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807

  时任礼部汉尚书的钱谦益,一本正经地奏道:“太后、皇上,臣以为沈尚书所言在理,失去闽粤,我朝将再无染指东南、逐鹿中原的可能……李成栋,当诛!”
  天哪!
  一席话激起千层浪。
  这个称水太凉、头皮发痒的连个伎者都不如的老滑头,竟在今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到了最大多数人的对立面,这世道难道是真变了吗?
  无数人惊愕了,甚至忘记了“讨伐”依旧面无表情、纹丝不动跪着的沈文奎。
  布木布泰也惊愕了,但敏感的她,将目光投向了正前方、背对着她的亲生儿子——福临。
  福临单薄的身躯,在此刻布木布泰的目光中,似乎挺直了许多。
  “太后、皇上,臣有奏!”洪承畴的突然出列,引发了殿中再一次窃窃私语。
  福临道:“洪大学士只管奏来便是。”
  “臣闻沈、钱二位尚书大人所奏谏之语,深以为然。前明火器犀利,太宗广纳奇人能臣、博采众长,才有了我大清这片基业……师夷长技以制夷,臣以为朝廷需筹资再编新军、扩大天津水师,如此,才可以不再让闽粤之败重现,以一洗前耻!”
  范文程迅速出列奏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风向顿时变了,没有人再去理会跪着的沈文奎,满殿之中,除了那些以瓦克达为首的满臣们,尽是附议之声。
  而满臣之中,更有如岳乐为首的一些宗室满臣,夹杂在其中附议。
  福临终于转过头来,“皇额娘意下如何?”
  布木布泰的手在抖,抖得很厉害,以至于原本平坦如镜面的宫服起了不小的皱褶,幅度越来越大。
  布木布泰终于明白了,儿子大了,不由娘了。
  可布木布泰怎么也想不明白,福临会以这样一种激烈的方式,来宣告她权力的终结。
  这等于在打她的脸了,而且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辟啪”地甩打她的脸,甚至是按在地上,使劲地摩擦,这,还是一个儿子对娘该有的态度吗?
  布木布泰面色铁青,否决再编新军,是她最后一言而决的。
  但不是布木布泰没有见识,也不是朝廷财政窘迫,事实上,布木布泰也赞同再编新军。
  可是,布木布泰深知,一旦再编新军,军权必定旁落。
  宗室之中,恐怕找不出几个人,可以胜任统帅、训练新军,那么势必启用汉人,可这样一来,大清就等于自废了武功,自断了根基。
  没有满人的朝堂,还是大清朝廷吗?
  这就是布木布泰否决再编新军的真正用意,当然,在她看来,战争终究是人的战争,只要将不畏死、士卒用命,还是打得了胜仗的。
  可现在,布木布泰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依为性命的儿子,竟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待她。
  布木布泰此时,已经完全顾及不得那些以瓦克达为首的,期盼着太后出声主持公道的宗室们了。
  “哀家今日前来,只是旁听……如今皇帝已经亲政,所有事只要对大清有益,皇帝尽可作主,哀家……已经累了……”
  
第1504章
中兴之君?
  “送太后回宫。”福临的声音响起得很突然,有些颤,但谁都能听出其中的喜悦。
  布木布泰顿时脸如死灰,她在心中一声哀叹,用尽全身力气,强忍着眼中即将夺目而出的泪,昂起头,在宫女的扶持下而去。
  或许,这已经是她,唯一可以用来顾全太后颜面的手段了。
  或许,她自己都明白,此举是掩耳盗铃。
  满殿之中,无一人出声,就更不用谈挽留了。
  有的是,整齐地恭送声。
  所有人都知道,今日之后,在大清朝堂之上,再无太后。
  ……
  武英殿中,有七人。
  除福临之外,其中四人是汉臣,范文程、洪承畴、陈名夏,居然钱谦益这厮也在其中。
  而仅有的两个满臣,是刚得到叔王光环的济尔哈朗,和一直自称待罪之身的岳乐。
  这就是福临亲政的全套班子,范文程、洪承畴负责延揽朝中汉臣,陈名夏负责延揽京畿高门大户,钱谦益负责延揽名人士子,以充入新血、补充空缺。
  济尔哈朗要做的是,按住京城宗室王公。
  而自称待罪之身的岳乐,掌控着京畿隶属皇室的正黄、镶黄等三旗,事实上,安郡王岳乐,才是这京城中拳头最硬的人,他负责的是弹压一切意图阻碍、反对福临亲政之人。
  福临在笑,笑得很灿烂。
  也对,从六岁登基开始,福临的头顶就压着两座大山,这种刻骨铭心的阴影,让这娃变得有些偏激。
  如今好了,阴影尽去,多尔衮死了,太后从此失去了权势,是该让她在后面养老安享晚年了。
  福临声音中有着一种无法掩藏的兴奋,“朕今日得真正亲政,全赖二位先生、诸爱卿鼎力为之……特别是二位先生,可谓是呕心沥血……也罢,朕绝不负二位先生和诸卿。”
  “皇上乃中兴明君,臣等叩谢陛下圣恩!”
  福临志得意满地颌首道:“范先生,朕有意效仿前明内阁……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俱满、汉分授,大学士仍冠以殿阁之名。不过朕以为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文渊阁、东阁)不妥,应去掉中和殿,增设体仁阁,是为三殿三阁,各设满、汉大学士一名……”
  “皇上圣明!”范文程、洪承畴、陈名夏、钱谦益大声称颂道。
  不过济尔哈朗、岳乐却沉默着。
  福临显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笑着问济尔哈朗道:“叔王难道有异议?”
  济尔哈朗稍一迟疑,奏道:“禀皇上,如今皇上刚刚亲政,多尔衮虽死,党羽未尽……况且太后那边……”
  福临脸色慢慢阴了下来,“叔王是说……朕还得去聆听太后懿旨?”
  “不,不。皇上误会了。”济尔哈朗连忙否认道,“我只是……想说,欲速则不达,二位大学士应该也明白,我朝宗室之中,不会有太多人会支持皇上设立三殿三阁,使得满、汉大学士对等。”
  范文程、洪承畴互视一眼,竟也躬身奏道:“臣以为郑亲王所言,实为老成谋国之言……只要皇上心中有满汉平等之心,不必拘泥于一朝一夕……望陛下三思。”
  福临没料到做为汉臣的范文程、洪承畴也会阻拦自己,他蹩眉拍案道:“该死的多尔衮竟至今日还阴魂不散!”
  这话自然也只有福临敢骂,没有人敢接,再怎么着,多尔衮也是福临钦追的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有着成宗的庙号。
  见没人附和,福临自觉到失言,不过他显然没出气,大声道:“朕要励精图治,中兴大清,一洗朝廷颓废……二位大学士,按之前商议的,朕要废除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诏令宗室王公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
  这一连串的话,从此时福临嘴里说出,那可就是旨意了。
  不仅范文程、洪承畴低头苦笑,济尔哈朗等人更是摇头不止。
  “皇上……还请徐徐图之。”济尔哈朗尽量婉转地说道,“物极必反,逼迫太过引发朝中内乱,恐怕……”
  “怕什么?”福临大声道,“朕已亲政,便须改革旧例,予天下子民福祉……如此方可上告先帝在天之灵……安郡王。”
  “臣在。”
  “再编新军刻不容缓,此次朕要建十万新军……朕许你功成之日晋亲王爵。”
  岳乐大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谢恩道:“谢皇上隆恩……臣敢不为皇上效死命?!”
  可范文程、洪承畴、济尔哈朗等人傻眼了,不是说好只编五万新军的吗?怎么就一眨眼变十万新军了?还能不能好好议事了?
  五万变十万,可不仅仅是多征募五万壮丁的事,新军需要火枪、火炮和弹药,朝廷自己无法生产,只能用银子向番人购买,这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如此庞大的数量,啧啧……十万新军怕没个三、五年,根本成不了军。
  再说了,银子呢?
  银子啊银子!范文程、洪承畴、济尔哈朗等人苦笑起来。
  范文程说话比较稳妥,他轻声提醒道:“皇上,十万新军,至少需要耗费六百万两购置枪炮,这……臣以为,恐怕以朝廷眼下国库的盈余……力有不逮啊。”
  福临稍稍愣了愣,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范先生提醒得对,这说起来……倒是朕信口开河了。”
  这话让所有人,不,除岳乐之外的所有人大松了一口气。心中都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皇上,果然是中兴明君啊。
  连范文程、洪承畴心中也不免得意,看吧,十数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将一个满人,变化为一个“汉化”的满人。
  这如同把一个狼崽子驯化成了人一般,确实相当牛逼了。
  然而,福临下一句话,让所有人,不,除岳乐之外所有人,都脸色大变。
  福临从容不迫地道:“多尔博嗣位,多尔衮可以先不追究,但京中宗室、王公、官员、达户牵连者众……二位先生,不妨追责,由安郡王调兵襄肋即可……如此一来,既可震慑众小,亦可筹措军资,更可扫除朕改革的阻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让所有人,为之震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