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566

  回头看了张赟一眼,张赟领意,清退护卫和宦官,将书房单独留给了太子和方宇,并下去准备饭菜。
  没有了外人,方宇才松了一口气,猥琐的拱手说:“殿下,学生考察兖州以及周边一年的时间,虽未面面俱到,可是还是能看到全貌的。就学生看来,兖州之所以卡在重要地段却没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封闭。
  虽然靠着运河,可是旁支的水路大多已经被水草之类的淤堵,根本走不了船。就土壤的质量而言,学生估计这里的土质在全大唐都能排得上号,不管种什么,绝对都能种好。可是问题是……”
  “可是,因为这里的人也闭塞,对外界的接触不够,所以都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饿不死就行,不管你怎么规劝,也会把你当成空气在一边晾着,是不是?”
  方宇无奈的点了点头:“对,学生对他们已经快要绝望了。想要清理河道,需要大量的人工,兖州府兵几乎没有,就算有,一般也是归属周边折冲府的管理,再说学生是刺史,根本没资格调用府兵。若是能拿钱购买劳力,也是可以的,怎奈学生在户部得到的那点点油星子,基本都用在勘探上了。想要出钱,卖身都不够啊!古人云,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诚不我欺。”
  看着方宇一副吃了大便的郁闷样子,李承乾偷笑不已。这就是有抱负却没有准备的下场。小的时候都觉得梦想于自己而言近在咫尺,长大以后才发现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梦想、设想,在现实面前,总是那么的无力,更多的时候,人们反而需要数倍的准备,或许还可能不够。
  敲门声响起,张赟送来了一壶热茶和两个杯子。
  看着方宇害怕滚烫的茶水,一副恨不得吹凉了品尝的样子,李承乾已经笑不出来了。这又是一个被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的少年人,很像当初的自己。如果他这个太子没有出来,如果他没有选在在兖州停顿,那么他就只有在这片肥沃与贫瘠并存的土地上,徒呼奈何了。
  “想吹就吹,用不着在那犹豫来犹豫去的。你在户部混了一段时间,应该知道孤为何要放开商业限制,甚至放开勋贵群体的限制。一个贫瘠的地方想要富裕起来,自身的奋斗必不可少,可是有些时候是需要外部拉一把的。兖州地理位置这么特殊,别告诉孤你不知道对外求援会得到多么猛烈的回应。说到底,你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啊!”
  好不容易等茶水凉了一点,方宇贪婪的喝了一口,无奈道:“一州之地,如此重要的事情,学生又岂能自作主张。之前学生给朝廷送了奏折,请求得到准许,可是奏折如同石沉大海,一直都没有回复。本来以为是您不答应,可是后来听说您离开了长安,才明白为何没有回信。殿下啊,于学生而言,您离开长安可真不是时候啊!”
  想了想朝中的那几个家伙,李承乾觉得方宇十足十的是被坑了。兖州这么好的条件,一旦发展起来,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越中等州,十年之内,就是追上上等州都不是问题。到时候,单单一个小地方的赋税就能在山东之地的赋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那几个混球起了惜才之心,给了方宇一个考验。要是他不畏缩的“先斩后奏”,就说明有足够的魄力,值得培养。但要是机械的等候朝廷的回复,那就泯然众人,不值得花费时间考验了。
  兖州如此的重要,他们的等待也是有时间的,估计从收到奏折开始,半年就是极限了。时间超过半年,恐怕方宇这一次才是真的让仕途到此为止了。
  这些,都是官场里的一种潜规则,哪怕是皇帝也不会多加干涉。因为辩识人才、选拔人才、推荐人才,本来就是六部尚书甚至是三省主官等人的职责之一。延缓一地发展的半年时间换来一个未来的能臣,是值得的。
  考虑到这一层,李承乾摊开手说:“如果你想要让孤给你出主意,孤也没有,只有这一种答复。若是你想要让孤掏钱,孤也没办法,东宫的财政,因为之前的各种投入很是紧张啊!”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举一反三的李泰
  李承乾说的话,有真有假。当初因为岭南海港等一系列的投资,东宫的财政确实一度逼近了赤字。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缓和,却又有了起色。毕竟钱这个混蛋东西,花光了总是有办法重新赚回来的。
  不过,既然方宇面对着自己的考验,他这个“先生”,不能给他说的明明白白,最多也就是逼他一把。
  见太子这么说,方宇很是难过。他之前就在户部,消息很是灵通,自然知道南方海港的事情。既然要建造海港,那投入简直是海量的,哪怕是五家分摊,估计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东宫既然没有余力,那他去哪找助力?
  国库不可能,既然他的去信,户部没有回应,只能说明国库没有余力支撑兖州做如此规模的开发。在他离去前,也很清楚今后国库主要的花用就是调剂民生,不能跟百姓争钱花啊!
  可是,难道真的要朝那些商人勋贵伸手?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本末倒置?他想要发展兖州,为的是让百姓们富裕起来,而不是充实富人的钱袋啊!
  抬起头偷偷看了一眼太子,方宇小心翼翼的问:“殿下,如此岂不是只有让商人勋贵出手,才能开发兖州了?可是,这么好的一片地域,要是让商人们瓜分掉,岂不是跟学生本来的想法,本末倒置了?”
  李承乾耸耸肩:“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作为兖州刺史。考虑这些事情是你自己的职责。就算是孤身在中央的时候,也没有主动为地方官操心的时候,因为操不过来。这样,什么时候你拿出一个方案来,再过来找孤,孤可以帮你具名,这样一来,不管是六部尚书还是房相,甚至是父皇,都会认真考量你的提案。就这样吧,今日陪着母后闲逛了一整天,她老人家没什么问题,反倒是孤累的半死,这就要休息了。你先回去,图纸暂时就留在孤这里,孤帮你看看。”
  方宇本来还想说点什么,可是见太子打了呵欠,只好起身告辞。带着满腹的纠结,离开了别院。
  累了的话都是扯淡,撵走方宇后,李承乾拿着他画的图认真的看了起来。
  现在的兖州跟后世的名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不说河道淤堵,就是沼泽地,都有不少。如果说运河是人类对自然发起的挑战的话,兖州就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一棵参天大树。越是假装看不见它,它越是会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变得更加麻烦。
  就算是商人集体接手兖州,估计没有十年的时间,也没法将其基础的功能发扬光大。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没有点儿魄力的,还真不敢往这里投资。不过相对应的,当这里的困难全部被克服后,产生的收益也是无可比拟的。比不上扬州,但是单纯的在交通枢纽的地位上,二者是等同的。
  想要赚大钱,就要高投入啊!这个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的便宜可以捡?
  晚饭是苏媛送过来的,端着饭碗吃饭的时候,李承乾都没有将视线从图纸上移开。
  对方宇来说,十年的时间如果能够将兖州从一个荒山野岭般的地方,变成交通枢纽,那么这份功劳哪怕是直接入朝,当侍郎之类的中高级官员都是有可能的。
  不知不觉中好像吃到了一块肉,又嚼了几口,才发现确实是。
  移开视线看向一边,只见苏媛正端着菜盘子,时不时往他的碗里放一点儿。
  放下饭碗,李承乾笑道:“我在想事情的时候,很容易投入进去,投入的越深,说明事情就越重要,下次不要这么做了,会打扰到我。”
  想起刚入东宫时,那些宦官宫女的告诫,苏媛犹豫了一下才说:“可是这样,您也不能亏待了自己呀。看着您抓着饭碗一直往嘴里扒拉干饭,妾身都觉得有点心酸。”
  没好气的在苏媛的鼻子上捏了一下,李承乾无奈道:“还心酸呢,这世道不知道有多少人连干饭都吃不上呢。好了好了,知道你是为我好,你吃了没?没吃的话,咱们一起吃。”
  虽然已经吃过了,但苏媛还是摇了摇头,起身给自己也盛了一碗饭。
  饭这个东西,人越多的时候,吃着才越好吃。再加上有“秀色可餐”这个词语的存在,李承乾顿时觉得晚饭吃的有点撑了。
  撑了就得多走走,否则会消化不良,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领着苏媛就往外走,准备溜达溜达。
  长孙此时正拉着阿史那雪和秀秀一起,借着最后的一点天光刺绣,时不时的还会讲解一下刺绣的技巧。看她一副“过来人”的样子,李承乾就想笑。事实上长孙的刺绣也就一般,哪怕是照着图样做,也只是一般的水平,技巧完全算不上娴熟。可就是这样,她还是放不下绷子,皇帝身上的手帕之类,好多时候都是出自长孙的双手。
  自从郑州发生的那场意外以后,长孙跟秀秀和阿史那雪的关系就一直很好,路过汴州的时候,还准许阿史那雪一个人出去玩耍,在她看上了商船上的一匹好马想要买下来却被拒绝的时候,长孙还为此出面了。
  婆媳关系好一点,比什么都好。在门外看了一会儿后,李承乾也不准备进去打搅三个人,而是往李泰那里走去。
  如果到的是一处通州大邑的话,李泰安身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足够的工匠为自己办事。可是这里是兖州,最多有那么几个木匠和泥瓦匠,做工的速度还很慢,让他不胜其烦。没人帮着制作模型,就只好画图空想,或者是躺在躺椅上静静的思考。
  思考问题不是问题,可是思考着问题还要吃鸭梨,还要让媳妇喂就有点过分了。
  看得出李泰对阎婉还是很满意的,要不然在他思考问题的神圣时刻,就是一只苍蝇都不准出现在自己身边。
  终于等到李泰的一只咸猪手从某个发育中的山峰上拿下来,李承乾才结束了偷窥,敲了敲门。
  听到敲门声,阎婉才要起身,却被李泰拉住了。
  “敢敲门这么大声的,除了皇兄你就没别人了,进来吧皇兄。”
  推开门进去,见李泰搂着老婆没有一点避嫌的样子,李承乾无奈道:“虽说咱们是一家人,可是你搂着王妃见兄长,还是有点失礼吧。快起来,每天早晨拉着你一起锻炼,要是你其余时间还是跟懒猪一样,岂不是没有一点效果?”
  直到这时,阎婉才站起来,施礼以后,就跟苏媛一起进了内间,把空间留给了兄弟俩。
  把装着梨块的盘子递过来,李泰笑道:“皇兄你尝尝,兖州虽然穷了点,但是这里的梨子是真不错,我准备多买一些,等天冷了弄成冻梨吃,您觉得如何?”
  自从当初在东宫吃到冻梨以后,李泰就对冻梨痴迷不已。冬日里还能吃到的水果,一般都是果干,冻梨虽然也不是原来的风味了,但是味道升华以后,反而更让人喜欢。
  尝了一块儿梨后,李承乾点点头说:“买些带到登州很不错,冻梨的维……冻梨对母后而言还是很有用处的。今天过来,我是想看看你研究到了什么地步。听说在之前乡镇的时候,你还叫了铁匠,可是有想法了?”
  李泰点点头说:“有了,当初您跟我说过铜壶飘在水面上的事情,所以我就对此进行了研究。后来我发现,一个东西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与它本身的材质、运动状态、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而且在此途中我还发现,好多的东西,只要测定了固定标准下的重量,就能通过别的量,不对,应该这么说,一个固定东西的重量、体积,是有固定比例的关系的。就像量了一杯水以后,能知道同样多的两杯水的重量一样。您说说,要是我把所有东西的重量体积之间的关系数测出来,是不是就能测量万物了?”
  听着李泰有点乱七八糟的话,李承乾很想哀嚎一声。夸聪明人的时候,“举一反三”算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可是,真的见到了能够举一反三的人,还是要赞叹一下的。李泰就是这样的人,这混蛋在研究浮力的时候,鬼知道是怎么盯上密度的。
  吃了一块梨子,李承乾毫不犹豫的说:“你说的没错,青雀,不只是水,铁块、银子、金子,甚至是土方,这些东西都是能通过体积判断重量的。你要是能把生活中常用的东西,都制成一个密度表,哦,密度就是体积与重量的关系。单单这一张表,就不知道能派上多大的用处!”
  李泰欣喜的搓了搓手,然后看看自己画出来的图纸,又不知不觉泄气了。
  以前就听皇兄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越是知道的多,越能体会到自己的无知。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按照前人的规划走完既定路程,并再次基础上开拓出新的领域,这个人就值得被万民称颂。
  此时的他就是如此,明明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可是接触到未知的东西,越研究,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知识和道理!这个被皇兄称为“密度”的东西,是如此的诱人,可是他目前还没有研究透浮力的知识。
  分身乏术啊!
  此时此刻,他倒是宁愿分身类的仙家手段是存在的,长生不死药是存在的,因为这样他就能同时做很多的事情,或者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要的事情了。
  看李泰纠结的样子,李承乾如何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伸手拍拍李泰的肩膀,李承乾笑道:“别这么逼迫自己,你还小,有的是时间对未知探索。既然一辈子的时间不够用,不妨把希望放在下一代的身上。你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爬的足够多,让子孙后代能够踩在你的肩膀上,摘星揽月!”
  一番充满大道理的话说完,李承乾自己都要吐了。不过看李泰释然的样子,这话显然是起到了效果。
  拿出图纸,李泰边点着图画边说:“之前思考了铜壶飘在水面上的道理以后,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造一艘铜皮的船。可是,这样大的一艘船,民间的匠人根本制作不出来,就是工学院的精英,估计也很费劲。而且就算制作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实用性。
  中空的大铁块,也不知道能不能飘起来。但是,考虑到生锈,就算造出来也耗费不起。所以啊,当前咱们最可行的,就是造出一艘铁甲舰来。有水力巨锤在,打造铁板不是问题,只要把这些铁板装在木船上,应该还是能飘起来的。有这样的铁甲船在,射箭是奈何不了它的,火攻也得有足够的时间,而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够咱们的船撞到敌人的船上了。
  这样的船挂满帆撞过去,嘿嘿,再结实的木头船,也得遭殃!”
  翻看了一下李泰的图纸,李承乾也觉得当前这样的方案是最合适的。虽说用铁板把船武装起来,造价不菲,可是考虑到这么干的收益,这投入也就不算什么了。之前那个登州的商人说过,他能够提供造船的木材,既然他如此夸下海口,那木材肯定是已经阴干好的。岭南的造船厂还没办法动工,在这之前,先在登州造一艘出来耍耍,还是没问题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拍拍手,对出现在门口的张赟说:“给郑州刺史魏延彦和赵奇送封信,让他们把登州那个木材商人给找出来,叫他到孤这里报道。一冬天的时间,咱们也不能一直猫冬,总得找点儿事做啊!”
  张赟点点头,转身就去找人送信。
  听说要造船,李泰顿时来了兴致,拍着桌子说:“皇兄啊,既然要造船,不如给我一个名额怎么样?父皇没有发火,那我就能动用封地的钱粮,我要给自己造一艘大船,一切用最好的料子!”
  已经不再是玩船模的年纪,李泰对能拥有一艘真正的战船,充满了期待。
第三百四十八章
规划
  造船可不只是说说而已,虽然李承乾很想跟李泰说说前期单是造船厂的制作,就是一大笔的投入,不过看他这兴冲冲的样子,估计就算是把他家底抽空,也会答应下来,当下也就没有劝说他的想法。
  点点头,李承乾笑道:“当然可以,不过青雀啊,你要想清楚,这艘船又不能开回长安,估计咱们拿来玩完以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低价卖给朝廷,武装到东海水师。这一进半出的,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你想好了?”
  李泰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这就没说的的了,李承乾很是干脆的答应了李泰。以前过的是一块钱掰成两个五毛花的生活,很难体会到随便一买就是一个多亿豪宅是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终于有点体会到了。普通人追求的是便利,是经济,再之后才是快乐。而对于真正的有钱人来说,花多少钱不是问题,问题是需要快乐起来。
  对李泰来说就是如此,相比较之下,他这个处处省钱的太子,反而不配太子这个身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