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566

  这边,李承乾才让张赟把奏折送去皇宫,回来的时候,就带来了皇帝的召见。
  很多时候,甘露殿外值守宦官的脸色,就能表明皇帝的心情。要是这个宦官一脸的恐惧,就说明皇帝在暴怒,要是一脸的开心,就说明皇帝的心情极其不错。如常的话,那就啥事儿都没有。
  再三确定李涧的脸色很平常后,李承乾才在李涧疑惑的注视下走进了甘露殿。
  皇帝独自一人住在甘露殿的时候很少,可以说是很稀奇。
  见太子进来了,李世民就放下手头的笔,说:“难得啊,你竟然能看透房玄龄的想法,还找到了破局的方法。”
  “其实是孔庶子的点拨,要不然儿臣现在还在为难呢。”
  见皇帝老爹果然没有生气,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坐到了桌子的对面。
  现在皇帝处理政务已经不用案子了,而是书桌。不过作为皇帝,自然什么都要用最好的。东宫书房的书桌也不过两米长,一米宽,而甘露殿里的这一个,足足六七米米长,还集成了书桌、柜子、书架。用的料子,也是檀木,满是各种飞龙的浮雕,怎么看怎么像后世霸道总裁的桌子。
  这样的桌子是不可能抬进来的,只能是工匠带着材料进甘露殿,现场制作的。
  “既然你是被房玄龄他们催着上奏的,朕也就不生气,叫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真正的看法,你觉得朕去洛阳,是好是坏?”
  得,到底还是逃不过这一关。
  想了一会儿以后,李承乾才说:“儿臣还是觉得您不应该出行洛阳。”
  听到这句话,李世民的脸色顿时有点不善:“说说理由,为什么不能?莫非是你觉得监国太累?”
  那是自然啊!能不累吗?
  虽然这么想,李承乾还是站起身拱手说:“儿臣不愿意隐瞒您,虽说监国很累,但是您能借着这个机会散散心,儿臣认为这是孝道,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父亲的散心,还是值得的。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您想要出行去洛阳,这是大大的不妥。
  首先就是关于帝王德行的问题,虽说您之前出行渭水、岐州,都是内务府出资,不占国库一点钱粮。可是,在群臣的眼中,皇帝不在京都统筹天下大局,就是一种不务正业。魏征当初就跟儿臣说过,您出行习惯了,有第一次就有第二第三第四次。如今您临幸岐州刚满一年,就又想出行,岂不是正中了魏征的猜测?
  再说,自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隋炀帝从大兴迁都洛阳以来,洛阳就一直是一个微妙的地方。长安的百姓官员商人等,其实都很抗拒迁都的行为。虽说您没有迁都洛阳的想法,但是这次突如其来的巡视,势必会导致一些迁都的言论出现,弄得民心慌慌。
  所以,不管是从这两点哪一点来看,儿臣都不建议父皇出行洛阳。”
  说完,李承乾拱手弯腰,等着皇帝的回答。
第二百九十六章
高丽的选择
  所以多读点书还是有用处的,遇到像这样临时需要应答的情况,只要借古喻今,就能直接阐述清楚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也没想到太子会看得这么深入,说实话同样的顾虑他也有,迁都洛阳这样的谣言,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这实际上跟长安尴尬的地理位置有关。首先,在东突厥破灭以前,长安作为一国之都,实在是太靠近边境了,像颉利那般叩关直驱长安的忧虑,自从大唐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而颉利真的将这个担忧变成了现实,顿时给了那些支持迁都的人无比的助力。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出身关陇集团的李家想要获得关陇集团的支持,就不能迁都,只有以长安为都城,才能保证关陇集团所有人的利益。
  虽说李家现在并不用受制于关陇集团,但是出身于关陇集团,跟其余各家都是盟友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皇帝就像是被聚光灯照射的存在,不管做什么,走到哪里都会变成全场的焦点。
  这样的道理李世民也明白,如今细细想想,此次去洛阳,恐怕还真的是个昏招。
  “既如此,那朕就不去了。”
  说完,李世民将桌子上的奏折一起扔到了地上。这些奏折将不会送去门下省备案,而是直接焚毁。
  这是皇帝的一种妥协,偷偷处理掉奏折,就是说明他愿意改变主意了,否则,这些奏折将会走正常的流程,直至发展成在朝堂争论。
  见皇帝老爹打消了去洛阳的心思,李承乾顿时松了一口气,立刻就准备溜走。
  “回来!朕让你走了嘛!”
  才转身,就又被叫了回来。
  李承乾无奈,只能重新走到桌子边坐下。
  喝了一口茶,李世民踌躇半天才说:“既然洛阳去不得,短时间里也不能随便出行,那你跟朕说说,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比较好?”
  从这句话里,李承乾听出了皇帝老爹那不甘于宅着的心。
  “父皇明鉴,想要不给大臣们攻击的口实,三年是一个很不错的时间间隔。而且,为了不产生多余的影响,洛阳江南山东这些敏感的地方不能去。其实就儿臣看来,父皇想要散心的话,草原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啊!用巡查大唐新疆域的借口,魏征等人就算想要劝阻,也找不出太好的理由。因为,对大唐来说,草原的大片土地能够跟中原紧密的联系起来,本来就是千古功业。”
  李世民点了点头,但是转眼就怒道:“什么叫借口,这叫正当的理由!”
  “是是是,父皇说的对。”
  “……”
  父子之间像现在这般一起商量做坏事的时候很少,哪怕威严如李世民,也时不时的露出奸笑。
  商量做坏事,总是会让时间的流逝变快,等父子俩都满足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
  心满意足的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案头还有没处理完的奏折,看了一下天色,就说:“既然已经这么晚了,就别回东宫了,去你母后那里安寝吧。其实你母后的气疾又犯了,怕让你担心,才没有通知东宫。朕没有时间,你去看护一段时间吧。”
  “气疾?”
  李承乾心里一惊讶,顿时想起长孙确实有气疾,还有风疾,再联想一下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顿时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想必,就是因为忙于东宫的婚礼,才把她累坏了的。否则,如今正值盛夏,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犯了气疾?
  一想到是自己的原因,李承乾立刻就起身,朝两仪殿跑去。
  明明已经是晚上了,可是两仪殿还是一片漆黑,只有很微弱的灯火。节省宫内的用度,可不只是说说,在这一点上,长孙以身作则,可以说是整个后宫的典范。
  第一次没报名就进了两仪殿,大殿很空旷,所以长孙的咳嗽声也就格外的清楚。
  看到李承乾来了,头上还全是汗水,长孙立刻笑了:“就知道不该让你知道,放心吧,母后没事,就是旧疾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见长孙虽然咳嗽,但是精神却很好,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历史上长孙就是因为患病在贞观十年就去世了,如今自己这个后世人介入进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样的遗憾出现。
  坐到长孙身边,李承乾叹息道:“您也真是的,怎么就下令瞒着东宫了呢?您生病着,儿臣却在东宫享受齐人之福,岂不是彻头彻尾的不孝?”
  长孙敏锐的捕捉到了“齐人之福”这个词,就问:“你把那个突厥公主和那个宫女也收了?”
  李承乾点点头:“已经在礼部备案了,她们不够资格入宗正府族册,儿臣也就没想着告诉您。”
  “那就好,现在东宫算起来也有三个女人了,可惜你还要听从孙道长的话,不然本宫做主,给你再纳一些良娣。”
  “啧,还是算了吧母后,人一多,您让我以后顾政事还是顾女人?”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哪有大男人在女人身上花心思的?多关心关心正妃得了,管那些良娣做什么。”
  “……”
  对长孙的话,李承乾无言以对。这就是这个时代良娣,也就是妾的现状。这一点,哪怕在宫里也是一样。除了皇后嫔妃等,美人之类的,有些就是病死了,估计皇帝都不会知情。
  说了几句话,长孙又忍不住咳嗽了起来。李承乾赶紧小心的帮着她拍后背,知道这么做没什么卵用,其实管用的是来自亲人的关心。
  好半天之后,长孙才缓过劲儿来,说:“好了好了,母后无碍,已经夜了,你就回去吧,这病怪麻烦的,过继给你就不好了。”
  这也是两仪殿内空无一人的原因,皇帝就算想要陪着皇后,都会被人劝阻。
  “没关系,母后,就儿臣看来,您的这个病不会过继给别人,明日不如儿臣带您去孙神医那里看看?杜尚书的肺疾就是孙神医治好的,往常冬天的时候恨不得把肺咳出来,现在龙精虎猛的能打死老虎。您的气疾虽然跟他不同,但是想来孙道长还是有办法的。”
  “那好吧,本宫就去孙神医那里住一段时间,宫内事务暂时交给杨妃就是。”
  在李承乾的规劝下,长孙总算是答应了。
  夜深了,所以李承乾干脆就在两仪殿打了地铺。
  第二天一早,两仪殿周边就已经有仪仗准备好。皇帝也起了个大早,看样子是锻炼到一半赶过来,很是担心的样子。
  “陛下,臣妾跟太子去孙道长那里看病,估计要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后宫的事务就先交给杨妃妹妹处理吧。”
  李承乾也拱拱手说:“父皇,儿臣也要跟随母后,服侍左右,商业之类的奏折,就先往学院那边送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叮嘱道:“奏折少处理些也不是问题,看顾好你母后就行。”
  一直送到了宫门口,在皇帝担忧的视线中,皇后和太子的队伍离开了皇宫。
  才出皇宫,长孙的脸色就好了很多。当然,只是心理层面的表现。在皇宫里锁着透不过气来的,可不只是皇帝一个。
  知道老娘的想法,李承乾就命队伍放缓速度,先在长安逛一圈儿再出城。
  这一路上,长孙时不时的会发出感慨:“这就是平康坊?比起以前来装饰好了不知道多少。不过承乾,你是太子,可不能出入这样的地方,就算进去,也不能沾染这里的女人!”
  “这就是程咬金的醉风楼了?呵,人家都是一栋楼,现在他都嚣张的连开三栋楼了,看样子还是挣钱啊。”
  “这是西市?繁荣了这么多啊!”
  这一路上,皇后的仪仗起到了清街的效果,否则的话,她看到的远远超过现在的规模。现如今长安本来贫瘠的地价,被炒成了天价。原本还只是靠近皇宫的坊市地价增长,自从各地的富户在长安安家以后,东市西市周边的地价也炒了起来。照这样的趋势,迟早长安也会变成后世的京都,哪怕最外围的坊市地价,都价值千金。
  不是没想过趁早收购点地皮,等着涨价的时候大赚一笔,可是又被自己否定了。
  太丢人了,太子用得着这么干?全天下将来都是自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