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0/1807

  于是,众将中不少人向方国安拱手道喜。
  可怜方国安心中一断地泛着苦水,可脸上还得笑着,一面向吴争道谢,一面与同僚周旋。
  大将军府设左右布政司使,权力很大,尤以熊汝霖的左布政使为最,官品为正三品衔。
  说是布政使,实际上权力早已远超原明布政使了,要知道,大将军府所辖十二府,如果加上江北新附的扬州、淮安,那就是十四府,大明朝什么时候有过这样规模的承宣布政司?
  而军校总督办,品衔也不低,为从三品,可权力相差太大了。
  按理说,方国安接替张国维右布政使职务,确实是高升了不是一级两级。
  但方国安心里很清楚,就算张国维在任时,右布政使权力无限,可到了他接任时,恐怕就成了个空衔了。
  吴争是义兴、建新两朝正儿八经的大将军,是大将军府名至实归的主人。
  虽说这些年确实不理政务,但对大将军府衙门所有官职有着不可置疑的任免权力,那重规划一个右布政使的职权范围,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但凡官员们回去之后,想明白了方国安为何接任张国维右布政使的原因,那么,方国安从此变成一个被人敬而远之的高官,是不言而喻的事。
  方国安强笑着,在道谢之后慢慢坐了回去。
  
第1576章
落子无悔
  吴争已经转向鲁之域、吴易,“给你们半年时间,到时学成了、学明白了,继续回吴淞卫,如果学不明白……那就学到明白为止。”
  方国安突然脸色苍白,他终于明白了,吴争根本不是冲着鲁之域、吴易二人去的,吴争的目标,自始至终,就是自己。
  肯定是那些事……被长林卫探听到了,肯定是,方国安下意识地悄悄看向宋安,正好对上了宋安的目光,方国安心中一惊,忙将目光收了回来。
  方国安微张着嘴巴,他想使劲地甩自己两耳光,可他不敢,是真的不敢。
  因为,吴争给他留了最后一丝颜面。
  这份颜面,吴争可以收回,但自己绝不能主动丢弃。
  这时,吴争已经开始总结了,“闽粤两地的光复、郑家水师与舟山水师的整合,消除了我军来自南面的威胁,我军的战略方向有了变化。西面广信卫的北进,金华卫接手广信、饶州二府,更使得我军不必再戒备西面。这样一来,我军的方向就只有向北、再向北、一直向北……战略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战术的改变。诸位都是身经百战的沙场宿将,应该清楚,军人的方向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什么防守啊、转进啊,那都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借口,本质就是打不过嘛……”
  “……我军的最大缺陷,没有象敌人一样的骑兵,使得行军速度远逊于敌军。但现在,从杭州府至吴淞口的铁路已经修筑完成,两天之内,将一卫兵力及装备,从杭州运至吴淞口,再经海船转运至江北变得可能。”
  “……诸位,我要说得是,练兵,练兵,练兵!”
  “孙嘉绩。”
  “末将在。”
  “你率第一军左营,携重炮渡江北上,一月之内,须全员驻囤淮安城,策应海州蒋全义泰州卫,应对来自徐州、青州两个方向之敌突然来袭。”
  “是。”
  “池二憨。”
  “在。”
  “由你率第一军右营,至江都,然后派有力之一部策应凤阳府天长……记住,不是主动进攻,而是坚守,敌不犯我不动,然后静候命令!”
  “是。”
  “即日起,金华卫改名抚州卫,入驻抚州,向北戒备……”
  ……
  做为一个王爷、一朝大将军。
  日子过得,其实远没有普通人想象中的惬意和奢华。
  当然,吴争已经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但吴争不想去这样生活。
  这是一种使命感,也是天性如此。
  事实上,吴争的时间,因为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利,显得更紧促。
  譬如,这次军事会议之后,吴争只“来得及”去向吴老爹请了个安,连内院女人的面都没见,就去了松江军工坊。
  这一去,一个单程就是一天时间。
  铁路是通了,可速度……啧啧,远没有战马的风製电闪。
  一个时辰就只有五十里(在这我想郑重声明一下,有书友一而再地在纠正我,说我对于距离没有概念,从应天府到杭州府,相距不足千里。可事实上,在当时确实不至千里,因为这时的官道,修得不是直线距离,并且,请注意,书中的单位是里,而不是公里)。
  这种速度,显然是无法取代马匹的,也不足以对清骑形成战力优势。
  世人都知道,兵力的多少只代表实力,但兵力的投射速度决定了战局的成败。
  这就是“皇权只存在于千里之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但凡远离京都的区域发生叛乱,只要王师无法在五天之内赶到,局势就会糜烂,这和官军兵力多寡、实力强不强大,几乎没有多少关系。
  吴争竭尽全力地将铁路提早百年出现在这世界上的目的,就是要将北伐军的兵力投射能力放大,有句话说得好,正义取决于大炮的口径,真理永远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当然,铁路的雏形,实际上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出现,英国的毕奥莫特将木头铺设在道路上,用于方便煤炭运输,在当时这样的路,被人们称为Rail,而在今天这单词的意就思是铁路。
  所以,虽然大将军府的同僚们,和沿途已经开始渐渐适应喷射着滚滚浓烟的蒸汽机车,呼啸而过的百姓们,都齐口称赞这种尚无法理解的“怪物”时,吴争的脑子很冷静,这不是他想要的,他的目标在于时速不低于三十五公里的“火车”。
  只有达到时速三十五公里,才可以取代战马的兵力投射速度。
  才可以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地在战场上对敌人进行穿插分割。
  吴争马不停蹄赶往军工坊的目的就在于此。
  ……
  凤阳府定远城中。
  李过见到的第一个“敌人”,是拿着“吴王赦令”前来的钱谦益。
  这道“吴王赦令”显然是假的。
  李过不用看就知道,因为,此时的吴王应该在杭州府“养伤”。
  但这道“吴王赦令”也不能算作完全假。
  钱谦益在出示这道“吴王赦令”的同时,也解释了赦令的来处,他所持的另一道通行令上,有着泰州卫都指挥使蒋全义的印信。
  李过与蒋全义有过数面之缘,知道蒋全义,也佩服蒋全义,这与恩怨仇无关,军人,只佩服强者,譬如,李过对蒋全义在仪真一战中和从仪真率残部突围的指挥能力,非常佩服。
  那就是一个神话,特别是在起初清军势如破竹的战局形势下,被沿江十余府民众口口相颂。
  “本将军军备繁忙,钱大人此来何事,不妨明讲。”
  李过扫了扫钱谦益奉上的礼单,老实说,李过心里确实有些惊艳。
  该死的,单金锭子就有一百锭,都是多少,五千两黄金啊。
  啧啧,李过几乎有些汗颜自己内心的贪欲了。
  他不是没见过金子,追随李自成走南闯北,斩下那些吞食民脂民膏的宗室皇族,抄没其家产之时,李过见过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财富。
  可大顺军从顺天府撤退之后,李过再没有见过这么多金子,他甚至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第1577章
一拍即合
  大将军府对军队的管控严格,限得太死了,粮归粮、饷归饷,而李过也不好意思在自己的广信、饶州二府来一场“劫富济贫”,这两年的日子过得太憋屈了。
  钱谦益从李过闪烁的目光中,已经觉察到李过与蒋全义的不同。
  在钱谦益看来,与李过相比,蒋全义那就是个愣头青。
  虽然蒋全义最后还是顾及了沈致远的面子,给了自己这道通行令,可钱谦益明白,如果下一次,再遇上蒋全义,后果不堪设想。
  人嘛,忠于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可能东山再起不是?
  钱谦益很擅长活着,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面对的是恩人还是仇人,他都能好好活着。
  “钱某此来,是为将军送大礼来了。”钱谦益神秘一笑道。
  李过微微皱眉,又扫了一眼礼单,确实,这堪称一份大礼,至少,目前李过是真需要,因为吴王说了,至少在三个月内,杭州府无法给予广信卫明面上的任何帮助,也就是说,一切的粮饷,需要李过自给自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0/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