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807

  吴争沉默不语。
  冒襄问道:“王爷可是不信襄?”
  这话问的,让吴争都感觉不好意思了,但还是点头道:“你如何取信于本王?”
  “襄家中还有老父健在,有妻苏氏、妾董氏,膝下一子二女,若王爷允准,襄可将阖家迁于杭州府,劳王爷照抚。”
  吴争惊讶于冒襄的滴水不漏,这显然是早已有了准备的进谏。
  吴争起身,来回走了几圈,抬头道:“孤不准。”
  冒襄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的失望无以言表。
  “既然如此,襄没话可说了……襄,告退!”
  说着冒襄也不理李颙,甩袖转身。
  “慢!”
  身后传来吴争的声音,冒襄一喜,霍地转身,“王爷改主意了?”
  吴争平静地:“你方才也说了,你的人脉皆在长江以北……这样,孤可以任命你为长林卫二档头,虽居宋安之下,但江北长林卫,皆隶属于你,孤另授你专擅之权,债权处置江北长林卫事宜,你意下如何?”
  冒襄福至心灵,他双腿一曲,跪伏道:“臣,谢王爷提携之恩!”
  李颙至此松了一口气,含笑上前,向冒襄拱手道喜,“恭喜辟疆兄才华得展!”
  吴争挥了下手道:“滋阳大捷,宋安率部正阻击鳌拜所部,你的上任须此战之后……对兖州战局,你可有想法?”
  
第1775章
商城危机
  冒襄起身道:“滋阳大捷,兖州再无可与我军抗衡之敌,以襄之见,当令陈胜将军率部急速向北挺进,一来,增援宋安、钱翘恭二位将军,二来,若能击溃鳌拜所部,那进攻济南府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只要攻克济南,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就成了孤悬之地,光复指日可待。而就算陈、宋、钱三位将军无法击溃鳌拜所部,将战线稳固于济南府,那兖州也就是王爷囊中之物了,若清廷来交涉,哪怕是千百万黄白之物,也绝不还回去。”
  吴争无语,他听出来冒襄又在隐指自己之前一战,将徐州换了银子之事。
  不过吴争此时心里高兴,毕竟滋阳大捷嘛,想了想道:“陈胜所部北进,若东昌、大名二府清军东攻,滋阳就危险了。”
  冒襄道:“王爷放心,东昌府仅三千清军,大名府多些,但也只六千人……这样,臣请前往大名府一行。”
  “何意?”
  “臣与大名府总兵有数面之缘,如今王师北攻至滋阳,应该可以说降。”
  吴争问道,“可有地把握?”
  “六成。”
  “六成已可一试!”吴争指着鲁进财,对冒襄道,“孤让他带些人一路护送你去。”
  冒襄忙摇摇手道:“不必多此一举……襄以白身入大名府,反而能避人耳目,也不会被人挡在门外,而陈将军北进,王爷要前往滋阳坐镇,岂可少了鲁大人在身边?”
  吴争想想也有道理,于是点头道:“不必强求,若事不成,尽速返回,有孤坐镇滋阳,区区数千乌合之众,何惧之有?”
  ……
  然而,相较于北伐军这边高歌猛进,汝宁府那边李定国陷入了困境。
  而且不是一般地困境。
  李定国至商城才知剧变,他一面向永历禀报战况,希望调整既定战略目标,一面派人三路救援。
  原本他是想守住商城,那么只是既定目标无法达到罢了,已经到手的果实能守住,毕竟大西军兵锋已经从湖广攻入汝宁府了。
  可李定国没想到的是,阿济格会悍然大军强攻商城。
  他更想不到的是,在岳阳临时驻跸的永历帝,竟迅速北上至武昌府,还在这一路上连发六道旨意,令李定国加紧北攻,一举攻下开封。
  这不是开玩笑嘛,先不说大西军此时补给线漫长,身后湖广差不多被大西军“搜刮”干净了,十几万大军二千里奔袭,此时的大西军完全可以用“强弩之末”来形容了。
  其实李定国的决策很英明,就该固守商城,哪怕阿济格疯狂强攻城池,那也是一场消耗战,大西军以城墙为凭恃,阿济格想速胜,那根本就不可能。
  只要等到援军赶来,阿济格诸部被反分割、包围,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永历帝朱由榔心性与崇祯雷同,属于“明君”之列。
  典型的志大才疏。
  这话说得或许有欠妥当,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好心,一定会办坏事。
  皇帝亲至前线,可以激励士气,如果是精擅行伍的皇帝,那就更能临机决断指挥大军了。
  可朱由榔打过仗吗?
  虽说在这明末战乱之年,也吃过不少苦,在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湖南时,朱由榔跟着他爹桂端王朱常瀛颠沛流离,最终父子俩还是被大西军俘了,着实吃过不少苦头。
  可他确实没那军事才能,你说好好地待在岳阳大后方,吃点喝点,哪怕是征些秀女,坐等李定国打完了再说嘛。
  朱由榔偏不好这口,非要学亲历亲为,闻李定国战报之后,他坐不住了,圣驾亲征,大有君王死社稷的豪迈。
  六道圣旨,敦促李定国北攻,这让李定国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如果天高皇帝远,那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皇帝已经移驾自己身后了,能不听吗?
  不听就是抗旨,要杀头的。
  李定国也不想数年扶明,到了落个不臣恶名,于是勉为其难,出城迎战阿济格了。
  这就是一场灾难,与白文选、马维兴战败被俘截然不同。
  白文选、马维兴是大意被伏战败,说是前后二万大军覆没,可死的人其实是不多的,大部分是四散溃逃,等战争结束,大部分还是能收拢的,而白文选、马维兴不幸被俘,清军已经不如五年前了,那时明军、义军将领被俘,十有八九被斩首,如今就连以强悍著称的阿济格下意识都不敢轻易杀俘。
  只要战后换回来就是,当然,前提是二人在被俘期间不会降清。
  可李定国眼下却不同,商城西、北两座城门被阿济格、孙可望包围,且敌军正向东门漫延,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与外联络的,仅剩南门。
  这个时候出城迎战,既为降低守御实力,稍有不测,那就是城外城内连败。
  当然,李定国也有不妥之处,他自恃有二百象兵,凭以往与清军的作战经验,清骑战马一见大象,大都会原地以蹄刨地、止足不前,那么,以此时城中一万骑兵,就有希望与阿济格主力一战,只要胜得一仗,不但商城之围可解,皇帝想要的攻开封府,未必不是幻想。
  出于这种考虑,李定国定下了迎战之策。
  连夜以骑兵由南门迂回至西门,连夜清理西门封堵,待城楼瞭望骑兵即将到达之时,大开西门,先出象兵惊吓敌骑,然后步军出击全力一战。
  平心而论,这个战术并无毛病,事实上,李定国手中兵力,也只是略逊于阿济格。
  如果以主力决战方式赌上一把,没毛病。
  可李定国欠考虑是,白文选、马维兴两次被敌军设伏击溃,对军心士气有着极大的影响,且不说军中还有不少心向故主孙可望的将士了。
  再则,李定国已经三路求援,而凤阳、庐州离汝宁不远,多等二、三天,待援军到达再用此战术克敌也不晚。
  最后,两军兵力虽然相差无几,可眼前的敌人可不是在两广交战的清兵,眼下的阿济格部骑兵,那可是真正的满入旗骑兵,战术技能、临机应变,都不可同日而语。
  
第1776章
突如其来的骚乱
  李定国虽然带兵有方,可他本身就不是正规行伍出身,战术战法,皆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缺乏大兵团交战的指挥手段、能力。
  双方近十万大军的正面战场,这哪是靠主将吼能指挥得了的?
  而白文选、马维兴等将领的被俘,更是让大西军指挥雪上加霜。
  套用后世一句“名言”,李定国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啊!
  此战一开始时,迂回至西门的大西军骑兵,对清军侧翼发起突击,骤然从西门而出的象兵和步军,更是让阿济格手忙脚乱。
  可阿济格的嫡系骑兵,在没有阿济格命令的情况下,凭着本能反应,迅速向两侧散开,然后在短时间内整合,随即对大西军骑兵侧面发起了突袭。
  这样一来,两军骑兵其实脱离了正面战场,在商城城外西南、近五水关河的东岸,缠斗起来,而清骑的马战术尤胜于大西军,大西军虽有先手之利,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优势渐渐丧失,反而落入了下风。
  这样一来,李定国的计划就大打了折扣,原本他是想骑兵从侧翼,象兵、步军从正面,两面夹击没有防备的清军,可现实是,骑兵脱离了他的指挥,与敌骑开辟了另一个战场。
  这个时候,如果李定国能认识到战局有变,壮士断腕撤兵回城,那么损失还是可控的,只要主力撤入城中,那局势又会回战前模样,无非是损失些兵力罢了。
  可此时的李定国,已经收不住手了。
  李定国受大西军将士爱戴,誉为“小尉迟”、“万人敌”,就是因为李定国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而这种主将冲锋在前的作战模式,在华夏数千年的战争史中是为常态,冷兵器时代,将领不率先冲锋,没有战旗,怎么引导大军进攻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