但是从一二季度的表现来看,真阳的经济增速仍然毫无失速的迹象,甚至还在提速,东峡虽然竭尽全力在追赶,但是差距仍然在不断拉大。
  她一度幻想也许到三四季度最迟到明年,或许真阳经济的高增速就会放缓,也许明年后年东峡就能重夺第一,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还是有些天真了。
  见自己的话对曲晓伟的打击有些大,这也是一个为了工作废寝忘食的事业型女人,到了东峡之后进入状态很快,而且现在也颇受郑国忠的信重,大概现在他们俩的唯一目标就是重夺全宛州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第一的名头。
  不过就目前来说,沙正阳真不看好,真阳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而且真阳的区位优势也不是东峡可以比的,可以说只要夏侯通和丁希慎不犯大错误,而东峡又按照现在的常规套路来发展,那么东峡想要重夺第一的几率很小。
  当然也不是全无可能,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真正大跃进时期,无数产业无数机会都会涌现出来,关键还是要看东峡未来的发展方向。
  “沙总,按照你的意思,我们东峡是毫无希望了?”曲晓伟语气有些不善,瞪着眼睛看着沙正阳。
  “是不是我说毫无希望,那今晚的药膳鸡就没戏了?还得要被扫地出门?”沙正阳笑嘻嘻的反问道。
  “还想药膳鸡呢,做梦!扫地出门都是轻的,我立即通知公安局来把你弄进拘留所拘留几天,让你好好反省,必须得替我们东峡想出一条追赶路径来才能放出来!”曲晓伟气鼓鼓的道,然后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谁让你这么打击人?!”
第100章
细分产业
  “哟,这才是真的膨胀了,你们东峡就天生该当第一,真阳夺了第一就是大逆不道了?”沙正阳冷笑道:“自己不好生反省自身在发展思路上的问题,却还怨天尤人?八十年代宛阳又何曾把你们东峡打上眼?那被你们东峡力压一头之后,宛阳干部不都得要寻死觅活?”
  沙正阳的话犀利无比,让牙尖嘴利的曲晓伟也为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宛州八十年代还是地区的时候,其经济中心自然是那个时候的宛城县。
  后来宛州撤地建市,宛城县一分为二成为宛阳区和龙陵区,但龙陵区基本上是郊区,经济体量可以忽略不计,宛阳区仍然是全市第一。
  但那个时候东峡医药产业已经开始爆发式增长,终于建市第三年就完成了逆袭超越了宛阳,然后就一路领先,一直到96年,连续保持了六年的全市第一,早就把宛阳甩在了身后。
  沙正阳认为东峡的问题不是郑国忠这一届的问题,而是东峡上一届甚至上两届县委班子的问题。
  魏东平担任县委书记那一届实际上就已经埋下了隐忧,过于单一的经济,随着其他区县开始你追我赶时,东峡靠着原有底蕴似乎还看不出来,但是在王士渠担任县委书记时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如果王士渠时代能够及时反思谋划思路,或许还能延缓一下,但是沙正阳相信真阳在自己的执掌下,一样可以超越东峡,但王士渠仍然倾向于在医药产业上做大文章。
  应该说重视医药产业,在细化深挖医药产业这个思路上也没错,如果东峡是汉都某个区,那么这个思路就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摆在东峡,就值得商榷了。
  你再重视,再挖掘,在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短板却无法弥补,或者说这不是你靠财政扶持或者资本堆砌就能一下子解决的。
  汉川医大不可能搬到你东峡来,汉都中医学院也不可能搬到你东峡来,这些学校的研究人员实验人员短期来你这里驻留搞研究可以,但是人家也有老婆儿女一家人,人家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生活,不可能长期在这里生活。
  所以这注定了你东峡不太可能发展成为研发基地,而只能是生产基地,这就限制了你东峡医药产业的发展潜力,这种情形下,拥有较为厚实财政底蕴的东峡县该如何决策?
  在沙正阳看来,政策适度向医药产业倾斜是必要的,但是有厚实的财政储备,那么就不应当如此保守,而应该大胆的寻找和培育另外一到两个支柱产业,这才是东峡想要追赶和夺回全市第一的唯一出路。
  “正阳,你在真阳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让我们东峡丢失了全市第一的宝座,那现在你和真阳无关了,是不是可以为我们东峡出谋划策一番,嗯,如果我们东峡能够重夺第一,不也显出你的本事?说不定宛州市委市政府就会后悔放你这个人才离开宛州了呢。”
  曲晓伟眼珠一转,计上心头,当然只是一个很拙劣的激将法。
  沙正阳嗤之以鼻:“晓伟,你这激将法未免太幼稚了,第一,调我到长河能源集团工作是省委的决定,也是我的意愿,和宛州市委无关,我如果不走,也一样能当真阳县长,没人能赶我走;第二,真阳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固然有一份功劳,但是更多的还是靠真阳县委县政府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不是哪一个人的本事,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就像伟人所言,创造历史的只能是人民群众。”
  “哼,照你这么说,你是心甘情愿的离开真阳,你就没想过在袁成功离开时接任县委书记?这是不是有点儿自欺欺人了?”曲晓伟可不会给沙正阳客气,这些话也没啥不能讲的,整个宛州市里大家都心知肚明。
  “我不否认袁成功离开时我希望接任县高官,但是既然宛州市委作了如此选择,那说明宛州市委也有宛州市委的考量。这无所谓对与错,因为各自看法不同,你不能认为你觉得你自己可以胜任这个位置,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好的人选,就一定要别的人都如此认为,那太膨胀了,我想我在长河能源集团的工作也能够证明我自己,嗯,我甚至觉得也许我在长河能源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沙正阳气定神闲的回应让曲晓伟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好半晌后才道:“我不管!你今天要想吃药膳鸡,就必须得给我们东峡县委出一个主意,指一条明路,待会儿郑书记来了,我也要如此建议!”
  “晓伟,你这么作,就不怕伤郑书记的面子?”沙正阳哑然失笑。
  “哼,别把郑书记想的那么心胸狭隘,连这点儿胸襟都没有,告诉你,郑书记把这包玉叶交给我替你泡茶时也说,如果你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这茶不给你泡也罢。”曲晓伟说完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这还不叫心胸狭窄?”沙正阳笑出声来,“不给出主意,连一杯茶都不愿意给我泡,这就是堂堂东峡县高官的心胸风范?这拿到哪里去说也说不走啊。”
  “好了,正阳,咱们也别斗嘴了,郑书记让我留你,一是为你难得回来一趟接风,二是也的确想和你探讨一下未来我们东峡产业发展的路径,你说的没错,郑书记其实也意识到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其规律,不是你想要大干快上就能马上见成效的,一些基础条件的限制制约了我们这一块产业的发展,但是医药产业始终会是我们东峡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也的确有意要另辟新路,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东峡也不会甘于只做二流!”
  曲晓伟的话让沙正阳满意的点点头:“嗯,这才会东峡县委县政府的志气!那你们在考虑新产业培育上有什么具体想法了呢?”
  “县委县府这半年来也在做一些调研和考察,专门组团去了江浙和燕京,我们的想法是避开一些最热门的大产业,那样我们和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市的竞争压力太大,作为你刚才所说的一个小县,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两项甚至几项细分产业上作为优势产业来培育,来寻求突破。”
  在沙正阳面前,曲晓伟没有隐瞒什么,现在沙正阳和宛州无关,相信未来就算是他真的要回宛州,恐怕也不可能在是某一县能适合他了,所以这一点上毋庸担心。
  沙正阳默默地点点头,他在思考曲晓伟话语里透露出来的意思。
  不谋求大产业,这是一个正确的取舍。
  东峡的地理条件和人口环境等等不适合诸如钢铁、建材、汽车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大产业,当然更不适合对人才需求更高的诸如软件这一类的产业,选择一些细分化的制造型产业的确算得上是另辟蹊径。
  但问题是细分产业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你要发展某一行业的细分产业,那么你就要把你的优势展现出来,否则就算是你财力雄厚,也不容易取得预想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
  “有什么倾向了么?”沙正阳点点头。
  看样子东峡这边还是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一番心思的,郑国忠并没有甘于寂寞,还是真心想要在东峡干出一番事业来的,这也才符合他心目中郑国忠的定位。
  “当然有,而且还很多,但是却难以取舍啊,主要还是觉得怎么来体现优势,把优势化为胜势。你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东峡的情况,没错,我们财政条件在全市是最好的,真阳短期内都没法和我们比,他们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上的投入需要很大,而我们在这方面前几年就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而且来自税收上的财力也有充分保障。”
  “唔,难以抉择。”沙正阳大略明白了曲晓伟的意思。
  事实上东峡县委县政府已经在考虑这方面的谋划了,但是却不好选择,这关系到未来东峡的发展前途,当然要慎重。
  “那你们在物色这些细分产业上,总还是有一些依据的吧?”沙正阳想了一想才道:“总不可能凭空想象,或者走到江浙那边随便看一看就拍脑袋觉得这也行,那也行吧?”
  “嗯,这肯定是有一些考虑的,比如我们医药产业已经具有相当基础,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也很快,从这一块我们一度想要搞医疗设备产业,……”
  曲晓伟的话被沙正阳打断:“医疗设备和普通医疗器械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中高端医疗设备,对技术和人才要求很高,……”
  “是啊,这一点上我们原来考虑的太过简单了一些,现在发现难度很大,当然如果说是一些低端的康复设备还是可以的,……”
  沙正阳一针见血让曲晓伟更信服对方,也对沙正阳抱有更大希望。
第101章
助力,影响力
  沙正阳沉吟着半晌没有说话。
  细分产业的选择说起来很简单,看起来也好像可以有许多选择项,但是怎么来选择,既要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未来的长久发展。
  东峡准确的说,是一个山区县,也是一个人口小县,当然这个人口小县是相对的,是和真阳、裕城、宛阳这类人口过百万的人口大县相比,五六十万人口对于一个山区县来说,也不算少了。
  东峡唯一的优势就是抓住了当初医药产业的东风,汉东制药和宛州制药二厂这两大药企确立了东峡的医药产业顶梁柱地位,也的确为东峡经济发展带来了强进的动力。
  但那时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了,几个亿的产值拉动就能让一个县的经济总量显得格外耀眼。
  而现在,像真阳的一个华泰空调项目,带来的产值可能都是以十亿计,拉动的GDP增长也一样十分惊人,类似于华泰空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经开区还是真阳县,都不止一个两个,你东峡还在沉湎于之前的辉煌,那免不了就只能是落后挨打了。
  “有没有相关资料让我看看?”沙正阳终于启口,“我是指当前你们东峡产业结构分布和现有的重点企业知名品牌,嗯,还有城市规划情况,要个大概就行,还有就是你们到江浙那边考察的一些重点倾向的细分产业。”
  曲晓伟点点头,“我马上给你拿过来。”
  “你就不征求你们郑书记的意见?”沙正阳笑了起来,“这也算是你们县里的秘密吧?”
  “谈不上,这些资料都是公开的,嗯,外界想要获得也不难,关键是你拿到这些又能干什么?就能分析出我们未来该怎么发展?”曲晓伟摇摇头,“有这么简单,那我们都要阿弥陀佛了,这些细分产业在沿海地区能发展起来,并不意味着在我们东峡就合适,各地的实际条件不一样,甚至是表面上看起来相差不大,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不能一概而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