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残(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746

  毕竟以自古以来的剑南之富庶,物产之丰饶,人口之稠密,哪怕是通过后续的基建项目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开拓;不用多久就很容易将这笔开销给赚回来了。但是正因为如此,才不能轻易开相应的口子,不然很容易产生利益倒逼政策的潜在结果。
  但是,周淮安偶然也会接到一些特殊渠道送上来的奇葩申请和诉求。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些让人一笑置之的无稽之谈,或是性价比不高的老调重弹。但也有些暗戳戳不可告人的私货或是别有用心的产物。
  比如就曾经有地方僧人以镇反会行事多年“难免有伤阴德”为由,建议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水陆法会以为超度,并且将其变成一种劝募的常态。但是这个提议显然就不是坏就是蠢,或者说是又坏又蠢的其心可诛。
  因为这么一来就等于从官方表态和道德层面上,质疑和否定了镇反会这么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乃至据此可以动摇和波及到太平军大都督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的正当性和大义所在;正好就落得那些反对派和反动残余的下怀了。
  (就好比后世公知们在网络上,变着花样质疑新中国土改成果,鼓吹给逃走的地主、奴隶主后代平反和落实政策一个道理。)
  所以事后提出这种建议的人,及其背后挖出来的鼓吹和推动者,都被送到了边远、偏僻的编管地去,一边种香蕉、挖竹笋,以便好好地接受劳苦大众监管下,洗心革面式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改造。
  而在处理完这些日程事务的午间休息时分,周淮安如今也多出了一个新的日程安排。就是来到隔壁的园子里,例行看望自己新出生的两个小儿女。因为正午时分也是春阳日头最暖,两小被送出来晒太阳和休息新鲜空气的时候。
  只是当他屏退了左右而穿过守卫数重的廊道和回门,来到了府衙侧后方的庭园里时,却听的是莺莺燕燕满庭的人声喧哗。却是家中的女眷们都暨此聚集在一起,围绕着这两个襁褓中的小儿女正当是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因此最先迎上前来的,居然是闻到风中的气味而在几声惊呼和叫骂声中,连忙飞奔过来又蹭又磨绕着他大腿打转的熊狼狗(大鬣狗);只见它龇牙咧嘴吐着舌头老长而不断试图搭爪立起来,满眼乌溜溜尽是讨好和委屈的复杂情态;只是现如今熊狼狗已经长的有成年人及腰高了,吃的那是膘肥体壮而油光水亮,圆滚滚的周身稍微动起来就像是在抖荡着一身金褐相间的圆斑皮毛;却又被人仔细梳理和结成了许多小辫,绑上了五颜六色的花结,因此看起来让人很有些忍唆不禁的可笑意味。
  “见过王上。”
  “王上安好。”
  这时候,随着追逐熊狼狗而来的若干身影,庭院的女人们也终于反应了过来。而在外围环列的侍女和仆妇们恭恭敬敬的行礼和齐声唱报声中,以小夫人曹红药为首的后宅成员,也从草地铺就的毯子上纷纷起身来招呼道。
  只见她们在庭院当中用铺地的毯子和软垫,分成了一大一小的两群。其中年长一些的女子,都众星拱月一般围绕着居中驼绒织毯上由红药儿和张云卿各自怀抱的两个襁褓,而在菖蒲、兜兜、住儿和琥珀、翡翠围坐一堆的小女组地毯上,周淮安则看见家里另一只宠物“干脆面”(小熊猫)。只是现如今它不但被仔细的被绑出了细碎的发辫,还用丝带在耳朵之间结成了小髻,甚至还套上了一身像模像样的小裙裳;因此,现如今的它看起来就是一副生无可恋又可怜兮兮的小模样。而在它身边还绑着许多用来梳妆打扮的器具;显然之前熊狼狗的那副模样也是出自她们之手的“杰作”。或者说,无论公母雌雄到了她们手里,就只有一个娘化的下场了。
  周淮安一边薅着努力往身边蹭的熊狼狗的狗头,一边满心温暖的来到了两个小儿女身边。看着张云卿怀里握着小拳头酣睡的儿子那皱巴巴小脸,又看见曹红药手上那微微睁开一线眸子,似睡非睡着打量着新世界的女儿,只觉得世上最珍贵的事物莫过于此了。
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收功报天子(下)
  好好抱了抱这两个怎们轻摇都不会醒和怎么逗都不肯在睁大眼睛的孩子,随便问了一些日常的饮食起居事项之后。身为孩子生母而在产后逐渐恢复过来的张云卿,也难免露出一些有欲言又止的情态来。
  “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么?”
  周淮安不由主动问道:虽然谈不上感情深厚什么的,但是作为自己第一对孩子的生母,还是有资格让周淮安额外郑重其事的对待一二的。
  “其实就是为两个小儿延聘傅姆之事”生了孩子之后虽然脸色依旧苍白失色,但是多出些丰润温婉母性韵味的张云卿低声道:“这个你和药儿商量着办就好了。”
  周淮安微微一笑道:这个时代养孩子就是麻烦,不但有专门的仆妇、侍女、医官和备选的乳母,还有相应协助孩子教养的傅姆。当然了,这也与当时医疗条件卫生相对落后,而造成自上而下新生儿夭折比例的缘故。
  “却有一位正当其年,又品性淑雅贞德贤良,堪称当世典范的人物……只是在出身上有些关碍的。”
  张云卿这才有些吞吞吐吐的道:“你想要让身为旧朝所属的广德主来做这个傅姆?”
  周淮安不由看了眼正在为数不多内苑女官之中低眉顺眼的余洛真;然后又看了眼正在专心致志打扮着“干脆面”,却难免竖起耳朵关注这边动静的菖蒲儿。这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诉求撞车,还是后宅之中的无行较劲和角力呢?
  “也不是非她不可把?如此敏感的身份,会不会给外间一些错误的暗示呢?还是再选选看,总有一些学识才德品性和经验都相对出色的良选吧?”
  正所谓是先来后到的基本次序,周淮安终究还是不好言而无信;另外就是不确定性的风险控制考虑,谁能保证这个家国被灭的前朝余孽不会突然发疯做点什么呢?至少在通过洛真那样的忠诚考验之前,是别指望有机会踏入后宅了。
  “此事大可再做商量好了。”
  这时候,小夫人曹红药也似乎猜到了什么,主动开口缓颊和分担道:“不过,也有人与我分说,小儿女虽在襁褓,却可以预先定下未来的教授、讲习名分,以为传道授业、知晓经典的预备。”
  周淮安不由哑然一笑,这算是什么画风,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刚出生就已然被人给盯上了。这和后世那些在新生儿身上放高考倒计时牌子的网络作秀有什么区别?
  不过,关于这孩子的前程安排,虽然同样是纸上谈兵,但是来自现代人的见识和眼界,足以让周淮安很快即在短时间内拿出来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培养计划和教育章程的初版;然后再随着时间的退役而继续修订和增补好了。随后他就开口问道“却不知道是那些经典?”
  “说是三代之治的道理,三坟五典的经学大义之类。”
  曹红药闻言有些不确定的道:“不学经!”
  然而周淮安闻言却是毫不犹豫的摇头道:又在心中冷笑了起来,这算是拱卒么?这些传统势力还真是不肯死心啊!
  “至少在足够见历和实务经验,而形成基本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之前,是不要去碰这些看起来高大上而微言大义的东西。”
  “可是,难道不该早早修习圣人言行么?”
  张云卿却是低声念道:却是响起来幼时父帅为自己所延聘的那些教师,其中就有名师大儒的存在。
  “不然,敢于提这种拔苗助长式东西的人,怕不是别有用心和暗中企图么?”
  周淮安斩钉截铁道:“三、五岁以前的小屁孩懵懂之年,又知道什么叫上位者的威仪,更别说圣贤之言、经纬之策了,先把基本的三观给塑造好就足够了。”
  “上古圣贤之道虽好也要看用在哪里,若是死板教条的运用不当,只会教出一群思古不化,不知道与时俱进和学以致用的愚夫子、假道学;”显然那些被镇压下去的传统士人和旧儒残余,还想在努力抗拒现实的改造不果之后,退而求其次的在太平都督府的下一代继承人身上做文章。可惜自己可不是那个故剑情深的汉宣帝,也不会心软到让人乘虚而入熏陶出一个崇尚儒学的继承人来。
  正所谓是“自己的孩子不教育,自然会有人(社会)替你教育(毒打),自己的伴侣不用心,自然会有别人(隔壁老王)替你用心(出力)”的基本道理,周淮安还是很明了的。
  就像是后世那些层出不穷,折腾出一大堆幺蛾子的各种国学班和德行班一样,嘴上喊的是回归成传统美德和追思前贤的思想光辉,但心里怀揣着都是贩卖家长焦虑式的赚钱生意。其中甚至掺杂了许多被新中国消灭多年的封建会道门的残余。
  “多谢王上教诲,妾身省的了。”
  曹红药一副温顺良检欣然受教的样子;心中却是暗自叹息着决定,把旁敲侧击提出这番建议的那几位女眷,从自己日常觐见的圈子里剔除出去。因为这位夫君从来就不是无的放矢之人,继续接触下去只会给自己和对方造成更多的是非和困扰。
  “那王上可有什么打算么。”
  然而,身为母亲的张云卿却是关切心乱的继续追询到:“我的儿女可不能是那种自小被关在深宫后院,长于妇人之手而根本不问世事的废物:那不是在爱护他们而是在害他们,也是在败坏这基业的将来。”
  周淮安却是意味深长看着她的回答道:“所以将来大到一定年纪之后,就要改名换姓的送到外间的专门学堂去,与更多不知情的同龄人一起学习和成长,了解更多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的,才是一个省心健康的养成之路。”
  “如果爱这孩子,除了给他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之外,也不能事事都竭尽所能代为之,而是要也要有足够磨砺身心和亲自实践的机会,才算是完整的童年人生。”
  “那对会不会太过苛严了,周身安危又如何保障?”
  曹红药却是有些担心到:“如果连基本同龄人的相处,都处理不好的话,那还谈何接受这片基业,而在日后治理这广大的疆土和臣民呢?”
  周淮安却是毫不犹豫道:“于其寄望于身边都是,毫无目的和诉求的无私奉献之辈,还不如早早的了解人心的差异和变化多端;难道以为生我子嗣来继承我的事业,不需要为之付出代价和努力,就能自然而然的垂拱而治么?”
  “当然了,在暗中相应安排人手,以不伤及生命为底线的基本安全保障,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只是要确保一个正常一点的成长环境,而不是真的任其自生自灭的。”
  “毕竟是人心叵测,万一有个不妥,那岂不是。”
  曹红药依旧犹豫道:“那就多生几个好了。既然生在上位之家,就连这点担待都没有,那只怕想做混吃等死的富贵闲人都不可得了?”
  周惠安却是略有些不耐结束了这话题:因为两个小家伙像是心有灵犀一般的,几乎是同时发出了响亮的啼哭声来,而让在场的众人都手忙脚乱的奔忙起来。
  当然了,经此之后随着几位变相被排斥在王府后宅社交圈子女眷的,是新一波关于楚王殿下对于世子和王女的教育上,“不学经”的表态和口风,再联系上之前曾经“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言论,又少不得在传统士人和新派士人之间,掀起了好一番明里暗中的风波来。
  ……
  而在成都子城的行在当中。已经是中常侍李文革也在小心翼翼的喂着唐僖宗的汤药,而一边低声的宽慰道:“大家尽管宽心,如今南北两路大营合计胜兵五万有余,神策新军与西川留镇兵也已归还,就算是东川有事而不可凭据,也足以与之长久周旋下去了。”
  “只要再坚持一些时日,莫说是山西的高君候所部,就是关内平定贼势的郑相公,也迟早会会兵前来合击贼势的;大家一定要保重贵体,以待重新驾临两京啊!”
  说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动情的哽咽起来。
  这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个小黄门结结巴巴的通秉声:“启禀圣上,江津的刘(巨容)招讨发来告捷露布……近于沱江口大破南路贼势,以火船当先顺流而击,焚掠贼船上百而溺毙无数。”
  “圣上……圣上,你可曾听见了么,南路大捷了啊!这就是圣天子恩德所致。”
  李文革闻言不由面露喜色的连声恭贺到道:心中却是不免大大吁了一口气。
  因为,在此之前为了让这位圣上的身体有所好转和后续调养,他不得不与当值的承制学士、拱卫大内的军将姑且串联起来,提供一些真假参半,或是有所夸大其词的“好消息”,以保持足够的精神振奋。
  现在总算是来了这么一个消息确切的“捷报”,也让他在军前努力维系的“善意谎言”得以继续维持下去了。这怎叫这段时间如履薄冰而头发愁白得更快的他,不能不欢欣鼓舞呢?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收功报天子(续)
  而在蜀州新津县附近天明时分的沱江口。随着越过山岭之间的初阳照耀在沿江两岸点点青翠的大地上,也照耀出江水中被焚毁船只的焦黑碎片,随着一波又一波荡漾拍岸的潮水,而冲击在了长满水草的浅滩之间。
  然而,身为南面行营都统的刘巨容望着奔流滚滚的江水,却是没有多少刚刚取得这么一场大捷的欣然和喜色。因为,在夜袭得手之后派人搜索沿江岸滩的结果,却发现可以确认的具体战果,似乎没有那些军将们所宣称的那么大。
  前后找到的搁浅或是坐沉的敌军车船残骸,怕才不过那么十几条而已;剩下都不过是通常意义上的中小江舶,甚至就是寻常民家打渔的三片板式渔船,或又是用来接驳、渡河的小划子而已。更别说除了一些形制熟悉的甲械旗仗之外,就连作为贼军标志性的火器都没有缴获多少。
  而斩获下来的首级数千之中,甚至还有须发皆白或是梳着女子发髻的。难道这些胆大妄为之辈,真把他刘德量当成了待诏院里那些不喑世事的大头巾么。
  要知道,他可是武科进士及第,放为徐州武宁军的将校;也参与了庞勋之乱,又归顺朝廷做了埇桥镇遏使。还平定过浙西王郢之乱的。如今更是针对贼军的水路并进之势,苦心积虑的利用地利设下了火船夜袭的多重埋伏;这些军中惯见的把戏和勾当怎么不娴熟?
  然而他又不得不在发往行在的奏报上,捏着鼻子为他们这些“戮力杀贼”的将士们请功;不然的话,行营上下除了他带出来的少部分人吗外,就再也没有人听从他这个南面招讨使的话了。但更让他烦心的是随着贼军败退而走,眼下行营各军所突然高涨起来的勃勃战意。
  只是在刘巨容看来,与其说是这些军将们如此急于杀贼报国,还不如说是军中的某些积习让他们迫不及待要故态重萌了。比如籍着追击败敌的由头,到蜀州和眉州地方上去好好犒劳一番麾下的儿郎,或又是自筹一些钱粮军资什么的。
  然而,这一次刘巨容却是没法再宽容和放纵他们的这番心思了。因为,他至少还明白在大敌当下之际,就算是击退了南面这路的贼军又能如何?,来自北面和东面的威胁依旧还在。因此,南面行营管下每一份力量,对于行在都是弥足珍贵的所在。
  要知道如今他麾下,除了成都带出来的部分护驾兵马和团结子弟,尽是龙、剑、汉、绵各州汇聚而来的人马;光是军序、番号号就多达七支。固然在大敌当前之下,合力共守号称“五水汇流”为屏护的新津之要尚还能齐心协力。可要是将他们给放出去的话,那想要再收拢回来就没有那么轻易的事情了。
  所以他也只能当机立断行阵前军法,杀鸡儆猴式的以“轻敌冒进,纵贼得退”为由,处决了军中跳的最欢但是位阶最低的汉州德阳守捉副使李骏安,大大震慑和整肃了一番军中的浮躁骄纵之气。又以来自行在的恩赏和奉赠将至为由,对着其他军将祭出了“拖”字决。
  然后,他又自己亲自出来巡营,既是约束那些外围活动的将士,不至于对于地方逼迫和残害过甚,他还要指望这些地方士民百姓的协力;同时也是暂时避开那些各自暗怀心思的军将们。在新津城内所折腾出来的糟心之事。
  然后在刘巨容带领护军一路巡视下来,江面上已然是空荡荡的毫无贼踪了;随着重新由浊变清的江水如黛,就连之前在水面上旗帜喧天的贼军战船,都仿若是一场梦幻泡影似得。然而与他依旧未尝敢有多少掉以轻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7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