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2/2006

  一言蔽之。时下以南榖国为界。其东,皆是汉家势力圈。
  车离国、汉越国、达光国、大秦婆罗门国,或为大汉羁縻,或与大汉交好。皆非身毒属国。
  其种所出,亦非身毒。如汉越国,自称秦人。乃古蜀国或古羌遗民。
  大雪山以南。这片被蓟王称为“山南诸国”之地。心向大汉者,何止南榖一国。车离、汉越、达光、大秦婆罗门国,若能效南榖国,缔结邦交,为蓟王所用。何必迁岭南十万汉家。只需效西域诸国,立山南联军。枝扈黎大江,枝津纵横,三登之地,必为蓟王所有。
  蓟王又闻。竹隅女王,与诸国主,交往甚密。此次相邀,未尝没有代山南诸国,投石问路之意。蓟王携十万大军南下。兵锋所指何处,焉能不慎而又慎。
  故霹雳川之行。于双方而言,皆意义重大。
  “闻竹隅女王,长袖善舞,绝艳山南。夫君此去,定要小心。”上元不无担心。
  “无妨。”蓟王成竹在胸:“区区美人计耳。”
第097章
轻车赴会
  “夫君切莫大意。”上元柔声道:“竹隅女王,亦出仙门。”
  见上元欲言又止,蓟王心中一动:“元妃,何不明言。”
  “回禀夫君。”云华先言道:“传闻,竹隅女王,曾入瑶池仙会。险为墉宫之主。”
  无怪上元,讳莫如深。竹隅女王,与西王母国,早有渊源。譬如东女国习俗: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
  据此可知。东女国,王位继承制,非传嫡女。而传王族“令女”。王族若无令女,则“姑死妇继”。
  由此可知。西王母继位,许亦如此般。
  再思华妃所言,“曾入瑶池仙会,险为墉宫之主”。当知,竹隅女王,曾深度参与,上代西王母传位。且还险些成为新一代“墉宫之主”。
  蓟王这便了然于胸:“原来如此。”
  此亦印证,无人可长生不死。西王母亦如诸夏仙门,需历生死交替。
  沿大雪山南麓,自南榖国以东。与身毒皆非同种。蓟王窃以为,除去蜀身毒道。雅鲁藏布江,亦是主因。
  雅鲁藏布江,古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顶峰流下之水”。发源于喜马拉雅北麓,杰马央宗冰川。经藏南入印度,藏南境内,称底杭河或香江。并于藏南巴昔卡附近,印度阿萨姆邦境内与其他两河合流,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孟加拉国,又称贾木纳河,于瓜伦多卡德与恒河汇合,形成恒河三角洲,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近七千里。
  雅鲁藏布江上游,自西向东,沿喜马拉雅北麓顺流而下。自藏南巴昔卡,转入山南,又自东向西,顺下南麓。正如中夏大河、长江,二大文明之源。
  雅鲁藏布江并赐支河,亦是高原部族,文明之源。除羌人、越人、月氏、塞种等,诸夏各部外。另有南山土著达罗毗荼人、尼格利陀人等。雅利安人,则沿恒河流域,自西向东迁徙。
  于是,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便在雅鲁藏布江与恒河交汇之处,反复上演。
  事实上,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先发优势的诸夏帝国。从未失去,对雅鲁藏布江,全流域的掌控。直至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
  作为守护初火的帝国。汉文明圈,此时更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一言蔽之,人心向汉。
  时下竹隅国,其国境大略为,后世锡金、不丹加藏南。本名不见经传。亦因西王母国重立,而声名鹊起。统一之东女国,更有统一之西王母信仰。再加背靠大汉赐支都护府,经黑水、弱水等,顺下高原与巴蜀相连。得汉家文明,不断哺育。正迅速从母系部落联盟,向城邦转化。更有甚者,汉羌融合,大势所趋。正如北地,皆为蓟人。
  竹隅女国,扼西王母国南大门。于东女诸国而言。其重要性,足可与扼河西走廊,西出咽喉要道之河西四郡,相媲美。
  于蓟王而言。得竹隅女国,山南诸国,便如同西域诸国。羁縻内附,水到渠成。若增开山南都护。与岭南都护,东西合围。三南半岛,身毒半岛,归于汉土,指日可待。稍后,赐支都护府,改立梁州。三南半岛,立为宁州。身毒半岛,立为丰州。分封子嗣,足矣。
  唯恐河曲马,不适平原。走走停停,并未疾行。
  仲夏之夜,宿营旷野。山麓谷地,凉风习习。兵车大营,灯火通明。
  五十二王驾营房。
  斥候来报。霹雳川,明日可达。
  川上高坂,立有行营。遍插三足乌旗。正是竹隅女王营地。
  十万大军,行军布阵,屯驻立营,皆有讲究。先有斥候,沿途打探,据山川地形,行军脚程。提前择选,适宜之地。而后由拓土先锋营,提前整备营盘。亦待万乘兵车抵达。
  通常而言,三日立行营,十日立营砦,足月立大营。谓“行营”,便是可行可止,立行立止。除必要营房,余下附属设施,皆不展开。亦不埋锅造饭,禁汤池洗浴。兵卒皆食所携军粮,便是所谓“赢三日之粮”。第十日,立营砦。兵车半数展开,庖厨、汤池等,一应俱全。然如军市等,后勤营地,则不展开。
  行军足月,则立大营。兵车营地,全部展开。军市亦对将校军官开放。
  如接兵御敌,则视情势而定,不必拘泥。
  距霹雳川一日里程,蓟王立兵车大营。未尝没有,威服之意。
  谓养精蓄锐。蓟王已绝房事数日。上元、云华等侍寝女仙,亦稍复元气。
  明日,只需轻车赴会。
  牙门八将,守备大营四门。随演武决胜,扬名四海。皆是万中无一,少年英雄。此次远征,亦是博取功名之机。
  蓟王已传命,明日出行,乃由赵云、陈到,引军护佑。都尉史涣领绣衣吏,伴驾左右。
  明月当空。
  “夫君?梁、白二美人,携云霞诸姬,已候多时。”上元步入中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交通成和,万物化生。过犹不及,皆非人道。
  “也好。”蓟王欣然落笔。由上元等人侍奉,沐浴更衣。入后帐寝室。
  梁姿、白微,二常宁美人,领侍寝云霞姬,褪下甲胄戎装,仅着纤毫毕现,素纱襌衣。蝶粉蜂黄,淡扫蛾眉。涂红施脂,娇艳欲滴。
  枝灯堆光,珠圆玉润,玉色琉璃。
  虽未行婚仪,然早已定下名分。终不出蓟王宫闱。待归国,再补齐仪轨。犹未迟也。
  但见,“罗绮丛中初见。理鬓横波流转,半醉不胜情,帘影犹招歌扇。留恋。留恋。秋夜辞巢双燕”。
  强忍羞涩,为夫君解带宽衣。共入寝榻。
  又道,“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一夜不及闲言。
第098章
马鸣菩萨
  翌日,蓟王气爽神清。轻车简从,赴霹雳川会。
  上元、云华,携墉宫女仙,同车前往。毕竟,竹隅女王,亦是诸夏仙门。兼挟神鬼之道。不可不防。
  寻谷而进。遥望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山巅耀目旌旗,便是竹隅女王行营所在。
  沿途陆续扎有仆从营地。王驾所至,女王仆从,纷纷出帐,伏地行大礼。即便王驾远去,亦纹丝不动,不曾起身。
  谦卑如此。若非苛政猛于虎。便是行仁政,解民倒悬。亦或是施鬼道,敬如神明。竹隅女王,必有可取之处。
  不及登顶。前方坂上,忽起骚动。
  便有善男信女,簇拥一象辇。直冲王驾而来。
  “莫非……”观此盛况,上元等人竟花容失色。
  蓟王这便了然:“可是佛门高士。”
  “正是。”上元稳住心神:“马鸣菩萨。”
  菩萨,全称“菩提萨埵”,意译作觉有情。其义有二。
  其一,专指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本起经·卷下》:“菩萨见此众生品类,展转相吞,慈心愍伤,即于树下得第一禅(凡二卷。为灵帝、献帝时,竺大力、康孟详共译。又作《宿行本起经》)。”
  其二,指具备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无上觉悟境界,并且已证得性空之理的众生。菩萨所觉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罗汉之上。《佛说十地经·卷二》:“菩萨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乐已,为欲救拔一切有情,转更访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
  闻所奏梵音,清雅哀婉。蓟王遂问:“此曲何名?”
  “赖吒啝罗。”上元如临大敌。自古仙佛不两立。
  正是马呜菩萨所造伎曲。《付法藏因缘传》曰:“(马呜菩萨)于华氏城游行教化,欲度彼城诸众生,故作妙伎乐,名‘赖吒啝罗’,其音清雅哀婉调和。”
  马鸣菩萨,禅宗尊为『天竺第十二祖』。舍卫国娑枳多城人,出身婆罗门家族,博学善辩。曾与印度长老胁尊者对论,深受折服,于是皈投尊者座下,为其弟子。出家后,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弘法化众,深受国王器重。
  如前所言,自阿育王崩后,孔雀王朝分裂。贵霜便一直对身毒半岛,虎视眈眈。
  时,迦腻色迦王,入侵摩竭陀国。索三亿金,方可退兵。并扬言,若无三亿金,可改佛钵并马鸣相抵。后如愿以偿,迦腻色迦王,如获至宝,欢喜退兵。然群臣不满,非议不绝。为使国人了解马鸣身具大智慧,更为引大众体悟佛理。迦腻色迦王,遂召国中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并置连饿六天之马七匹,随众听法。说法时,“诸有听者,无不天悟”。连饿马亦垂泪听法,以草与之,而无念食想。因马亦能解其音,故被尊为“马鸣菩萨”。
  迦腻色迦王,亦弃外道,皈依佛门。成为佛教护法明王。佛经多赞迦腻色迦王为“阿育王第二”。
  光和六年(183年),贵霜胡毗色伽二世王即位。马鸣菩萨,得以归国。游走于北身毒诸国,广宣佛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