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895

  “的确,随着我们中州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大幅加快,市区人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除了刚才市长提出来的要大力吸引吸纳中高端人才来我市创业就业一展才华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已经和下一步还将大量进入我们中州的普通劳动者的公共服务保障问题,……”
  “这个问题很现实很客观,甚至对我们市政府来说也很紧迫,因为从卫生、教育、文化以及统计部门反馈回来的数据来看,我市的各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了,甚至连本身中州户籍的居民都难以满足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在我们中州工作生活的非中州户籍人口该如何来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
  “我觉得还是如同苏局长所说的那样,要给希望,给路径,给政策,但这个政策路径要考虑到我们中州的现实状况,不能把调子定得太高,否则一旦兑现不了,很容易造成政府被动,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研判,拿出一个综合性的方案来。”
  蒋胜宽担任市长助理之后越发有范儿了,这是沙正阳的感觉,起码在这种场面上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我个人也有一些建议,嗯,主要是指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调研,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来设置一些门槛条件,比如有没有固定居住场所,是购买的还是租赁的?比如在我们中州工作生活时间,工作还是待业,有没有购买社保?这些是不是都需要有一个门槛条件?……”
  “……,再比如,有无购买社保,或者在我们中州有无创办企业和纳税,为我们中州创造了多少就业?如果是具备一定技能的,那么有无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国家级的认证和省级认证之间的差距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
  “……,诸如此类,大家都可以多开动脑筋,思考一下,从不同角度来散发思维,一句话就是鼓励和欢迎遵纪守法的为社会创造财富,精神态度积极向上的群体成为我们中州市民,倒不一定要局限于具体的行业和领域,工人也好,出租车司机也好,饭店服务员也好,甚至清洁工和家政保姆也好,只要具备一定条件,都可以纳入这个体系,嗯,具体的这些指标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综合性计算方式来进行量化,……”
  侃侃而谈,气定神闲,这蒋胜宽是真的越来越有几分气度了。
  沙正阳越发觉得这中州市还真不简单,藏龙卧虎,原来都还看不出来,但是越是深入了解,越是接触宽泛,就越是能发现其实不是没有人才,不是没有能人,而是关键你能不能用人,能不能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就像蒋胜宽一样,最初接触,觉得很一般,不多言不多语,顶多就是善于体察意图罢了,但后来发现他做事很有章法,处理事情周到细致,再后来发现独当一面之后进入状态很快,现在再一看,人家在突破创新上也很有见地嘛,刚才这说的不就是十年后一线城市开始摸索尝试的积分落户制嘛。
  沙正阳当然很清楚积分落户制的利弊,但是毫无疑问这种机制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还是一个相当实用的体系制度,起码是给了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打工者一个机会,但沙正阳从内心来说还是觉得这种制度显得过于苛刻了一些,门槛过高了一些,但他也同样清楚,这也是迫不得已,否则一个泛滥最终导致无法实施的制度还不如一开始就苛刻严格一些,总能发挥作用。
  “怎么样,大家觉得胜宽的这些观点如何?”沙正阳笑吟吟的道,目光却投向苏娅。
  苏娅也在琢磨着蒋胜宽提出的这些设想,要承认蒋胜宽提到的这些都应该是未来解决外地户口变成中州本地户籍的一些特定条件,当然蒋胜宽提的这些还只是一方面,肯定还有一些更为复杂更为详尽的细节因素,而且也的确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指数计算方式来进行综合平衡。
  “蒋市长的这些意见很有启迪意义,嗯,像住房、社保以及投资和纳税等,肯定都要计入这种考核指标中来,但是具体如何来计算指数,还有哪些方面的因素要列入进来,恐怕真的需要一个大范围全覆盖的调研,另外也需要广泛的征求各方的意见,特别是也要征求可能会涉及到自身具体利益的群体,比如我们现有本市市民,以及未来有可能转化为我们本市市民的这些群体。”
  苏娅面带思索之色,大概也是为蒋胜宽的这些构想触动甚大,原本她以为只有自己考虑到这些方面,没想到自己刚开个头,蒋胜宽就已经把后续很多东西都提了出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位老朋友了。
  自己本来想到是要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来展示一下自己,没想到居然有点儿变成了为他作嫁衣裳的感觉,这让苏娅也有点儿啼笑皆非。
  不过苏雅也知道蒋胜宽是有意想要把自己推上市政府秘书长位置的,她也感受到了,只不过她更希望依靠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一次两人的配合也出现了偏差,嗯,准确的说,是自己没想到对方也能如此了得,还是小瞧了对方。
  不过这没啥,自己还有机会,苏娅脸上浅浅的笑容彰显出足够的自信。
第101章
风采
  座谈会开得很成功。
  在苏娅和蒋胜宽的带动下,大部分与会者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认同市政府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和想法。
  中州市这一年来的变化还是有目共睹的,前几年中州的发展陷入了迟缓状态,但从去年初沙正阳一来,几乎就是肉眼可见的变化开始出现。
  三环线现在几乎是除了北环线暂时未动外,西三环和南三环几乎是全线彻夜施工,工地上沸腾的景象让参与参观的人大和政协代表都感触不已。
  东三环也已经蓄势待发,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原本说要准备等到年后来动,但是现在看样子也已经等不及,预计在春节前就要动起来,拿沙正阳的话来说,哪怕是先动半个月,也能赢得主动,没有必要非要等到过了大年十五再来,那一拖又是一个月没有了。
  西延线早已经进入关键决战阶段,按照计划,西延线要在2004年年底之前建成通车,这意味着整个高新区和经开区乃至三川县都将因此受益,当然受益最大的还是经开区和高新区,这两块被市里视为经济发动机的板块交通瓶颈会打开一大半,而一旦西三环贯通,整个困扰城市西部板块的交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起码五年内不会再被堵车这一类的问题所困扰。
  向外拓展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必经途径,如何拓展,如何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得城市的扩大能够按照市里边的设计来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也是一门艺术活儿,现在交给了孙韶华,沙正阳还是比较放心的,后期如果是蒋胜宽来负责,沙正阳也一样能放心了。
  更让参观过高新区、经开区和三川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感到振奋的是中州这一年来的产业吸聚。
  几大项目组群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大批关联企业和附属企业蜂拥而至,高新区和经开区固然不必说,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三川县,这也是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中来自三川的代表最为兴奋和满意的。
  当然,像隗城和清池乃至官泊的代表们也都已经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建言,要求市里边在统筹规划市里边引入的项目时要考虑其他郊县的发展,不能过多的将资源向个别区县倾斜。
  而这一次座谈会中沙正阳有也意向性的谈到了未来城市扩容的一些考虑,三川、隗城、清池和官泊都要纳入城市统筹规划中来,未来县改区将是一个大趋势,也是做大做强中州城市综合经济体的重要举措。
  这样就涉及到城市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在这一块上的做强,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需求。
  “觉晓,你这个姨妈很厉害啊。”会议散了,沙正阳和邱觉晓回办公室。
  “嗯,市长,我姨妈自小就是一个个性很强的角色,在读大学的时候据说就敢和老师据理力争,您知道的那可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老师大于天,刚恢复高考,大家都是谨小慎微,但她就是不一样。”
  邱觉晓今天也见识了自己姨妈不一般的风采,他也感觉到沙市长好像对自己姨妈的这种犀利表现并没有多少恶感,甚至还有些欣赏。
  “的确不一样,她在财政局的时候我还没有太多感受,只听仕群市长提起过,说她脾气很犟,很有点儿强项令的感觉,今天算是见识了。”沙正阳乐呵呵的道:“不过这不是坏事,如果我们的干部都是唯唯诺诺,领导说什么就什么,那工作只会流于平庸,难有创新,更谈不上优秀了,你这位姨妈啊虽然嘴巴厉害了一点儿,但言之有物,也有很见地,很不错。”
  对市长的表扬,邱觉晓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但他还是很快把这番评价转达给了自己姨妈。
  “呵呵,看来沙市长没有被我的‘哗众取宠’给惹得不满意啊。”苏娅坐在沙发上,笑吟吟的道:“不过也是,他都是那么大一个市长了,怎么可能连这点儿不同意见都听不进,而且我这还不算是不同意见吧,顶多是一些完善性的建议,我感觉他和老蒋是早就有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今天的会议我倒是无意间帮他们先把火力吸引了过去了,我这个性格啊,一辈子就这样了,改不了,难得讨领导喜欢。”
  邱觉晓也被自己姨妈的这番话给逗乐了,“姨妈,哪有您说的那样?沙市长可是对你的评价很高呢,您也应该感受得到,沙市长和其他领导有些不一样,不太喜欢那种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干部,当然不是说他喜欢和他自己唱反调的干部,而是觉得你要唱反调也没问题,要言之有物,那要拿得出东西来,让人信服,不能真成了‘哗众取宠’或者‘危言耸听’,为了博得领导的关注而故作惊人之语,您肯定不是那样。”
  “也不一定啊,老蒋当市长助理了,现在孙市长把交通那块工作甩给他了,而且城建这一块工作好像也有点儿交班的感觉,他原来的秘书长这摊子工作也不轻,估摸着要找人来当下家,没准儿你姨妈就想去竞争这个位置呢,所以吸引领导注意力也很正常。”
  苏娅大大咧咧的话语让邱觉晓也是真觉得自己这个姨妈真是一个大心脏,啥话都敢当着自己说。
  这斟酌了一下,邱觉晓才道:“姨妈,我刚才就说了,您用观点也好,举措也好,吸引领导注意力,我觉得都没啥,估计沙市长也不介意这个,他介意的是你说的,你做的,是不是对工作有利有益,这才是关键,如您上午说的那些,沙市长很重视,说明你说的是对的,是言之有物,那有什么?现在不是七八十年代,过分谦虚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适当展示自己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邱觉晓这番话倒是让苏娅刮目相看,好生打量了一下自己这个外甥,这才缓缓点头:“不错,觉晓,没想到你在沙市长身边还不到一年,变化很大啊,成长很快,看来让你跟着沙市长是对的,也不枉我欠老蒋一个人情,跟这沙市长能学到很多东西,你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人家能三十出头就做到正厅级绝非偶然,若是没有点儿拿得出手的本事,中央也不可能让他跨省调到我们中州来当市长。”
  很认真的点点头,邱觉晓倒是对这个问题很认可:“姨妈,你还别说,我觉得在沙市长身边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他也就罢了,特别是沙市长处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我觉得大有裨益,感悟很多,我一时间也说不清楚,很多东西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这么慢慢的体味到很多,……”
  “嗯,你有收获就好,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跟着沙市长也是一个缘分,在很多人眼中甚至就是一场造化,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姨妈的事情不需要你帮忙,姨妈自己会处理好,行不行,有没有这个能耐,市长不是经常有句话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知道竞争这个市政府秘书长的人不少,但我也想试试,胜败不重要,关键在于要敢于去尝试拼搏。”
  苏娅脸上露出一抹自信的风采。
  ……
  “东三环启动起来了,东延线这边是怎么考虑的?”东三环的奠基仪式结束,沙正阳绕着工地走了一圈,踩了一脚泥巴,但是却兴致盎然,转头问道。
  孙韶华和蒋胜宽都是面带苦色。
  “市长,能不能缓缓?这东延线的设计方案都还没有出来呢,要按照您的要求,架空快速,我们都是到上海去邀请设计院来勘探规划,按照他们的说法,今年下半年规划设计图估计才能出来,还要进行各方面的论证评估,我琢磨着再快也得要年底去了才谈得上其他吧?再说了,市里真的支撑不起啊,这几条干线都在动,再来这一个东沿线架空高速,只怕城建投真的要‘壮志未酬身先死’了,这个情况您都知道啊。”
  “韶华,胜宽,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嘛。”沙正阳背负双手,悠然道:“不要只看着我们现在的情形,要看远一些,我知道你们担心投入过大,负债过高,但这是城市发展初期必不可少的痛苦之路,随着发展的提速,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和缓解,我有这个心理准备,过苦日子,但熬过去就是春天。”
  孙韶华和蒋胜宽面面相觑。
  “嗯,你知道省里和市里已经与几所大学签署了意向性协议,大学城建设启动在即,嗯,其中有些刚性条件也黑纸白字写在那里,东沿线架空高速直抵大学城,这一条人家很重视,你不能大学城建设都风车斗转了,咱们这东延线架空高速,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吧?这会让我们市里失分的。”
  沙正阳停住脚步,看着二人,二人似乎也有些明白过来了。
第102章
厉害!
  先动起来,并不意味着就要马上建成。
  大学城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而且在其后还会陆续引入一些高校资源,预计大学城规模还会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三到五年的建设阶段可能只是第一期,甚至可能第二期会持续五到八年。
  这种情况下,市政府既然向大学城的另一方,也就是高校方面有了承诺,按照沙正阳的风格,那是肯定要兑现承诺的,决不允许食言毁诺,但目前市财政的状况十分紧张,这种情形下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
  分阶段的实施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而且这个阶段的进度力度都掌握在市里边,可以灵活调整,对高校一方也有交代,只要能够跟得上高校建设进度,那就不是问题,如果说要急于一下子建成,那反而不划算了,毕竟这笔建设资金在其他地方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市里边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也就是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前期工作动起来,起码要给外界制造一个印象,那就是东延线架空高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但这建设肯定要有一个过程,就像大学城选址、规划、开建不也一样要一个过程?只要东延线架空高速能够跟上大学城建设进度,在大学城建成正式招生投入运营之前让东延线架空高速竣工通车就行了。
  这中间如何来把控好这个节奏,如何将建设资金的效用运用到极致,那就要看操盘者来如何运作了,这一点沙正阳相信孙韶华和蒋胜宽都能够胜任。
  “市长,您这一招可真的是高啊,市里边没有在协议中明确这个东延线高架快速通道什么时候建成吧?”孙韶华忍不住问道。
  “这怎么可能?大学城什么时候建成投入使用,现在也还只是一个草签协议,中间也留了不少余地,东延线怎么可能就敲死?”沙正阳摇摇头,“当然我们双方都有一些意向性的口头约定,我们倒也不至于要去故意毁约,但这个余地也就是变量嘛,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始终要稳当一些。”
  孙韶华和蒋胜宽都默默点头,沙正阳这么说,肯定有其道理,关键在于市里边摊子真的铺得有点儿大,这就蕴藏着很大风险。
  如果说市里边的招商引资的规模都一直能维系着去年这个架势,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动辄数百亿的项目进来,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铺得再大都不怕,有产业进来,就意味着劳动力就业和税收这些都跟着要起来,怕什么?怕就怕这种投资狂潮不能维系长久,你这边摊子再铺得大,就麻烦了,入不敷出啊。
  沙正阳自然也知道孙韶华和蒋胜宽担心什么,不过这该是自己担心的问题,如果当一任市长不敢挑起最重的担子,那么你这个龙头就是不合格的。
  ……
  “哦,北汽福田欧曼项目不是去年才建成投产吗?现在这么快又准备进军客车了?”沙正阳用肩膀夹着电话,微微皱眉,其实这个消息他早就知晓了,而且一直关注着,他原本以为福田欧辉这个项目不会那么快,而且也未必会另外选址单独建设一个制造基地,所以也只是关注,毕竟去年北汽福田欧曼才建成,这力度未免太大了一点。
  “不是这么快,而是人家早就有这个打算,你让我帮你盯着,不就是想要打这个项目主意么?”电话是苏伦康打来的,他现在是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
  “当然,中州现在产业基础还是太薄弱了一些,必须要引入一些大项目进来夯实工业基础,而且你也知道平原省是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很大,不仅仅是咱们中州市的,也包括周邻的归德、宛丘等地市,省里希望我们中州市能够以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尽可能把咱们平原省这些剩余劳动力消化在省内,中州作为省会城市自然责无旁贷。”沙正阳叹息着道:“我现在的压力是比亚历山大大帝还大啊。”
  “得了,你就别在我面前演戏了,我也不是汉川的干部了,你也不需要在我面前藏着掖着,我现在不也就是在帮你找路子么?”苏伦康没好气的在电话里道。
  沙正阳的确已经记不清北汽福田的发展路径了,但是他有印象是北汽福田是2000到2011年之间是发展最快的十年,只不过他也同样清楚,自己带来的蝴蝶振翅已经让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丰田落户汉川,上汽通用现在又将中州作为一个重要生产基地打造,这都是前世中根本不存在的,但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现实,往往一个行业就是牵一发动全身,汽车产业的这种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对整个产业发展走向,也就是其他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而如何变化,如何影响,这就不是沙正阳能预测和判断得了的了。
  前世中北汽福田欧曼重卡和欧辉客车项目是如何演变衍生的,他没有印象了,但是今世他肯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只要能把这些项目挪到中州来,那就是一大成功。
  欧曼已经没戏了,他回忆起欧曼项目时,人家北汽福田早就启动了,但是欧辉项目似乎有些延迟,一直迟迟未能落板,所以他就让苏伦康帮自己盯着,毕竟他在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报信息优势。
  “嘿嘿,我也得把我难处给你说说啊,免得你以为我这个市长当得多么轻松似的。”沙正阳也不客气,“那行,我就准备去向省里汇报了,既然他们有意要启动欧辉客车项目了,我们中州自然就要全力攻关了,其实去年我已经先接触了一下北汽福田那边,但他们那时候还没拿定主意,所以一直没表态,但现在既然得到你的内部消息,那我就不会客气了,而且经过一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中州的硬件软件设施都有了长足进展,我也更有底气了。”
  “嗯,你明白就好,另外就是康明斯,好像也在和北汽福田那边接触,另外陕汽那边好像也在和康明斯有联系,估计也在谈,但东风那边和康明斯合作更密切,所以你盯着的康明斯发动机项目你们中州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苏伦康提供了另外一条信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