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1/895

  这也是沙正阳盯着的项目,借助前世记忆,他对汽车领域的一些大项目都有些印象,但是却都比较模糊了,所以只能按图索骥,先把这些大块头定下来,然后专门盯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抓住机会。
  “就目前来说,的确没有太多优势,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欧辉客车项目拿下来呢?”沙正阳笑道:“上海通用项目最早我们也没有任何优势,但是我们还是拿下来了,现在数十家配套企业拔地而起,最迟今年下半年,大部分配套项目都能落地建成,这就是我们中州速度和效率,有这个范例在前,千万不要小看我们中州,当然我也承认武汉和西安那边肯定都有竞争力,但是我估计康明斯那边没有那么快就能作出决定,所以只要我们拿下了欧辉客车项目,那么我们的优势就能立起来了,对于争取康明斯的发动机项目,就有把握许多了,同样我们也可以像福田那边表态,康明斯在和我们接触,有意选择中原地区建设一个发动机和发电机组的联合制造基地。”
  苏伦康倒吸了一口凉气,“正阳,你这是在两头演戏啊,不怕穿帮?”
  “康哥,你这就外行了吧?这只要不到签字那一刻,一切谈判都是生意,谁敢说谁的话有多少真假,康明斯可以和武汉、西安以中州同时接触,这说明什么?同样我想福田不也一样可能和其他城市接触,所以生意就是生意,想得太多就是自寻烦恼了,我觉得这很正常,只要大家觉得这个选择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那就是最佳选择,其他都得要靠边站。”沙正阳很坦然的道。
  “那你就这么有把握你们中州就是最合适的?”苏伦康还是有些不服气。
  “是不是最合适的,那就要看各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但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中州现在的气势已经起来了,而且你也清楚东方希望集团的电解铝和铝制品配套集群项目,上汽通用的项目组群,再加上比亚迪的电池项目和电子代工,这几块其实都和汽车产业息息相关,康明斯和北汽福田不傻,他们会看得到这其中的联系,从物流运输和产业配套上来说,这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成本效益。”
  苏伦康在电话另一头也忍不住吁了一口气,沙正阳这小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输了气势,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每一步动作都是下一局大棋,环环相扣,厉害!
第103章
变数
  沙正阳的确是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从雷仕群,从孙韶华和蒋胜宽那里都是如此。
  2003年的突飞猛进和大家对如此大手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都没有太大意见,主要还是得益于这几个大项目的落地,没有这几个大项目带来工业发展潜力,沙正阳相信自己面临的反对和压力会大许多。
  杨天诚虽然一如既往的对自己给予了全力支持,但是沙正阳同样清楚,杨天诚内心也还是有些担心2004年无法像2003年那样延续火爆的势头,而短时间内也许他不会有什么态度,但是如果拖到下半年都还没有太多值得一看的东西,估计杨天诚就要掂量一下了。
  毕竟按照目前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中州市实在是走得太快了,甚至用飞的速度都不为过,从2000年到2002年,三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都赶不上2003年一年,这太骇人了。
  来自市政府内部的担心也开始冒头,雷仕群已经很隐晦委婉的提醒过自己,不要操之过急,而孙韶华和蒋胜宽都算得上自己的铁杆支持者了,今天都提出了这样的担心,足以说明很多了。
  这和从去年年末中央开始定向调控吹风也有一些关系,但是沙正阳很清楚中央的调控只是短时间的,很快整个中国又要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去,没有谁能阻挡得住加入了WTO之后开始向制造业头号大国埋头狂奔的中国发展道路。
  吃足了缺乏外汇储备之苦的中国中央政府对于拥有更多的外汇储备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迫切渴望,增加出口,吸引外资进入制造业领域,增加进口替代,这都可以理解,这也成为中国迅速向出口大国迈进的一个重要动力。
  对于中州来说,目前仍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没有十到二十年的工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中州还远称不上一个真正的大都市,而要达到沙正阳心目中标准的美好城市,那距离更远。
  所以就目前来说,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培育本土内生企业,合力形成产业繁荣就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这也就意味着2004年这一年,招商引资和产业吸聚培育仍然只能加强不能松懈,要以工业化的厚实底蕴来支撑起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康明斯发电机和发动机项目,福田欧辉客车项目,这两个就是沙正阳准备在第一季度出手的第一招,现在苏伦康已经为他提供了消息,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去落实推进的问题了。
  ……
  “这年前时间这么紧,恐怕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就算是您能腾出时间,人家这些企业也有困难啊。”
  蒋胜宽觉得沙正阳似乎有点儿说起风就是雨的感觉,自己不过就是就事论事的反映了一些熟悉的企业在近期工作中谈到的一些问题,沙正阳就有些坐不住了,就准备要下去,可是这过年就这么两三天了,人家哪里能腾出时间来接待您市长大驾光临?您觉得无所谓,可人家却不敢失礼啊。
  沙正阳觉得自己也有些头脑发热了,还是应该提前规划一下,如果早半个月,自己也还来得及,现在的确有些仓促了,而且专门为这么一个问题去跑一圈,也不合适,还是应该先做一个具体的调研规划方案,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有的放矢的去找准问题,找准痛点,看看企业目前现在究竟还在哪些方面存在着问题和困难,而市政府又可以在哪些方面尽一份自己的力。
  “唔,胜宽你说的也对,不过你该早点帮我规划一下的。”沙正阳沉吟了一下才同意了蒋胜宽的建议,“年后,最迟过了十五,这事儿必须要落实,我准备抽一个星期来专门跑一圈,既包括在建的企业,也包括早就在我们本地的老企业,也还包括已经签约尚未正式开建的,不管性质,大中小微分别选那么两三家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我要一一做一个仔细调研。”
  蒋胜宽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什么,“市长,我这边工作也太忙了,我觉得您是不是可以考虑还是选一个秘书长来帮衬一把?……”
  这是个机会,蒋胜宽其实或明或暗已经提醒过了沙正阳几次,但沙正阳都不置可否,现在看来沙正阳也应该感觉到了现在有些工作的不方便了。
  沙正阳立即敏感的睃了蒋胜宽一眼,蒋胜宽感受到了沙正阳的目光,连忙摆手:“市长,我这是就事论事,是真的忙不过来了,韶华市长一直希望我把东延线那边的工作也挑起来,我感觉她就是想脱手城建这一块工作了,连带着大学城这边的规划她好像也有点儿放手的感觉,我压力山大啊。”
  压力山大这个词儿算是在中州市政府里边传开了,始作俑者就是沙正阳,现在大家都捡着这词儿了,动辄就“压力山大”,弄得沙正阳都没话说。
  沙正阳当然也知道蒋胜宽现在忙得飞起,孙韶华那边也一样,金融核心区是现在新区和永和区联手打造,这一块也是重头,如何规划营造,也是一个相当费神的事儿,现在的孙韶华更像是一个超级架构师,不断在按照沙正阳脑海中的设想来将其变成现实中可以落地建成的东西。
  “胜宽,看样子你是早就有所‘蓄谋’了啊。”沙正阳也笑了起来,“我知道是该选一个秘书长了,不过,我更希望能选到一个合适的秘书长。”
  “市长,你不选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谁才是更合适的?我相信能入您的法眼,哪怕是试用,怎么都不会差,无外乎就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罢了。”蒋胜宽现在和沙正阳之间说话也越来越随便了,立即反驳。
  “嗯,也有道理,但还是等一等吧,年后我会考虑。”沙正阳没有多说什么。
  蒋胜宽迟疑了一下,瞄了一眼沙正阳,“市长,是不是会有什么变化?”
  沙正阳也是一怔,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但是随即还是摇摇头:“你应该说是不是有什么变数,我的回答就是变数任何时候可能存在,咱们中州这么大一个城市,一些调整是必然的,天诚书记和我说过,也许年后会有一轮调整,但规模和程度现在还不好确定。”
  蒋胜宽也缓缓摇头,“市长,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
  沙正阳笑了起来,“那你说的意思就更丰富了,我还是那个回答,中州这么大,任何变数都存在,不是么?”
  见沙正阳不愿意正面回应这个问题,蒋胜宽自然不会再深问下去,但他隐约感觉,沙正阳的态度和情绪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但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出来。
  沙正阳的确是听到一些消息。
  准确的说这个消息还比较不靠谱,所以之前他也没太在意,但是后来连曹清泰都在电话里提到了,他就不得不重视了。
  曹清泰现在的职务不一般,秦省组织部长,肯定有其渠道,他提到他在京开会的时候有人提到沙正阳的一些表现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于是也就引起了一些联想。
  这个联想自然就是指沙正阳的去向问题,春节一过,沙正阳在中州就正式担任市长一年了,而加上他在汉川担任正厅级领导职务的年限,他担任正厅级领导职务已经整整五年了。
  要说五年时间也不算什么,很多人十年二十年都可能在原地踏步,但是沙正阳不一样。
  他的表现早就纳入了中组部的考察范畴,甚至还在汉川发计委副主任时就已经声誉鹊起,到汉都工作时就正式纳入了中组部的视线范围内了,从汉川跨省到平原,其实就是中央的一个动作。
  一个厅级干部的跨省调动本身就意味着不寻常,到中州这种省会城市担任市长,那就更不寻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沙正阳到中州其实就应该是中央对他的一个考察加锻炼的结合体,担任市长,一地主官,独当一面,但是却是却和汉都不一样,非副省级城市,正厅级,平调过来,观其表现。
  而沙正阳也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一年中的耀眼表现征服了很多人,无论是在平原省里还是中州市里,批评声音固然不少,但是更多的还是认可和夸赞,摆在面前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尤其是和前两年中州的表现更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曹清泰在电话里就半开玩笑的提到说汉川省其实有意让沙正阳回汉川工作,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想法,地方服从中央,这是原则和规矩,最终需要中央来考虑决策,但这足以说明沙正阳的表现是受到了各方的一致看好。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央某个部委也比较看好沙正阳,认为沙正阳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视野格局更适合在更高层面来进行布局,尤其是一些特定领域和行业上,沙正阳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地方上也干了这么多年,如果能够到中央部委工作,可以有更好的发挥,也能获得更好的锻炼机会。
第104章
异常
  这个说法也在林春鸣那里得到了映证。
  这让沙正阳也是变得心神不宁起来了。
  到中央部委?说实话除了国家发改委,那自己还能去哪里?
  但沙正阳同样清楚,自己现在还只是一个正厅级,要到国家发改委去担任领导,想一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发改委主任助理都绝对不可能从一个地方上的厅级领导提拔起来。
  若是自己是在发改委某个司里担任司长晋位一个主任助理倒是有可能,但地方上的厅级领导要直接上到发改委里边的领导,那绝无可能。
  可如果去不了发改委,其他部委对于沙正阳来说意义就不大了。
  商务部?交通部?或者建设部?这些部委都显得过于专一,农业部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就目前来说,好像也不太符合自己的设想。
  倒是如果能回汉川工作倒是让他有些心动。
  再回汉川,那肯定不可能再让自己到哪个地市去担任书记了,既然中央都把自己跨省调任中州市长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回去最大可能性就是出任汉都市长,当然也有可能让自己担任副省长,但总的来说前者可能性更大。
  无论哪个岗位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担任汉都市长可以独当一面,而且汉都的格局就目前来说要比中州大得多,可操作余地也要大得多,而且自己人熟地熟,可以说担任汉都市长是真的如鱼得水,他也有信心在汉都市长岗位上能干出更不一般的成绩来,而且对家里人来说,肯定也是更希望回汉都的。
  哪怕是回去担任副省长,那也是一个不错的安排,无论安排自己分管哪个领域,自己都可以游刃有余的来发挥一番,真正要给汉川省从某个领域来一个“标新立异”的创意举措,他有这个底气。
  当然沙正阳知道也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中央的确有意要提拔自己了,只不过还没有确定在什么岗位上。
  毕竟五年正厅级干部,论资历是足够了,关键在于要看实绩,而自己在几个岗位上的实绩也称得上是熠熠生辉了,这种情况下,自己晋升副省级固然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是十分耀眼夺目的,但却有实打实的东西摆在那里,没有人能说得上个什么。
  有些纷乱的思绪困扰着沙正阳,但他也知道其实自己现在不该去考虑这些问题,无论自己到哪里,那都是提拔一级,对自己来说都是重要的一步,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春节终于来了,对于沙正阳来说,这个春节如果要算下来,还真的是自己第一次离开汉川省之后的春节,而且还是担任一个地方主要领导的春节,意义重大。
  各种年关上的会议,各种慰问,各种年前的示范性检查,都要到位,哪怕是走一个形式,但你也得要做到,不做不足以显示你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就是领导身份带来的特殊意义。
  卿箬笠和父母提前两天就带着孩子回汉都了,对于他们来说,中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或者说这是不太熟悉带来的一种生疏感,所以更愿意早一些回到汉都去面对更熟悉的环境和生活。
  “老蓝和我说了,他说老杨和你都有意要在年后对市里区县班子做一个调整?”周建川背负着手走在前面,沙正阳紧随其后。
  沙正阳是陪着周建川在看望了在公交总站坚持值班工作的工作人员之后一起出来的,在看望慰问公交总站工作人员之前,他们还一起到中州市公安局和中州市消防支队看望了值班的民警和消防官兵。
  周建川在节前半个月出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党群工作,原来的省委副书记齐浩波已经调任中央,出任民政部的副部长。
  目前周建川尚未卸任常务副省长一职,预计中央可能会在年后才来决定这个人选,估计应该是从中央下来或者从外地调入的可能性居大。
  接任了分管党群的副书记,那么也就意味着组织工作这一块周建川也要抓起来了,所以蓝右安大概也向周建川汇报了这一情况。
  “嗯,总体来说去年中州的发展局面不错,但是周书记你也清楚我们中州的发展在内陆各省份的省会城市中经济体量仍然比较小,而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作为省会城市全省的经济中心,一二三产业比例很不合理,第一产业占比仍然过高,二三产业也不协调,尤其是在第二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比较少,新兴产业少,传统产业相对比例较重,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和沿海城市差距非常大,即便是和武汉、成都、汉都这些城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沙正阳也主动汇报:“二是区县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区县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有的则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而班子主要领导却毫无紧迫感,天诚书记和我都觉得这样不行,今年中州的发展要保持去年的势头,必须要从这些方面做出改变,……”
  “另外就是天诚书记和我都觉得中原新区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这个新区会成为我们中州经济乃至全省经济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会起到整个中原城市圈的核心引领作用,……,孙韶华同志在中原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建川默默地点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1/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