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1/1807

  可现在,吴争不想这样了,他改变了主意,那就是要歼灭阿济格及其所部,彻底收复凤阳府!
  在建新朝颁布废除之前和约,对清廷宣战之后。
  在吴争勒令李过率广信卫对凤阳发起强攻之后。
  当池二憨、史坤率七千多精锐不费吹灰之力,占领衡阳之后。
  当钱翘恭等来了通州六千驻军的时候。
  大战帷幕已经拉开。
  这最终改变了北伐进程,极大地提前了北伐时间,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一样打乱了吴争的布局,拖延了华夏振兴经济的时间。
  当然,这是后话了。
  ……
  沈致远一直在苦恼。
  是,他确实有野心,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人。
  进攻海州,他想过,确实想过。
  如果说,在江北大战之后,北伐军有防守错漏之处,那么,海州就是最明显的一个。
  偌大的淮安府,仅海州、邳州、通州三处驻军,且兵力都不多。
  关键是,从通州到海州,超过千里距离,这使得面对突然袭击时,援军无法及时赶到海州。
  也就是说,只要用不低于一万人的新军兵力,强攻海州之后,沈致远就可以对邳州、通州各个击破,由此占据整个淮安府,与徐州连成一片。
  这是个相当可行的战略方案,甚至可以大幅提升沈致远在多尔博势力中的威望。
  
第1633章
人一瘦啊,压不住福
  但,沈致远从没有想过,自己要向多尔博进谏,去进攻海州。
  因为沈致远同样清楚,不管是从情义上过这个坎,还是与吴争结下不解之怨,这两条,他都做不到。
  而他同样做不到的是,面对已经怀孕的东莪,故意去祸害多尔博这个小舅子,况且,多尔博平日里确实对他不错。
  但沈致远没有想到的是,他此次为多尔博谋,主动卸下军权,赋闲于益都,结果,新军就在他的眼鼻子底下,进攻了海州,他做为新军主帅,却毫不知情。
  这让沈致远绝对接受不了。
  一个有野心的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认为已经牢牢控制的权力,在无形之中被他人偷窃。
  对,就是偷窃!
  不管是济席哈、蓝拜,还是兖州的多尔博,动了自己的蛋糕,都是沈致远无法容忍的。
  这也是沈致远听闻消息时,在东莪面前情绪骤然失控的原因所在。
  但沈致远此时并没有想率兵叛乱或者自立,因为他很清楚,如果突然起兵,他就只有两条路走,一是投向清廷福临麾下,与多尔博抗衡,可这样一来,还不如在多尔博手下舒适。
  第二条路,那就是投回吴争麾下,可……沈致远不甘心,这数年来,自己委屈求全、刻意奉迎,好不容易得到了如今的权力和地位,就这么舍弃了?
  沈致远并不排斥在手下做事,可,这肯定没有作为与吴争地位并列来得畅快。
  人,都有梦想,也需要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权宜之后,沈致远才没有当场对济席哈、蓝拜发难,仅仅是杀了一个副将来泄愤,并以此警告济席哈、蓝拜。同时,他同意了济席哈、蓝拜继续指挥他的新军,这也是沈致远的妥协态度,因为一旦拒绝了济席哈、蓝拜,将新军带走,那么等于是违逆了多尔博的命令。
  沈致远放走蒋全义,一是为了情义,二也是为了给济席哈、蓝拜一个警告。
  沈致远既然决定,还不与多尔博撕破脸,那就只有妥协。
  但沈致远随后带着一部分新军,返回滋阳,这一样是无声地在警告多尔博,这事,你过界了!
  ……
  济尔哈朗最近瘦了。
  哪怕是用参汤漱口,拿羊奶泡澡,也不顶用。
  就象他如今挂在嘴边的话,“人一瘦啊,压不住福……”
  这半年时间,济尔哈朗忙着清算在朝多尔衮一派,这或许是济尔哈朗此生最大的功勋了。
  清算,结束了自皇太极逝世以来、长达数年之久的皇室内斗,还权于皇帝,使朝廷在入关之初、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实现了政治稳定。
  虽说多尔衮尸骨未寒,可政治从来不同情弱者。
  人走茶凉,此为题中之意。
  济尔哈朗确实功不可没。
  无数的重臣被废黜、流放、抄家,在完成福临旨意的同时,济尔哈朗取得了他此生最大的影响力,也是,搂草打兔子嘛,闲着也是闲着,银子去了复还,在一系列地清算中,济尔哈朗延揽了一大批改投到他麾下的官员,同时,聚敛了数不清的财富。
  难怪他瘦了,都说数钱最伤神,这哪能不瘦呢?
  要换个人,真就是皮包骨头了,好在济尔哈朗是皇族贵胄,勉强还顶得住。
  武英殿中,诸臣的位置有所改变。
  济尔哈朗做为新任叔王,不可阻挡地站在了最前列,与福临仅一步之遥。
  这个位置,确实馋煞了许多人,甚至连原本一条船上的洪承畴、范文程之流,也眼馋得紧。
  可他们没办法,最大的功勋,也难抵出身哪,谁让他们是汉臣呢?
  “王叔,海州一落,我军是不是能挥师南下了?”
  福临此时是摩拳擦掌啊,也是,连多尔衮、多铎兄弟都奈何吴争不得,反而命丧他手,如今,自己刚一亲政,就搏了个开堂彩,这让福临心中满满的万丈豪情啊。
  这时他若是起身走几步,都能自觉得带着王者神风、霸气的。
  福临不这声亲切地“王叔”,令济尔哈朗心里如同吃了蜜水般地妥帖,他老脸上的沟壑,全挤到了一处,那叫一个……老成!
  咳,老成谋国嘛。
  济尔哈朗微微躬身,道:“回皇上话,我军势如破竹地攻破海州城防,实乃祖宗有灵、皇上英明神武,也是我军将士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之故,更有朝堂诸公运筹帷幄之功……”
  啧啧,这开场白漂亮得,简直就没谁了。
  也对,都说济尔哈朗谦逊、稳重嘛。
  他与多尔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懂得做人。
  这番话,让边上听得人,无一不在心中称赞济尔哈朗有能为、识世故、会来事。
  福临此时是人逢喜事倍儿爽,漂亮话又应景,于是“咯咯”笑出了声来,虽说不符合帝王风范,但,也算是与臣同乐了。
  济尔哈朗话锋一转,“……但,若说凭海州大捷,朝廷就决定挥师南下,这……怕是有失斟酌。”
  福临一愣,问道:“这又是为何啊?我军大捷,士气正旺,有道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正是趁胜追击、扩大战果之际,王叔为何认为挥师南下会有失斟酌?”
  济尔哈朗向身后范、洪等人扫了一眼,然后躬身回道:“皇上容禀……其一,能攻破海州,睿亲王麾下新军功不可没,可新军不受朝廷调度,济席哈、蓝拜此次可用,下次就未必能指挥新军了。其二,不仅仅是建新朝国库空虚,我朝国库也是捉襟见肘,海州一场大战,朝廷以百万巨银许以睿亲王,并许以济席哈、蓝拜晋爵两阶,这样的代价,朝廷无力负担第二次了……再则,江南吴争不是善类,他不可能甘心吃个哑巴亏,海州城失守,北伐军必定聚集来犯,故,如今朝廷首先要做的是,想法固守海州,击溃来犯之敌,才是首要之事……请皇上明鉴!”
  福临听了,有些懵,大有被一瓢冷水从头淋到脚的味道。
  也对,象福临这样的年纪,遇见了顺风势头,怎么不会豪情万丈呢?
  
第1634章
银子,永远是头等大事
  在福临看来,眼下正是巩固皇权权威,重现太祖荣光的时候。
  国库会缺银子?
  都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果是布木布泰在,肯定不会有这疑惑了,因为,这几年来,朝堂重臣掏空了她从关外带来的体己银子,甚至她的嫁妆。
  福临疑惑地看向洪承畴、范文程这两个先生。
  被皇帝的目光注视着,洪承畴、范文程不得不有所反应,齐齐躬身。
  洪承畴上前道:“咳……皇上容禀,自摄政王薨于徐州,我军已经丧失进击之势,西北、中原驻军,皆是守势,且渐渐向京畿收缩……再有嗣睿亲王多尔博挟兵自重,藩于兖州,兖州、徐州、青州税收,其实已经不在朝廷岁入之中……再则,如今朝廷下了南运禁令,北地特产无法向南贩卖,这也让朝廷少了很大一块捐税……故,叔王所言,确为实情,朝廷已经担负不起再一场大战。”
  范文程上前道:“臣附议,洪大学士所言是实,若今朝廷遣王师南下,收复淮安、扬州,必定受到建新朝顽强抵抗,如此一来,极大可能形成一场决战之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