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1/2006

  “神仙之事,非我等所能虑及。”赵云言道:“夜已深,且去安睡。”
  “也好。”陈到自去营帐。赵云便在白龙身旁安睡。
  赵忠营帐。
  三师齐聚。
  甘始言道:“我等夜观天象,此去襄阳,乃大凶之兆。夫人当乔装潜行,不可裹挟流民同往。”
  赵忠目视三人,表情淡然:“常闻莫测天机。不料三位上师,竟如此笃定。”
  “内中隐情,老大人何不明言。”青牛师封君达,求问。
  “夫人神智。先纵西园大火,再轻车亡命南阳。所求,便是‘死里逃生’也。”毕竟同道之谊,赵忠遂坦露心迹:“待此事了。世间再无何后,只有甘夫人。”
第216章
触类旁通
  “老大人言下之意,夫人早有此谋。”甘始问道。
  “正是。”赵忠叹道:“然能有今日,亦是应变有术。”
  “愿闻其详。”三师求问。
  “那日,自暗渠出逃,避入函园。夫人问何苗,洛阳八关,何处可出逃。何苗答曰,伊阙关守将李肃,乃是旧交,可经此出关。夫人这才避走南阳。又令李肃事后通报,引董卓追兵南下。”赵忠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借尸出城,蒙混过关。送葬新野,水到渠成。今,裹挟数万流民下襄阳。乃‘鱼目混珠’之计也。十日之内,追兵必至。乱军之下,流民四散。夫人裹挟其中,只需有人诈言,夫人命丧黄泉。众口铄金,必成流言,‘三人成虎’之计,成矣。稍后,天下皆知,何后死于乱军之中。‘死里逃生’也。”
  “原来如此。”三师疑窦尽消,涣然冰释。难怪左右皆称夫人神智。闻个中详情,方知名不虚传。重金请千秋三师护驾,非为携子归国就藩。只为假死脱身。与旧我,一单两断。
  赵忠又暗中笼络,收买人心:“待事毕。夫人,母凭子贵,入蓟王宫。三位上师,四海馆中,云台观邸,必有一席之地也。”
  “承老大人吉言。”青牛师亦不见外:“蓟王三兴汉室,乃天命所归。能投蓟王门下,亦是顺天承福也。”
  帐中众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新野至襄阳,二百五十里。甘夫人车队裹挟流民,日行不过二十余里。需十日方可走完。一万秦胡铁骑,陈兵宛城不动。其用意不言自明。
  华雄不敢怠慢。连出斥候,将沿途山水地形,甚至废墟坞堡,纵横沟壑,皆汇聚成册,收入囊中。
  日夜揣摩,预设战场。务求最大胜算。最小战损。
  话说。自单骑入二崤城军堡。华雄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仿楼桑演武场,军堡内设军校学堂。传授行军扎寨,战阵兵法。华雄本粗通军阵,凭勇猛取胜。自入军堡,得良师益友,言传身授。广有精进。更有甚者,麾下三千兵马,皆出幕府五校,随蓟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自伍长、什长、屯长,军候,乃至军司马,皆深谙兵道。
  上下联动,左右顾应。“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令兵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五百王骑,游击突袭、横冲破阵,轻重皆宜。
  尤其造价昂贵,五年乃成。便是蓟王不惜工本,成材率亦不足五成之丈八马槊。王骑人手一柄。先前小试牛刀,所向披靡。令华雄信心大震。
  五百王骑,冲锋破阵。不求全歼,只为斩将夺旗。
  流民队伍,一日多过一日。一日慢过一日。
  日行不过十余里。
  眼看大限将至。何苗日夜忧思,如坐针毡。反观甘夫人,却越发云淡风轻。
  所谓“关心则乱”。事不关己,方能高高挂起。一万秦胡铁骑,磨刀霍霍,虎视眈眈。夫人何以,丝毫不乱。
  何苗一声暗叹。果然巾帼不让须眉。
  “二兄何故叹气。”甘夫人自帘后言道。
  “禀夫人,臣有感而发。”何苗答曰。
  “可是心忧追兵将至。”甘夫人焉能不知。
  “虽忧身后追兵,更惧前路漫漫。”何苗答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甘夫人吟诵千古名篇。
  “夫人神智,臣远不及也。”何苗苦笑:“不知为何,心头总有一丝忧惧。却又无法言明。”
  “闻二兄,曾问许子远,连环苦肉计,可有下环。”甘夫人言道:“二兄虽智机不足,然却能引伸触类。《易》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此便是二兄,过人之处。”
  何苗涩笑:“臣,惭愧。”
  “人皆称我,神智夫人。实则,不过是博览兰台群书,集众之长,补己之短罢了。”
  言及此处,何苗索性直言:“敢问夫人,当真‘假死’乎?”
  “自然是以假乱真。”甘夫人,神色不变。
  何苗又如何能看破:“恕臣无礼。窃以为,夫人欲以死明志。如此,方能为阿斗,谋取天下。”
  “二兄权且道来,我姑且一听。”甘夫人,神色如常。
  “阿斗乃麒麟送子。又得西王母降为弥月之喜,巫山神女降为试儿之礼。董卓废长立幼,自取灭亡。王美人贵人,如何能比夫人麟子。先帝困龙台上,连下二诏,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诚如《书》曰:‘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天下道理,如五行德运,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单就先帝二诏而言,先有‘兄终弟及’,传位合肥侯,再有‘父死子继’,传位史侯。史侯无子,故又行‘兄终弟及’,传位董侯。待董卓授首,董侯被废。弟及登基者,必是麟子无疑。”虽中人之姿,窥不破甘夫人所谋全局,然诚如先前所言,何苗竟触类旁通,着眼于天下大势。
  于是,殊途同归。
  “夫人不死,何安蓟王之心。”何苗字字诛心。杀其母,立其子。两汉四百年,屡见不鲜。“永乐董太皇,豢养逐鬼童子。众皆不解其意。后王美人暴毙,董太后收养贵子,与逐鬼童子相伴。众人方知,乃鱼目混珠之计也。换言之,王美人必有一死。夫人以为然否?”
  “然也。”甘夫人终见动容:“王美人纵然不死于太平道之手,亦会假我之名,暴毙万金堂中。先帝之所以心向次子,只因次子,外戚势孤。杀王美人,如屠鸡犬。先帝精于算计,自求最大得利。”
  “莫非,夫人之际遇,亦如出一辙。”何苗忙问。
  甘夫人答非所问:“自出西园,已有几日?”
  何苗略作思量,这便言道:“已有十余日。”
  “二十日,可乎?”甘夫人又问。
  “恕臣愚钝,不解其意。”何苗心中急切,可想而知。
  奈何甘夫人,已戛然而止。
  “二兄毋需多问。”稍后,闻甘夫人轻声言道:“稍后自有分晓。”
第217章
背水一战
  所谓“金口玉言”。又说“卑不谋尊”。
  先帝弥留之际,连下二诏。且二诏又各自流传,未遭人灭口。
  当作何解?
  此乃天意也。
  先帝贵为天子,岂能有错。于是,两份诏书,皆有效力。正如“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遂成完美“皇位沿袭闭合环”。
  先兄终弟及。合肥侯登基为新帝,立灵帝皇长子为储君。后父死子继,史侯登位。史侯少年天子,尚无子嗣,于是再由弟及。董侯取而代之。
  董侯更加年幼,必还行“弟及”。如此,当是麟子无疑。
  唯一掣肘,便是何后。
  即便蓟王,纯臣无惧。然蓟王麾下,六大谋主,又岂能置主公于险地。
  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且何后如何能自降身份,再嫁蓟王。唯有以死明志,行托孤之举。
  于是后顾无忧,皆大欢喜。
  明知甘夫人自寻死路,然何苗却束手无策。以泪洗面。
  这日被赵忠窥见。遂暗中劝解:“岂不闻,背水一战,向死而生乎?”
  何苗摇头反问:“老大人竟也无惧乎?”
  “老奴,老将至矣。人之将死,何惧之有。”赵忠目光坦然:“人到暮年,能得其主。何其幸也。”
  何苗又问:“老大人以为,此去,又几分胜算。”
  “万中之一。”
  不说便也罢了。何苗听闻,一时面如死灰。何苗刀锯余人,生死早置之度外。奈何心牵甘夫人母子,如何能见死不救。
  见苦劝无用,赵忠摇头自去。
  何苗心如乱麻,却又无可奈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