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66

  正月二十,就在皇帝诞辰前三天,豳州的消息终于传递到了长安。
  立政殿上,李世民愤怒的把红翎急报撕得粉碎,连御案都一脚踹开。
  “奉诏勤王?这罗艺还真能想的出来啊!朕待他不薄吧?想想史上率兵投降的,有几个得了好下场的?太上皇赐他李姓,封燕郡王,朕登基后,更是不计他跟息王的交情,提拔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一片真心,就换来了这?”
  皇帝暴怒之下,大臣们都大气不敢喘。
  李靖同样低头沉默,只是,在沉默之时,他也在迷惑。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巧的事?上元节之前太子刚询问他太子亲率出兵的事情,正月十七,罗艺就反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
第八十章
亲率护卫
  李靖自认自己并不笨,可罗艺的谋反,也没什么先兆啊。太子的先见之明,简直就像预言一样。
  “尉迟恭,长孙无忌!”
  “朕命你二人率兵征讨不臣,大军平荡豳州后,长孙无忌留下安民。若有随罗艺谋反者,不需上报,就地严处!”
  听到皇帝的话,大臣们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很明显,平乱是尉迟恭的事儿,长孙无忌不仅需要安民,还要全权处理谋反的案子。不需上报朝廷,谋反部众就地处决,这已经属于生杀大权了。
  果然,皇帝还是向着长孙一族啊。
  叛乱之地绥靖后,总能空出很多的官位,除了一州刺史别驾等重要职位需要皇帝做主外,余下的长孙无忌就有权利任命。
  这样的美差,真是羡煞旁人。
  任命完成后,李世民气咻咻的离开了立政殿,连一句退朝都没说。
  朝会结束,众大臣开始有序的撤离,尉迟恭因为受到了皇帝的点名出征,正大笑接受武将袍泽的恭喜。这样的太平年景,能够领兵出征的机会,实在是罕见。如果不是罗艺谋反,一般的叛乱甚至用不到这些高级将领。
  长孙无忌是孤零零一个人行走的,没人过来祝贺他。
  跟尉迟恭不同,尉迟恭出征,最多换来皇帝的封赏,而且荣耀的性质更重一点。而长孙无忌,这一次可是得到了扩张家族影响力的机会。
  朝堂的事儿跟家族的事儿又是两码事了,如果只是升官,彼此之间没有深仇大恨的,互相恭贺一下并无不可。可这样能够强大家族的好事,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家族家族,一个人在朝堂占据高位是没用的,只有一个家族多数成员占据大唐机要位置,才能成为皇权都要慎重对待的集体。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以上便是大唐传承最久,硕果仅存的“七望”,这五个姓氏,不仅掌握着传承文化,在各部任职的族人也有很多。这样的家族,哪怕是跟皇帝硬顶,明面上也不会落在下风。
  没人不以光耀强大家族为己任。
  长孙无忌也知道自己这一次捡了大便宜,所以也不露出兴奋的样子,只是沉默着,边走边盘算怎么利用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
  自立政殿而出,经门下省后,便是承天门。
  让长孙无忌意外的是,他居然在承天门门口见到了李承乾。
  一身太子淡黄袍服的李承乾,站在承天门的阴影处,格外打眼。他打量着走承天门的朝臣,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当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的时候,长孙无忌明显看到了太子眼中的欣喜。
  这小子在等我?
  带着疑惑,长孙无忌依旧不紧不慢的走路,一直走到了李承乾面前。
  躬身一礼,李承乾道:“许久不见舅舅,不知舅舅近来可好?”
  因为是在承天门前,长孙无忌认真的还了一礼,皱眉道:“太子为储君,怎可先外臣而礼?此处不是私下,太子当自重些才是。”
  李承乾点头表示记下,随后从善如流,用正式的口气道:“孤听闻罗艺谋反,父皇震怒,派遣赵公跟鄂国公带兵平叛,就是不知道赵公准备带多少护卫?”
  长孙无忌虽然纳闷太子问这个干嘛,但还是回答道:“此次出征,陛下并没有任命总管,所需两万兵力,当自由调用。不出意外的话,鄂国公我们两个,应当是在数十家将的护送下,到豳州附近的折冲府调集府兵。殿下问这个干嘛?”
  李承乾微微一笑:“是这样,刚刚兵部尚书莱国公路过,孤询问后得知,太子亲率不归兵部统辖,若是出兵,则需要移交出征将领指挥,并在兵部报备。赵公此次出征,孤担心的紧,所以特派两千亲率士兵给赵公,护赵公周全。”
  说完,李承乾眨了眨眼睛,露出了手里的半个虎符。
  看着李承乾一脸期盼的样子,长孙无忌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好小子,是想让自己的太子亲率历练一下啊!
  曾经军旅出身的长孙无忌,也很好奇那练兵之法能打造出怎样的军队,所以也不推脱,接过了李承乾手里的虎符。
  拍拍身后于泰的腰,李承乾道:“于泰,从今日起,你就跟着赵公,赵公但凡有所闪失,你也就不用回来了!”
  于泰嘿嘿一笑,很自然的站到了长孙无忌的身后。
  掂量掂量手里的虎符,长孙无忌微微一笑,漫步离开了承天门。
  到底是亲外甥,加上之后长孙家族也需要下一代皇帝照顾,长孙无忌对这样送上门来讨的人情,哪有不送之理。
  目送着长孙无忌离开后,李承乾又在人群中寻找起尉迟恭的身影来。
  自承天门出来的朝臣,就算有事行走匆匆,看到这边的淡黄色,也会停下脚步,施礼后再离开。他今日刻意穿着太子的袍服,要的就是减缓这里的人流速度。
  没多久,就看到了尉迟恭那标准的大黑脸。
  此时尉迟恭身边围绕着武将们,看他们兴致高昂的样子,很明显,今天的饭局有人买单了。
  看到李承乾,尉迟恭也不得不停下来抱拳。
  还了一礼后,李承乾笑道:“鄂国公,孤听闻您府上的厨子上元节后一直在研究汤圆的制作方法?您有所需,跟孤讲就是,孤自然会把方子双手奉上。”
  说完,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了尉迟恭。
  接过纸张,尉迟恭大笑道:“上元节之时,太子送来的汤圆,微臣倒是觉得一般,可家里夫人格外的喜欢。能得太子惠赐,已经是福分了,怎敢上门讨要方子啊!”
  李承乾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此次鄂国公和赵国公出征,孤将太子亲率两千人也派给赵公当护卫了。不过,若是战事艰难,您大可以调用太子亲率。虽然没验证过,但是想来孤的亲率,战斗力也不会太低。”
  看了看手里的方子,尉迟恭苦笑一下,明知道上了太子的贼船,但还是点下了头。
  主要是家里的夫人,是真的喜欢汤圆这种吃食啊!贫困征战半生,如今好不容易过上了富贵一点的日子,尉迟恭对自己的婆娘几乎是有求必应。
  再次施礼后,尉迟恭带着袍泽们离开了承天门。
第八十一章
推测
  用汤圆和元宵制作的方子要挟尉迟恭,李承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跟尉迟恭不熟,就算身为太子,尉迟恭也有很多的理由拒绝他。
  本来上元节送汤圆,只是抱着一点希望,可是尉迟夫人对汤圆的喜爱,倒是给了他一个好机会。
  哼着小曲顺着宫城皇城之间的通道往东宫走,完全无视了身后那两个侍卫滴溜溜瞎转的眼睛。
  毫无疑问,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在承天门门口做的事情,就要被制成报告,送到皇帝面前。
  可是,调动太子亲率,本来就是太子的私事。既然皇帝明确表示这支队伍不归兵部统辖,那么他这么做,并无过错。
  年节已过,东宫门口却比平日好看多了。
  以前一进门就能看到穿梭来往的老太监,如今终于能看到袅袅聘婷的宫女们。
  虽然宫女们的服饰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衣着清凉,甚至露出小半的馒头,但是身段柔美,干活儿精细的宫女,怎么也比单一的一群太监要好看。
  马不停蹄的回到书房,学习的时间请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见李承乾回来了,李纲也不问他干嘛去了:“回来了?”
  李承乾点点头,脱掉外袍,换上粗布衣服,坐到了书桌前。
  本来他就算穿外袍也没什么的,但是自从李泰和李恪过来后,只要在书房,他就不得不换上这粗布衣服。他练字的时候,笔墨从来都是整整齐齐,从不会低落一点,可是李泰这俩混蛋,墨水都能洒遍书桌。
  年后归来,老先生并没有讲解古籍,而是让他们三个自由练字。
  自高士廉那里敲诈来的书籍,老先生一直没有看完,就算废寝忘食,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扫一遍的。
  练字而已,有后世的经验在,李承乾干脆请老先生写了一本字帖,然后临摹。
  三个徒弟静静练字,当师父的则抱着书籍看,虽然没有声音,但是这一幕被人看到也不忍打扰。
  有老先生的威望和李承乾在,李泰和李恪也不敢搞小动作,而是专心的练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