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6/2006

  九九重阳在即。蓟王四海姻亲,属国使节齐聚。各使团,无有轻车简从。皆不约而同,组庞大车队。四海百货,商贾云集。话说,年前北匈奴使团,携金银珠玉,神驹三匹。于长安市中,获利十亿。可想而知,此番前来。四方使团,皆携国中奇珍异宝,满载而来,更求满载而归。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自蓟王凿穿内外大循环商道。水陆通达四海。更大肆售卖蓟式机关车船。助推商路繁盛。蓟钞广输天下,更有琉璃宝钞,为大宗交易,保驾护航。凡有客籍,必开账户。反之亦然。只需干支海市所能及,蓟钞便可通行无阻。先前,蓟国海市止于江表十港。如今,蓟王已并北天竺为大汉十五州。再顺延商道五千里。如此,贵霜使团,甚至无需翻越葱岭,只需自开伯尔山口斜驱丰州。顺下两歧道出海,便可经殑伽港,入大循环商道。一路畅通无阻。
  比起翻越葱岭之漫漫险途。自阿逾陀国境,便可换乘木兰大舡。日夜三千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蓟王本意,九九重阳,秋风送爽,衣不沾身。正适出行。且蓟国稻作,已入尾声。立冬前后,便可开镰。亦是难得,忙里偷闲。笼络羁縻之意,不言而喻。
  然“入宝山岂能空回”。趁此盛会,四海姻亲,皆携庞大使团前来。久而久之,九九重阳,除去姻亲相会,亦是通商互市之会。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九九重阳前后,自立冬前。蓟国城港,人满为患。唯恐大疫传播。右相耿雍,遂奏请蓟王,将先前各处流民营地,悉数辟为互市之所。如此,庞大商旅,无需入城。只需入互市营地,便可与蓟商交易。
  此举大善。蓟王欣然允之。更有甚者,流民营地,皆立于交通要道,或水陆通达之处。便于往来,是其一。远避国中心腹要地,乃其二。
  更加流民日稀。各处大营,历经修造完善,功能齐备,十分便利。若就此拆除,甚是可惜。营中属吏,亦需另置。改为互市营地。变废为利,一举多得。
  百余座,互市营地,转由市舶寺掌管。蓟王遂增设“互市署”,专掌互市营地。
  虽属营地,却堪比城邑。俗称“市邑”。
  乃出王符《潜夫论·浮侈》:“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本指,郡县之下,诸多乡野邑落。蓟国用在此处,乃专指“互市之邑”。
  有固定互市场所。四海商队,毋需九九重阳,一年四季,皆可北上蓟国互市。且与一般城中商市迥异。市邑乃是一座居行皆宜,商贸两便之城邑。且为防大疫,另有病舍、汤池、庵庐、疠迁所(传染病院)等,诸多辅助设施。远非市中可比。
  今季九九重阳,乃市邑首开。蓟王虽未及班师。然蓟国吏治,井井有条,足可称道。必不会有失。
  出蓟王家邸。
  诸葛亮、马钧等人,相约共游玲珑阁。
  乘楼桑八景之“云霄天梯”,扶摇直上。重楼高阁,尽收眼底。
  前线邸报,如期而至。众人皆已悉知。尤其旋风砲象,一战成名。立下大功。蓟王传命褒奖。亦是情理之中。
  蓟国二十等爵。积勋而升,非功不授。
  八月案比。与蓟人息息相关,便是升爵。如前所言,编户齐民,如约偿还,足额赋税,未有作奸犯科及图谋不轨。满五载,可升公士。满四载,可升上造。满三载,可升簪袅。满二载,可升不更。再满一载,可升大夫。编户齐民,升民爵五等,计十五载。
  若父辈为蓟人,《圩田制》分户不析产,年二十成家立业。待位居大夫爵,当三十有六。
  谓“万事开头难”。尤其前三等爵,足需十二载。换言之,马钧连升三爵,已免去十二载光阴。再满二载,可升不更。再满一载,可升大夫。如此迅捷,恐不及冠,马钧已得显爵。
  自当,可喜可贺。
  亲眼得见,旋风砲实物。一众好友,不由啧啧称奇。周瑜细问机关原理。马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日薄西山,意犹未尽。于是又相约天街酒垆一聚。
  相逢正是少年时。
第146章
一锅真味
  天街酒垆,门庭若市,初上华灯。
  所幸先前已命人定好包房。若临时起意,匆匆而至,一席难觅。
  天街酒垆,非只沽酒。毋论三五好友,相约小酌。亦或是家有喜事,大宴宾客。客舍、酒垆,乃至邸舍、汤池,皆可承办。虽各有侧重,然皆可烹制一席美味。
  时下风靡国中,便是“真味炉”。此炉出自蓟王宫,无极殿。
  时人行分餐制。谓“众口难调”。尤其蓟王宫妃,出身天南海北。故蓟王于无极殿中,陈列各地美食。但凭所取。为防美味佳肴久置成残羹冷炙。故皆以赤金染器盛放。
  染,蘸也。染器,便是盛装蘸料之器。
  结构可分三部:主体为炭炉,下托炭灰承盘,上置活动染杯。类后世小火锅,可为美食保温。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取用方便,谨防烫伤,染器耳杯,横置长柄。为过滤渣滓,耳杯居中置箅(bì)子(滤网),可谓匠心独运。
  话说,自先秦及两汉,烹饪之法,多为烹煮、炮烤两种。“濡法”制肉食,时下较常见。
  濡肉之法:先白煮肉熟,再蘸调料加味。
  染杯中所盛,便是调味用酱汁。与后世蘸料,多为冷料不同。时人惯用烫料。须用染炉为蘸料加温。正因乃是蘸器,故染器体量皆小。染杯,与时人饮酒之耳杯,大同小异。整套染炉全器,自上而下,高亦不过半尺之间。十分精巧。如此设计,正与时下进餐,一人一案,相匹配。宴饮时,一人一炉,随吃随“染”。
  然宫中赤金染炉,非只盛蘸料,多为正餐主食。故器型颇大,与釜相若。将山珍海味,汇聚一炉。便是“真味炉”。
  乃取“此中有真味”之意。
  就餐之法,可比后世火锅。
  包房内,正是圆形无极座。真味炉居中放置。
  早在众人入席前。便有好妇,提前将各色菜品,逐一呈上。待赤金釜肚,烧至微烫,均匀涂抹牛油。再将四季时蔬,如干角豆、笋衣、冬葵等,铺满锅底,上叠鸭肉、鱼肚、海参、蹄膀、鸡块、火腿等,山珍海味。层层铺叠,直至满釜。覆赤金釜盖,大火猛炖至滚沸。稍后釜底抽薪,换用温火慢炖。期间,好妇不时用勺,取高汤自上而下浇入,以渗其味。
  待众人来时,一炉真味已烹毕。釜中美食,油而不腻、烂而不化。鲜香味美,一应俱全。
  好妇巧笑如花,转动无极案。素手调羹,为众人分餐。
  众人皆食之有真味。唯独马钧,凝望真味炉,暗自出神。
  司马仲达,正欲出声相唤。却被庞统所止。
  众好友,顺目一观。只见赤金釜盖,居中蟠龙首柄,口中琉璃珠,被蒸汽所驱,旋转不息。好似龙吐珠。此机关,乃蓟王所创。作用类后世压力锅之泄气阀。釜中气压过大时,便会将蟠龙口中琉璃珠顶起,蒸汽溢出。
  “《淮南子·天文训》曰:‘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庞统试言道:“热气可驱物乎?”
  此话正中下怀。马钧轻轻颔首:“热气可驱。”
  在座之人,皆是明日人杰。庞统、马钧。一问一答。众人,皆有所悟。
  诸葛亮言道:“火鸦灯,许正是此因。”
  周瑜乃蓟王小师弟。与盐府大夏令刘晔,素亲近。刘晔曾造霹雳车,大风车。身兼墨门奇术。更加大师兄刘备,手绘神鬼图板,更不逞多让。周瑜耳濡目染,亦通墨门机关术。
  电光石火,这便言道:“琉璃珠,换铁丸,可乎?”
  司马仲达摇头:“破壁丸,千钧之重。岂是区区热气能驱。”
  不料周郎之意,马钧已尽知:“毋需千钧,便如琉璃珠这般大小,足矣。”
  司马仲达,素不喜机关。自无从会其意。
  诸葛亮这便为其释意:“好比,袖箭换袖丸。”
  “袖箭换袖丸……”司马懿,若有所思。
  马钧又道:“水转变气转,可乎?”
  “未可知也。”周瑜一时,神游天外。
  蓟王此时若在,必然慨叹。不料火枪尚未出现,气枪已露端倪。
  蒸汽时代?
  嗯,蒸汽时代。
  话说,蓟王尽取北天竺,三登沃土。广袤千五百万里,有民千五百万余。且世代为奴,深谙稻作。只需稍作点拨,操作稻作机关器。事半而功倍。不出三载,圩田大成。
  到时,粮谷食之不尽。蓟王欲大兴酿酒。而后蒸馏酒精。动植物油脂,不足为用。石油又未曾开采提炼前。酒精为燃料。许是一条捷径。即便技艺所限,不能出内燃机关器。
  只需酒精喷灯造毕,蒸汽用之不竭。再加鼓风石炭,高炉炼钢工艺,日臻完备。钢铁产量,再无掣肘。
  封建时代,钢铁称雄。
  那时,蓟国百万钢铁洪流,还有何人能当。
  先不急。
  蓟国都,西宫,增成殿。
  “拜见王太后,义王太后。”中书令赵娥,入宫觐见。
  “中书令免礼,赐座。”三王太后,撤帘相见。
  “谢太后。”赵娥称谢落座。
  “九九重阳至矣。王上恐不及归。”王太后问道:“致仕之期,当如何?”
  “回禀太后,荀仆射,足可升任。”赵娥心意已决。
  “如此,也罢。”王太后遂言道:“可先致仕,再入我家门。”
  赵娥深谢不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