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2006

  三叔这便起身笑问:何事如此隆重?
  二叔亦放下酒杯,偷眼看爱子刘文。
  刘备这便将督亢城仓之事,细细道来。有道是‘高筑墙,广积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珍珠为宝,稻米为王’。‘虽有千金,无如斗粟’。‘一朝无粮兵马散’。
  类似名句,历史上不要太多。足见粮食是何等的重要。
  城仓长,食俸虽不如一城之长。对一方诸侯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事关生死,不可不察。
  见众人皆沉默不语。刘备这便命人撤去酒宴。请来母亲和两位义母,居中正座。义父黄忠、两位义弟也陪坐左右。
  刘备先向母亲,义父、义母行大礼。然后端坐于母亲身前。
  目光环视一圈,这便喊了句:大兄。
  刘文浑身一震。深吸一口气,这便稳稳起身。碎步走到堂中,跪坐在刘备对面。
  主臣有别。
  刘文五体投地,口呼少主。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大兄,我意使你为城仓长,不知意下如何?
  堂内一阵惊呼。别说二叔,就连老族长亦未曾料到。
  刘文伏身再拜:才疏学浅,恐难胜任。
  刘备又笑着扶起:我已问过恩师。恩师说大兄‘为人淳厚,有长者风’,‘可堪大用’。便是一城之长,亦能分担。弟今以城仓长授兄,实乃大材小用。
  刘文再拜:如此,刘文领命。定当‘兢兢业业,如霆如雷’,不负少主所托。
  刘备命艳婢端来印绶,官袍。刘文双手接过。
  待刘文更换官袍,刘备又让他端坐在母亲身前,自己居下首,行家礼。
  长幼有序。
  刘文含泪将刘备扶起。口呼:三弟。
  一句三弟,险把刘备唤哭。再看二叔,已捶胸顿足,嚎啕大叫。想着前事种种,不禁羞愧难当。跪伏在母亲身前,涕泪横流。口呼:长嫂。
  母亲亦垂泪。
  老族长以袖拭泪,堂内刘氏宗人,皆有泪光。
  待大兄就坐。刘备又将目光投向二哥刘武。
  白毦精卒,楼桑虎贲。刘氏宗人入选者,唯有二兄刘武。拜在义父黄忠门下,数年来武艺精进,弓马娴熟。已是什长。与吕冲家的阿鹃定亲,待年后便择吉日成亲。
  与刘备目光一碰,刘武这便轰然站起。果然是三叔的儿子啊。既能入选白毦精卒,还有何话说。赳赳武夫,昂昂壮士。
  龙行虎步,走到刘备身前,轰隆跪地:少主有何吩咐。
  刘备笑道:二哥可愿自领一军,驻守城仓。
  刘武这便抱拳:喏!
  刘备甚喜。这便令艳婢端来官印,战袍。授以城仓尉之职。秩二百石。一年领俸十万八千钱。全家除徭役,免租赋。
  当然,不仅当官可免。刘备食邑中“贵者、贤者、能者、学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孕者”,都可免除徭役。
  三叔频频抚须,眼中尽是得色。
  刘备又叮嘱大兄,城仓之内,唯才德是举。可多纳刘氏宗人,无需避讳。
  刘文称喏。
  三百石,乃是次县长的俸禄。月谷四十斛,一年四百八十石。折算成今年谷价,一年领俸十四万四千钱。今汉以来,凡诸受奉,皆半钱半谷。也就是钱粮各半。目的,便是为了平抑物价。谷贱,谷不值钱,则由一半的铜钱可以弥补。谷贵,钱不值钱,却有一半谷来弥补。
  刘备则是按当年谷价,全部折算成铜钱发放。原因是户户有美田五十亩,实在是不缺粮。楼桑繁华,用到钱的地方有很多。无需担心季季大熟,谷贱伤农。刘备的酒垆、客舍,诸多产业,皆有最低收购价。如今又设城仓,可纳粮百万石。更不用担心了。
  刘备又安抚神色间满是艳羡的四弟刘修。说等他学业有成,再酌情另行安排。
  刘修拜谢不提。
  堂上宗亲,心结尽解。
  义父、义母,亦点头称善。
  有道是家和万事兴。与母亲并坐的两位义母,还有与三母同列,自居右席义父黄忠,日渐融入刘氏家族。休戚与共,早不把自己当外人。刘氏宗人也以义主母,义主公侍奉。不曾有失。
  翌日,大兄刘文便走马上任。领工匠督造城仓。二兄刘武自领麾下一什白毦精卒,又从演武场引五百部曲,奔赴城仓。
第025章
黄龙见谯
  是岁,鲜卑寇幽州。沛国言黄龙见谯。
  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此主何祥瑞?”太史令单扬说:“应有王者兴起,五十年内必有应验”。
  黄龙两字较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大蚯蚓)见。”
  王莽篡汉。天凤二年仲春,京都洛阳城内“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相率往观”。王莽自称黄德,不免寒心,“令有司捕系百姓,问及讹言缘起,亦无从证实”。
  郦城城墙终于赶在天寒地冻前合拢。
  不过是夯土版筑,尚未包砖。城上角楼、桥楼、堞墙,瓮城等,甚至护城河,亦未动工。就连城门都没来及打造,权且用鹿角刀车封堵。郦城跨郦亭沟水而建。只有东西二门,南北皆为水门。郦亭沟分流巨马水,车轮舟,商船往来,航道繁忙。再加上河堤两岸建起许多天车、水碓等水利机械,故而冬季也未结冰。
  大雪封路,河川皆白。郦城百姓每家三百石新谷入仓,吃喝不愁。宅院深阔,前后重楼住人颇多。淮泗居民和丹阳部族多沾亲带故。挤一挤,都能安然过冬。
  家中人多也无妨。角楼、仓楼、望楼,皆能暂住。便是楼桑邑中,户户骑在垣墙上的覆道,只需安上檐墙,也能睡人。这些都不用刘备操心。各级官吏自有安排。没有建楼的人家,新粮皆存入四邻。待明年宅院造好,再另行移出。
  邑民家单仓楼,虽不能与少君侯家五仓连横相比。却颇为粗壮,能盛粮三万石。一年三百石粮,实在是大材小用。苏伯也曾问起,是否改小。刘备却断然摇头。辖地可辟田三百万亩。一户五十亩田,只是当下。若家中子女长成,刘备还要继续分田。若一户百亩,可安置流民三万户。以一户十人计,便可安置三十万民。若一户五十亩,便可安置六十万流民。
  即便仓楼不存粮,亦能存储腌菜腊肉鱼干香肠,总归是有用。
  最关键是,仓楼一建,后院安全无虞。部曲居高而射,能毙流贼。更何况,仓楼二楼亦能住人。
  当然,宅院亦有变化。以前楼桑种麦,故而家家建有磨房。如今全改成水田,磨房无用。大多被邑民另行改建它用。最常见的便是改成二层楼阁,租赁给尚未分到宅院,或是滞留在邑中的商客旅人。还有不养家禽的人家,亦把猪圈牛棚一同拆卸。在磨房处另起三层楼阁,与后楼合并成一座主楼。右院望楼,与并排的前楼,之间架设覆道。战时,家中望楼弓手可从前楼直抵望楼,如此在几楼间辗转腾挪,可守备临近大片街巷。前院覆满白色砾石,居中建起花圃。后院猪圈,亦被改成后花园。另造假山鱼池,睡莲垂柳,美景如画。
  做如此改变,多是邑中官吏人家。楼桑虽无垣墙,却是名副其实的城邑。少君侯任命乐隐为楼桑长后,邑中官吏体系日趋完善。虽是小吏,待遇却高。皆知少君侯耻于蓄奴,故而邑中多雇仆从佣人,少有家奴。所雇人等,皆签劵书。一月数百到数千不等。若是门客,则更高。楼桑在籍齐民两万余口。还有数千仆从、雇工。再加上行商、学子。人口已过三万。盘桓邑中的游客和旅人还未算。
  彼时统一督造,是为加快进度,安置附民。如今邑民安居乐业,纷纷自行改造。刘备也乐见其成。
  唯有千姿百态,才能相映成趣。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刘备曾说,久坐而不闻其香。作为城邑的主人,刘备的一举一动,都是邑民仿效的对象。他如何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皆是楼桑表率。故而楼桑‘五缺’洞开,路通南北,却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最大原因,便是少君侯。
  喜少君侯所喜。恶少君侯所恶。
  楼桑遂成了今日之楼桑。
  公孙氏说,全在信与不信。
  刘备的体会,越发深刻。
  比如说,皆知少君侯喜登高楼,尝亲临平座覆道,居高远望。于是许多官吏家中楼阁,皆以覆道相连。甚至把后院仓楼也以覆道连起。称为“仓楼连阁”。沿覆道行走一圈,俯瞰楼桑风土,别有风情。时下楼高成夏。连接起一座座楼阁,造型各异的空中覆道,当真为邑中重重楼宇,增添了无数情趣。
  所谓“覆道行空”。
  覆道,可不单单是走廊而已。
  无论如何改变,东院水井还有笼罩在井栏之外的水塔,却不能动。所谓“东井戒火”。水塔的作用,已不仅是水洗。墙内、梁上还新增了喷淋灭火的铜莲蓬和连接陶管。拧开铜阀,清水便涌泉而下,自能灭火。根据房间大小,可设多个喷头。灵活又方便。
  升级的水洗灭火结构,立刻风靡邑中。
  时下住宅,无论阶基、柱础、门窗、斗拱,还是屋顶、檐端、瓦饰、雕饰,筑造工艺早已成熟。建筑结构更趋合理,装饰已丰富多样。
  单单屋顶瓦饰,就分为四阿、攒尖、硬山、厦两头造(歇山)、不厦两头造(悬山)五种。瓦头饰以滴水瓦当,有四神、葵纹、莲花纹、卷云纹、锯齿纹等,更是华美大气。
  从用料上看,汉瓦分筒瓦、板瓦两种。以圆形者为多,亦有半圆者。瓦面又有光素、刻纹两种。用途上分地瓦、屋瓦两种,地瓦多用作排水、泄污,屋瓦则可蔽风遮雨,兼有装饰用途。
  对楼桑来说,屋瓦的作用更具防火箭之用。故而屋瓦皆掺入铜铁矿粉烧制,比普通瓦砾坚硬数倍。
  总之,为保护楼桑,少君侯和麾下家臣部曲、巧匠能工,呕心沥血,费尽了苦心。
  白雪纷飞,绿水长流。
  督亢沟内,一队车轮舟,卷浪而行。
  舱内酒香扑鼻,耿雍和崔钧对坐矮几,自斟自饮。铜温酒樽内,炭火熊熊。一身貂裘大氅的刘备和义父黄忠并立船头。环视着新修的大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