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顺朝(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325

  第二天清晨,晨光中,山海关巍峨的状貌慢慢显现出来了,一座庞然大物,依托山势而建,随着山峦起伏,如利剑一般插入大海。
  吴三桂这一夜辗转反侧,几乎未能入眠,翻来覆去的想着自己的父母双亲,自己的兄弟家人,还有自己最心爱的陈圆圆,每当想起陈圆圆美丽容颜的时候,他都会潸然泪下,然后咬牙切齿的痛骂范青。有时也会想自己这封信送出之后的结果,自己如果真成了汉奸,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年、万年唾骂,永远不得翻身。他长叹一声,心中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鸡叫声隐约可闻,他想一会儿就要开城门了,郭云龙带着这封信出发,自己投靠满清的计划就不能改变,一旦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的路了。
  这时,忽然有亲兵轻轻在门外道:“伯爷,你醒了么?”
  吴三桂猛然一惊,难道范青的大军已经开拔了,准备攻打山海关了?
  “进来,什么事?”吴三桂立刻坐起来,下意识的伸手握住枕头旁边的佩剑。
  这名亲兵进屋,拱手道:“伯爷,今早天还没亮,有一支队伍从京师赶来,到了咱们山海城之下……”
  吴三桂以为是京师范青的军队,脸色一变,失声道:“什么,这么快!”
  亲兵愣了一下,接着道:“他们扣城门,对城上的卫兵说是伯爷的三弟和爱妾陈氏……”
  “啊!真的么?”吴三桂大吃一惊,一跃而起,从床上跳起来,叫道:“快让他们进城。”
  亲兵道:“天还没亮,守城士兵也不认得伯爷的三弟,所以请……”
  吴三桂不等亲兵说完,已经抓起一件衣衫披在身上,大步出门去了。
  到了山海卫的城墙上,向下望去,只见晨光中,数十人的车马队伍正停在关门外,当前一人,正在仰头向城墙上看。吴三桂一眼就认出是他弟弟吴三辅,另外车队中的一些人是他府上的老仆,他也认出来了。此外还有一辆马车在队伍中,车厢上障着锦缎车帘,不过隐约能感觉到车中是一名女子。
  “快开城门!”吴三桂立刻吩咐属下,他心中对车中的人,隐隐有一丝期待,但又不敢相信。
  随着吱嘎嘎的声音,巨大的城门被数名士兵缓缓推动,慢慢向两边打开。吴三桂亲自来到城门前迎接。只见车队缓缓进入,吴三辅跳下马,拱手施礼道:“哥哥,弟弟来看你了!”。
  吴三桂连忙扶起弟弟,正要说话,忽听后面车厢中,有女子轻声呼唤,“伯爷!”
  吴三桂心中一震,下意识的叫了一声“圆圆”,随后,赶到车前,轻轻掀起锦帘,露出一张精致的容颜,正是自己日思夜想,念念不能忘怀的爱妾陈圆圆。陈圆圆从车窗中伸出手握住吴三桂的手,吴三桂也紧握她的手,两人双手紧扣,互相垂泪。
  吴三桂道:“圆圆,听说你在京城被大顺将领伤害,我心中既难过又愤怒,恨不得立刻回京师把你救回来。”
  陈圆圆轻声道:“确实受到了一些惊扰,不过并无大碍,顺王怕谣言传到你这里,让你误会,所以就派兵把我送到你身边,解说情况。”
  吴三桂轻轻点头,向车旁望去,有一些士兵穿着铠甲,应该就是大顺的军人了,其中一人见吴三桂的眼光望过来,连忙拱手道:“在下大顺朝工部尚书李牟,受大顺皇帝差遣,作为钦差特使,面见吴大人!”说完拱了拱手。
  吴三桂没想到,刚刚送走了大顺朝的钦差,这么快又派来一个钦差,他拱手还礼,“原来是李大人,欢迎,一会儿学生为大人接风洗尘。”
  李牟微微一笑,让属下把范青赠送给他的礼物先呈上。吴三桂让亲兵接下来,然后众人进城,来到吴三桂住的府上。
  吴三桂让陈圆圆进入内室更衣,自己则在厅中见了自己的弟弟和几名仆人。
  吴三桂迫不及待的向弟弟打听父亲的伤势,听说父亲的伤并不重,这才稍稍松了口气,随后听弟弟讲述京城中的情况,有时也会询问旁边的仆人。
  弟弟和仆人讲述的情况是京城最新的状况,比他派出细作要详细客观的多。京城现在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抢劫、强暴等事情,至于冒犯吴家的只是个别将领,已经被顺王严厉惩处了,被打了三十军棍,鲜血淋漓的抬到吴家,给吴襄认错,请求原谅。
  吴三桂笑了笑,他是将领当然知道这不过是收拢人心的把戏,不过范青作出这样的姿态,也证明他是有笼络他吴家的心意的。
  吴三辅又说,顺王范青刚入紫禁城之时,确实沉溺女色了,也宠幸了周后和公主,且不理政事。但现在已经醒悟了,这几日正在抓紧练兵,整顿队伍。驻扎在城外的军队有去附近村子抢劫,强暴的军士,都被查出来,砍了脑袋,挂在城门口示众。现在大顺军的军纪很好,没有敢骚扰百姓的了。
  吴三桂微微点头,心想,范青到底年轻,才二十几岁,阅历不多,没见过这么多美女,一时间眼花缭乱,神魂颠倒也情有可原。但现在能幡然悔悟,也算是难得了。
  随后吴三辅和仆人们又诉说了城内的状况,大顺朝刚入京师第二天就颁布了废除三饷的政令,随后从河南运来大批粮食,平抑京师粮价,赈济京师百姓,现在京师中的平民百姓都说大顺朝好。还有大顺朝现在比较优容前朝的官员士绅,前一阵子流传说大顺朝要对六品以上的京官进行拷打,逼迫交出银两,这根本就是谣传。确有大顺军中将领有此提议,不过被顺王斥责了。现在城中的前朝贵戚高官都安然无恙,连前朝的那些大太监们都没有被清算,范皇还重用了一名前朝名声不佳的太监头子——杜勋。众多贵戚高官都说,连杜勋这样人都被皇上重用了,可见前朝的官员贵戚是不会被追究清算的了。而且大顺朝现在正在京师开科取士,准备招纳贤才,很多读书人都去报名。而前朝的官员只要没有大的劣迹,都可以到吏部去候补报名,以后有做官的机会。
  说到这里吴三辅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弟弟看着眼热,也跟着凑个热闹,去报名了!负责民政最高的官员还是个熟人,原来就是前朝的傅宗龙大人,他认得我,还特意召见了我,鼓励我几句。”说完嘿嘿的笑了起来。
  吴三桂也跟着笑了笑,弟弟说的话很新鲜但又不能不让他相信,如此种种比他从情报中得来的消息真切现实的多,也让他感觉到了范青真的有做皇上,建立新朝的气象了。而且种种措施,也让他感受到了一股压力,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范青正在争取京师士绅百姓的民心,等他笼络民心之后,被百姓拥护,在京师站稳了脚跟,那么他这区区数万边军还能是他的对手么?
  这时仆人又把范青送给他的礼物呈献,这次,范青送他的礼物不再是银子和绸缎那么简单了,而是数件绝世珍宝。
  因为他是将领,所以礼物也都与军队有关,其中一柄宝剑,剑柄上镶嵌了一个鸽子蛋那么大的乳白色浑圆珍珠,一看就异常珍贵。还有一件马鞍,用黄金嵌边,上面镶嵌着许多珍贵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明亮耀眼。
  吴三辅不知道范青赏赐的物品如此珍贵,此时看到一件就赞叹一件。吴三桂虽然不怎么在意这些珍宝,但看了之后也不禁微微心动,暗道:“范青这次比前几日的钦差带来的礼物更重,他进入京师这十几天中,两次派钦差过来笼络自己,证明他确实很重视自己。本来他因为父亲和陈圆圆的事情深恨范青,现在这两件事情也已经解开,他心中对范青产生一丝好感。
  他对弟弟道:“走,咱们一同赴宴,看看,这位新来的钦差怎么说。”
  吴三辅跟着哥哥后面边走边笑道:“这李牟也来头不浅,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他是当朝宰相李岩的亲弟弟,范皇十分宠信李岩,爱屋及乌,对他的弟弟也十分照顾。”
  吴三桂微微一笑,心想:“范皇这次可下了血本了,连自己身边亲信都派来了,且看我难为一下这个年轻小子。”
  宴席设在吴三桂的书房当中,吴三桂等人进入大厅的时候,李牟也已经脱去戎装,换了一身长衫,站在厅中的书架前,欣赏吴三桂的藏书。
  吴三桂的书房十分宽敞,但他是武将家风:画栋雕梁和琳琅满目的陈设,使人感到豪华有余而清雅不足。书房中也有琴,也有剑,但一望而知是假充风雅。作为装饰,还有两架子不伦不类的书籍,有些书上落满了尘埃,显然是很久没有人翻动。也有不少古玩放在架上,用李牟的眼光一看,知道其中多数都是赝品,而且有些东西十分庸俗,只有少数几件是真的。倒是有一个水晶山子,里头含着一个水胆,晶莹流动。这样的水晶山子,水胆自然生成,不大容易得到。有几把圈椅蒙着虎皮。几幅名人字画挂在墙上,有唐寅和王冕的画,董其昌的字。当时董其昌的字最为流行,但李牟看了,觉得好像也不是董其昌的真迹。有一副对联,是吴三桂的一个幕僚写的:
  深院花前留剑影
  幽房灯下散书声
  正看着对联,杨坤来到了。是吴三桂特意请他来吃晚饭的。杨坤还带来两位山海卫中有名的士绅,其中一位是几天前开会时候,替吴三桂解释申包胥的余一元,另外一人是个白胡子老头,姓王,据说擅长画画,吴三桂很敬重他,叫他王老先生。
  杨坤对李牟寒暄几句,话题就转到那副对联上。余一元称赞这副对联的对仗工稳,十分典雅。杨坤随声附和,赞扬不止。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在明朝中当过文官,在吴三桂及其幕僚、清客的眼中,说话较有斤两。吴三桂心中高兴,不住哈哈大笑。
  王老先生说:“这副对联恰恰是为我们镇台大人写照。镇台大人不但善于舞剑,也喜欢读书,所以这副对联做得十分贴切。”
  吴三桂说:“可惜裱得不好。下次有人进京,应该送到裱褙胡同墨缘斋汤家裱店重新裱一裱。”
  吴三辅建议最好送胡家裱店,说汤家裱店虽系祖传,但是近来徒有虚名,裱工实际不如胡家。吴三桂点头表示同意。这时他忽然发现李牟一直笑而不言,仿佛心中并不称赞。他感到有些奇怪,就问道:“李公子原是大家世子,见多识广,才学过人,请看这对联究竟如何?”
  李牟说:“近世书家多受董文敏流风熏染,不能独辟蹊径。这位先生的书法虽然也是从董字化出,但已经打破藩篱,直向唐人求法,颇有李北海的味道。所以单就书法而言,也算上品。可惜对联中缺少寄托,亦少雄健之气。军门乃当今关外虎将,国家干城。此联虽比吟风弄月之作高了一筹,但可惜文而不武,雅而不雄。”
  
第432章
李牟的表现
  吴三桂心中不快,勉强哈哈大笑。他每遇文人,必请书写屏联。今日已为余一元和杨坤准备了纸墨。现在见李牟自视甚高,便先请李牟写副对联,有意将他一军,使他不要随意褒贬。吴三辅和杨坤在旁催促,目的是想看李牟的笑话。
  杨坤在心中说:“一个世家大族的公子哥,从军前仅仅是个秀才,大顺皇帝器重其哥哥,才如此优宠他。可他不知收敛,处处想露锋芒,未免太不自量!”
  李牟看出来大家是想看他的笑话,特别是杨坤的神情令他极其厌恶。他胸有成竹,有意在这件小事上使杨坤辈不敢对他轻视。于是他摇摇头,淡淡一笑,表示推辞,说他读书不多,未博一第,实不敢挥毫露丑,见笑大方。
  吴三桂心中暗笑,故意说:“请李公子随便写一副,留下墨宝,使陋室生辉,也不负此生良遇。”
  杨坤也含着讽刺的语意说:“李公子胸富韬略,闲注兵书,足见学养深厚,又是新朝的尚书,必定学富五车,何必谦逊乃尔!”
  李牟不得已又一笑,说:“既然苦辞不获,只好勉强献丑了。”随即略一沉思,挥笔写成一联,字如碗大,铁画银钩,雄健有力,又很潇酒,不带半点俗气。王老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
  常思辽海风涛急
  欲报君王圣眷深
  吴三桂大为叫好,众幕僚也纷纷叫好。杨坤心中暗暗吃惊,不敢再轻视李牟的才学了。
  吴三桂又请余一元写副对联。余自知一时想不出这样自然、贴切、工稳,寓意甚佳的对联,只好写副称颂武将功勋的前人对联,敷衍过去。杨坤坚辞不写,吴三桂也不勉强。
  随后,吴三桂请他们到花厅入席。在酒宴上,吴三桂有意不谈军事,只谈闲话,以求大家愉快吃酒。他叫出几个歌妓出来侑酒,清唱一曲,杨坤三人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却也捋着胡子,眼睛瞟着歌妓,随着曲调微微点头。只有李牟,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目不斜视,对几名漂亮的歌妓,看都不看一眼。
  吴三桂笑道:“李公子家乃中州望族,令尊大人李精白做过户部尚书,家族豪阔,见多识广,我们这些边疆武人是比不了的,就如眼前这几名歌妓,我们都觉得是难得一见的美人,但在公子眼中可就是平凡之极了。”
  李牟微笑道:“学生虽出自中州大族,但从小跟随哥哥读书,哥哥对我要求很严,这歌舞娱乐之事是很少碰的。大帅召来的这几名歌女,年轻美貌,多才多艺,学生平生第一次见到。”
  吴三桂笑问:“可我刚才见李公子连看都不看她们一眼,这时何故?”
  李牟微笑道:“首先,皇上差学生来见大帅,为的是改变辽东数万将士和几十万百姓的命运,是否能免去兵灾,是否能化干戈为玉帛,共建一个太平世界。这任务艰巨,学生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所以无心看美女。其次,我们大顺军占领京师之后,人心不附,民心浮动,而外面又有大帅雄兵割据,还有关外的东虏虎视眈眈。我们大顺朝的君臣都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一心求治,这些美女娱乐的玩意消磨斗志,让人堕落,所以我们是有意不去接触的。”
  吴三桂说了一声好,微笑道:“李公子年纪轻轻,却有这样的志向和定力,实属难得啊!”
  这时,忽听院子里环佩叮咚,陈圆圆已经洗漱更衣完毕,整理妆容,出来敬酒。
  先进来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从京师带来的、稍有姿色的丫头,后边进来的是容光照人的陈圆圆。在刹那之间,不但满室生辉,而且带进一阵芳香。除吴三桂面带笑容,坐着不动之外,其余贵宾都赶快起身。余一元早就听说吴三桂有这样一个美貌侍妾,曾为秦淮八艳之一。趁此时机,认真地观看陈圆圆,不期与陈圆圆的目光相遇,竟然心中一动,不敢多看,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带着羡慕的心情暗暗惊叹:“乖乖,伯爷真有艳福!”
  陈圆圆从丫环手中接过酒壶,先给李牟斟酒,同时含着温柔甜蜜的微笑,用所谓吴侬软语说道:“愿李公子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李牟致谢,喝了这杯酒,随后归座,并不多看一眼陈圆圆
  陈圆圆接着给余一元敬酒,说出同样祝愿的话。余一元的目光落在陈圆圆的又白又嫩又小巧的手上,心中不觉叹道:“乖乖,这手是怎么长的!”
  连王老先生也惊叹陈圆圆的美貌,而有些发呆,喝酒的时候,也许由于酒杯满,也许是因为一时间心不在焉,端在手中的酒杯晃动一下,一部分好酒洒在桌上,他才反应过来,赶快把酒杯里的酒喝干。
  陈圆圆然后给杨坤斟酒,说出一个“请”字。最后才给她自己的丈夫斟酒。她给吴三桂斟酒时,不说一个字,只是从嘴角若有意若无意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同时又向他传过来多情的秋波。
  她不再说一句话,带着青春的容光、娴雅的风度、清淡的芬芳、婀娜的身影。环佩的叮咚声和甜甜的一丝微笑,从书房离开了。
  从陈圆圆进入房间开始,李牟只对陈圆圆看了一眼,随后就不再关注。同余一元和王老先生失态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吴三桂看在眼中,心中暗暗赞了一声,李牟年纪轻轻,但真有点气度和定力。他都如此,想来他的哥哥李岩更加厉害。看来范青身边的有些人才,不是简单的流寇。
  酒宴过后,余一元和王老先生告辞离开,吴三桂、杨坤和李牟三人则到了一间安静的房间之中谈话,由丫环上茶,退下之后,房间外面就有亲兵把守,外人再无法进来。
  三人分宾主坐下,还没说话,吴三桂先向杨坤使了一个眼色。杨坤会意,站起来笑道:“李公子,远道而来,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说完从身旁拿起一个托盘,掀开托盘上的红布,霎时间,满屋金光闪闪,之间托盘之上,有二十个金锭,每个金锭都在十两左右,那么一共就有二百两金子,约两千两银子,换成现代钱币得有几百万块钱,绝对是一笔巨款。
  李牟看了一眼银子,微微一笑道:“大人听说,我们大顺军中曾有人向皇上建议,要在京师当中拷掠追赃么?”
  吴三桂怔了一下,才道:“学生听过这样的传闻。”
  李牟微笑道:“这名将领的提议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大顺军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是流动作战,杀富济贫,打击豪绅,抄家得来的银子一来赈济百姓,二来充当军费。如果此次我们在京师大行拷掠追赃的政策,就凭京师如此众多的豪门贵戚,你知道我们大顺军可以得到多少银子?可以用这些银子解决多少军需?但皇上却拒绝这样做,陛下说‘我们不要这些银子,整个天下就是我们的,所有的百姓士绅也都是朕的子民,朕要这些银子干什么?朕要的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兵灾饥寒之苦,要的是人心稳定,齐心协力,打败异族侵略,共建太平盛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3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