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643

  这只黑翎蛊雕的羽毛与血肉皆有剧毒,而点燃后的浓烟更加剧了毒性的散发,其残存的血肉碎沫则洒在了重辰部战阵中,将那里染成了一片毒地。
  蛊雕自爆时,蛊黎钟已经飞了起来。他本就有飞天之能,躲在蛊雕背后只是为了掩饰身形并加快俯冲的速度。蛊黎钟没有理会那些跃到半空拦截的亲卫,蛊雕被解决,他们拦错了位置,只要不会飞就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空中。
  重辰部军阵的攻击到来、蛊黎钟从蛊雕背后向上方飞起、蛊雕自爆,就是眨眼间接连发生的事情,而蛊黎钟从高空绕过了亲卫的拦截仍扑向吴回。众亲卫已跃不到蛊黎钟的高度去阻挡他,但他们也没有眼睁睁地看着,所有人都将随身的武器飞掷而出,其中还有不少法器。
  在这种高速对冲中,蛊黎钟想躲都躲不过去,眼见只有被乱刃分尸的下场。而蛊黎钟根本就没有要躲的意思,甚至都没有施展法术护身,而是将手中的长杖也朝着吴回奋力掷出。
  长杖化为一条巨蟒扑击而下,到近处突然炸裂。蛊黎钟那干瘦的身体中竟然蕴含了如此骇人的力量,他的最后一击毁了随身多年的法杖,堪称惊天动地。
  紧接着各种呼啸的武器与法宝就到了,蛊黎钟的身体也突然随着掷出的法器一起炸裂,也说不清他是被乱刃分尸还是主动自爆。法器被毁,御器者身心也会遭受重创,但蛊黎钟已经不在乎了,他的尸骸化成了很多碎块,仍如箭矢般向着吴回激射而去。
  蛊黎钟亦有毒,他是九黎诸部中最会用毒的一位大巫公,修为已有化境九转,但寿元无多、此生已再难突破,此番舍命一击,事先不知在自己身上又下了多少毒。
  吴回在做什么呢?其实他的反应已算极快了,身为主帅其责任不是与刺客拼命,而是要指挥军阵不乱。他在第一时间就下令提醒军阵前方的战士,紧接着在蛊雕自爆时,他骑在巨犀上双袖朝前一挥,一阵狂风将四散的浓烟卷上了高空,绝不能让这些带着剧毒的烟在战阵中蔓延。
  施法的同时吴回又以神念下了第二道命令,后备军阵以最快速度冲到前方中央去弥补缺口,继续发起反冲锋。这时蛊黎钟已在空中掷出了长杖,长杖化为巨蟒,巨蟒又炸裂化为激射的光芒。吴回坐下的巨犀突然人立而起,后蹄奋力一蹬腾空扑出。
  吴回并没有随着坐骑一起腾空,他向后滑落站到了地上,硕大的巨犀挡住了他的身形。巨犀咆哮着张口竟有巨大的吸力,将炸裂的巨蟒一口吞了进去,随即只见它强悍而硕大的身躯在半空就如吹气般涨了起来,然后也突然炸裂成一片血肉碎骨。
  那巨犀既是吴回的坐骑,当然神通不凡,若是向前冲撞威力极为惊人,但此刻眼前并没有敌人,就算吞下了蛊黎钟炸裂的法器,也承受不住那么惊人的爆发力量。吴回牺牲了坐下的巨犀,也极大地化解了法杖炸裂的威力,否则两侧的战阵中必会死伤一片。
  此时蛊黎钟已经被分尸,但血肉碎骨如箭依然射至。吴回已无处可退,他身后仍有亲卫,亲卫后面是正在领命前冲的后备军阵。他站定脚步扯下背后大红色的披风,奋力向前挥出,披风中有一片火海席卷而出。
  火海点燃了蛊黎钟的尸身残骸,甚至将无数燃烧着火焰的尸体碎块倒卷而回、射向了远方迎面冲来的九黎大军,这时双方的军阵已经撞击在一起。
  蛊黎钟发起的舍命攻击,时机选择得十分毒辣,他本人自爆之时,恰好就是九黎大军的冲锋死士撞入重辰部军阵的那一刻。有很多人被赤甲兽撞翻,更多人围住赤甲兽搏杀,而在重辰部战阵的正中央,瞬间却有了一片空白地带,九黎战士如潮水般直插而入。
  吴回周围的亲卫阵亡了一半,刚才站在靠前位置的几乎都倒下了,而后方幸存的亲卫也都涌了出去,拼死去堵住战阵瞬间被撕开的缺口,后备军阵绕过吴回的两侧冲向了这一地带,随即展开了一场血肉绞杀战。
  蛊黎钟的舍命攻击虽没有斩杀吴回,却在瞬间撕开了重辰部军阵,这一片战场也是双方冲锋争夺胜负的关键。
  重辰部后备军阵填补缺口后立刻就发现了不对,战场上仍有剧毒。浓烟虽被吴回施法卷至高空,但蛊雕的血肉碎沫仍然洒在了泥泞的土地上,所有进入这一片战场的人几乎都会中毒,也包括九黎的战士。
  这个战术,就是蛊黎钟与几位大巫公制定的。蛊黎钟事先挑选了三百名死士,让他们服用了药物。这些药物在中毒不深的情况下或可解毒,但也不能让人冲入毒沼中仍能持续厮杀,只可以起到延缓毒性发作的作用、让他们暂时可以继续作战。
  如果毒性已经发作,实际上这毒是解不了的,更何况蛊黎钟本人已经先死了。这三百死士最终的结果,要么是阵亡于敌人的刀枪下,要么就是毒发身亡,只是在临死前多杀几个敌人。
  九黎死士事先服了延缓毒性发作的药物,但重辰部的战士却没有,他们冲入这片战场后便不断地倒下。吴回立刻下令中军后退,让出正面有毒的这片战场。重辰部军阵的战斗力原本明显超出九黎大军,这么打是发挥不出优势的。中军后撤,而两翼军阵继续向前顶。
  吴回根据战场变化做出的指挥,挑不出任何问题,可战场变化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双方互相发起冲锋,可是重辰部中军向后一撤,就大大失去了冲击力。原本吴回是打算指挥中军亲自发起冲锋以鼓舞士气,可惜现在已经做不到了。
  吴回手中的红披风威力虽大,能卷起一片片火海,此刻却无法对着近处施展,因为双方战士已绞杀在一起难分敌我。他在亲卫的掩护下连连挥舞披风,一条条火龙呼啸而出,越过混乱的战场向着远方的九黎后备军阵扑去。
  九黎大军发起了全线的冲击,原先只负责防守阵地的器黎部战士也跟随着一起向前冲了,将笨重的弩砲架在车上往前推进,射出的重箭和巨石都集中在吴回所在的位置。
  吴回祭出火龙在半空阻挡,同时也发起了反击。好几条火龙击毁了九黎的弩车,连着车周围的九黎战士都被大火吞噬。
  虎娃一直站在高坡上静静地看着,眼前厮杀之惨烈令人震憾。九黎大军采取攻势,已经无所谓完整的阵型,就是一波波发起冲锋,前方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又接着冲上去。那四十多头赤甲兽已尽数被斩杀,九黎大军当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
  重辰部军阵反冲锋的势头虽被扼制,但战阵还没有崩溃,他们顽强地与九黎大军绞杀在一起。这么打下去,就看是九黎大军最终将重辰部军阵冲溃,还是因伤亡过重而自行崩溃。很多九黎战士事先都喝了巫士配制的蛊药,此时已陷入一种悍不畏死的癫狂状态。
  像这样的伤亡,如果是九黎大军依托阵地防守,而重辰部反过来冲锋,九黎大军恐怕早就被对方击溃了,但此刻却演化成这样一种胶着的态势。
  方才蛊黎钟在空中掷出长杖时,虎娃感觉这位老者回头看了自己一眼,眼神中大有深意,就是提醒他抓住这个机会拿下吴回,随即便尸骨无存。蛊黎钟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为九黎大军争得了进攻的优势,但吴回未死、仍在指挥军阵。
  如果在那个时候,谁能够冲入战场斩杀或擒获吴回,那么九黎便会直接奠定胜局。但可吴回的修为亦不弱,蛊黎钟舍命都没做到的事情,在场众人中谁又能做到?恐怕也只有虎娃了,但虎娃却站在原地未动。
  身边的飞黎望很不满地看了虎娃一眼,似是想提醒虎娃什么。但虎娃只当作没看见,仍然保持沉默。虎娃能看得出来,虽然暂时胜负未分,但形势对重辰部很不利,因为吴回又下了最新的命令——让后勤人员撤离。
  战争的参与者不仅是战场上的战士,后方军营中还有大量的民夫,另有不少人在云梦巨泽边看守舟楫,周围有上百头猪龙保护。虎娃在高坡上遥望得清楚,眼下激战尚未结束,但重辰部大营中的后勤人员却开始分批撤退了,他们乘坐船筏离开了岸边。
  如果后勤人员和船队都撤走了,重辰部还留在战场上的大军就等于断了退路。吴回显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已经清醒地看到了战场形势的不利。
  今日若败了,吴回也要尽量保全从领地带来的大批民夫及后勤支援人员,他们也皆是重辰部的子民。今日若是最终能胜,后方暂时的撤退也没有关系,再返回来便是,未虑胜应先虑败。
  虎娃在巴原上从未见过这么惨烈的大战,他已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性质与巴原国战不同。
  巴原国战,比如巴室国与帛室国之战,其实双方目的都是为了一统巴原、恢复巴国。支持帛君的势力战败了,便等于巴君平定了帛室国,只是宗室之争分出了结果。帛室国的民众并不会拼死继续作战,他们的处境可能还会更好,仍是一统后巴国的子民。
  可是眼前的战争完全不同,九黎若战败了是什么后果?且不去假设各种可能,那奔流村一族的命运,就是黎民已经看到的结果,这是绝不可接受的,所以五位大巫公才能组织起这般孤注一掷式的决战。
  飞黎望也发现了重辰部后方大营的动作,终于忍不住开口道:“重辰部大营中众民夫在撤退,他们守住了渡口,船筏有猪龙保护。此刻若奉仙君挺身而出,飞至战场后方击毁这些船筏,可令他们军心大乱,也必将全军覆没。……奉仙君,您难道还不出手吗?”
  虎娃叹息着答道:“这不是我的战争。”仍然没有丝毫要出手的意思。
  这的确不是虎娃的战争,他也没打算进入战场。那惨烈的场景很容易激起人的凶性杀机,包括内心深处嗜血冲动的一面,可是虎娃仍然很冷静。以他的身份,只要卷入了战争,不论是站在哪一方,代表的就是奉仙国乃至巴原三国的立场。
  虎娃不可能轻易动手,更何况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向谁出手。飞黎望显然有不满和怒意,虎娃这几天一直待在九黎大军的营地中,好像应该算成自己人,这样的高手在如此关键时刻却不出力!
  但飞黎望已经没功夫和虎娃计较什么了,激战进行到最后,就连他也率领后备军阵冲下高坡投入了战场。
  吴回指挥军阵死战不退,同时掩护后方人员的撤离,挥舞大红披风卷起一条条火龙激射而出,阻挡住九黎后备军阵的冲击。
  五位大巫公都冲了过去,结阵合力施法阻挡吴回远程祭出的火龙。蛊黎钟不是已经死了吗,怎么还有五位大巫公?他几天前就安排好了后事,让另一位大巫公蛊黎涂接任。
  重辰部的军阵就快顶不住了,他们的伤亡也渐渐到了溃阵的边缘,或者说只有亡没有伤,在这样胶着的激战中,连伤员都来不及转移。而吴回本人也渐渐顶不住了,他的鼻孔里流出了血,鲜血的颜色居然有点发灰,肌肤上也有诡异的青色纹路浮现、蔓延。
  吴回先前一边指挥军阵一边化解蛊黎钟的舍命搏杀,他也受了伤,红披风没有尽数挡下蛊黎钟最后的攻击,还是有几片碎骨射在了他的身上,他也中了毒。这伤并不重、这毒并不深,以吴回的修为只要撤到后方休息调养一番,就应该没什么大碍。
  可是吴回不能撤,也没有时间去养伤驱毒,他还要一边指挥作战,一边挥舞着披风奋力发起反击,重辰部大军才能坚持到现在。亲卫队长也看出了战场形势难以逆转,小声对吴回道:“伯君大人,后方的民夫应该撤得差不多了,您赶紧先走吧,我率军阵断后。”
  吴回的眼神难以形容,也不知是哀伤、愤怒还是失望,他下了最后一道军令,让刚刚顶上去的后备军阵誓死阻截,而刚从战阵前列轮换下来、已筋疲力尽的军阵战士则立刻撤退。能走多少算多少,撤到远方的水边,在猪龙的掩护下乘坐最后的船筏离开。
  这个命令一下,就等于是放弃了战场。仍然还活着的重辰部战士走了一半,而留下来的另一半其实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虽死死挡住九黎大军的进攻,但战阵已经崩溃了。
  这一半战士之所以能死战不退,是因为吴回本人也未走,仍然挥舞着红披风在作战,他所面对的战场前方,没有人能冲过来。
  吴回最后对亲卫队长说:“你带队撤离吧,我想走随时可走。火灵幡在手,谅九黎也留不住我,只可惜带不回更多的人了。”
  在后军迅速撤离后不久,重辰部的军阵终于彻底崩溃了。九黎大军如潮水般掩杀而过,继续追击那些正在撤离的重辰部将士,越过大营一直追杀到云梦巨泽岸边,最后还围歼了半支未及登船而去的军阵,一路上留下的都是尸体。
  最后留在战场上的,只有吴回一人,他身边早已没有了活着的重辰部战士,也就没有了任何顾忌,挥舞着红披风在四周化为条条火龙盘旋呼啸,令九黎大军不得靠近。这是为后撤的重辰部将士尽量赢得逃命的时间,而这场大战其实已经结束了。
  见战场上只剩下自己一人,九黎五位大巫公已列阵逼近,吴回发出一声凄厉的长啸,将那披风一裹,身形化为一道流星般的火光,向着后方的高空斜射而去。吴回没有吹牛,他的确是想走就能走,所以才会在战场上留到最后。
  五位大巫公本可结阵飞天追击,可他们都犹豫了一下,最终站在原地未动。其实刚才他们就可以逼近吴回展开围攻,但同样没敢靠得太近。在蛊黎钟那样的舍命攻击下,吴回却没受多大的影响,还能这么凶悍地作战,也把他们都给吓住了。
  吴回或许受了伤、或许中了毒、或许已筋疲力尽,但他们不敢赌——若是吴回像蛊黎钟那样搏命发出最后的攻击,能否拉着他们一起陪葬?如今已大获全胜,五位大巫公当然也不会无谓地再以身犯险,他们可不是蛊黎钟。
  就在这时,虎娃的身形却化为一道流光,向着空中的火光追击而去。
  未追至近前,虎娃已祭出一枚玉环。玉环在空中化为一个硕大的套圈,居然瞬间就将吴回给套了进去。刚才还凶悍无比的吴回,甚至连反应都没有,更别提发起还击了,看来的确已无力再战。
  五位大巫公大喜过望,齐声高喊道:“奉仙君已拿下了吴回!”
  战场上几乎所有的九黎战士都看见了这一幕,齐声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就在这欢呼声中,虎娃却没有落下云端,带着被擒获的吴回继续冲向天际消失不见。
第081章、你们都想多了
  吴回派上战场的十支整编军阵,从人数上看最终逃回去不到三支,而且都是被打残的,需要重新整编。但重辰部的损失可不止七支军阵,因为在前期交战的过程中不断有伤亡出现,需要从大后方补充兵员,先后又调来了至少四支后备军阵增援。
  这一战的结果,重辰部至少损失了十支以上的军阵,说是全军覆没也不为过。他们的后勤人员虽然及时撤退了,但仓促之间没有来得及焚毁大营,舍弃了帐篷、粮食、军械等大量物资。不仅如此,暗中培饲多年的八十多头成年赤甲兽也全部折损。
  若不是停泊在云梦巨泽边缘的大批船筏在猪龙的保护下没有折损,别说逃回去三支军阵和那些民夫了,最终恐怕一个人都跑不掉。
  九黎诸部的人员伤亡,几乎是重辰大军的三倍,总计有三千多人,其中阵亡人数超过了一半。有不少人并非直接死于战场,有人在大战结束后毒发身亡,有人甚至是在收起武器后便倒地脱力而亡,还有很多伤员则因伤势恶化或感染疫病先后死去。
  但无论如何,九黎大军取得了胜利,而且是一场彻底的大胜,此役之后,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重辰部不可能再大举进犯了。且不说九黎不会再给重辰部像今日这般突然奇袭的机会,而且重辰部也失去了在战场上有针对性克敌作用的赤甲兽。
  重辰部君首吴回在战场上战至最后一人,脱身而去时却被奉仙君出手拿下,应该是这场大战最佳的结果。在五位大巫公看来,若能生擒吴回,对九黎而言是再好不过。他们其实并不想要吴回的命,即使把吴回抓住了,也不可能真的杀了他。
  死的吴回和活的吴回,其意义完全不同。假如将吴回杀了,那就是与重辰部结下了解不开的死仇,等重辰部下一任君首缓过气来,将会对九黎展开无休止的报复。元气大伤的九黎与中原之地的交流仍将被重辰部切断,恐怕只能继续长期潜伏于南荒深处了。
  假如生擒了重辰部的君首,按照中华各部贵族之间打交道的传统,可以要求重辰部花大笔财货将吴回给赎回去,还可以在谈判中要求对方立下某种誓言,以给战后的九黎争取喘息之机,甚至再趁机提出一些更有利的条件。
  吴回随身带的神器火灵幡威力强大,还是历代祝融氏的传承信物,九黎诸部的巫士们若未得传承也动用不了,而重辰部也一定会不惜代价要回去的。吴回连人带物,都是九黎与重辰部后续谈判的资本。
  现在九黎万民恐都恨不得将吴回碎尸万段,但五位大巫公却知道该怎么做。若是蛊黎钟还在,他定然欲斩吴回而后快,但蛊黎钟毕竟已经死了,甚至可以说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九黎的这场大胜,而如今的五位大巫公却必然会做出另一种选择。
  可最大的问题是,吴回究竟在哪里呢?大家都亲眼看见吴回被虎娃擒获,但虎娃却飞上云端不见了,几位大巫公眼巴巴地等着,最终也没见到虎娃带着吴回从天而降。
  ……
  吴回从昏迷中醒来,动了动身体,感觉很虚弱,浑身亦酸软无力。融于形神中的火灵幡还在,此物是他被擒获的前一刻主动收回的,对方除非是杀了他,否则便取不走,而且取走了也动用不了。
  他不知自己已昏迷了多长时间,由于在战场上的连番激斗,没有顾得上伤势和所中的毒,假如不赶紧施治的话,伤势恶化再加上毒性发作,很可能会送命的。尤其是蛊黎钟舍命所下的毒,几乎是无解的。
  可是他紧接着又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伤势竟然已经稳定了,而且所中的毒基本已被驱除干净。看来对方将他制住之后,以某种手段就让他一直保持昏迷,同时施法为他疗伤驱毒,此人修为且不提,医术则堪称圣手,绝对超过吴回所熟知的任何一位高人。
  须知高人凭借强大的修为为自己疗伤驱毒往往并不难,但将同样的手段施展在他人身上,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吴回都不太清楚虎娃是怎么做到的。他也发现自己并没有受什么法力禁锢,感到虚弱只是因为伤势和曾经中毒,短期内当然不可能完全恢复。
  经历了那样一场大战,吴回也接近神气耗尽,借助火灵幡遁走,他的目的只是想逃回重辰部的领地。只要回到那里他就安全了,不料却意外地来到了此处。
  吴回以手撑地坐了起来,打量着周围,这里应该是半山腰一个巨大的岩洞,四壁上还留有斧凿与烟熏的痕迹,但这些痕迹所属的年代应已经相当久远了。他所在的山应该是云梦巨泽中的一个孤岛,因为前方就是岩洞呈半圆形的出口,可以望见远处浩浩汤汤的水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6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