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2006

  《周礼·天官·膳夫》:“以乐侑食(乐舞助兴以佐餐),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疏曰:“膳夫品物皆尝之,王乃食也。”
  后妃待王驾之时,亦是无极殿中宫女,尝食之机。膳夫(女庖人)先尝,宫女次之。而后,始用膳。
  用膳毕。蓟王离席,后妃起身相送。
  蓟王稳坐,后妃不可擅离。
  蓟王升瑞阁理政。阁中如宋贵人等,皆先入先食。膳食由宫女捧入,制式与无极殿同,唯份量稍减。贵人、博士、女史等,于外室就餐。饮食皆不入内阁。
  换言之,瑞麟分内外二阁室。外室曰“瑞”,内阁曰“麟”。合称“瑞室麟阁”。
  笔笔皆有来由。便是如此鞭辟入里,纤毫毕现。
  无有金刚钻,毋揽瓷器活。
  帝王家的日常,事无巨细。《蓟王起居注》,绝非谁人皆可,秉笔直书。
  此时,南宫少府书呈,尚未送达。蓟王所理,多是家事。
  宋贵人首开呈报:“青州刺史来函,询问舰队督造事宜。”
  年前,青州刺史刘岱,筹措三十亿巨资,向蓟国订购翥凤舰队。稍后袁绍出为北海相。素与刘岱不和。更加孔融亦奉命入青州,与袁绍明争暗斗。奈何袁绍有兖州牧曹操,扬州牧孙坚,陈列左右,互为犄角。飞云、盖海二舰队,绕行河海。刘岱不敢相争,唯固守州治临淄。急盼翥凤舰队,早日抵达。
  “如何?”刘备遂问。
  “诸舰已造毕,唯剩旗船翥凤号,尚在督造中。”宋贵人答曰。
  “飞云、盖海、游麟、翥凤,四大舰队得其一,足可纵横河海。”士贵人进言:“刘青州,左右比邻,皆得其一。如何能不心急。闻,先前多有将州治徙往平原之意。后被孔融劝阻。”
  “常闻‘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周至汉,齐都临淄,立城千三百余年。战国时便‘民众殷富’,海内称最。前汉初‘市租千金’,‘巨于长安’。‘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为‘五都’之一。便是今汉,亦是通都大邑。”蓟王言道:“弃守此城,智者不为。”
  “夫君所言极是。”马贵人亦有主见:“若将州治北迁平原,则将河南半壁州土,拱手相让。刘岱心向洛阳,若失半壁州土,以大河为界,关东当为豪门所占,汉家恐无立锥之地。”
  “徐州又如何?”青徐二州,上下呼应。进可夹攻,退可协防。青州若失,徐州不保。
  “徐州牧陶谦,为内贼所绊。更有曹兖州客军于此,有心无力。”宋贵人答曰。
  “传命将作寺,全力督造。待渤海解封,大河解冻。翥凤舰队,当顺下青州。驰援刘岱。”蓟王言道。
  “喏。”
第285章
共分天下
  因二日并天。天下十三州,洛阳并寿春二帝,皆有指派。
  如北海相,时史侯并合肥侯,便分授二人。史侯授予孔融。合肥侯授予袁绍。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又先行先达。遣麾下私兵,剿灭东莱贼。名声大振,受北海王礼遇,主持国政。待孔融抵达,袁绍命麾下,四门紧闭,不放入城。孔融无奈,唯有转投时青州刺史刘岱。权且安身。
  刘岱待以上宾之礼。先前,遣使上洛贡献,受封州牧并四方将军,亦多纳孔融谏言。
  青州本为富庶大州。然受两汉之交大海侵所害。渤海湾并莱州湾,沿岸诸县,今汉初悉数废弃。后海水渐退,更加二百年休养生息。青州又见繁盛。
  奈何,自桓灵以来,青州灾异频发。北海地震,黄县海啸。豪强大肆兼并,自耕农家破人亡。再加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天灾人祸,叠相侵凌,百姓苦不勘言。还有雪上加霜,“八州并举”、“拥众百万”黄巾之乱。
  史上,黄巾曾屯于青州,与朝廷抗衡二十余年。兵祸绵延,生灵涂炭。青州百姓,万民饥流,十室九空。千里无鸡鸣。
  万幸。今有蓟王横空出世。讨黄巾,灭海贼。青州诸侯众多,汉室宗王因而大兴。如平原王刘硕、济南王刘康、齐王刘承,北海王刘某,皆国力大增。
  青州诸王,因夹在幽冀诸王,并徐豫诸王间。故摇摆不定,多行骑墙。究竟心向何方,尚无定数。亦知抱团取暖。招募私兵,拼凑联军。自保有余。
  刘备窃以为。如平原王刘硕,乃桓帝胞弟。建和二年,受封平原王,留博陵。因嗜酒,多过失,(桓)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桓帝崩后,刘硕就国。一改先前,嗜酒如命。平原国,因近冀州,耳濡目染,渐与蓟国趋同。且对灵帝,颇多微词。
  毕竟。若论兄终弟及。桓帝崩后,二弟平原王刘硕,三弟渤海王刘悝,皆可继承大位。刘悝曾出夺诏之风传。后满门被害。受此所激,平原王刘硕因而发奋。
  然心中如何作想,外人又岂能尽知。故与青州诸王迥异。平原王心向蓟王多矣。且平原扼大河两岸。南岸高唐县,北岸平原县,皆坐拥航运之便。正因如此,青州牧刘岱,欲将州治,徙往平原,或入高唐,或入平原。二县择其一。
  除去毗邻冀州诸王,平原王心向蓟国,亦是主因。蓟王心向洛阳,刘岱治平原,足可自保。
  “齐国,今又如何?”心念至此,蓟王遂问。
  “齐国,都临菑(临淄)。六城,户六万四千四百一十五,口四十九万一千七百六十五……”得女史呈报,马贵人将齐国国情,娓娓道来。
  “黄巾乱后,有增无减。”蓟王言道:“足有五十万众。”
  “夫君明见。”
  “国中兵丁几何?”
  “只说三千之众。”马贵人言道:“当不下数万之众。”
  “青州诸王,可组联军几何?”此才是重点。
  “若破釜沉舟,可足十万大军。”马贵人所答,亦不出蓟王所料。
  黄巾乱后,蓟王大汉一藩。宗王亦随之兴起。尤其黄金台上群仙会。“代汉者,宗王也”,解语广为流传。更助汉室宗王,图谋天下之气焰。
  淮泗诸王,皆以陈王宠,马首是瞻。先前,陈王宠与蓟国颇多往来,互通有无,日渐强盛。更加宠“有勇,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国相骆俊亦有贤名。黄巾乱时,拥众十万。今,皆披楼桑兵甲,蓟国武装。乃淮泗第一强藩。号“关东藩首”。
  诚然。“关东藩首”自无从与“大汉一藩”,相提并论。然足可为淮泗诸王所拥。徐州牧陶谦,左支右绌,捉襟见肘,亦因境内宗王,阳奉阴违。不尊号令。
  是故。此一时,彼一时。陈王自立之声,时有风传。只因合肥侯迁都寿春,近在咫尺,虎踞于腹。故陈王宠,不敢恣意妄为。名义上,仍尊合肥侯为帝。
  关于合肥侯,京师洛阳,已有人暗称其为“淮南帝”,或“南帝”。便是朝中百官,私下亦不称合肥侯,而尊“寿春王”。换言之,合肥侯所立关东朝堂,于公于私,正被变相认可。
  毕竟,废帝诏书存疑,且兄终弟及,亦是先帝所立。礼法道义,终归说得过去。
  见蓟王无语。宋贵人忽言道:“称皇可乎?”
  “贵人何意?”蓟王尚未会意。
  “称皇不称帝。”宋贵人言道:“本朝亦有先例。如灵帝继位,追尊其父为孝仁皇。又如桓帝郭贵人薨,有司奏请追尊其为‘桓后’,亦是‘称后不称皇后’。灵帝以‘郭姬相谮嫡氏’罢议。”
  蓟王这便醒悟:“贵人之意,合肥侯‘称皇不称帝’。”
  宋贵人言道:“灵帝,建宁元年,尊先父为孝仁皇。却不知‘孝仁皇’位,可否父死子继。”
  “追尊,皆死后追之。焉能传位活人。”蓟王摇头。
  宋贵人似有所指:“然,时至今日,礼乐崩坏,朝政日非。更加两汉之交,更始帝所立玄汉,与光武所立今汉,可比今日之时局乎?”
  蓟王问道:“莫非,此乃合肥侯所欲。”
  “正是。”宋贵人兄,宋奇,今为鲁相。与淮泗诸王,颇多往来。宋贵人,既有此言,必出宋奇授意。
  略作思量,蓟王言道:“无论董卓,亦或是王允,断不会令合肥侯如愿。”
  宋贵人又进良言:“洛阳不允,许另有他人允之。”
  阁中诸贵人,如何能不醒悟。
  “弘农王。”
  “唉……”蓟王一声叹息。本以为,董卓授首,复兴在望。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前后二废帝,竟私下勾结。仿两汉之交,二汉并立。欲乱天下。
  弘农王宫。
  待合肥侯使,上呈礼单。弘农王遂问道:“不知叔父,何所求。”
  使者伏地答曰:“欲与王上,共分天下。”
  “愿闻其详。”弘农王眼中,一闪精光。
第286章
在所难免
  “洛阳天子,乃董卓所立。今董卓被诛,三族皆亡。王允等人,骂为‘汉贼’。贼臣废立之举,自当作废。王上,仍是天子矣。”
  使者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弘农王又道:“朕(非‘孤’)若重登大位,合肥侯当如何相待。”
  “依虎牢雄关为界,关东当为我主所得。我主可称‘皇’,而不称‘帝’。同为汉室,各祭宗庙。”
  “却不知,洛阳王允、吕布,并十万大军。又当如何。”此乃心腹之害。弘农王自就藩,心灰意冷,疏于国政。且弘农裹挟在二京之间。西京长安,扼潼关。东都洛阳,扼函谷。雄关漫道,易守难攻。弘农一地,豪门林立,结墙自守。弘农王亦有心无力。一言蔽之,弘农王无钱无粮,无铁无兵。如何能攻下雄关,重回洛阳。
  “十万大军,半数出关东。”使者一语中的。
  先前,四方将军,征讨四方。就地取食,就地募兵。麾下兵卒,多为关东子弟。唯时后将军董卓麾下,多并州胡杂。
  “莫非,叔父能令十万大军倒戈。”弘农王不信。
  “董卓任人唯亲。为掌十万大军。故军中将校,多出西凉。”使者知之甚祥:“只需京师,四起流言:悉诛凉州人。京师必乱。王允、吕布,皆非凉州出身。十万大军,互相攻伐,兵乱一起,二人恐难善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