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2/2006

  “……”董重猛然噤声。气闷之下,一时竟面红耳赤,汗如雨滴。
  待车驾离宫。
  董重一口气泄,猛然瘫坐榻上:“非我谗言惑主。实乃天子……不欲!”
  再深思,已不敢再思。
  蓟王都,北宫凤凰殿前。宫妃齐聚。便是二宫太皇,三王太后,亦圣驾亲临。
  “如何?”王太后问中宫药长。
  “华贵妃,已先行入殿。”中宫药长,如实作答。
  前太医左令,茝若殿贵妃华妁,嫁入蓟王家,改仕少府尚药监,掌御药。称御医令。掌宫中医事。蓟王远征前,公孙王后,避怀而孕。十月怀胎,如期临盆。
  数月之前,便不再垂帘。后宫诸事,亦交由秦后、甘后并甯贵妃等人掌管。专心养胎。
  王后产子,乃宫中头等大事。蓟王家书,每每问及。万里心牵。
  话说,公孙王后,犹长王太后数岁。蓟王唯恐有失。王宫上下,更如临大敌。唯恐万一之失。今夜不闻机杼声,只因宫妃皆聚于王后殿前。
  “长姐‘灵威神佑’,‘唯天所相’。”绾贵妃柔声劝道:“母亲,少安。”
  王太后轻轻颔首。
  少顷,便有御医,出殿来报:“王后娩怀(顺产),母女平安。”
  “祖宗保佑!”王太后喜极。
  绾贵妃喜道:“夫君书言,若为公主,当名‘姞’。”
  “《左传》曰:‘姞,吉人也。’”甯贵妃亦喜不自胜。论与公孙王后相知相契,甯贵妃犹在七妃之上。
  少时,长姐守前堂,甯姐姐守后院。三墩母子,方能得安。
  蓟王子嗣,毋论男女,皆珍贵无比。王子及冠封王。公主及笄为县主。
  王太后,金口玉言。
  无有例外。
第168章
吉人天相
  公孙王后,吉人天相。母女平安。
  宫中婴儿潮,虽已早过。然历年来,陆续有妃嫔产子不断。东宫飞翔殿,婴舍华美清洁。日夜酒精消毒,哺婴室闲人莫入。四季如春,舒适宜人。摇车内诸幼子,日常皆由宫中侍医,精心照料。
  自华妁,携太医寺女医,入宫为御医。
  宫中女医,遂分二类。一类御前治病,称御医。二类,侍奉调理,称侍医。如为侍寝宫妃,预备及善后,照顾患病宫妃坐卧起居,日常看护王子公子。皆是侍医之职。
  时人皆知。蓟王年少家贫。王太后唯恐不足食,故迟迟断奶。谓“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养育大恩,蓟王此生,无以为报。故蓟王早有口谕,凡侍寝诸妃,又为食母者,需先入东宫哺毕,再入合欢殿侍寝。
  后宫皆以为,蓟王不欲食(人)乳。
  逢母妃入殿哺乳。王子公主,皆车载出舍,入哺婴室喂食。若母妃罹患病症,凤体不适。则酌情替换,由食母喂养。待康复如初,再行母职不迟。
  话说。若是寻常百姓家。发妻连生三子,颇多平常,并不稀奇。然蓟王家,后宫妃嫔,膝下仅有一子。贵妃可生二子。唯公孙王后,诞二子一女。
  物尚且以稀为贵。何况亲生骨肉。蓟王三百子嗣,各个珍贵无比。
  蓟王母慈子孝。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开都护百城,辟海外荒洲,并北天竺。皆为分封子嗣。王子皆可受封一郡之地。公主皆有一县汤沐邑。
  以蓟国郡县划分,一县十城港,三县一郡国。简而言之,径百里之内,均有十座城邑港津。计百万之众。平均三县可为一郡。计三百万众。
  一郡,三十城港,三百万众。仅户赋、算赋、口赋、更赋,四项相加,年入十亿钞。工税、市租、关税、海租、缗钱、客税,刍稾等税相加,亦足有十亿钞。
  半数公用,半数家用。其利之大,可想而知。
  简而言之。生一王子,年得十亿。此等巨富,便是仙门亦不能免俗。再者说来。除去租税,蓟王还有诸多王家产业。各城客舍、酒垆、汤池、寝肆,金水小市,不一而足。另有广袤象林苑。
  象林苑中,瓜果繁盛,古木参天。象林三十六小苑,环抱象林县。象林曾为林邑国所占。林邑多山少田。历代林邑王,侵夺周遭,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国土。拓地千里。后一战灭国。汉廷按图索骥,只取回旧土,重开象林县。余下悉数并入象林苑。其中‘两岐苑’,为秦后汤沐邑。山林俊秀,谷地肥美,多出珍货。一年所得,不下亿钱。
  西际徐狼国,有“船官川”入象林苑。“船官苑”亦为三十六小苑之一,可经船官川顺下,至‘船官口’入象浦。自此外行,得至扶南。水陆通达,地利不弱两岐苑。蓟王许给扶南女王柳氏,充作复国基业。
  惧蓟王虎威。境内林邑蛮,皆已顺服。多携家小,客庸象林、金瓯二港。与汉人毗邻而居。象林港另有横海先艂舰队常驻。领护往来船舶,及顿逊海渠开凿。先前,蓟王纳贾诩之策。贩夷洲、澶洲及珠崖洲上岛夷,入象林。再将象林占人,外贩三州。如此反复,卓有成效。如贾诩所言,不出数代,三南可安。
  兰沧水入海口处金瓯港,乃蓟王家港。由少府所辖,为王家舰队驻地,未入江表十港之列。少府海丞阿米娜,率王家舰队,远涉重洋。贩卖蓟国名产,并四海奇珍。南宫披香殿,中置『十洲海图』。港口、舰队,实时更新,一目了然。
  金瓯港,背靠兰沧(三角)洲。面积广阔,土肥壤沃。足可辟三登美田,二千万亩。蓟王取名兰沧苑。时过境迁。十万新野流民,已悉数安家兰沧苑。感念神智夫人,活命大恩。遂于金瓯港,立公社,祀『神智夫人』。信仰流传甚广。稍后神智夫人,神性是否与南州相合,蓟王拭目以待。
  港中,金瓯馆。初立南州使馆区。南州诸国,如叶调国、顿逊五国等,毋需北上南醴港,便可与蓟国通商互市。言港必语津,筑港必造城。金瓯港城,规模初具。船坞、工坊、邸舍、商肆、酒垆、汤池、客舍、市楼、城仓、海关、蛮夷邸、海市楼、海商会、交易所,一应俱全。周遭各国,纷纷求开账户。购买寄舱券,如约获利,风行南州。重重利好,助推蓟钞风行,已为南州通用货币。
  其洲最南端,称金瓯半岛。灌木丛生,密集红树林泽。蓟王就地取材,督造白波木兰大舡。月前。『金瓯船坞』,所造百艘木兰、百艘斗舰,贩卖黄支国,获利数十亿钞。此,皆是王家所得,录入王室账户。蓟王已下王命。取利一半,用于督造象林苑。蓟王投下真金白银,必引蓟商趋之若鹜。重金加持,人物齐备。象林大兴,指日可待。蓟王吞并北天竺,羁縻山南诸国。待象林苑筑毕。东西夹攻,灭扶南之心,蓟国上下,人尽皆知。
  半岛末端海崎,“金瓯角”。已立灯塔及军港。为过往船舶指路,并充避风港用。
  蓟王携群臣,倾力打造。幕府、封国并立。各司其职,并行有序。
  蓟王虽远征在外。内政外交,井井有条。毋论蓟王在与不在。幕府、封国,皆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蓟王冗长之头衔,名扬四海。远至海西,亦多有耳闻。绿洲熔炉,更沿丝路,横穿列国。成为无数隶奴,梦寐以求,极乐净土。
  常有沿线旅人,求问往来游商:何为三十税一?
  游商遂取盘中残米答曰:一粒归蓟,余下归你。
  旅人双目圆睁,如遭雷击。
  旁人又问:绿洲皆如此乎?
  游商笑道:非但绿洲,凡王旗所至,皆三十税一。
  另有人问:王旗何如?
  游商答曰:赤鹿焰角,三足踆乌。
第169章
摩诃震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绿洲奇闻奇事,随往来商旅,遍撒丝路沿线,诸国皆广为流传。
  将心比心。三十税一之薄赋,闻所未闻。遍观宇内,摩诃震旦,如何能不称为极乐净土。
  远至海西罗马。赛里斯国,遥远绿洲之美好。亦被隶农,私下相传。
  “隶农”是拉丁文“colonus”的意译,其复数为“coloni”。因而,有时亦音译为“科洛努斯”或“科洛尼”。原意“农夫”或“耕种土地之人”。据说,乃指古罗马最初之自耕农或自由农业移民。乃是由动词“colere(意为耕地、耕种)”衍生而来。
  罗马传国至今。天灾人祸,重利盘剥。自耕农早已破产,沦为隶农。
  据载,“(帝国)元首们本身,皆是最大之地主,他们在帝国各地,拥有巨大土地。几万名隶农和奴隶,依附并耕种于此。上缴所获农产品,来维持元首宫廷所需及豢养无数仆从之开支”。
  “隶农照例,须支付收获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帝国末期,土地税率超过共和国后期税率,大约三倍”。
  须知。隶农与元首、领主、大庄园主之间,还有代理人(procurator)。领主代理人,又择租户(conductor)为中间人,再由租户与当地隶农,签订租种契约。
  层层“分包”,重重盘剥。隶农甚至需支付二分之一,乃至整季辛劳。生活困顿,可想而知。
  横向一比,高下立判。
  无愧守护初火的帝国。
  大汉之美好,毋需多言。单三十税一,足令天下,难忘项背。如何不是,摩诃震旦。
  摩揭陀国,华氏城。香花宫,前殿。
  “臣等,拜见主公。”绥南右将军程普,携都护府百城属吏,计万人。车队出葱岭,横穿贵霜国境,过王都富楼沙。渡信度河,换乘蓟式楼船,顺下枝扈黎大江,终抵华氏环城港。
  绥南左将军,二兄刘武,携三足踆乌,并彭氏四虎:锦帆左司马彭虎,楼船左司马彭式,军曲候彭绮、彭材,携麾下精兵五千,楼船、斗舰五百艘。正日夜兼程,远涉重洋而来。
  二兄先行,后又奉命经停象林港,待彭氏四将汇合。故晚来。
  “免礼。”多年未见,程德谋雄武不减。蓟王甚是欣慰。
  蓟王已命人提前备好宫宴,为程普等人接风洗尘。知一行人,虽日夜兼程,却皆安然抵达。并无折损。蓟王这便心安。都护府民,结社而居。种出不同,各有信仰。公社可比闾里。毗邻而居,同奉神祇。大城杂居,小社聚居。民情复杂,与国中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故有绿洲熔炉之说。凡贩入绿洲之奴隶,毋论出身,皆为蓟王所有。登记造册,刺青为契。先前为奴为婢,与牲畜无异。如今斩断枷锁,再世为人。如何能不感激涕零,忠心不二。一言蔽之,起点太低,生活太好。毋论容错,亦或是容忍,远比常人坚韧。更加,不限信仰,百无禁忌。可想而知,凡政令所出,必欣然奉命。
  甚至有激进者,一切皆以汉人为准。与旧我彻底决裂。
  主臣落座,举杯共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