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8/2006

  中书仆射荀采,引麋、曹二姝,车驾入南宫,凤梧馆。洗漱更衣,入宫觐见。
  如此行事,乃为万全之备。沐浴时,宫女官婢,从旁服侍。摘冠解发,细细梳洗。谨防暗器藏身。沐浴后,更换内衣外服,冠巾鞋袜。内外一新,方可入宫觐见。
  门下署士人袍服与南宫少府女子宫装,又大有不同。
  待内外皆准备就绪。门下署送麋竺入南宫门,换由车船署女御者驾车,汇同麋、曹二姝,驶往西宫。
  入增成殿,觐见蓟王太后。
  麋竺携二美人,大礼参拜。
  “免礼,赐座。”王太后自帘后言道。
  众人再拜落座。
  “二姝归蓟,徐州失色。”细观麋、曹二人容貌,右席义王太后不禁赞道。
  不等麋竺谦谢,左席义王太后亦出声相合:“二姐所言极是。虽未及笄,已有国色。当配王上。”
  王太后亦颇多欣喜。话说,王太后螽斯衍庆,瓜瓞绵绵之心,人尽皆知。奈何蓟王自行避孕,名女仙又多不孕。唯有美人不断入宫,方能令王太后如愿。
  言语相试。
  见二姝对答得当,皆不失分寸。王太后甚是欣慰。这便厚赏麋竺,将二姝留在身边。
  迎来送往,自有门下署。王太后所赐,麋竺不敢辞。悉数受领,拜谢出宫。
  待长兄出殿,再无至亲。此时麋氏美眸中,方露出一丝怯意。
  王太后恍惚得见。多年前,家财散尽。典当度日,初入质舍时的自己。
  这便撤帘言道:“家门荣辱,皆系你二人之身。无需忧惧,即来则安。”
  “谢王太后存恤。”麋、曹二姝,一前一后,盈盈下拜。
  “漓儿何在。”
  “奴婢在。”便有同样总角之身,入殿相见。
  “三人结伴。待他日,同入家门。”王太后已有决断。
  “喏。”融漓难掩羞涩。及笄之身,蓟王尚嫌年幼,多等至二九华年。殊不知,十三十四,为人母者,比比皆是。
  闻公孙王后,足等蓟王十余载,至及冠之年,方才大婚。区区数载,何必望穿秋水。
  如国老所言:何其急也?
第170章
意落心安
  蓟王宫,一里之回,七重错落。
  居中灵辉殿,三重之上,以十字飞阁与“回”字四宫相通。
  四宫三重以上,呈“凹”字形,居中为御苑。可经飞阁,进出东、西、南、北,四处观(景)台御苑。
  东、西二宫,自四重起。前后包夹御苑,位于“凹”字形,左右两侧凸出部分的二座大殿。东宫为鸳鸯、飞翔,西宫为昭阳、兰林。西宫御苑,正对王太后所居增成殿。西宫三殿,增成居中;昭阳、兰林,一上一下。只需经增成殿,顺下一重。出门便是西宫御苑。
  换言之,十字飞阁连接的,正是四宫御苑,并灵辉殿。
  增成殿,为西宫主殿。左右偏殿,华室众多。融漓引麋氏并曹氏,入右殿一间华室。推直棂门视之,雕楹漆铜,窗明几净。蓟国营城,便利舒适,坚固防火,二相宜。赤金镶铜柱,盐渍木梁架。辅以秦砖汉瓦,清钢琉璃。墙壁皆涂白垩保暖防火,水暖水洗水淋齐备。冬暖夏凉,宜居四季。
  尤其漆木地板,一尘不染。“凌波罗袜轻”,“珠翠半分明”。
  蓟国宫廷素纱襌衣,珍贵如金玉。入凤梧馆,沐浴更衣。麋氏、曹氏,初次得见。虽有宫女服侍穿戴,难免面红耳赤,心中慌乱。终归蓟王宫廷,贵气非同常人。
  又闻。素纱襌衣,颜色亦与品秩相配。二千石以上,采十二色,辅以金丝珠玉。千石以上,采九色,禁紫绀,辅以银丝珠玉。六百石以上,采九色,禁丹紫绀,辅以铜丝珠玉。三百石以上五色采,青、绛、黄、红、绿,辅以钢丝珠玉。二百石以上四采,青、黄、红、绿。二百石以下,缃缥(浅黄与浅青)及本色(浅白、浅灰等)。另外刺绣花纹,亦有不同。
  素纱薄如蝉翼,珠圆玉润,若隐若现。床笫之间,平添一抹风情。谓“浓妆淡抹两相宜”。便在一个“透”字。
  三女年纪相仿,清白无垢。亦无心事深沉。自当无话不谈。
  融漓毕竟早来。又曾身逢危难。得王太后庇护,这才转危为安。父母迁居南醴港城,主持司炎馆。南巡时,蓟王已命水衡都尉,于司炎馆周遭,增筑榑木城,督造九津港。为四济渠,市舶要冲。南北珍货,交汇之地。并于百里枝津,纵横之地,新设融氏县。引十万大山部民,倾巢而出。举家来投者,日以千户。
  蓟王又请命二宫太皇,封融漓“融氏君”。时人皆称“祝融夫人”。
  蓟王宫人,皆尊融漓为“南融君”。凡称女君,必是一县之主。融氏县,便是融漓汤沐邑。可传子孙后代。如滎阳君马贵人、淯阳君安贵人、吴房君华贵人,汤沐邑皆可传于蓟王子。母凭子贵,子以母贵。相得益彰。
  话说,若蓟王愿意。为诸妃皆求得一县汤沐邑。未尝不是,发家之道。比如,先前为西域诸妃所生子,求得都护府百城之地。因果来由,便是汤沐制。凡蓟王所请,料想,二宫太皇当心照不宣,有求必应。
  蓟王毕竟,有礼有节。如秦后、甘后,皆择象林苑中三十六小苑,为汤沐邑。所授,皆出王家产业。并未宰割大汉旧土,攫取民脂民膏。
  且循例。为县君者,必封贵人。可否为“融后”,事关岭南大局。蓟王自有所虑。且又是王太后,耳提面命,西宫长大。融漓日后如何,不可限量也。
  移开半扇清钢琉璃棂窗。秋风送爽,满室花香。
  “如何?”融漓笑问。
  “蓟国营城,名不虚传。”曹氏言道。
  麋氏却道:“长居于此,兄长足可心安。”
  融漓眸生异彩:“正是心安。”
  “融漓。”
  “麋贞。”
  “曹莹。”
  三姝互报名号,结为好友。
  只需入宫。凡日常,皆是宫仪。融漓事无巨细,娓娓道来。麋、曹二姝,默记于心。便有疏漏亦无妨。只需细心观摩,断不会出错。各式用器,五花八门。便是富贵人家,亦难得一见。尤其水洗水暖,盥洗室、卫生间、浴室,花厅、茶亭、暖阁,各有功用。青瓷铺装,暖玉堆砌,琉璃画壁。错金银竹节博山座炉,薰香氤氲。鎏金大明日光落地铜镜,光可鉴人。凡侍寝妃嫔,还有女侍医服侍。从头至足,由前往后,自内而外。务必尽善尽美。
  更有甚者。一里之回,七重错落,可赏可玩之处,不胜枚举。日常所需,南宫披香殿,少府织室、考工、御府、尚方、中藏府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且历年所献国礼,蓟王亦会命少府,分批取出,制成衣服器物,赏赐后宫佳丽。即便等不及四时赏赐充给,家俸并宫俸,亦足可支取。
  南宫披香殿,少府各署,另一个重要职能,便是为后宫造物。珠宝首饰,胭脂水粉,内衣外服,家私摆件。凡有所需,皆可定制。
  蓟王此次南巡。徼外番邦,海外诸国,所献珍宝,琳琅满目。借大婚行大赏。蓟王已命少府,详加择选。装填大殿,充盈宫室。敬献三王太后,赏赐妃嫔宫人。不一而足。
  终归“一回生,二回熟”。一来二去,不出半月,麋氏并曹氏,已意落心安。长兄麋竺,毕竟徐州为吏。经停半月,不可不归。
  请门下督郑泰,代为进言,欲入宫辞行。
  这有何难。
  南宫披香偏殿。
  麋氏与麋竺,撤帘相见。
  见小妹贵气熏染,气色尤胜先前。麋竺终是安心。
  徐州四战之地,麋氏大富之家。乱世之中,必遭人垂涎。今日汝来聘,明日他来求。无非贪慕麋氏万贯家财。可想而知,能有几分真情义。更何况,一朝得势,却朝不保夕。乱世之中,七尺男儿尚难自顾。一介女流如何保全。免不了,颠沛流离,薄命红颜。
  遍观天下。还有何处,能比蓟王宫安稳。
  “小妹且安居。为兄此去,当携家门,早日北归。”麋竺言外有意。
  麋氏心领神会:“兄长自去,妹当无碍。”
第171章
独步天下
  “小妹,珍重。”麋竺告辞。
  “兄长,珍重。”麋氏拜别。
  麋竺虽有不舍,却多心安。车驾出宫,至南港换乘蓟国公船,重返徐州。之于东海寿麋而言,钱财不过身外物。蓟王《二十等爵》,士农工商,皆有出路。如前辽东豪商田韶,今为蓟国豪商。家中有船一万丈。单单贩卖寄舱券,便赚得盆盈钵满。然相较民爵所得,可谓小巫见大巫。
  《蓟法》,九等五大夫爵以上,始为高爵。每升一爵,作价十亿;次立同功,减升一等,直至一等。二十等列候,非功不受。列候之上,非刘不王。
  田韶为蓟国贩出飞云、盖海、翥凤三大舰队。民爵连升三、二、一,计六等。今为十五等少上造。岁俸七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四顷,授地八十四宅。另有海外三熟寄田,八十四顷。年可得钱,三千四百二十四万余。且享有除役、减罪、免赋、问政、出行等,诸多特权。
  商人素为人所轻。然国之石民,缺一不可。蓟国一视同仁。可想而知,天下士、农、工、商,举家来投,无可阻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民皆向好,人皆向善。世之常情也。
  即便举州相托之事不成。麋氏及笄之年,嫁入蓟王家。麋竺亦可受封民爵。
  若为美人,银印鼻钮(瓦钮),食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三等之中更,岁俸六百五十石,授田八十顷,授地八十宅。加海外寄田八十顷。年可得三千二百五十九万余。
  若为贵人,金印龟钮,初食二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五等之少上造,岁俸七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四顷,授地八十四宅。可与田韶相媲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