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9/2006

  百官大肆采买。市商喜笑颜开。上至三公九卿,便是太后亦未能免俗。传命军市令,召市中豪商,尽携珍藏入行宫。单独挑选。
  军市本设营中,只对兵士开放。如军堡便立有军市。行配给制:“论功行商”,“无功不售”。防止内外勾结,赚取高昂差价。然今日却对百官,全额开放。
  此乃蓟王行“抛砖引玉”,有意为之。只需经历此次,来年冬狩,百官必踊跃相随。
  且蓟王授以重利,亦是变相嘉许。须知,冬狩乃宗室仪轨,非君王不可为。伴君随行,乃无上荣光。今又得巨利,二全齐美。焉能不感激涕零,报以后效。
  贩入之物,转手便可获数倍之利。蓟王之心,百官心领神会。
  难怪携少帝并太后随行。
  蓟王有礼有节。直令人……“且慢!”太仆王允大喝一声。见是司徒崔烈,便又含笑执礼:“此物,先入下官之眼,烦请司徒割爱。”
  “虽先入司徒之眼,却亦先入老夫之手。”珍宝动人心,崔烈寸步不让:“俗谓‘眼疾而手快’。太仆当知,此二者,缺一不可也……哎呀!”一不留神,竟被夺走。
  “哈哈哈……”便有一人,长笑而出:“眼疾手快,何比足下生风?下官去也。”
  王允、崔烈,四目相对,脱口而出:“追!”
第114章
百里之命
  军市之所以价低,乃因所售皆为战利品。单就来源而言,几乎没有成本。
  蓟王南征北战,灭敌无数。缴获战利,论功行赏,分发兵卒。遂流入军市。
  军市行配给制。便是指,据武(功)爵高低,开放相应等级的采买权限。比如龟兹钢刀,一级造士即可。西极良马,则需七级千夫。如此类推。便是所谓“无功不售”。
  蓟国制式装备,多武装新军。百战老兵,皆有心爱专属武具。能扬长避短,填缺补漏。
  或有人问。明知军市价低,何不出营售卖。若行军野外,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便也罢了。今屯驻九坂军堡,山下便是十里函园。列肆成衢,商贾如云。数倍得利,何其易耳。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乎?
  须知,“军市同价”。卖出价低,买入亦低。且,贩出可积攒,与货品等值之“额度”。买入则耗费等值之额度。一旦额度用尽,便不得采买。先售后卖,便是所谓“论功行商”。
  军市内的额度,除去贩卖战利品外。还可因功获取。多立战功,便可提升额度。故被称为“(功)勋数”。
  乃是一套完整的军人流通体系。
  蓟王甚至将功勋数,与赀库开立的家庭账户绑定。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拥有功勋五百,便可得全套楼桑兵甲。于是乎,后蓟国老卒退伍,多留五百功勋于账户。待家中子嗣长成,定做全套楼桑兵甲,助其为国效力。
  蓟国行募兵制。皆是职业军人,久成行伍世家。如此代代相传,可想而知。
  正如少年时,南下讨贼。王傅黄忠随行。虽未曾参军,却对行军布阵,了如指掌。刘备问过方知,正因出身行伍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乃至耳熟能详,烂熟于胸。一脉相承,便是指此。
  奈何,蓟王还是小觑了麾下兵卒对功勋的珍视。兵士多售少买,积攒功勋。乃至军市货物淤积。尤其与军备无关的奢侈品,大量积压。究其原因,上阵杀敌,装备精良乃是首选。金玉珠宝,一无是处,徒遭人惦记,要之何用。君不见少年时,胡杂马贼,身坠一金,非但未能傍身,反而悉数授首,送少君侯割头进侯。
  趁上林冬狩,刘备大开军市。金玉珠宝被百官采买一空。市商喜笑颜开,亦是清空积压库存。
  养精蓄锐。翌日战鼓擂动。游击先发。身背赤帜,纵马出营。驱赶走兽。三军列队,恭迎圣驾。待少帝一身戎装,挽宝雕弓、携金鈚箭,乘上林宝马。由虎贲中郎将王越领衔,护佑出离宫。太后及百官车驾随行。
  “臣,拜见陛下。”刘备一身戎装,行马上礼。
  “蓟王免礼。”少帝欣然笑道:“朕,久疏射艺。如若不中,蓟王莫笑。”
  “臣,岂敢。”刘备答曰。“射艺”为“六艺”之首。古来君子,皆要习练纯熟。尤其弓箭之利长,可补身形勇力之不足。居高下射,以御蟊贼。必不可缺。
  三军队列,行注目礼。坚兵利甲,气势如虹。饶是少帝,亦不禁感同身受。何后于车内,挑帘窥视。目光所及,亦心生慨叹。纵亿万资财,亦买不来百战精卒。蓟王曾言,男儿心中,总有不可交换。想必,便如眼前这般。
  亦如楼桑寝垫。楼桑兵甲,亦分上中下品。中品贩卖各州郡,下品贩卖徼外。唯上品,精工细作,千锤百炼,蓟国自用。蓟国募兵,十取一乃是常态。一汉当五胡。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
  上林苑中,野兽众多。游击四面驱赶,兽群皆撞大营而来。
  见鹿群飞窜。少帝张弓搭箭,直取头鹿。
  不料苑中老鹿,久猎成精。闻弓弦响处,猛然低首。利箭自叉角间飞过。直没雪窟,不见踪迹。
  一箭射空。少年心性,岂能甘心。少帝这便纵马,直追头鹿。
  刘备等人,亦驱马跟进。
  少帝虽长于宫外,然太后自幼便寻名师,悉心教导。六艺纯熟,尤善射艺。待入宫为帝,得剑宗王越亲传。剑术亦颇有精进。大汉天子,少有娇生惯养,不能提剑上马之辈。
  唯天子可射苑中走兽。
  宝马奔冲。群鹿四散。少帝一马当先,紧追不舍。越北坂,积雪渐深。涉雪奔逃,速度陡降。见有机可乘,少帝驻马,一箭射出。
  嗖——
  背后疾响,头鹿奋然前扑。白雪飞扬,鹿跃半空。利箭自腹下飞过,二次射空。
  有道是,事不过三。若三射不中,视为不祥之兆。少帝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见蓟王赶来,遂将手中宝弓递出:“蓟王且替朕射之。”
  刘备婉拒:“冬狩祭祖,需陛下亲力亲为。不可假他人之手。”
  “屡射不中,如之奈何。”少帝皱眉道。
  “陛下且看。”刘备手指高坂:“头鹿机警,箭发必前跃。当行抛射。箭从头上来。即便跃起,亦中后背。”
  “朕,未曾习此射术。”少帝略显慌乱。抛射乃战技。六艺所学,多射靶心。皆为直射。
  “陛下见谅。”待两马并行,刘备只手抓缰,另只手将陛下揽于身前。
  二人同乘黄駥马。蓟王于身后,传陛下抛射技艺。
  执其手,言传身教。又助少帝弓开满月,箭射长空。
  但见一道金芒直坠。
  头鹿故技重施,飞身跃起。背脊血溅,凌空坠地。金鈚箭,斜插入脊。洞背穿腹,一箭毙命。
  “中了!”少帝喜不自禁,刘备遂将其送回所乘宝马。
  游击见金鈚箭,知乃天子射中,皆高呼“万岁”。少帝纵马直出,面露得色,欣然受之。
  先前二人立于高坂,何其醒目。三公九卿,并车内太后,遥见蓟王一举一动。无不满怀欣慰。
  何为托孤?且看蓟王助陛下射鹿。
  太傅杨彪叹道:“无怪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天子箭拔头筹。传命将校齐射。
  除去头鹿祭祖,余下皆炙烤成美味。上林苑中飞禽走兽,何其多也。射之不尽,但凭射之。
  一时欢声雷动。
  待回营。蓟王遂开飨宴。请陛下及太后上座。太傅杨彪西席居首,蓟王居东首,大宴群臣。
  其乐融融。
  陇右,大震关,四海馆。
  榻上一人,猛然睁眼。
第115章
与虎谋皮
  举目四望,浑然无觉。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身是何人。
  片刻之后,记忆如潮水般,滚滚而来。
  一时头痛欲裂。不禁痛吟出声。
  惊动舍外陪护人。便有一童子掀帘入内。见榻上人已醒,一声惊呼:“惇师兄!”
  榻上之人,正是平原方士刘惇。襄楷门下弟子。自襄楷失踪,便转投左慈门下。为搜寻襄楷下落,左慈施以“九渊寻珠术”,岂料刘惇“骊龙假寐”,早被人暗施秘术,抗拒催眠。若非左慈眼疾手快,封住逆血,护住灵台,刘惇已溢血而亡。
  饶是如此,亦长睡不醒。本以为当如道人史子眇,断难回魂。不料今日竟自行苏醒。
  一句惇师兄,如电闪雷鸣。破碎的记忆,迅速拼凑。助刘惇六神归位。
  自我找回,这便疲惫一笑:“小师弟。”
  “哇!”见刘惇无恙,童子手舞足蹈。忙去告知恩师左慈。刘惇下意识伸手拦住,却四肢无力,不听使唤。唯有目送童子远去。
  少顷,左慈到访。
  “拜见先生。”刘惇挣扎下榻,却被左慈顺势按住脉门:“万勿轻动。”
  见脉象虽弱,却韧劲十足。左慈便宽慰道:“已无大碍,只需静养,不日当可痊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