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1807

  这就象一阵和风拂面,化去了多尔衮刻意而为的煞气。
  多尔衮真不明白他与吴争一旦闹僵的后果吗?
  绝不可能!
  象他这种已经当浸淫朝堂二十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
  多尔衮无非是想给吴争来个下马威罢了,只是吴争不上套。
  “正是。口气如同在路上遇见熟人,熟人问,吃了吗?吴争随口答,吃了。
  就这么平和。
  多尔衮的眼神缩成一丝,他沉默地盯着吴争的眼睛。
  他身后洪承畴心中暗暗一叹,这小子比两年前,沉稳了许多。
  那时,这小子气焰嚣张,而现在,吐出两个字,就让人心中一定,瞬间化解了多尔衮刻意营造出来的戾气。
  确实,这二字有些讲究。
  如果吴争刻意与多尔衮争一时长短,反诘一声,你就是多尔衮?
  这样就落入了下乘,因为这是跟着多尔衮的气势在走,而且虽说双方是敌对,但今日是和谈,所谓长幼尊卑,这在双方都是遵循的礼仪。
  不管如何,多尔衮的岁数放在那,几乎是吴争的一倍,官爵摆在那,也在吴争之上。
  吴争一旦反诘,那么至少在人眼中,就是不识礼数。
  而吴争以“正是”二字坦然面对,就算是多尔衮想发作,也一时被生生噎住了。
  “是你下令杀了本王十五弟?”多尔衮的眼神变得阴冷。
  “没错。”
  “本王十五弟已经被你所俘,你却执意杀了他,还砍下他的头悬挂于城头羞辱他……这是汉人先贤所传的仁义之道?”
  这是个坑,多尔衮指责得没错,不说多铎的身份,单就杀俘,就已经违背了圣贤的教化。
  如果吴争应下,那等于自己跳进坑里。
  可吴争显然不在意这点,他回道:“吴争十三岁中秀才,原本是想着读书明礼,受圣贤教化。可惜家国来了强盗,不得已,投笔从戎,自嘉定始,手上粘的血多了,自觉无颜再承圣贤衣钵。至于令弟,嘉定三屠,杀我亲叔,为人子侄,当为叔父报仇,此乃常情。所以,杀多铎,与圣贤之道无关。”
  这话让双方汉人官员脸色一变,吴争虽说是武臣,但终究是读书人出身,也中过秀才,将他列入文人,也不是不可以,可如今,吴争公然将自己划出读书人行列。
  要知道,这时的社会风气,重文轻武,哪怕是个大字不识的武臣,也拼命想往文人中挤。
  就算是满人,那也是如此,毕竟与明为邻数十年,自后金努尔哈赤开始,无不以延揽汉文人为国策。
  
第713章
令人讨厌的钱谦益
  “嘿嘿”,多尔衮阴恻恻一笑,“如此说来,本王此刻杀你,为兄弟报仇,也是人之常情?”
  吴争肩一耸,手一摊,吐出两字,“请便。”
  无赖。义兴朝这边的官员们个个有些羞赧了,他们第一时间反应到吴争在撒赖。
  确实,双方是为了和谈聚在一起,多尔衮怎么可能当着双方使团的脸,杀了吴争这个义兴朝谈判主使呢?
  这就是撒无赖了。
  多尔衮一时被吴争的无赖样气结,这完全不按常理啊,多尔衮也算见多识广了,他猜测着,按汉人读书人的脾气,吴争该据理力争,那么自己可以按想好的应对。如果按汉人武臣的脾气,那该针锋相对,那么自己可以直接提出有吴争决斗,多尔衮有信心,将吴争格杀于当前。
  可偏偏吴争撒无赖,他手一摊道,“请便。”
  多尔衮能真的动手格杀一个不想与他决斗的对方主使吗?
  还真不能!
  多尔衮气极反笑,拿手指点点吴争道:“有些意思,汉人中竟有你这般无赖人物。”
  吴争微笑着回道:“圣人的仁恕之道,吴争此生怕是学不成了。不过,吴争打算学以恶制恶、当头棒喝。象吴争的这样的人,以后会越来越多。知道为什么吗?被强盗、恶人逼的。”
  这话反倒引起了义兴朝官员的共鸣,他们一个个脸色欣然。
  而多尔衮进退不是,颇为尴尬。
  这时济尔哈朗上前打圆场道:“国事要紧,还请诸位暂时放下旧日恩怨,先完成朝廷交托的使命。”
  钱谦益也上前附和道:“和谈,是双方朝廷决策。不能为了私怨而影响国策……还是先谈谈双方诉求吧。”
  吴争听了,眉头微微一皱。
  双方官员纷纷入席。
  多尔衮不再看吴争,转身坐上了清廷一侧的主位。
  吴争没有说话,也坐在了义兴朝这方的主位。
  接下来,吴争与多尔衮都不再说话了,古怪的是二人的模样都相似,那就是微微仰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任凭双方官员施为。
  双方官员先是礼让,似乎都有孔融让梨的觉悟,可后来就不行了,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对于停战,这是双方共同诉求,是一拍即合。
  可对于双方撤军,那就有问题了。
  义兴朝坚持,这次是清军先向义兴朝发起进攻,是清廷违约在先,理应将龙潭清军撤至北岸。
  可清朝官员认为,是吴争残害豫亲王在先,才引起清军报复,既然义兴朝错在先,须先让吴争撤回南岸,再商量龙潭清军撤兵之事。
  这时,义兴朝官员反驳,是多铎率军先攻绍兴、金华,引得吴争率兵增援绍兴府,才有了多铎被杀之事,说到底还是清军先动的手。
  结果清朝官员又反驳说,这是王之仁水师偷袭江都在先……
  整整一个时辰,从辰时吵到巳时,双方依旧停留在原地,互不相让,没有任何进展。
  多尔衮突然睁眼,直起身,盯着吴争。
  双方官员顿时安静下来。
  多尔衮道:“既然是和谈,那自然须有诚意。双方将军队回复战前,是为常理。镇国公以为如何?”
  吴争也直起身来,不过神情显得有些慵懒,他回答道:“摄政王此言有理,既然和谈,自然得有诚意,不如清军退回关外,如此,岂不更显诚意?”
  这让清臣无不恻目以对,而义兴朝官员个个面容显露笑意。
  “呯”,多尔衮一掌拍下,差点让他面前的一张案台散架,茶盏早已不知震到哪去了,“你若不应,本王可率十五万大军自取。”
  吴争转头对义兴朝官员道:“瞧瞧,诸公现在明白,七公为何投笔从戎的原因了吧?圣人能教会我们如何应对与识礼数之人的争执,却无法教会我们如何有效与强盗对抗。”
  说到这吴争微笑地对多尔衮道:“摄政王肯定没有听过一句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休想在谈判桌上得到。如果摄政王决意自取,那就不必谈了,本公建议休会。”
  这话一出,除多尔衮之外,所有人都变了脸。
  让吴争没想到的是,钱谦益首先窜起身来道:“虽说镇国公你是主使,可这事关乎朝廷决策,还不是你说休会就休会的。”
  吴争沉下脸来,不过没有发作。
  那边多尔衮笑了,他道:“看来镇国公作不了主。”
  吴争慢慢缓和了脸色,没有理会钱谦益,而是对多尔衮笑道:“彼此彼此,摄政王不妨回头看看贵国官员的脸色。”
  多尔衮不用转头,就领会到吴争指得是什么,他明白在这一点上,济尔哈朗等人绝对不会顺应自己的意思,一旦与朝廷决策有悖,他们也一样会以皇帝旨意来压制自己,这还真是“彼此彼此。”
  多尔衮眼神闪烁道:“可这样谈下去也不是办法,本王可没兴趣这么僵持着。”
  吴争竟点点头道:“摄政王说得是,这么谈下去,确实是浪费时间……这样,我先让一步。”
  清朝这方官员大喜,连多尔衮也脸色缓和下来。
  可义兴朝这面,却是紧张地看着吴争。
  吴争微笑道:“以泰州换龙潭,不过泰州好歹是个散州,龙潭不过是个要隘,说起来,吃亏多了……这样,你方把沈致远、钱翘恭送回来,我就吃点亏,换了!”
  没等多尔衮说话,钱谦益“噌”地再次窜起身,指着吴争道:“镇国公慎言。”
  这下吴争有些恼了,怼道:“泰州是本公打下来的,本公说了算。”
  不想钱谦益道:“你是义兴朝的臣子,收复的土地,自然是义兴朝的土地。你为一己之私与清廷交换,这是大逆之罪。就算你是主使,我身负皇命,也可驳之。你若不听,则本辅可与右都御史等诸公,一起罢去你主使之职。”
  吴争冷冷看向王翊。
  王翊也为难了,若按律法,吴争确实不对,钱谦益指责在理,吴争毕竟是臣子,收复的泰州自然是义兴朝的泰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