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2006

  二人把臂落座。麋竺问道:“敢问校尉,计将安出?”
  “来时,洛阳遣使传檄。使者为徐州名士王朗。”陈登遂与之交心:“窃以为,天子檄文,必挟私语。陶使君只需奉诏讨逆,洛阳必行重赏,以示天下。陶使君,当拜徐州牧,封将军位。名正言顺,攻伐境内宗(王)贼(寇)。然此举,必与心向合肥侯之关东群雄交恶。家父以为,合肥侯不日当迁都寿春。攻占徐扬,势在必为。那时,合围之势,成矣。”
  见麋竺轻轻颔首,以示认同。陈登遂吐露心机:“徐州三面环抱,一面向海。三面来攻,唯有向海而生。”
  麋竺心领神会:“蓟国横海舰队。”
  “然也。”陈登眼中精光毕露:“非蓟王不能安此州也。”
  言及此处,麋竺焉能不知:“然徐州诸国,皆行海禁。唯重开港津,方能便于蓟王南下。”
  “正是如此。”陈登喜道。
  “当择何处?”麋竺追问。此才是关键之所在。
  “琅琊港。”陈登掷地有声。
  “下邳贼。”麋竺一语中的。
  “正是。”陈登密语道:“下邳贼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攻取泰山华、费,略任城。周遭郡国,不堪其扰。若麋君假‘贼断商道’,重金求见陶使君。引曹兖州出兵讨贼……”
  “『反·驱虎吞狼』之计也。”麋竺脱口而出。
  “正是此计。”陈珪此时方笑道:“曹兖州既来之,岂肯轻易退避。那时,陶使君必遣使北上。求蓟王南下,以逐豺狼。”
  此计,之所以非麋竺不可。只因其富甲一方,徐豫知名。贼人占山截道,商道不通。之于豪商,影响可想而知。重金谒见一州刺史,求开商路,理所应当乃其一。
  麋氏巨富,陶使君必留以后用,言听计从,乃其二。
  再加豪掷千金,游说州中属吏,为其进言,乃其三。
  名声、财富、情由,缺一不可。故非麋竺不可当此大任。
  刺史无兵权。正因权轻,故行废史立牧。陶使君为速灭下邳贼,唯求外援。兖州牧曹操,顺下四渎,旦夕可至。初时便遣使来说,先行示好。求其援军,水到渠成。
  于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若曹兖州贪慕徐州富庶,迟迟不愿撤兵。不得已,陶使君必求蓟王南下。
  如此,则事成矣。
  三人商定细节,陈珪父子先行离去。稍后,麋竺打点行装,自去拜会陶使君不提。
  只叹天下谁人不通蓟。
  前后两汉四百年。奇人异士,英杰辈出。明君,名臣,名士,名人。何其多也。
  蓟王其人若何,其事若何。诸如陈登父子,又岂能不知。便是许攸,亦知王莽不乱,光武不出。
  无贼臣篡汉,中断社稷。蓟王又岂能挥师天下,掘自家祖坟。
  故恩师问道:董卓可为王莽乎?
  于蓟王而言,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并不强求。只需将蓟国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自己当不当九五之尊,并无所谓(近四百万字,还没称帝,便是明证)。
  至于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亦无不可。此乃豪杰也。
  不出陈珪所料。
  孙坚、曹操、袁绍、袁术等,关东群雄,联名上表,求迁都寿春。
  新帝欣然允之。徙封孙坚为扬州牧,袁术继任豫州牧。携家小,乘飞云舰队,浩浩荡荡,奔赴寿春。
  寿春,扼淮水之南。南引汝、颍二水,东连江左,北进中原,西接陈、许。外有江湖为阻,内有淮、肥水利。南北要冲,兵家必争。战国时曾为楚国都城,称郢都。秦设九江郡,治于此,汉高祖时属淮南国,后还称九江郡。今,新帝割据淮南,遂易九江太守为淮南尹。
  扬州刺史刘繇,乃汉室宗亲。
  虽不遵新帝号令,却也无可奈何。听之任之。
第144章
迁都寿春
  楚地崇巫,中原尚礼。
  淮南本是楚地。楚汉相争,霸王乌江自刎。汉王杀白马盟誓,立四百年天汉。楚地虽富庶,却远非帝国心腹。再加前汉时,淮南诸王,三定三叛。亦与汉室离心离德。更加东瓯、闽越等,南蛮北迁。楚地杂糅,尤胜先前。
  时人以右为尊。江左之称,足见一斑。另有“蛮左”一词,亦可佐证。
  如试儿楚礼,只兴于江东,不过江北。亦可知楚汉争锋,余威犹存。直至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楚汉共融,试儿等楚礼,方成华夏主礼。
  时下,江淮大地,正介于楚汉之交。
  新帝本就是合肥侯。立国于江淮之间。又曾兄终弟及,继先帝位。故与南阳帝乡,民情迥异。江淮儿女,多心向之。
  迁都寿春,不啻一招妙棋。
  扬州刺史刘繇,听之任之,亦是迫于时局。闻新帝驾临。寿春城门大开,父老夹道相迎。不费一兵一卒,新帝入城立都。
  “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划此地为春申君食邑,始得名寿春(‘为春申君寿’之意)”。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徙都寿春,命曰郢”。
  前汉时,曾为淮南王都。淮南王铸山煮海,富甲天下。足见一斑。
  及王莽篡汉,颖川许昌人李宪,时为庐江属令。莽末,江贼王州公等起众十余万,攻掠郡县,莽以宪为偏将军、庐江连率,击破州公。莽败,宪据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称淮南王。光武建武三年(27年),又自立为天子,建都舒县,置公卿百官,拥九城,众十余万。六年,汉军攻占舒县,李宪被杀,淮南国亡。
  即便无有合肥侯迁都。稍后,建安二年二月,袁术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足见楚汉遗风犹烈。
  少时,恩师携蓟王南下平乱。蓟王堆钱伐贼,夷豪强黄穰三族。名震江淮。山蛮举家北上,融入蓟国。前后二十载,不下百万之众。尤其督亢城中,多为山蛮所居。今早与汉人无异。后借为太后麟子行试儿之礼,巫山神女远赴蓟国。引九天玄女降灵台,唤醒蓟王。楚女汉王,终成一体。
  换言之,自蓟王南下讨贼,到巫山神女北上蓟国。楚汉和同,大势所趋。
  每年梅雨时节。蓟王泛舟南下,赴巫山云雨会。遂成惯例。
  神女与蓟王,灵肉合一。借昆仑之音,幻化成玄女天降。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是故《云笈七籖·轩辕本纪》有载:“(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
  《合阴阳》亦中有:“入‘玄门’,御交筋,上欱精神,乃能久视而与天地牟存。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等句。此外,《洞玄子》中“玄圃”、《素女妙论》中“玄珠”等,皆与玄女有关。
  玄女之术,可想而知。
  蓟王年年南下,交会巫山神女。亦是修行之旅。
  乃证天地大道也。
  新帝割据之心,昭然若揭。尤其徙封江东猛虎孙坚为扬州牧。现任扬州刺史刘繇,寝食难安。遂将州治,由历阳移至曲阿。
  虽有大江阻断。然惮于孙坚飞云舰队。刘繇遂六百里遣使上洛告急。又命心腹携重礼,前往荆州,求援同为汉室宗亲之荆州牧刘表。
  心腹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平舆二龙”,兴“月旦评”之许劭。
  黄巾乱时,各奔东西。许靖并许氏兄弟,北上蓟国,今为门下功曹掾,醉心“朝闻日评”。
  许劭后为太傅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有人)劝劭(出)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辟为别驾,奉命出使荆州。
  荆州牧刘表,闻乃天下名士许子将来访。携文武出城十里相迎。极尽礼遇。
  许子将,显名于世。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陈寔道术太广,太广就难以周到;陈蕃性情严峻,严峻就不能通达。所以不去)。”
  知陈寔北上蓟国,为四少师。许劭遂绝北投之念。
  岂是一句名士相轻,能够道尽。
  刘表,少时便知名于世,名列“八俊”。可想而知,与许子将相见,能得一句风评,必传为佳话。
  刘表自单骑入荆,重用蒯氏兄弟、蔡瑁等荆州豪族。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不出二载,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
  洛阳少帝广发檄文,今亦传至荆州。
  天使言,只需刘表遣使奉贡,当拜为前将军,假节,封成武侯。
  奈何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故迟疑不决。
  亦想借许子将之口,询问家国大事。
  同车入府,大摆筵席。
  高朋满座,嘉宾云集。
  皆奉许子将为上宾。荆州名流,纷纷离席敬酒。许子将,沾唇即止,惜字如金。众皆铩羽而归,未得半字风评。
  席间,刘表趁机询问洛阳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