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才不要做太子(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66

  看了看李泰那比狗爬好不了多少的字,李承乾跟李恪一起发出了嗤笑声。
  练字一直连到晌午,直到宫女带着膳食进来,三人才停下,净手吃饭。
  自从皇帝做出不干涉东宫财政的决定后,李承乾的日子就好过了很多,倒不至于顿顿山珍海宴,但是自己决定吃什么还是没问题的。
  今天的午饭是白米饭,大唐的稻米虽然颗粒小,比不上后世,但是味道却比后世的强多了。纯天然的稻米,还是新米,在大唐恐怕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吃得起。
  连端了三碗白米饭,又干掉了半盘子拌黄瓜,李泰满意的打了一个嗝儿,说:“皇兄,在您这里吃饭就是痛快。我就纳闷了,明明温汤监有产出,可是御膳房还是一直用干菜,搞得我当初打嗝儿都是一股子干菜味。问母后,母后说温汤监产出有限,供应太极殿就已经是极限了。您这的黄瓜是怎么来的啊?难道是跟皇爷爷讨要的?”
  李承乾饭量小,早就吃完了,见李泰发问,就说:“当然不是,你觉得我会去皇爷爷那讨要东西?黄瓜是宫外一个卖菜商人种出来的。冬日种菜就跟冬日里室内种花一样,不是无迹可寻。只要找对方法,谁就规定冬天吃不上青菜了?”
  听到李承乾的话,李泰陷入了沉思。
  冬日种菜跟冬日室内种花一样?嘶……
  他好像想出了点什么,但还是有点迷糊。
  看着若有所思的李泰,李承乾笑了。别看这厮憨憨的,还能吃能睡,但脑子不是一般的好用。对待学习,虽然嘴上零零碎碎的,但真的学习时,却格外的认真。
  是个当太子的好苗子啊!
  就在李承乾yy的时候,书房的门被人快速推开并快速关上。
  师徒四人定睛看去,只见一身朝服的李靖,搓着手走了进来。
  看到师徒四人正在吃饭,李靖告罪一声,径自走到一边空闲的凳子上坐了下去。
  “药师还没用膳吧,东宫的厨子厨艺还过得去,你来的巧,就在这里吃吧。”
  说完,李纲吩咐方胜去厨房再取一份饭来。
  李纲开口,李靖哪敢不从,只能净手之后坐到了餐桌边。
  见李承乾已经吃完,李靖皱了皱眉头,说明了来意:“太子殿下,你上元节前刚询问我太子亲率出兵的章程,正月十七,罗艺就谋反了。再加上东宫送礼,除了皇宫李府高府和长孙家外,唯独只有尉迟一家。你要说是巧合,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信的。难道说,你有卦算或者预测之能?”
  看李靖认真的样子,李承乾暗自苦笑。
  不管是询问他出兵的章程,还是上元节送礼,他都做的太仓促了。
  就像剽窃梁启超的文章一样,如果他提前做好铺垫,事情就不一样了。
  只是东宫所有宫女加上大部分太监,制作的速度还是有限的,汤圆还好,元宵就费时间了。最稳妥的情况下,他应该多送几家才对的。
  只能说,不愧是李靖?居然这么敏锐的注意到了。
  正在用餐的老先生,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但是一言不发。
  李泰露出了崇拜的神色,李恪也停下了筷子。
  见这几位探究的样子,李承乾微微一笑:“卫公是兵法大家,怎么也信卦算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罗艺谋反,跟送鄂国公的出战,都是我猜出来的。”
  “猜?”
  李靖眉头皱的更紧了,简单一个“猜”字,并不足以让他信服。
  左手拍拍李泰,右手拍拍李恪,李承乾道:“你们先出去,我有些话不方便让你们听到。”
  哥俩也不问为什么,带着好奇,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
  直到书房里就剩下了三人,李承乾才说:“就是猜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只要知道已知条件,推测出结果来并不意外。卫公,您领兵打仗,应对敌人的时候,也不总是靠情报来掌握敌军动向的吧!”
第八十二章
总觉得漏了什么
  李靖自然而然的点下了头,小型的战场还好一点,大型的战场上,敌军的动向,敌军的数量,这些消息都不是斥候能够全部探查出来的。一个主将,能够做到的只有按照有限的消息,推测出大致的全局。
  “这次发生的事情也是一样。您说过太子亲率需要战火历练,所以我就对可能发生的战事格外上心。大唐周边虽然群敌环伺,但是真正敢于发动战争的,却一个没有。至于咱们大唐主动发动进攻,国库肯定是支撑不起来的。
  外部不行,自然要考虑内部了。我看来看去,只发现罗艺这个人最可能谋反。且不说他已经是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升无可升,就说他的封地,也容易生出天高皇帝远的心思。再说一句大不敬的话,父皇得位不正,本身就给了天下有反心的人一个借口。所以罗艺谋反,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听完李承乾的解释,李纲点了点头。这些话,都很有道理。
  但是李靖依旧没有就此停问的意思:“罗艺的谋反,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但是太子为何知道是在上元节前后?又为何知道会是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出征?”
  李承乾无可奈何道:“罗艺谋反,我哪知道他什么时候造反。正月十四问您出兵事宜,只是凑巧。至于这二位出征,也不难猜。父皇即位后,原本属于天策府的老班底,都得到了提携。骤升高位,他们的能力肯定会被朝臣怀疑,身上也印上了‘幸进’的标签。
  去年突厥犯边,就算鄂国公和卢国公没有主动请缨,我猜父皇也会主动点将。这一次依旧是如此,罗艺是郡王,平叛郡王必定不会派遣一般将领,一般的文臣。想来想去,也只有卢国公、鄂国公、赵国公、莱国公合适。
  然而莱国公现在是兵部尚书,等闲不能离职,赵国公跟父皇又是旧交,自然有极大的可能。而卢国公,去年虽然没有受到大惩,但败兵就是败兵,想要再度领兵出征,还得过一段时间。所以,我就认定,出征的会是鄂国公了。
  这些都是猜想,但是事实证明,我的猜想并没有错。”
  说完,李承乾无语的看向李靖。
  咱能编的就这么多,你要是再不信,咱也没办法了。
  李靖并没有注意到李承乾的神色,而是低头沉思。
  太子的这番说辞,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觉得有问题。
  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方胜已经将膳食端来了一份。
  李纲咳嗽了一下,将李靖唤醒,道:“想那么多干嘛,老夫跟太子朝夕相处,可没见过他摆弄龟壳什么的。天底下总有一些人,比别人的心多几个窍。太子,就是老夫一生见过最七窍玲珑的一个。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吃饭打紧。”
  想不通的话,李靖干脆就不去想了。施礼谢过老先生的点醒后,他便端起饭碗吃起饭来。
  跟正式任职的将军相比,李靖更像是一个闲散官员。如果不是到了东宫,皇城甚至不会管他的饭。
  见李靖乖乖吃饭了,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李纲放下筷子,示意李承乾把他推出去。
  师徒俩人离开书房,到了外面。
  虽然今年下了一场大雪,但是勤劳的东宫宦官宫女,早就将东宫内清理的一干二净。
  站起来,挪到轮椅后面,将轮椅当成助行器,李纲慢慢的走了起来。
  虽然有腿疾,可是一味依靠轮椅,人就废了。所以,老先生偶尔也会站起来,缓步的走动。
  走了大约三四米,李纲才问李承乾:“你偷偷告诉老夫,你真的只是猜的?老夫见李靖这样子,这事儿绝对不简单!”
  李承乾笑道:“自然是猜的,难道您相信这个世间有鬼神?”
  李纲呵呵一笑:“老夫自然是不信的,可是见了你,却迷茫了。难道你忘了在秦王府时,神仙点化之言了?”
  旧事重提,李承乾也只能露出苦笑。
  当初刚清醒过来的时候,他生怕被发现是假冒的,所以情急之下信口胡诌了这么一句。
  但是转眼一想,却也是大大的不妥。
  按照历史的描述来看,自家的老爹在求仙问道上明显也不输秦王汉武,到了晚年,一旦脑子一抽让他这个儿子上船去寻找神仙呢?
  看着老先生那好奇的神色,李承乾坚定道:“那只是一个梦而已,弟子只是信口说说而已。咱们师徒也相处半年多了,您可见过弟子耍出过什么仙家手段?”
  听到这话,李纲脸上的好奇直接烟消云散。
  人老了,求知心却没有消失,虽然明知道鬼神之说不靠谱,但是李纲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正如李承乾所说,师徒俩也相处半年了,对于李承乾的一些习惯,老先生看的很通透。比如,今天他就发现,李承乾不管说什么,都有一股子心虚的味道。
  他在心虚个啥?
  明明好奇,但老先生还是选择了不问,这是他对这个弟子的信任。
  跟着老先生溜了一圈儿,直到方胜出现报告说卫国公走了,李承乾才敢回书房。
  回到书房后,李承乾哥三个依旧是练字,老先生依旧是看书。
  但是练字之余,李承乾也不自觉的稍稍溜号了。
  来自后世的他,因为知晓一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在大唐确实如同一个预言家。
  像这次的事情,他做的就很不对。仓促之间,表现的实在是过于明显。别说李靖怀疑了,李承乾敢肯定,坐在轮椅上的那一位估计也好奇起来了。
  夭寿啊!
  把脑子里记住的、近期的一些历史事件过了一遍,生怕下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长乐王幼良谋反,李孝常谋反,羌人叛乱,岭南冯盎遣子入朝,还有啥来着?
  思前想后,李承乾总觉得自己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好像还是至关重要的那一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