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2/2006

  许子将终开金口:“洛阳乃居正朔,使君宜当心向往之。”
  刘表轻轻颔首,又问道:“奈何合肥侯,近在咫尺。另有猛虎卧于床榻之侧,恐为其伤。”
  “此亦不难。”许子将趁机道明来意:“今扬州刺史亦心向洛阳。且与使君同为汉室宗亲。若上下夹攻,首尾呼应,便是猛虎,亦囚于柙中也。”
第145章
贵麟二子
  “别驾言之有理。”刘表又道:“然,只畏猛虎又加羽翼,而翱翔四海。”言下之意,孙坚麾下飞云舰队,乃心腹大患。
  “猛虎之翼,乃出北国。荆南蛮夷之地,常有水衡都尉并海市往来。荆州治汉寿,本为防备荆蛮北进。今四方蛮夷皆归辅汉幕府所辖,荆南无忧,宜将州治迁回。”许子将进言道。
  “当迁往何处?”刘表求问。汉寿位于洞庭西畔,位置偏西、境内丰水,亦诸多不利。
  “吾观襄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水陆之冲,易守难攻。自南阳毁于大水,此城常有紫气盘匝,数月不散。乃大吉之兆也。”许子将答曰。
  “哦?”刘表果然意动。
  诚如许子将所言。襄阳确是水陆之冲。往北,经新野、宛城,可通京洛;往南,经宜城、当阳、江陵,可达汉寿,再南可至番禺。另有沔水横贯过境。水面帆樯如林,百舸争流。由襄阳往西,可舟至汉中。折东而下,可直达夏口(汉口)、秣陵。
  更加襄阳,士族聚集。时,襄阳至宜城间,“有卿士、刺史二千石数十家,朱轩軿辉,华盖连延,掩映于太山庙下”,诸如庞、黄、蔡、蒯、习、马、杨等名望士族,号称“冠盖里”。
  “境广地胜”,“年谷独登,兵人差全”。史载:“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足见丰饶。
  正因襄阳南拊江汉,西屏巴蜀,乃“用武之国”,“御寇要害”。故蒯越曾言:“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见刘表沉思不语,许子将再接再厉:“闻使君于江陵广造蓟式大舡,又命黄祖屯兵于江夏。若迁郡治于襄阳,可互为犄角,共御猛虎于江左。则高枕无忧矣。”
  “襄阳本是兵塞,内城狭小。若迁郡治,宜当择址新筑。”刘表言道。
  “凭荆州之富足,此又有何难?”许子将笑言:“若广募蓟国良工,月起重楼千栋,一年足矣。”
  “别驾所言极是。”刘表这便定计:“宜开港津,与蓟国互市。”
  “若海市舶来,则荆州无忧矣。”许子将抚掌笑道:“刘扬州叔父(刘宠),乃蓟少师。焉能坐视州郡为他人所占。”
  刘表心领神会:“青州刺史(刘岱)乃刘扬州兄长,闻豪掷数十亿钱,求购蓟式大舡。若兄弟齐心,守望相助。何惧猛虎之患。”
  闻弦歌而知雅意。许子将遂密语相告:“不瞒使君,刘青州已遣使供奉,官拜后将军。徐州刺史陶谦,亦心向洛阳。不日当遣使上洛,拜左将军。另有益州刺史(刘焉),拜右将军。”
  “后将军,乃为当朝太师,岂可另授。”刘表言其谬误。
  “何车骑,新拜大将军。太师已继其将军位。”许子将答曰。
  “原来如此。”刘表这才醒悟。自南阳毁于大水,二帝之争,高下立判。汉室宗亲,出为一州刺史者,多已心向洛阳。无怪合肥侯迁都寿春,虎视江左。不求一统九州,只为割据半壁江山。
  许子将察言观色,知此行目的已达。遂暗自松气。
  忽听刘表又道:“太师非纯臣,久必生乱。”
  许子将叹道:“使君大才。窃以为,乱汉者,必(董)卓也。”
  “董卓位列上公之首,掌一朝权柄。天子养虎成患,岂能甘心放权。料想,君臣必生间隙。太师为自保,恐行梁冀旧事。废立天子。”刘表颇多慨叹。
  先时,梁冀为大将军,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三帝。
  冲帝即位时,年仅二岁,朝政皆由梁氏把控。质帝八岁即位,桓帝即位,虽已十五,然桓帝皇后又出梁冀之妹。且在立质帝、桓帝前,李固等人,欲立清河王刘蒜。刘蒜年长,又“为人严重,动止有法度”。若即大位,足可还政于朝。便在此时,大宦官曹腾私下进言:“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将军受祸不久矣。”
  梁冀遂罢此议。
  至此及汉末,权臣扶立幼主,遂成惯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董卓上位轨迹,当与梁冀,如出一辙。
  或有人言。董卓并非外戚,岂能与梁冀比肩。
  洛阳南郭,东罼圭苑,太师府,鱼梁台。
  “结为外戚?”董卓于百忙中,接见来访尚书令,许攸。
  “然也。”许攸进言道:“今陛下虽不及元服,然按祖制,可先行定下姻亲。待元服后,再行婚仪。闻太师有一女孙,年纪与陛下相当。深得太师宠爱。何不……”
  “哼!”董卓嗤鼻道:“刘氏种,不足娶(董)某女孙!”
  许攸急忙劝道:“太师慎言。恐隔墙有耳。”
  董卓这才稍有收敛。待心平气和,亦知许攸此计,利大于弊。少帝乃出何氏。若以女孙配之,何董皆为二戚。董卓非但稳坐太师大位,且与汉室之关系,亦可稍加弥合。
  “天子若假年幼,百般推脱,岂非徒惹人笑。”董卓仍有顾虑。
  许攸早有定计:“前中常侍唐衡族子(唐)瑁,有一女。年纪与天子相若。可先纳为帝妃。再聘帝后,天子自当无言。”此乃投石问路之计。
  “莫非前司空,颍川唐珍族女。”董卓言道。唐衡,桓帝时与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力诛梁冀,封汝阳侯,时称“五侯”。唐衡贪暴,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后嫁荀彧。延熹七年死。赠车骑将军。其弟唐珍,历任司隶、太常、司空。唐珍兄唐玹,曾为京兆虎牙都尉、京兆尹。另有族弟唐瑁,今为郡吏。家中一女,知书达理,有国色。
  “正是。”许攸答曰。
  “倒也出身名门。”董卓轻轻颔首。
  偷窥董卓面色,许攸眼中精光一闪。
  须臾。果听董卓瓮声道:“天子卑贱。不及先帝贵子,更不及太后麟子。若结亲,宜当择贵麟二子之一。”
  此,亦不出许攸所料,更是此行之真正目的。这便故作迟疑:“天子毕竟年长。弟,岂妻兄前(岂能先于长兄娶妻)?”
  “喔……”闻此言,董卓眼中阴霾,久久不散。
第146章
汉宫女主
  翌日,董卓上疏。言,天子孤身无依,宜当纳妃,为其伴侣。
  并举前司空,颍川唐珍族女,唐氏为妃。
  太师此举,少帝并百官皆无异议。唐氏有国色,且出身名门。便是何后见之,亦颇多赞许。遂定下婚期,先纳入宫中,待陛下元服,再行大礼。
  人称唐姬。
  自太皇北巡,何后别居。汉宫终有女主矣。
  少帝得唐姬相伴,亦解心中烦闷。虽不知人伦之乐,却也竹马青梅。形影不离。
  徐州刺史府。
  陶谦大摆筵席,宴请东海豪商麋竺、糜芳兄弟二人。
  麋氏兄弟,携军粮十万石,蓟钞千万钱,金银珠玉,不计其数。献于当面。陶谦焉能不喜。遂奉为上宾。
  麋氏巨富。徐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与会宾客,借离席敬酒,暗自结交。尤其陶谦麾下,如亲信曹宏,下邳相笮融,彭城相薛礼等,皆贪财之辈。谄媚嘴脸,可想而知。
  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能与东海麋氏称兄道弟,带故沾亲,坐享富贵矣。
  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宾主尽兴,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麋竺借离席敬酒,面陈心中所忧。
  “今下邳贼阙宣,聚众数千,自称天子,占山截道,攻城略地。徐州百姓,苦不堪言。我等亦饱受其害。”
  陶谦心领神会:“商道断绝,乃某之过也。”
  “使君,爱民如子,举州大治。功莫大焉。何过之有?”麋竺再拜言道:“阙宣乌合之众,实不堪一击。在下不才,愿募私兵,为民除害。”
  “哦?”陶谦略作思量,这便试问道:“莫非,贼人贪君之巨富,欲破坞堡。”
  “正是。”麋竺面露悲容:“不得已,唯有将家入海,避入郁洲山中。”
  “贼人着实可恨。”陶谦话锋一转:“然,私募部曲,恐遭非议。此贼既出州境,某自当为民除害。”
  “多谢使君!”麋竺肃容下拜。
  携重金而来。陶使君自当有求必应。
  罢筵后,遂开府议。
  恰逢别驾赵昱,上洛未归。亲信曹宏于是叫嚣道:“贼帅阙宣,为祸日久。宜当除之,以儆效尤。”
  下邳相笮融亦进言道:“贼人辗转山海之间,截断粮道商路。百姓兵士皆苦。且徐州接山连海。泰山等地,时有叛乱。若等阙宣坐大,悔不及也。”
  彭城相薛礼却道:“州郡苦无兵卒可用。自保有余,出讨不足。如之奈何。”
  与会众人各自嗟叹。刺史无兵权。郡国兵卒,各有其主,不尊号令。正因缺兵少将,下邳贼阙宣,聚众不过数千,便胆敢自称天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