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006

  行与不行,打场外战。
  行军布阵,粮草后勤。桩桩件件,事关生死存亡,岂是儿戏。
  此时再看。钟存慧贵妃,替夫君为媒。豪掷亿钱,行多多益善。既与西王母派,化干戈为玉帛;又助昆仑墉宫,重建母国。统一昆仑乃至大雪山内外,诸羌女国。才有蓟王一路无阻,挺进五千里。
  沿途诸女国,非但与蓟王井水不犯。更纷纷慷慨解囊,资助良多。待尽得枝扈黎大江流域,三登美田。迁十万户岭南汉人,筑城圩田。疏通枝扈黎大江,内外航道。西延港津珠串,再重开红海航道。舟行大秦,蓟王此生,当可预见。
  竹隅女国。后世亦作:主隅、竺隅。属古门隅,位于今不丹扎西岗一带。
  此时亦是女国。种出古羌,杂有塞种。因西王母国,重获强盛。经由孔道,与山北诸女国往来。得上邦风物,不断注入。文明程度,迅速提升。
  女王亦居邛笼。风俗与东女国,大同小异。语言亦是,乡音之别。
  闻女王竹隅女国,已移驾大军必经之地,恭候蓟王多时。此地,后世因盛产高山红茶而闻名于世。取名大吉岭,又称“金刚洲”。时下尚无“金刚”之语,故汉译乃称:霹雳川。
  不及与竹隅女国相会。蓟王沿章木川河谷,顺下大章道,抵达拓土先锋营,亦是互市城址所在地。
  章木川水,流入谷地。谷地民,称之为“波达柯西(萨普塔柯西)”,意为七条河流。蓟国工匠备注为“谷水”。
  谷地王携国中贵族,立邛笼于高岗。顺下河滩,亦有谷地人聚落。都尉玄立营之处,便在谷水岸边。
  谷地王率文武百官,并都尉玄等一众属吏,营前接驾。
  遥见,赤鹿焰角,丛云火烧;三足踆乌,金光夺目。人马如龙,利甲坚兵。绵延山川,无穷无尽。
  迎接队列,骤起骚动。
  若非人多壮胆,早有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便是谷地王,亦惊惧莫名。
  果然,维天有汉。
  先前出使章木山城之谷地大臣,耳语言道:“我主毋虑。汉人言,‘割鸡何用牛刀’。蓟王此来,非为灭(我)国。”
  谷地王稍稍得安:“若不为灭国,何以,何以……”
  大臣言道:“披甲十万,威服身毒也。”
  “原来如此。”谷地王幡然醒悟。却不知,若闻假道灭虢,又当如何。
  谷地王,乃出塞种,混杂古羌。谷地先前,亦是女国,与竹隅女国,渊源颇深。如扶南女王柳叶故事。后被雅拉姆巴,一个伟大的弓箭手勇士征服。就此为男主之国。
  然国中母系遗风犹存。亦与东女诸国,颇多往来。
  “下国小王,拜见上邦大王。”谷地王口出巴蜀汉话,车前行礼。
  蓟王下车相见:“大王免礼,请同车入营。”
  闻此言,自谷地王以降,皆暗松一口气。同车对坐,乃是礼遇。尤其二王初见,邀乘一车,足见信赖。
  诚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蓟王座前,必设清钢琉璃壁。
  “谢王上。”谷地王再拜登车。
  先锋营,中军大帐。二王并坐,文武分列。蓟王设国宴,与谷地王相谈甚欢。
  本以为,一山之隔,物是人非。岂料君臣皆通巴蜀汉语。让蓟王颇多欣慰。大汉风貌,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先互呈国书,缔结邦交。后国君相见,亦是约定俗成。
  正如先前所言,无论大国小国,蓟王皆一视同仁,礼遇有加。杯酒入腹,谷地君臣,涣然冰释。若非上元等人,横陈榻上,绵软无力,无心歌舞。又如何能轮到云霞卫,一展风姿。
  一山之隔,必有差异。谷地君臣,何曾见过七尺贵女。
  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看得谷地王君臣,如痴如醉。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君臣无不,惊为天人,自惭形秽。岂敢生丝毫,亵渎之心。能赴此宴,此生无憾。
  蓟王和光同尘,不世豪杰。接人待物,如沐春风。尤其出手阔绰。豪掷千金,博君一笑。一场国宴,谷地君臣,心悦诚服。
  醺醺欲醉。谷地王乘酒兴,求赐国号,君名。言,愿举族附汉。
  蓟王欣然应允。取名“南榖国”。赐刘姓,名“颂”,取字“君雅”。
  榖(谷)国,上古为嬴姓诸侯国。西周时,封嬴绥为榖伯,号榖国,都榖山。《水经注》作榖城山,亦作榖神山,山上有庙,祀榖伯嬴绥。
  赐以国姓,足见持重。
  南榖王,大喜过望。不禁脱口而出:愿结兄弟之邦。
  此言一出,大帐落针可闻。
  南榖王,幡然醒悟,喜大忘形矣。正欲伏地请罪。
  不料蓟王已先言:“有何不可。”
  择日不如撞日。这便执手离席,共祭天神。约为兄弟之邦。
  见蓟王领群臣,歃血为盟,隆礼重节。南榖王一时泪流满脸。慨叹:今日方信,桃园结义。
  帐中君臣,无不心有戚戚。
  法正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我主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
  再互呈国书。缔结兄弟之盟。得蓟王庇护。无论身毒列国,兵荒马乱。南榖国,当可安枕无忧。
  于蓟王而言。得南榖盟国,立足山南。攻灭身毒,不过早晚而已。
第096章
名不经传
  汉人重诺。
  庙堂江湖,一袖之隔。
  自高祖“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虽四百年,豪气不除。然终归“贵贱有别”。蓟国大汉一藩,蓟王威信天下。南榖,蕞尔小国。不及大汉一下县。南榖王,更是名不见经传。却与蓟王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之邦。何其幸也。二国邦交,需呈报朝堂。蓟王上表,备说详情。料想,甄都自当,有求必应。下赐国号、国姓。并诸侯仪制,及王仪卤簿。
  互市港城,取名南榖。顺延高岗,分上城、下城、港津,三郭区,绵延五里。待营中将作寺大匠师,上呈南榖城微缩建模。南榖自王以降,奔走相告,普天同庆。
  蓟国营城术,冠绝宇内。拓土先锋营数万工匠、力士,虽各有分工,无暇他顾。然南榖王一声令下,南榖国民,踊跃入营,修造南榖城。蓟王从不白用人。与南榖王相约,日薪二百蓟钞。蓟王许诺。蓟国将作寺、市舶寺等,诸多署寺,亦立枝署于此城。
  南榖王感激涕零。
  章木川水,下通榖水,入枝扈黎大江航道,亦先行确立。
  待裁弯取直,凿石通江。疏通上下游水路。修栈楼,开船闸。凡水网所至,皆可船达。再支渠四通,圩田稻作。南榖,焉能不大兴。南榖国,群山环抱,邑落散居。“七山二水一分田”。榖地七条枝津纵横。只需圩田大成,当可一季三登。
  国中究竟多少人口,便是南榖王亦无从知晓。
  蓟王笑道,此事易耳。
  于营前,排设机关厨车。蒸屉高叠,日夜不休。便有南榖人,闻香而来。一日数百,乃至数千。
  登记造册,募壮劳力数万,另有数千山夷健勇,入开山营。
  开山营,乃拓土先锋精锐。蓟王先擢升都尉玄,为燔史(关)中郎将,秩二千石,银印青绶。再擢升杨秋、成公英为左右武猛都尉,领开山营。
  杨秋、梁兴、张横、成宜、田乐、伍习、阳逵、成公英,等开拓先锋,共号“常山之蛇”。后随庞硕、庞德归国,演武决胜。庞德受封牙门将,庞硕转任护军校尉。众师兄又一分成二,追随庞氏兄弟至今。常山之蛇,杨秋、成公英,分居头尾。皆有将才。蓟王慧眼识英,擢升为武猛都尉,秩比二千石。与校尉同俸。拓土先锋营,需继往开来,守备羌身毒道。稍后还需增筑大章道,修筑南榖城。断不可轻易裁撤。
  都尉玄喜获擢升,亦是积功所致。
  开山营制式装备,营中良匠,已着手制备。务必跋山涉水,营造御敌两相宜。蓟王有意,以南榖城为基,笼络周遭小国。由拓土先锋营领护。开山营,可担此重任。
  蓟国吏治,天下闻名。蓟王一声令下,诸事次第顺发,井然有序。具体施为,何须蓟王操心。经停半月,诸事既定。蓟王与南榖王依依惜别,率军出征。
  赴竹隅女王,霹雳川之会。
  自入南榖。“山南诸国”,风土民情,纷至沓来。被幕府大营公车令,“汝南六贤”之郭珉,收集整理,呈报蓟王。
  竹隅女国,西邻南榖国。背靠大雪山,其东与车离国相接。
  “车离国,一名礼惟特,一名沛隶王,在天竺东南三千余里,其地卑湿暑热。其王治‘沙奇城’,有别城数十,人民怯弱,月氏、天竺击服之。其地东西南北数千里,人民男女皆长一丈、八尺,乘象、橐驼以战,今月氏役税之。”
  车离国,即古东辉国(Danava),位于汉越国以西,国土相当于,后世印度阿萨姆邦西部,及梅加拉亚邦。
  至三国时,华夏仍与车离、汉越,往来密切。汉越亦曾是蜀汉,最西部边陲。《三国志》载:车离国“乘象、橐驰以战”。魏晋之后,始融入身毒。
  车离国以南,又有达光国,又称掸国。位于今孟加拉国贾木纳河三角洲,及印度特里浦拉邦。达光国虽亦是身毒之属,但在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约320年~约540年)之前,该地多与汉朝交往。
  达光国以西,便是大秦婆罗门国。位于今印度曼尼普尔一带,或今阿萨姆北部以西,至恒河流域。《新唐书·地理志》:“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蛮书》:“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正东与诺诺江安西城楼接界。”既此。大秦婆罗门国,乃身毒传统东部边陲。再往东,车离国、汉越国等,皆是汉朝所属。
  稍后,汉越与车离,两国融合,更名为迦摩缕波国(Kamrup)。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载:“此国东,山阜连接,无大国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类蛮獠。详问土俗,可两月行入蜀西南边境。然山川险阻,瘴气氛沴,毒蛇毒草,为害滋甚。国之东南野象群暴。故此国中象军特盛。”
  按《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一名身毒”,“东至盘越(汉越)国,皆天竺之地”。
  可知。魏晋以后,该地逐渐融入身毒。至隋唐时,已为“东天竺”一部。
  魏晋之前,身毒并不包含汉越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