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16

  “你们仔细巡查,我去去就回!”刘继业扭头吩咐道,然后就跟随宦官而去。
  踏足皇宫时,见着一座被巨石坍塌的宫殿,刘继业不由得皱起眉头:“这抛石车如此厉害,官家如何?”
  “只是受了些许惊吓,已经移驾至云景殿去了!”
  宦官轻声道。
  刘继业微微颔首,继续行走。
  正如太原城历史久远一般,太原城内的宫殿,也是前朝不知多年来的修建的,或许是隋朝,或许是北齐,反正刘继业不晓得是哪一年的。
  由于北汉自建立起来,全部的钱财都耗费在军事上了,百姓不足十万户,养军却有五万之巨,负担极重。
  走了许久,路过的宫殿墙壁都是斑驳陈旧的,些许杂草从缝隙墙角长出,配合着倒塌的宫殿,刘继业心中不由得沉重起来。
  如今的国势,不恰如这皇宫吗?
  面见皇帝刘均时,更是一所偏殿,久不修缮,甚至地面上的石砖都是破碎的,石柱上的龙爪都掉了金漆,初春时太阳无力,因为舍不得钱财,只有寥寥数个蜡烛位于龙座旁,整个宫殿都显得极为昏暗。
  “末将参见陛下!”刘继业见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坐在龙椅上,他连忙跪下。
  “起来吧!”刘钧很瘦弱,皮肤是一种灰白色,看上去就很不健康,见到刘继业一身的鲜血,不由得笑道:“我召将军来,是有事相问的!”
第八百二十六章
石岭关
  刘钧继承皇位已经十年,年不过四十,但身体却日渐消瘦,久无子嗣,索性就收养了外甥为养子,以为皇嗣。
  他自幼读书,明事理,比起其父刘崇的穷兵黩武,他治理国政越发的仔细,虽然以军立国,但北汉的民生却缓解了不少。
  由于年纪比耶律璟小,但刘钧却称呼其为父,自称男,契丹又经常下旨称呼其为儿皇帝,让其心情郁结,又经常遭受潞州、镇州、府州等兵马骚扰,让他身体日趋衰弱。
  由此,随着地位稳固,刘钧不像其父那般恭敬,所以契丹援助减少,却又经常谴使呵斥,让其越发的难受起来。
  如今宋军又来围城,尤其是新得抛石车,竟然落下几颗石头到了皇宫中,把他吓得不轻。
  见到自己名义上的弟弟刘继业这般辛劳,他心中的忌惮之心稍解了不少,关心道:“继业辛苦了,待宋兵退去后,某定然有所奖赏!”
  “这是末将应尽的职责!”刘继业抬起头,沉声道。
  “好!”一旁响起了喊叫声,宰相郭无为拍手叫道:“有刘将军、冯将军这样的重臣名将,何愁国事不兴?”
  郭无为是道士出身,哪怕为相了,但依旧是一身道袍,由于与后周有怨,所以一直饱受信赖,只是这几年却减了些许声势。
  无他,他交友广泛,与赵匡胤都关系匪浅,说白了,就是亲宋派,所以刘钧虽然依旧信任,但防范渐起。
  “如今契丹铁骑受阻于石岭关,还需些许时日才能到,不知太原城防卫如何?那抛石车,威力又怎样?”
  郭无为轻声问道,但刘钧却十分在意,显然是代君而问罢了。
  “抛石车的确威力不凡!”刘继业沉声道:“与之前见识的抛石车皆不一样,威力更大,射程更远,但其准头却不行,城墙坚固,只要将士们躲于女墙下就无大碍!”
  “只是乱石入了太原城,许多百姓受了灾!”
  “唉!”闻言,刘钧叹了口气,无奈道:“国势艰难,郭相,从府库中拿出一百贯钱来,分与受灾的百姓吧,虽然少些,但聊胜于无吧!”
  “诺!”郭无为应下。
  这场面有些滑稽,刘继业却习以为常了。
  城内受灾百姓何止千人,一百贯,每户分个百钱就算多了,但北汉府库一直拮据,连宰相月入也不过百贯,节度使也只是三十贯。
  只是北宋的十分之一的水平,由于国小民贫,物价腾贵,实质上远远不止。
  所以,就算是这百贯钱,朝廷也是吝啬的花,毕竟每年朝贡契丹人,可是数以万贯,其他的花费自然能省则省。
  “如今粮食充沛,将士用命,以末将之见,至少能守两个月!”
  刘继业认真道。
  “好!”刘钧点点头,说道:“契丹那边派人来言语了,石岭换太过于险要,折损了不少人马,须得绕路而来,这几日再辛苦一些,待契丹人来了,宋兵自然就会退去!”
  谈起契丹人,刘钧立马脸色扭曲了,他对着一旁打坐的继颙和尚,轻声问道:“法师,不知存银可够?”
  继颙和尚是曾今燕王刘守光的儿子,五台山出家,利用五台山距离契丹近的机会,每年换回数百匹马,甚至冶炼银矿,使得北汉有了向契丹交的保护,所以受到极大的信赖,任命其为五台山十寺都监),上升到全国宗教事务领袖(鸿胪卿),再加宰相(都僧统检校太师兼中书令),位极人臣。
  可以说,北汉可以没有刘继业,但不能没有继颙和尚。
  “还有一些存余,犒劳契丹人还是不够的!”继颙和尚摇摇头,无奈地说道。
  “罢了!”刘钧心痛得说道:“让朝廷中再补足剩余的部分吧,若是再不够,就从内库中填补!”
  “诺!”一僧一道轻声应下。
  “诸位,国家存在,方识忠臣,只要咱们再等些许时日,就可好了!”
  刘钧有气无力地言语道。
  仿若这破旧的宫殿,自北汉立国起,就先天不全,夹缝中生存,消磨了许多人的精神气,过一日算一日吧!
  刘钧也没有了面对后周时的绝命,毕竟北汉与后周有仇,与北宋无仇,甚至因其灭后周,反而还有点缓和的迹象。
  至少,城破后,他还能活命。
  一旁的郭无为则目光闪烁,眼神游离,显然心中颇有想法。
  这边,耶律挞烈,亲帅六万骑兵,从幽州城出发,一人双马,轮流换骑,每日行进约两百里,终于五日后,来到了雁门关。
  边门关的守将乃是北汉人,看到是契丹援军来了,连忙就打开城门迎了进去,耶律挞烈率领兵马暂时休息了半天,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南下,准备赶赴太原。
  这时,突然得知,北汉境内的石岭关,已经被宋人占据,为首的名叫郭进。
  石岭关,位于忻州城北,是忻州与太原的分界点。
  其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听闻其被夺,耶律挞烈连骂几句脏话,然后毫不犹豫地驱赶附近几县的守军,附蚁攻城。
  石岭关不愧是雄关,几千名宋军防守得力,竟然奈何不了。
  耶律挞烈又驱赶数县的强壮百姓,强行让他们攻城,但劳烦了数日,却不见效果徒留下一地的尸首,汉民死伤数千。
  “俺姑且饶你一回!”狠狠地看了一眼石岭关,耶律挞烈率领兵马饶路,反正他是援军,从来不会担心粮饷的问题。
  或者说如果他没有粮饷了,直接抢夺汉民就是,北汉国内,还敢有人反抗不成。
  “将军,契丹人绕路了!”石岭关上。
  “俺姑且饶你一回!”狠狠地看了一眼石岭关,耶律挞烈率领兵马饶路,反正他是援军,从来不会担心粮饷的问题。
  或者说如果他没有粮饷了,直接抢夺汉民就是,北汉国内,还敢有人反抗不成。
  “将军,契丹人绕路了!”石岭关上。
第八百二十七章
骑兵
  初春二月,天干物燥,寒风刺骨,在太原城外,数不清的宋兵不断地进行攻城,但坚固的太原城,一如既往地安稳如山,赵匡胤颇有些烦躁。
  初期的出其不意,让整个辽州失陷,兵临城下,但太原城的坚固,依旧让人难以接受。
  “咱们围城几日了?”赵匡胤叉着腰,披着铠甲,登高而望,雄伟的太原城仿佛是条巨龙,不动如山,许多的兵卒就像是蚂蚁一般,只能给我挠挠痒。
  “已经五日了!”一旁的龙捷左厢都虞候党进,则沉声道。
  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棣州防御使何继筠、怀州防御使康延昭、建武节度使赵赞等人,皆簇拥皇帝。
  党进虽然身份较低,但资历不浅,近些时日深受皇帝信赖,时常问询,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五日了!”赵匡胤叹了口气,
  他感觉自己这次还是有点疏忽了,对于太原城还是没有过于重视,几台抛石车,也奈何不了其城。
  而且,最让人焦虑的,则是契丹人。
  “既然如此,那么营寨在多加维护一番,咱们要在太原城下,痛击契丹人!”
  赵匡胤豪气冲天,指着那搭建成犄角的营寨,他言语道:“契丹人长途跋涉,定然是疲军,咱们这些时日动用的都是步兵,骑兵养精蓄锐多时,正好一战。”
  “诺——”一众将校们纷纷喊道,气势冲天。
  此时的宋兵,继承了后周的精气神,对于契丹骑兵虽然有些畏惧,但不缺对敌的勇气,他们的骑兵也是吃素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