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1807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科尔沁部落把血统最高贵的女子都嫁给了建州女真人,这是为了让女真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然后再由满蒙联合,去收复被汉族夺去的江山。
  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嫁到女真的。
  
第870章
孝庄与多尔衮
  布木布泰自然也不例外。
  才十二岁(满族风俗)时,由她哥哥吴克善的陪伴下,来到后金。
  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已经三十三岁的皇太极做侧福晋。
  而早在十一年前,自己的亲姑姑就已经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大福晋,当时她才二岁,虽然没有记忆,可终究是亲眼见证了二人大婚。
  努尔哈赤的驾崩,皇太极阴差阳错地登基成了皇帝,这皇位,原本是该属于多尔衮的。
  自己成了庄妃,原本以为,这是件无比幸运的事。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崇德八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太极突然暴病而亡。
  消息一传出,内外、上下皆乱成一团,虽然皇太极生前曾经指定过皇位继承人,然而随着皇帝的驾崩,他的话也就化为乌有了。
  随之而来的是,原本的明争暗斗,开始浮出水面,一时间,朝廷上下被搞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经过短暂的混战,局势渐渐明朗,以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为首的两大势力针锋相对、势均力敌。
  在当时,这两大势力,不分上下,旗鼓相当,如果真的爆发战争,就会两败俱伤,有灭国之灾。
  自己以一个侧妃的身份斡旋于两大势力之间,总算让多尔衮和豪格握手言和,得到的回报,就是让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当上了皇帝。
  这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个火山口,六岁的福临,其实就是一个傀儡。
  儿啊,额娘心里苦啊!布木布泰长叹着。
  战乱频繁、国库空虚、兵饷不足,自己带头节省宫中一切开支,将省下的钱物,贴补国库,让这些满口忠义的大臣们分享着自己的馈赠,这才使得局面得以艰难维持。
  多尔衮步步紧逼,原本还能拖延,可现在,多尔衮的身体显然已经垮了,这是朝野都已经公开的秘密。
  也就是说,多尔衮命不久矣。
  按道理,自己是不需要再做出如此牺牲,可经历了满清三朝的布木布泰,亲眼目睹了无数次地权力倾轧,她知道,最可怕的是,一个垂死的巨兽,所发出的临死一击,威力是极其强悍的。
  正因为多尔衮命不久矣,所以,她更得去迎合多尔衮,为福临遮风挡雨。
  可惜的是,自己的儿子不能理解自己。
  满脸泪痕的布木布泰抬手拭去了脸上的泪水,她的脸变得平静和庄重起来。
  她知道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也知道朝野对她与多尔衮之间各种传言。
  可她自己心里清楚,她与多尔衮之间,根本扯不上什么爱情。
  这,仅仅是场见怪不怪的交易,用她的人、名、地位,与多尔衮做一场交易。
  在嫁于皇太极之前,布木布泰仅见过三次。
  第一次,布木布泰是在姑姑哲哲与皇太极的婚礼上,那时,布木布泰才两岁,而多尔衮才三岁,可能一见钟情吗?布木布泰甚至都不记得有这一次见面了
  第二次是在多尔衮的婚礼上,布木布泰十岁,多尔衮十一岁。为婚礼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的多尔衮,怎么可能有闲心去顾及一个是他的妻侄女的十岁小女孩呢?
  第三次见面,那就是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布木布泰当时十二岁,多尔衮十三岁,仅仅见过上面两次的布木布泰和多尔衮,又如何可能在布木布泰和皇太极的婚礼上擦出爱情的火花呢?
  这简直不可思议,就算再放荡的女子,也不可能在自己的婚礼上去与已经是自己小叔子的男人,不,男孩去眉来眼去,况且,也没那时间不是?
  最关键的是,多尔衮自幼体弱多病,可以说是个病秧子,当时多尔衮恐怕连自己的大福晋也无力去满足,怎么可能有闲心逸志去勾搭自己的嫂嫂?
  当然,后来长大了,多尔衮身体也强壮起来了,人也变得风,流成性了,可问题是,这时的皇太极已经成了皇帝,布木布泰是庄妃了,多尔衮就算有再大的胆子,怕也不敢给皇帝哥哥戴顶绿冒子吧?
  另外,布木布泰绝不是一个花容月貌的佳人,当然,如果硬有人口味独特,要说她是美人,那也只能说是女子十八无丑女。这不难查证,真要是美人,皇太极为何不宠她,而让她去服侍咯血到差点中风的多尔衮呢?
  退一万步讲,此时的布木布泰已经三十六岁了,就算她少女时风华绝代,可在这个时代,女人到了三十六,恐怕就快称为老妪了。
  再有颜色,也是残花败柳了,何况是生育过三女一子的女人。
  再退一万步,多尔衮风,流成性,这不难查证,多铎也是如此,生生抢了范文程的妻子,留在府中逍遥了几天,才在皇太极的干涉下放了回去。
  多尔衮也不是个好鸟,先不说他满府近二十个侍妾,就说刚刚在半年前搞死了豪格,没出十天,就将豪格的福晋纳了回去,也就是纳了亲侄的媳妇……这就是一窝子的下流种。
  布木布泰可能因为爱情,而与多尔衮勾搭上吗?
  所以啊,什么蒙古大草原偶遇,什么一见钟情,什么美丽端庄,什么少年风,流……屁,这是一个屁,文人墨客,无聊之极时,编排出来的一个屁,臭不可闻,却聊以自娱。
  不过话得说回来,下嫁之事,确实存在。
  兄终弟及,满人有这个风俗,甚至父亲死了,儿子娶庶母之事,也不鲜见。
  但布木布泰与多尔衮之间,仅仅是一场正治交易,一个为了儿子的帝位,一个为了抢对方儿子的帝位,仅此而已。这一点,从“皇父摄政王”五个字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这可是与华夏古代,帝王称重臣为“亚父”、“仲父”完全不同,多尔衮是娶福临的亲娘,说难听点,福临就算不承认,也事实俱在,这声“爹”你叫得叫,不叫也得叫。
  而福临能登上皇位,本身就是个意外,按当时的实力,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一个才六岁的未成年孩子登基。
  要知道豪格才是皇太极嫡长子,福临只是庶出。
  而在当时,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和大哥豪格,所谓君少臣疑,怎么轮恐怕也轮不到他吧?
  
第871章
小皇帝的怨念
  福临能意外登基,正是因为多尔衮与豪格的势均力敌,也因为当时满清汉臣,对父传子古训的执拗,更因为布木布泰有着寻常女子无法企及的正治敏锐。
  有了布木布泰从中的斡旋,才有了福临意外的登基。
  布木布泰缓缓起身,走上前去。
  将福临扔在地上,并加以踩踏的诏书捡起,抚平了皱痕。
  她微微苦笑着,太难了。
  儿子才十一岁,还只是一心只扑在玩耍上的孩子,而对方却是一个执掌朝中军政大权的成年人,若不是自己在后面斡旋,福临怕是坐不稳帝位。
  要知道,多尔衮已经将皇帝的“玉玺”都搬去了他的亲王府。
  也就是说,只要多尔衮牙一咬、心一狠,福临随时可能被废掉,大清恐怕就三朝而亡了。
  “来人,将此诏递于洪承畴、范文程二位大学士。”
  ……
  负气而出的福临,怒气冲冲地回到武英殿。
  他对他额娘的一片苦心感恩吗?
  不!
  不仅不感恩,他还无比地厌憎布木布泰,视布木布泰为恶毒残忍、不懂人情世故的巫婆。
  是不是匪夷所思?
  可这倒不是福临不懂礼法。
  恰恰相反,福临是太懂礼法了。
  福临确实是个满人,也确实是皇太极的骨血,可问题是他从一出生,就受着汉臣,譬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人的身传言教。
  有一点必须承认,儒家文化的洗脑效果确实强大,强大到才十一岁的福临,已经不想要娶满族、蒙古族女子为皇后了,他想要娶汉族女子。
  布木布泰欲先行册封自己的亲侄女为皇后,却被福临强硬拒绝。
  无奈之下,布木布泰只能将她的亲侄女改封为妃。
  所以,十一岁的福临其实很难说是满人,至少他的心里,更趋同于汉族儒家文化。
  这不奇怪,一个连战场都没见识过的孩子,加上一直处在一个温室之中,怎么可能会喜欢茹毛饮血的满族习俗,而不喜欢温文尔雅的汉族文化呢?
  而他在被多尔衮的嚣张跋扈、步步紧逼之下,除了恨多尔衮,此时得知他娘还真要下嫁多尔衮时,连带着将他额娘也恨上了。
  他福临看来,他做为一个儿子,无力保护自己的额娘,做为一个皇帝,却不能亲政。
  这种心理上的煎熬、折磨,足以击溃一个人的意志,更不用说是他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了。
  此时,洪承畴和范文程联袂而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