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006

  如前所说。何太后出身商贾,自有利益交换之天赋。
  西园上军校尉之职,太后经深思熟虑,授予原大将军府“东曹属”伍孚。
  伍孚,字德瑜。汝南吴房人。“少有大节,质性刚毅,勇壮好义,力能兼人”。
  既出大将军麾下,本人又颇知军阵兵法,乃西园上军校尉不二之选。
  北军中候一职,事关二位太皇安危,董骠骑势在必得。作为交换,何太后亦听之任之。
  先将西园并南北二军,主将人选,安排妥当。三宫各自安稳,后顾无忧。再夺利争权,勾心斗角不迟。
  转眼,七月已过。大将军何进终得入土为安。所用陵墓,乃张让为己预备。今尸骨无存,又背下大半黑锅,无可自用。且本该抄家灭门,其养子张奉因身兼太医令要职,得以赦免。
  张让乃投河自尽。归根结底,乃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张奉免于连坐,实属法外开恩。
  退一万步说。张让之死,乃大将军何进,遣董卓逼迫。与二位太皇并无干系。
  待守丧期满,仍旧奉职入宫。
  习惯了瑶光殿的便利。对迁居长信宫一事,董太皇绝口不提。究其原因,还是缺乏互信。
  换言之,即便曾与窦太皇歃血为盟。董太皇更信蓟王刘备。
  窦太皇,又何尝不是如此。
  甚至将重建永乐宫及云台殿,全权交由园中蓟国工匠负责。并由左丞荀攸,主持修造。
  宫室未修缮前,二宫太皇及少帝,皆暂居瑶光殿不提。
  天家帝后,皆如此。可想而知,洛阳百姓是何等趋之若鹜。为迁入园中安居避祸,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散尽家财,无所不用其极。
  对蓟王而言,还有一事需费心。便是那日,被张飞于乱军丛中,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送上山来的绝色美妇,马氏。
  安定皇甫规妻,人称扶风“马夫人”。据说,乃大儒马融宗人。规初丧室家,后更娶马氏。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奇)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聘以为妻,夫人不屈,卓杀之。后人图画纪念,号曰“礼宗”。
  足见此女贞烈,比赵娥亦不弱分毫。
  时,董卓为相国,慕其名,娉以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饶是如此,亦难动马氏之心。
  乃至董卓恼羞成怒,当众棒杀。马氏全然无惧,反求速死。终香消玉殒于当场。
  贞烈如斯,何必多言。
  然董卓求之不可得。蓟王却有求必应。无往不利。
  张飞擅作主张,居于瑶光殿。马氏欣欣然,甘之如饴。心意自明,毋须多言。
  与二宫太皇,早晚相见。饶是后宫佳丽成千上万,二太皇阅人无数,亦赞马氏姿容,更美其才。
  待问清前后诸情,便做主许配蓟王。
  此举既“成人之美”,又“借花献佛”。自有笼络蓟王之意。
  孀妇再嫁,今汉乃是常事。按照汉律,“先夫家”还需将陪嫁,分文不少,转赠“新夫家”。若贤良淑德,还需再送一份嫁资。
  安定皇甫氏,亦是当世名门。皇甫规侄皇甫嵩,乃当世名将。今牧守一州,与蓟国毗邻。若能经由马氏,与蓟王关系更近一层,于皇甫氏亦大有裨益。
  一言蔽之,皆大欢喜。
  然若深究,事情并非表面这般成人之美。
  俗语谓“女人心海底针”。又说“最毒莫过妇人心”。便在大将军何进尸骨未寒,何太后心伤难平之时。董太皇却裹挟窦太皇,大肆操持蓟王聘娶之事。
  看似为笼络蓟王刘备。实则直刺何太后椎心泣血之痛。
  费尽心机,历尽千辛。不惜十月怀胎,剖腹生子。然终其一生,亦不能与刘备修成正果。
  何氏求之而不可得,然换做马氏却唾手可得。明媒正娶嫁入蓟王家。如何能不心生嫉恨。
  大张旗鼓,洛阳人尽皆知。便是要让何太后得知。
  每每想到此处。以己度人,董太皇便心生一种,莫名的快慰。
  窦太皇看在眼里,唯有一声叹息。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长乐宫,长秋殿。
  “借刀杀人。”从何苗口中知晓此事,何太后一声冷笑。
  何苗自然一头雾水:“何人皆刀,欲杀何人?”
  “麟子何所出,董氏(太皇)焉能不知。知朕此生注定无缘,故以马氏相激。”
  “呸!”何苗幡然醒悟:“无耻毒妇。”
  “二兄勿恼。”何太后平淡一笑:“朝堂之上,何来儿女私情。董妪以己度人,气小量狭,何足为虑!”
  何苗讪讪道:“太后所言……极是。”
  若真不动怒。因何称谓从董太皇、董氏、一路贬低成董妪。
  何苗也是练出来了啊。
  果然。
  “来而不往非礼也。”何太后切齿言道:“速请上元夫人。”
  “喏。”
  少顷,西园车驾从千秋观请回西王母座下上元夫人。
  盛唐诗仙李白有同名诗赞曰:“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仙玉),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写的如此传神,入木三分。想来,李太白必然亲眼所见。
  换言之。唐时,西王母派仍见于中夏。
  上元夫人素纱遮面,身着青袍裙,登堂入殿。与何太后相见。
  “妾,拜见太后。”
  “夫人免礼。”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何太后开门见山:“众童子,可曾道出实情。”
  “幸不辱命。”上元夫人果有所获。
  “何人是贵子。”何太后眸中厉芒,一闪而逝。
第043章
龙生九子
  “甄选当日,有二童子,并未在列。”上元夫人答曰。日前,上元夫人奉命登二崤城,入瑶光殿。为太后甄选逐鬼童子。时董太皇尽遣童子出列,任凭甄选。待携所选童子,入千秋观。上元夫人施以西王母派秘术,令一众童子吐露实情。
  “换言之,贵子便在此二人之中。”何太后言道。
  “然也。”上元夫人轻轻颔首:“童子皆言,此二人,一人名‘申’,一人名‘兹’。料想,断不会错。”
  “申、兹。”何太后苦思不得其解:“此名何意。”
  “当与童子顺序相配。”上元夫人模棱两可:“尚不得其法。”
  “无妨。”何太后遂从袖中取一图卷,由宫妃呈于上元夫人当面:“俗谓‘龙生龙,风生风’。终归‘有其父必有其子’。此乃先帝与王美人画像。夫人可命童子逐一观瞻。且看申、兹二子中,何人相似。如此,当可明辨是非。”
  “妾,领命。”上元夫人,受王母之命,下山护太后母子周全。自当放手施为,有求必应。断不会藏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何太后未雨绸缪。彻查贵子真身,谨防少帝无端亡故或无故被废,二宫太皇扶立贵子登基。
  终归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何太后于刀山火海,生死一线的宫斗中,迅速成长。渐成董太皇心腹大害。
  水下暗潮汹涌,水面风平浪静。
  滞留园中的四郭百姓,纷纷重返家园。
  自阿阁兵乱始,不出二载。洛阳城屡遭兵祸。先是火烧孟津,进而火烧宫城。殃及四郭百姓,千家万户。尤其黄门势衰。先前,因十万黄门而惨遭乱兵祸害的洛阳人家,悲愤难平。一怒之下,竟群起攻杀黄门。兵乱刚止,又起内斗。
  大小黄门青壮,二千余众,惨死宫中。失去倚仗,黄门子弟,遂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得已,隐姓埋名,外逃辟祸。更加势衰。日薄西山,恐难久持。
  何董二戚,为祸水东引,转移视听。亦在背后推波助澜。引邻里争斗不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