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2006


第144章
天下名巧
  先前,楼桑寝肆有前后二院。
  前院重楼巍峨,后院排设工房。堆积麻丝、生牛皮之仓房,熬制牛胶之胶房,压制麻垫之碾房,缝制垫面里衬之绣房等。
  后起“回”字,四面重楼。中庭迭石鱼池,曲径通幽,另建园囿。寝肆遂改为蓟王家邸(舍)。隶属少府,专掌王室,通商互市。
  寝肆主事,改为邸丞。一干人等,皆为邸吏。由工升吏,皆大欢喜。
  绣楼位于东楼。蓟国技艺最佳之缝人、女工,皆受聘少府,为王宫织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王宫御赐百官,四季朝服,皆出绣楼。
  百二十蹑织机,便居中置于各机房之内。
  时下织绫机,后世称“多综多蹑提花机”。
  提花机,又称花机、花机子。为华夏古代织造机械,最高成就。直到十八世纪末,仍领先世界。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原始织机,称“踞机”或“腰机”。距今已有六千余载。乃现代织布机之始祖。据信,最迟殷商时,华夏先人,已能织提花“绮”。周时,已能织多色提花锦。
  提花机,能分别升降各根经纱之机构,称“综”。用来驱动综框之踏板,称“蹑”。
  一蹑控一综。故“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
  因花纹复杂程度不同。“综”、“蹑”数目,亦不尽相同。后世统称为“多综多蹑提花机”。最迟,战国时已出现。
  通常而言。两片综框,仅能织平纹。三、四片综框,可织斜纹。五片以上,方能织缎纹。蓟国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足见花纹精美。无怪一匹万钱。
  须知。提花织技中,最难掌握,便是“结花本”。所谓花本,便是将设计纹样,分拆成一根根经纱,再比照织绫机工作原理,编制成一整套织造方法。
  《天工开物》有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杪忽(极小)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
  即是说,织工若想把设计好的图案,原样复刻在织物上,便需依照图案,编撰出全套织造步骤。依次踏蹑,上下提综。使千丝万缕,纵横编织,无有差池。匠心独运,足见一斑。
  若不能理解。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将已织成散花绫,抽丝剥茧。每一根彩丝,应位于何处。经纬几何,皆需由织工,提前编撰成册。此册,便唤作“花本”。
  再循花本,逐次踩踏百二十蹑。编织千丝万缕。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正如眼前这般。
  百二十蹑织机,四四方方,巨大机体。四女工,各居一面。东南西北,依次踏蹑。蹑板排列如琴键。一面三十蹑,编号从一至三十。东(面)女(工)踏一,西女踏十,南女踏七,北女踏九。此为一轮。而后再变换蹑板,或三七二一,或四九三六。如此周而复始。女工织锦,好比合奏一曲。配合默契,无有差池。
  观女工织绫。当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步错,步步错。
  步步惊心,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马钧废寝忘食,钻研多日,渐有心得。
  改进之法,无非减人,少蹑。
  如能将百二十蹑,减为九十蹑,三人可织。减为六十蹑,二人可织。减为三十蹑,一人可织。
  然,如何才能减蹑。
  楼桑将作寺,机关署,精舍。
  马钧正苦思冥想。忽闻好友来访。
  “德衡。”
  “孔明。”
  二人落座,诸葛亮笑道:“闻德衡,爵升三等,故来相贺。”
  须知,一等爵位,作价十亿钞。连升三爵,非大功不可得。时至今日,蓟国千万之众,唯豪商田韶,因贩飞云连升三爵。稍后,虽又贩盖海、翥凤,却次减一等。
  闻西林少年,亦连升三爵。举国震动。
  诸葛亮亦喜机关术。常往来将作寺,故与马钧相识。一来二回,遂成好友。
  好友当面,马钧亦不做遮掩:“主公殊遇,另赐宅一座。”
  诸葛亮笑道:“何不使人传书,举家迁来。”
  “我亦有此意。”马钧言道:“奈何,织机尚未造毕。”
  “可是王上敕令。”诸葛亮这便了然。
  “正是。”马钧遂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又取手绘图卷相示。
  诸葛亮细观后,这便言道:“何处难为?”
  “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故有一综,必置一蹑。不去综,如何减蹑。”马钧吐露心中所惑。
  “减蹑,不减综。”诸葛亮,亦知关窍所在。
  诸葛亮,才智机辨,千载难逢,万中无一。自不在马钧之下。二人苦思良久,忽闻诸葛孔明问道:“散花绫有几色?”
  闻此问。马钧好似醍醐灌顶,灵光乍现。
  “多谢孔明!”
  谓一通百通。马钧奋笔疾书,新式织机,跃然纸上。
  诸葛亮从旁观之,不由欣然一笑。
  原理不复杂。从不同颜色之经纱着手,散花绫所需丝线,不出十种。只需将十余色经纱,编织轨迹,安排妥当。足可织成散花绫。
  在诸葛孔明,相助下。
  马钧,终于完成新式织机:十二蹑束综提花机。
  将百二十蹑提花机,改成十二绫蹑,采用“束综提花法”。称“束综提花机”。分为上下两层。织造时,一工高跨机顶专管提花,称“挽花工”,一工居下司织,称“投梭工”。两女工,密切合作,不日便已游刃有余。
  稍后,马钧还为投梭工与挽花工,编撰口诀。互依节拍,协调操机:拉牵、踏综、投梭、打纬,边唱边织。“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
  因新式束综织机,置于绣楼上下两重之内。
  故俗称“大花楼机”。即“花楼纹织机”。
  大花楼机,造成之日。蓟王家邸,人山人海。
  但见,一女坐于楼上,循悬挂于花楼之花本,拽提脚子线(经线称‘脚子线’,纬线称‘耳子线’),束综提花,另有一女工,坐于楼下机前,投梭织花。
  一经一纬,循环往复。“方圆绮错,极妙奇穷”。散花绫,呼之欲出。
第145章
市邑初开
  大花楼机,将四人操百二十蹑,减至二人操十二蹑。
  预计。可从“六十日成一匹”,减至“足月成匹”。女工从四人,减至二人。原先,四人六十日成一匹。如今二人三十日成一匹。
  二项相加,织速乃先前四倍。
  之所以能化繁为简。便是改“多综”为“束综”。用线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贮存提花程序。提花经线,弃用综片,改用线综控制。有多少根提花经线,便要置多少根线综。且将升降轨迹相同之线综,结成一束,吊挂花楼之上。省去诸多综片及蹑板。
  此,便是诸葛孔明所问,散花绫有几色之真谛。
  并立楼下,仰望大花楼机。诸葛亮笑道:“花楼机成,德衡当可复命。”
  马钧却道:“主公言,若能水转,则大善。”
  “‘水转百戏图’成否?”诸葛亮必有此问。
  “与此相比,水转百戏,如同儿戏。”马钧所言非虚。提花机,最复杂之机关,便是“花本”。女工即便烂熟于胸,尚差之毫厘。何况借水运机关之力。
  为提花机,编撰花本。可比后世为计算机编程。无人力操作,单凭水运机关,如何能令千丝万缕,照本宣科,自行编织。且无有错漏,人力莫及。
  如何为『自织机』编程?
  “比自鸣钟,如何?”诸葛亮又问。
  众所周知,蓟国自鸣钟,乃右国令张机,改木圣张衡“瑞轮蓂荚”所造。可精确报时。其内部机关,堪称神工鬼斧,集墨门之大成。然『水转大花楼机』之巧夺天工,恐不在水转自鸣钟之下。
  “未可知也。”马钧如实作答。
  “孔明,德衡。”忽闻背后高声相唤。
  正是至交好友,自云台观邸,四海仙馆,联袂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