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4/2006

  “何人出使?”治中刘先,又问。
  “南阳宋忠。”祢衡,不吝赐教。
  “善。”刘先拜服。
  谓“北海郑玄,南阳宋忠”。
  宋忠(一作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人,当世大儒。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授五业从事(刘表始置,掌五经教授等事)。撰写《五经章句》,著有《太玄经注》九卷,《周易注》十卷,《法言注》十三卷。诲人不倦,名臣王肃、尹默、李撰、潘濬等,先后师从受教。
  又说“忠小差玄”。名在郑玄之下。
  二袁出身豪门,素重名士。宋忠此去,必马到功成。
  无有意外。
第258章
少帝长成
  汉中,南郑行宫。
  寒暑易节,腊尽春回。已是初平三年(192年)。
  史侯年方十六,已知男欢女爱,初通人伦。唐姬朝夕相伴,耳鬓厮磨,共赴鱼水之欢。闻已有身孕。未及元服,已为人父。年初,国师张鲁上疏。言,可行元服之礼。
  天子元服与汉人及冠,多有不同。及冠需年满二十。正如国丧,以日易月。天子元服,亦毋需足满二十。如灵帝,年十四便已元服。桓帝,年十六元服。似无定数。然据《禁中起居注》可知,凡可行房事,当加元服之礼。此便是,为何史侯年幼,便纳唐姬之因。
  于是择吉日。行元服大典。后大赦天下。赐河间(种出)、勃海(董侯)、鲁(阿斗)三王,黄金各百斤,合肥诸国王各五十斤;公主、大将军、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将、大夫、郎吏、从官、四姓及窦、董小侯、诸夫人以下帛,各有差。年八十以上赐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绵三斤。惠及巴蜀,百姓雀跃。
  话说,自先帝崩于困龙台。叔侄相争,天下三分。于社稷动荡之中,初闻少帝长成。
  甘后,六百里告知万里之外,夫君刘备。甘后浴火重生,虽已了断前生。然终归十月怀胎,剖腹亲生。蓟王爱屋及乌也罢,全护汉室苗裔也好。上表祝贺,遣使供奉。
  由门下主簿孙乾,携国礼,舟入南郑。蓟王上表,虽不称陛下,只尊弘农王。然,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尤其所附礼单,极为丰厚。
  史侯命人,当殿诵读。书文不及过半,已潸然泪下。
  于是言道:蓟王与先帝,虽是君臣,却胜手足。董侯尊尚父,朕亦尊之。
  群臣山呼万岁。
  乱世无庸主。
  时,史侯汉中登基,自号“道君”。定五斗米为国教,封张鲁为“国师”。
  西凉诸将,各有封赏。麾下兵马,重整武备。与五斗米鬼卒力士,共组成军。号“飞熊兵”。益州刺史刘焉,遣使奉献。受封益州牧,阳城侯。麾下“东州兵”,亦听史侯号令。
  张鲁、刘焉、张济,共奉史侯为天子。汉中、巴蜀,于是连成。史侯麾下,兵强马壮,号二十万众。话说,六雄之中,便是袁术,亦据二郡之地。汉中一郡,何以称帝。故为壮声威。史侯割汉中东部诸县,分置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因处汉中之东,故称为“东三郡”。
  为均当地豪强,历代积势。国师张鲁,命五斗米教众,东迁上庸、房陵、西城等县,屯田养士。史侯又命镇东将军郭汜,出屯上庸。加之汉水航运之便,又疏褒斜、傥骆、子午、峪谷,四道,连通关中。并重筑郧关。
  《史记·货殖列传》:“南阳西通武关、郧关。”《汉书·地理志》:“长利(县)有郧关”。《水经注》:“汉水径琵琶谷口。益、豫二州分境于此。”《郧阳府志》:“郧关,在郧县东城二十里琵琶谷。”故亦称“琵琶关”。
  汉水经此,山岩夹峙。河道陡窄,曲水湍流。沿长岭奔冲而下,至琵琶谷口,成激流险滩,称琵琶滩。过琵琶滩,河道又窄,两岸山岩陡峭如石门,秦时已立关津。此处行船,极为凶险。古往今来,舟毁人亡,不计其数。因处“楚头秦尾”,益豫二州分境之地。地势险要,故为兵家必争。尤其天下三分,益豫二州,各为其主。
  史侯力排万难,重筑关津。可保东三郡,固若金汤。
  重重利好,引山民纷纷入籍。三郡各有十余万众,共计七万余户。史侯励精图治,汉中巴蜀,数年大治。
  元服后,首开朝议。
  国师张鲁,骠骑大将军张济,尚书令阎圃,并四征将军:李傕、郭汜、樊稠、杨定,悉数在列。
  “曹吕相争,二袁攻刘。”史侯居高下问:“于朕何益。”
  国师张鲁,莫测高深。
  尚书令阎圃,持芴跽奏:“禀陛下。臣,窃以为,与我无益。”
  “哦?”阎圃乃汉中谋臣之首。闻此言,史侯亦不敢大意:“尚书令且直言。”
  “喏。”阎圃这便,娓娓道来:“吕布诸军并进,却过城不入。此乃虚张兵势也。且将兵入陈,传檄关东。必别有所谋。臣,窃以为。吕布入寇,乃为除甄都上公之争也。”
  “尚书令所言,与朕相合。”史侯轻轻颔首:“诸军并进,乃为饵兵也。八将齐出,吕布蛰伏。待曹操,分兵御敌。吕布再行雷霆一击。与王党外合里应,陷甄都。诛尽二曹党羽。助王太师,总朝政。”
  “陛下,明见。”群臣拜服。
  “二袁击刘,又当如何。”史侯又问。
  “荆州刘表,足可自保。”阎圃断言。
  汉中、关东,本就结有兄弟之盟,合力共抗江东。若此时背约偷袭,必被天下诟病。奇袭不成,反被群雄反攻。得不偿失也。
  看似有机可乘,然汉中偏安一隅。四塞之地,出兵殊为不易。
  “国师以为如何?”史侯又问张鲁。
  “紫微暗弱,不宜兴兵。”张鲁言简意赅。
  “善。”史侯从谏如流。
  “禀陛下。既有盟约,当不可置于事外。”骠骑大将军张济,持芴跽奏:“宜传檄天下,为二家解兵。”
  骠骑大将军张济,乃西凉诸将之首。其妹又入蓟王家门。蓟王年初遣使,贺史侯元服。亦另备厚礼。门下主簿孙乾,亲自登门,上呈礼单,并蓟王家书。书中,蓟王口呼,元舅。
  会宾客大宴。骠骑大将军张济,将蓟王家书,遍示嘉宾。又示以蓟王所赐奇珍异宝,轰动汉中,远传巴蜀。
  同样。蓟王假子,国师张鲁,门下主簿孙乾,亦亲自登门,赏赐更厚。蓟王手书,口呼,我儿。亦助张鲁并五斗米教,扬名。
  “可。”史侯心领神会。传檄解兵,行天子之事也。
  事不宜迟,由尚书令阎圃秉笔。光禄勋李历为使。赴甄都一行。
  为曹吕二家解兵。
第259章
休卒罢兵
  荆州五业从事宋忠,携书过江,入石城。
  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石城扼(秦)淮水入江口。拱卫合肥侯新都。
  年初。合肥侯,携江东文武百官,由曲阿行宫,迁居新都。改秣陵为建业。俗称南京。
  南京建业,仿吴王阖闾城,分宫城并都城两重,无外郭。宫城居都城之中。内有太初宫,南宫、苑城并西苑,分别为宫殿、御苑、南北二军营地。宫城南门为宣阳门,出宣阳门向南至朱雀门,长约五里,称“苑路”。苑路居中乃天子御道,两侧为吏民驰道。御、驰二道,以水沟相隔。朱雀门外,便是(秦)淮水。
  两岸商肆民居,鳞次栉比。亭台楼阁,高低错落。
  周回二十里一十九步。
  欲入建业,先抵石城。
  江东大将军袁绍,兼领交州牧,立府于此。扼守长江防线。拱卫南京周全。
  闻大儒宋忠来访。袁绍不敢怠慢。携文武幕僚,都亭相迎。
  “荆州从事宋忠,拜见袁大将军。”宋忠举手投足,大儒风范。仅比蓟国儒宗,稍逊一筹。天下第二,袁绍焉不持重。
  “宋公免礼,请入城一叙。”袁绍和颜悦色。
  三分天下有四家。河北五州,悉归蓟王。余下九州,各有其主。江东据交、扬二州。二袁齐心,胜过关东并群雄,并汉中独州。扬州一年二熟,交州一季三登。自合肥侯入主江东,豪门大姓,举族来投。受封郡县令长,军中部将,洗尽宗贼污名。合肥侯渡江时,江东良田,多为大姓所占,“憧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xí),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伎妾溢房,商贩千艘,腐谷万庚,园囿凝上林,馆第僧太极,梁肉徐于犬马,积珍陷于努藏”。
  随蓟王凿穿内外循环水道,立江表十港,遣干支海市,往来不绝。更加蓟国机关器,大行其道。
  豪强大姓,庄园坞堡,豢养奴仆佃户,耗费口粮无数,远不及机关便利,蓄奴无用,多半放出。“强者为兵,羸者补户”。效仿蓟国《圩田制》,统一安置,编为“复客”。江东始兴。
  复客,除赋役之田客也。
  是故,“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
  合肥侯,坐领江东。三家之中,尤其势盛。
  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坐拥大江天险,亦受大江阻断。江东居长江下游。仰攻关东,殊为不利。今,二袁合兵,出其不意,袭取江夏。不料刘表,竟早有所备,亦难速胜。
  宾主落座。
  宋忠上呈国书。书文乃祢衡亲笔手书。洋洋洒洒,妙笔生花。
  饶是久居高位,颐指气使,袁本初。亦欣然笑纳,如沐春风。
  “‘兵者,国之大事’。奉天子之命,以攻不臣。”袁绍言道:“非出袁某之私(仇)也。”
  非严词拒绝,更无棍棒打出。宋忠顿时心安大半:“大将军所言极是。然叔侄相争,阋墙汉室。终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