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7/2006

  窦太皇轻声道:“少帝既夺二戚之权,又掌洛阳之兵。无人掣肘,何其快哉。又如何肯将一朝之政,拱手于人。除非洛阳生变,蓟王恐毕生难入八关一步。”
  “利欲熏心,莫过如此。”诸母一声长叹。
  须臾又低声问道:“女儿之事,欲瞒到何时。”
  母子自无秘密可言。窦太皇答曰:“先前,董太皇已坦露心机。不出所料,亦有其分。且暗中询问先帝《起居遗诏》之事。若被其窥知遗诏所在,少帝必起杀心。”
  “莫非,少帝已知遗诏乎?”诸母忙问。
  “十有八九。”窦太皇叹道:“不曾料到,少帝长于宫外,深得道人史子眇之真传。宫中亲信,或已被其用道术所惑,吐露真言。常有身边中大夫,失魂落魄,昏睡于半道。醒来后,先前种种浑然不知。料想,必是少帝,或是史子眇门中弟子所为。传闻此术名曰:‘摄魂’。”
  “唉,常闻‘乱世出妖邪’。今日方知,果不其然。”诸母面露惊惧。
第007章
分庭抗礼
  “阿母且放宽心。蓟王来与不来,少帝并合肥侯,皆不敢妄动。”窦太皇宽慰道:“大河南北,关中内外。三朝鼎足之势成矣。蓟王强而二帝弱。为防折鼎覆餗,社稷无存。二帝必小心行事。”
  “蓟国毕竟是藩国,如何能与两处汉廷,分庭伉(抗)礼。”诸母不无担心:“且蓟国不过千里之土,如何据万里江山。”多数时人,皆如此想。
  然窦太皇却例外:“蓟国千里疆土,却活千万国民。两汉四百年,白驹过隙。时至今日,封君列候,汉室宗亲,又有几人记得,我高皇帝乃起于微末,以布衣提三尺剑奋取天下。皆视万民为草芥。黄巾乱时,蔑称‘蛾贼’,亦或是‘蚁贼’。唯有蓟王,善待百姓。曾言:‘孤不负天下,天下终不负孤。’便是上古先贤所言,‘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荀子曰:‘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便是此意。”
  “少时蓟王便喜读《荀子》。”诸母意味深长:“我儿,深知蓟王也。”
  窦太皇柔然一笑:“论治国,女儿差蓟王远矣。”
  “汉家之事,我儿毋需强为。蓟王在北。料想,这江山,定乱不到哪去。”诸母饮尽汤药,片刻已沉沉入睡。
  待母亲熟睡。窦太皇便轻轻起身,捧盘自去。
  若非心有羁绊。窦太皇早已香消玉殒。满门遇害,方知亲情可贵。能如蓟王,坐享齐人之福者,天下绝无仅有。三百子嗣,百三十余子,已超先祖矣。
  南阳,新帝宫。
  “蓟王何意?”关东群雄齐聚一堂,新帝居高下问。
  轻车将军兼领兖州牧,曹操起身答曰:“回禀陛下。蓟国号‘大汉一藩’。先帝虽赐加黄钺,然蓟王却是诸王。陛下乃大汉天子。即便蓟王心中存疑,亦不敢轻言弑君。疏不间亲,卑不谋尊。便是君臣之道。”
  新帝轻轻颔首:“蓟王行事,向来有礼有节。蓟国乃大汉藩属,无诏兴兵,是为谋逆。朕之帝位,乃先帝授予。无故被废,天怒人怨。祖宗庇佑,上天怜惜。才有今日复立。”
  知晓前后诸情,袁绍有恃无恐:“如此,陛下当可安心。当善守关东之地,与洛阳一较长短。料想,蓟王当有决断。”
  新帝又问:“若弘农王(少帝),诏命来攻,又当如何。”
  曹操笑道:“陛下安心。臣窃以为。弘农王,必不会如此行事。”
  “何以知之?”袁绍忙问。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曹操一语中的。
  殿内群雄,心领神会:“原来如此。”皆暗松一口气。
  新帝亦慨叹:“朕与弘农王,乃叔侄之争。亲疏有别。岂能假他人之手,屠戮家门。”
  “陛下明见。”群雄下拜。
  “南阳帝乡,乃龙兴之地。所产兵甲机关,不输蓟国。奈何屡遭逆乱,赋税不足。诸君可有良策?”新帝问道。
  “徐豫荆扬诸国,颇为富足。或可将本季献费,先行支取。”袁术早眼馋诸国富庶。
  “可行否?”新帝颇多顾虑。年年缴纳献费,乃本朝惯例。黄巾乱后,群盗蜂起。关东残破,故得减免。如今食言索取,新帝恐激怒诸国君。
  “无妨。”袁绍言道:“诚如孟德所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南阳在下,徐豫诸国在上。先亡诸国,而攻南阳矣。且陛下筹措资财,乃为锻造兵甲机关,大利于朝。徐豫诸国当鼎力相助。只需徐豫诸国,敢为人先,荆扬二州,当不落人后。”
  “中丞言之有理。”新帝这便传令:“诏命徐豫荆扬诸国,足额纳献。督造兵甲机关,拱卫关东诸地。”
  “喏。”
  “荆子口前‘草桥关’,扼守武关道。水陆并通,宜当重筑。”新帝早有计较:“取名‘荆关(荆紫关)’,拱卫南都。”
  “钱从何来?”南阳太守袁术试问。
  “献费取之。”新帝答曰。
  “遵命。”袁术大喜。
  “鲁阳县北之‘三鸦道’,为‘趋洛之捷径’,亦是‘出奇之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鸦口上鲁阳关,乃南都北部咽喉。宜当增筑。”新帝又道:“临近关邑,亦酌情增补。”
  “连修二处雄关,耗费极大。单献费一项,恐难度支。”袁术言道。
  “自武帝始,凡遇度支不足,则行卖爵、贷假、榷酤、算緡、盐铁之事,无所不举。”袁绍答曰:“事急从权。陛下当可仿效。”
  “不可。”曹操急忙阻止:“新朝初创,民心未定。若此时行卖官鬻爵,自寻死路矣。”
  新帝言道:“曹将军所言,甚慰朕心。不可急于求成。荆(关)通长安,鲁阳趋洛。先急后缓。如此,当先筑鲁阳,再修荆关。”
  “陛下明见。”群雄下拜。
  “南都兵力几何?”新帝又问。
  南阳太守兼领尚书令,袁术答曰:“有精兵一万。坚兵利甲,弓弩齐备。据险而守,断无差池。”
  “再募三千虎贲,拱卫禁中。”兵不嫌多。
  “喏。”袁术暗自苦笑。朝廷资费,捉襟见肘。陛下处处做万全之备,如何能足够。
  待散朝,新帝独留二袁。
  “卖官鬻爵,虽是亡国之术,却能救人于水火。”新帝开门见山:“关东豪门大姓,何其多也。若为家门子弟,在朝中谋得一席之地。亦是人之常情。”
  “陛下明见。”二袁心领神会。
  “当效先帝西园卖官。价与官秩相当。”新帝一口定价。言下之意,四百石官,卖四百万钱。二千石官,作价二千万。
  “遵命。”袁术抢先领命。
  “此乃权宜之计。”新帝谆谆善诱:“当慎而又慎,不可放滥。”
  “臣等,敢不从命。”二袁领命而去。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默诵《吕氏春秋·义赏》所载名言警句,新帝一声长叹。
  终归,不得已而为之。
  先续命,再治病。
第008章
拍案惊奇
  西域都护府,它乾城。
  它乾城,制霸绿洲,无畏生长。多年未见,旧貌又换新颜。
  横竖十里,周回四十里余。高楼广厦,鳞次栉比。八门洞开,川流不息。首屈一指,乃西域中枢。凡大宗贸易,必经城中八市往来。便是域外奴隶,亦先入市中,修养调理。再分门别类,送入各城安居。西域五十五国,都护百城。人员辎重,皆奔此城。日进斗金,实至名归。
  内中繁华,堪比西京长安。
  蓟国署寺,皆在此地设立分馆。西域大使馆,便是域外诸国,亦常设使节,足见一斑。
  多年奴隶贸易,让域外诸国,盆盈钵满,攫取巨大利益。乃至都护府百城,已破五百万口。尤其它乾一城,足有百万之众。
  域外奴隶,再世为人,永不为奴。号“绿洲自由民”。皆奉蓟王为主,忠心不二。
  如前所说,群狼环伺。周遭皆是奴隶王朝,唯绿洲可享自由。还能逃往何处。为重利所驱。远至大秦,纵横西陆,大小城邦,诸多列国,被三大强国,鲸吞瓜分,不可计数。然却少有杀戮,多行抄掠。
  皆高价贩入西域。且世人皆知,蓟王好胡(女)羡(女)仙。域外诸国,投其所好。西陆亡国公主,纷至沓来。齐聚西域大使馆。乃至人满为患。
  即便如此。罗马、安息、贵霜三国骑士,仍不知疲倦。如蝗虫过境,抄掠周遭小国。若有公主有倾城之貌,甚至能免于灭国。
  无它。万一送至绿洲,得蓟王宠幸,纳入后宫。受封美人,乃至贵人。便等同于和亲大汉。试想,蓟王如何能坐视妇翁(岳父)受辱。
  牵扯蓟王。饶是前二位都护府丞,亦不敢大意。西域大使馆,历经增修。如今之规模,已与离宫无异。
  西域人氏,皆称“西宫”。与漠北都护府所在地,“北宫”并列。又因西域,地处四裔,在诸夏之中,位于极西之地。故被域外胡人,俗称“西夏”。因而,西宫又称“夏宫”。北宫自是“冬宫”无疑。
  俗谓,潜移默化,因势利导。许多事情,并非蓟王本意。然不知不觉间,已约定俗成。
  如之奈何。
  正如云霞卫,各个暗藏贞绢,以备不时之需。能被蓟王临幸。想来,唯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形容此,人生际遇。若能一夜承欢,暗结珠胎。何必待龙珠集齐。
  正因如此。太妃有感何后命麻姑,盗采精元,千里投怀。故才严令禁止。北宫合欢殿,不得擅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