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7/2006

  “愚公移山乎?”绾妃言罢,后妃皆笑。
  “为夫岂止移山填海,欲求布种天下也。”蓟王扬眉一笑,英姿勃发。
  后妃无不倾慕。
  出汤舍,便是游泳馆。曲水流觞,身舒气爽。
  击鞠、赛马,舞乐,百戏,再共沐温泉浴。“温泉水滑洗凝脂”,“始是新承恩泽时”。美人尚不足百。三百御姬,唯有美人十余。还需并云霞卫,拱卫王宫。不能常伴蓟王身侧。一里之回,七重错落。如蓟王有感,即便足不出宫,亦可一统天下。
  晚餐毕。蓟王升合欢殿。与侍寝妃嫔欢聚不提。
  国境一再东延。几将环渤海并辽东湾,绵长海岸,悉数裹挟。凡有水入海,必淤有沙洲。筑堤造港,舶来船户。数载必兴。
  蓟国木兰舟,日夜三千里。往来各港,何其迅捷。国境东延,距三韩半岛,并倭国列岛更近。更加千五百五人口。《圩田制》下,分户不析产。十县并入,尤其朝都、昌黎二郡,郡境阔长。无虑山广袤草场。近海又适圩田。背山向海,春暖花开。
  无终为乌桓王庭所在。与良乡、蓟北,潞,四县并一郡。取名:大通郡。
  蓟北、良乡,乃春秋时燕国都,并中都乃其一。四县横通四郡,郡治蓟北县,乃通都大邑为其二。“无以名之,此之谓大通(通于大道)”,是其三也。
  二千石大通守,蓟王授予高阳令顾雍。
  蔡邕门下,高阳令顾元叹,德才兼备。自上任,政绩常列前茅。蓟王曾言其有“宰相之姿”。虽憾未能二千及冠,亦差之不远矣。
  高阳令,由最年轻之太学祭酒徐干,继任。
  徐干,字伟长,北海剧县人。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五言诗,妙绝当时”。自幼勤学,年十五便可“诵文数十万言”。二十岁时“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时人赞其论:“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
  北上蓟国,本为游学。儒宗亲考,拜为博士。及冠为人师。轰动太学。
  今为高阳令,亦实至名归。
  至此,蓟国广有三十七县,五尹六守。稳坐大汉一藩。
  蓟王凿穿内外水路,连通八流四海。再加蓟国造船术,一骑绝尘。集墨门机关术之大成。辽东、岭南大木,足量供应。饶是四百城港,船坞灯火通明,匠人通宵达旦,白波、无极,各式船券仍堆积如山。专用器钞,一券难求。旧船改造,亦如火如荼。
  因无终、无虑、扶黎三县,安置内附乌桓。
  王允欲取辽东,安市、汶、平郭,三县补之。被蓟王谢绝。言,封国足可取食。
  或有人言,如涿郡,前后有多县,并入蓟国。今郡境狭窄,何其苦也。无妨。蓟王少守白檀,远征漠北。肃清长城沿线。收复前汉长城外故土,三千里。重筑旧城,安置边民,通商互市,自给自足。如白檀,今已有十万民居于此。
  尤其居延外道,沿线城邑。丝路流金,胡商漫道,海客往来。因而兴起,广有人居。足够幽州诸郡分润。
  至于沿线守军。有蓟王坐镇,何愁丝路无兵。
  高车十二侯国,因副伏罗妃,和亲蓟国。互市多年,丰衣足食。先前所占废县,早已焕然一新。城池重筑、官道重修。水陆通达,采暖足备。谓“流通溢价”。马邑、牛牢、羊圈,诸多特产,贩卖蓟国。获利之丰,无可计数。
  漠南各部,据地利之便。
  漠北没鹿回部,并六氏高车,亦出北海珍货,并冰原白虏。
  “秦人呼鲜卑为白虏。”
  时下,鲜卑已内附,不可再称胡虏。冰原白虏,丰毛饶须,壮硕欣长。先前因身藏缺陷,有碍观瞻。故多充作劳力,无人聘娶。
  然自华国老,伐毛洗髓术大成。
  白虏伐毛洗髓,身价陡增。直逼鲜卑婢。
  散布于鲜卑利亚,广袤冰原内的诸多部落,被扫荡一空。举族贩入白檀,日有千人。蓟人耻于蓄奴。遂与白虏各部大人,签订券书,举族客庸蓟国,耳濡目染,日益开化。
  没鹿回部,并六氏高车,因成巨富。
  如前所说,高车六氏美人,亦从媵副伏罗妃。今夜,便是副伏罗妃并六氏美人,及旋波、提谟,玄天二女,同侍寝。
  时至今日,蓟王“容成(御妇人)术”大成。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已无需刻意避开孕期。
  上元夫人,曾私语道:“容成公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道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发白复黑,齿落复生。王母却言,另有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术成能御三百女。”
  蓟王将信将疑。随口问道:“何为‘五女之法’?”
  “王母却未明示。妾,窃以为,自女子年十五及笄,十载一算。少、青、壮、中、老,此五女也。”上元夫人答曰。
  “如何修炼?”蓟王又问。
  “九天玄女降,素问灵台开。”上元夫人出口成章。必王母所授。
  “原来如此。”蓟王这便醒悟。非巫山神女,不可为。
  仙门之术,玄而又玄,虚无缥缈。有缘自得,强求不得。
  汉中西乡,午子山(武子山)。
  三峰削立,二水环流,山岭有洞四五,深不可测。风出入有声,谓之风洞。又称午子洞。
  青牛师封君达,循踪而至。立于午子风洞前,朗声言道:“张仙姑在否?”
  “何人扰我清静。”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封君达答曰:“贫道封君达,奉天命至此。”
  “原是青牛师,失敬。”
第048章
权驱寰宇
  “仙姑可否,现身一见。”封君达言道。
  “上师,既奉天命,何不明示。”洞主不愿现身。循踪而至,必有原因。若心怀叵测,恐遭暗算。女仙洞中修行,内中必有万全准备。故轻易不出。
  “仙姑当知,自黄巾乱后,仙门式微。我等修道之人,皆被牵连其中。徼外佛门兴起,或自西域,或至南海,齐奔中夏而来。时永平七年,明帝夜宿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遂遣使身毒,问佛道法。又建白马寺,于寺中图画形像焉。”言罢,青牛师笑问:“敢问仙姑,明帝梦从何来。”
  “必中‘摄魂术’也。”不愧是同道中人。
  “然也。”封君达答曰:“仙姑可知,时蓟王入朝辅政。上元夫人,暗施瑶池仙术,不料蓟王半途而醒,遂破摄术。”
  “竟有此事。”女仙暗自心惊。
  “正是。”青牛师言道:“若无明主,拨乱反正,重造仙门。世人皆弃仙门于不顾,待尽纳百姓入佛门,中夏必成佛国也。”
  “以明帝之尊,亦难免中术。蓟王竟能不中。”仙姑终于醒悟:“上师便以为,蓟王乃三兴之主。”
  “蓟王纳仙门入宫,助王母重建西王母国,御西佛于国门之外。更有天光三殿,(观)天阁女仙,常伴身侧。便是巫山神女,亦甘为王所驱。故,贫道窃以为。观天阁,当有仙姑一席之地。”青牛师道破来意。
  “果然如此。”张姜子已有所悟,却话锋一转:“然蓟王与佛门莫大干系。闻安世高兄妹,皆与蓟王相交莫逆。更有都尉玄,屯驻燔史关。年年引车队南下。欲凿穿冰原,续接身毒佛国。若真有此捷迳,佛门弟子无需远涉西域,便可经身毒,顺下冰原,直入巴蜀。蓟王求佛之心,与明帝何异?”
  “不然。”毕竟身入云台观(邸),坐享国俸。封君达深知蓟王行事:“若一心求佛,何必年俸亿钱,助王母复国,守备昆仑。”
  “蓟王究竟何意?”张姜子追问。
  “丝路流金乃其一。欲南下身毒为其二也。”封君达答曰。
  “灭佛!”张姜子脱口而出。
  “非灭佛,乃为灭佛国。”封君达,一语中的:“和亲秦后,诞白帝子。迎娶甘后,孕赤帝子。立北渚司寒馆,祀冬神玄冥。欲将公孙王后所生嫡长子封,立为玄(帝)子也。”
  “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玄帝叶光纪。”将五天上帝,依次诵来。张姜子幡然醒悟:“蓟王欲一统寰宇乎!”
  “‘权既在手,寰宇可驱。’”封君达叹道:“蓟王所求,王权也。”
  “天命如斯乎。”张姜子一时气血涌动,浮想联翩。
  “仙姑愿助蓟王,权驱寰宇乎?”
  “固所愿也!”音犹在耳,仙踪已现。缥缈仙姿,凌然高绝。
  封君达自惭形秽,竟不敢正视。
  欲权驱寰宇,灭尽佛国,又免疫仙术,汉家之主。于诸夏仙门而言,重重利好,当真千载难逢,可遇而不可求。
  若能助蓟王一统寰宇,可修成真仙否?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活一世。终归有所欲,有所求。仙门亦不例外。
  蜀中金堂山,龙桥峰。
  “金堂山,水通于巴汉,以山有‘金堂’,因以名山云。”
  千秋三师之甘始并东郭延年,寻踪而至,慕名而来。
  李八百,久居蜀中,乃有名真仙。洞天福地,周遭信众,久聚成落。便是蜀中官吏,亦常携重礼,登山求术。
  闻千秋三师登门,李八百遂断修行,亲出相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