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4/2006


第002章
乘运跃鳞
  三县之名,皆有所出。
  《淮南子·地形训》:“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说文·玉部》:“医无闾之珣玗琪,《周书》所谓夷玉也。”
  《周礼·春官·大宗伯》:“(天子)以玉作六器,以礼天下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
  “赤璋”,便是“珣玗琪”所制。因近医无虑山,故蓟王取为县名。
  《易·系辞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树。”谓“中野”者,便是原野之中。此县,位于安辽郡正中。坦荡如砥,黑土沃壤,乃边境粮仓。正配中野之名。
  辽关,得名水砦。虽不宜为郡号,却足可为县名。蓟王海纳百川,各得其所。
  金乌船宫,尚未起锚。蓟王敕令,已先行传回。
  五尹十守,五十一县。冠绝今汉。
  须知。国中郡县,多是蓟王,自行分割。自先帝以来,历次增封,皆不过数县。然能有此规模,今汉罕见。如督亢泽、雍奴薮、文安泽、东西掘鲤淀、大小辽泽。皆是一片白泽,不毛之地。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之绝境。蓟王“置之死地而后生”,悉辟为良田。正应大汉今之国祚。否极泰来。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蓟王恩师卢少保,曾言“可比光武”。如今再看。蓟王当可与高皇,一较高下。
  蓟国之事,蓟人之议。闻王上中分三川,再立安辽。众皆心领神会。早闻大辽泽广袤,不在雍奴薮之下。雍奴薮分七县,绰绰有余。大辽泽,自不例外。只因辽水拦阻,长城隔断。不然,当可比雍奴,再向北外延一县。然六县足分二郡。
  蓟国郡县,民众多而圩田广。一县治政,可比数县。故三县为郡,正当适宜。至多不过四县。再多,非循吏则力不能及。蓟国吏治冠绝天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十年还戴鹖(hé),千里共担簦”。正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又何必,劳苦一人。
  热议之一,便是何人为守。
  众口一词。皆是泉州令袁涣。袁涣出身陈郡袁氏,乃司徒袁滂之子。治世之才,兼有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夏育之并称)之勇。先治泉州港,后主泉州治。政绩常为人先,蓟王加光禄大夫以嘉之。今王上,析分安辽郡,当为袁曜卿置守也。
  风闻亦入宫闱。中书令荀采,书录告知蓟王。蓟王一笑会心。
  谓“众望所归”。且袁曜卿,确有实才。
  稍后,蓟王携北天竺诸王同返。
  月初大朝,蓟王冠冕上殿。
  由中书令荀采,宣读王命:“擢升光禄大夫,泉州令袁涣,为安辽守。治中野,秩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王宫舍人。”
  “臣,袁涣,领命。”袁涣出列跪拜。
  待袁涣捧盘入偏殿,更换朝服印绶,正殿面君,入二千石列。
  中书令荀采,再宣王命:“擢升泉州港令崔均,继为泉州令。”
  “臣,崔均,领命。”崔元平乃左相长兄。若非侍奉老父身侧,数次入京,未曾久居蓟国。官位当不止于此。
  话说,少君侯起家之初,崔氏兄弟,皆是元老之一。然崔元平,却被老父所牵。不能一心一意,辅佐主公刘备。待蓟王羽翼渐丰,贤臣纷至沓来。贤才辈出,强手如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何其难也。诚然,千石城令,已是高官。且蓟王亦多优待。崔元平,谦谦君子,居中守正。亦足可称道。
  “除太学博士陶丘洪,为泉州港令,秩比千石,兼领王宫行人。”
  “臣,陶丘洪,遵命。”陶丘洪,素服出列。王党中庐拜官。以太师长子为首,悉封河北。唯陶丘洪一人,入太学坛。不料尚不及传道授业,已秩比千石出为港令。泉州港乃蓟国门户。蓟都尹,除临乡侯国外,唯一所辖,便是泉州县。足见持重。蓟王授此雄职,陶丘洪焉能不感激涕零。
  “五经博士崔皓,加‘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领赤璋长。”
  “臣,崔皓。领命,谢恩。”五经博士崔皓,乃崔少师之子。学优而教,教优而仕。凡博士迁官为长令,必加“太中大夫”。以补官秩之差。
  “五经博士胡昭,加‘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领中野长。”
  “臣,胡昭。领命,谢恩。”胡昭,字孔明,颍川人。逢黄巾之乱,转居陆浑山中,躬耕乐道,养志不仕,以经籍自娱。闾里敬而爱之。善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等人齐名。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胡肥钟瘦”之说。世人并称“钟胡”。后被钟繇举荐,出仕蓟国。
  “五经博士庾乘,加‘太中大夫’,秩比千石。领辽关长。”
  “臣,庾乘。领命,谢恩。”庾乘,字世游,颍川鄢陵人。尝为县廷门卒,郭泰劝游学官,遂为诸生佣。后能讲论,自以出身卑微,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询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征之不应。号“征君”。后被儒宗举荐,蓟王遣门下督郑泰,安车徵之。拜为五经博士。
  安辽三县,皆为五经博士镇之。足见持重。
  此三位高士,竟不知何时,入我太学坛,为五经博士。国中子弟,何其幸也。满朝文武,各自嗟叹。隐者出仕,只因三兴在望。
  安辽守,面抵长城。一墙之隔,便是塞北草原。因日有万人,进出辽关。故蓟王遣博士守之。
  至此,蓟国五尹十守,五十一县。吏治完备。
  以蓟国年均千取十二之人口增长。及年均三万之自然分户。不出数载,安辽郡,亦当大兴。
  待群臣坐定。
  左相持芴跽奏:“天子遣使上表,问计二宫太皇,并主公,三公九卿之选。”
  蓟王贵为尚父。虽不在甄都辅政,然天子以朝事相问,亦是理所当然。顺带询问二宫太皇,亦不失礼节。
  “三公何人。”蓟王必有此问。
  “太尉张温,司徒伏完,司空曹操。”左相答曰。
  “善。”蓟王并无意外。
第003章
句芒司木
  上公之争,惨淡落幕。
  王太师壮烈殉节。曹太保沉疴难返。然不可否认。甄都朝堂,渐为曹党把持。董侯为平衡朝政,收拢王党残余,极力扶持外戚勋贵,亦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
  自光武中兴以来。我朝内宦、外戚,裹挟党人、士大夫,轮番绞杀,血洗朝堂。皆出皇权之争。立朝之初,尚能平衡。时至今日,如先帝所言。汉室三分,世家七分。为固皇权,先帝立鸿都门学,欲破经学世家,学术垄断是其一。不惜西园卖官,欲破名门世家,权利垄断为其二。无论二次党锢之祸,亦或是播乱八州黄巾之乱。皆为血洗关东世家。收缴皇权。
  诚然,其中亦裹挟,先帝私欲。然家国天下,先帝皆有虑及。“乱而不损曰灵”。
  此谥号,于先帝乃是“恶谥”。然就刘备所见,其中别有深意。“乱而不损”,言下之意:先帝一生乱政,到头来,一无是处,毫无作用。天下还是那个天下。汉室式微,世家坐大,几成定局。
  毋论先帝如何“乱”,皆“无损”时局。颇多讽刺意味。
  类比先帝。关东世家,之所以将蓟王新政,视为洪水猛兽。只因,蓟王新政,动摇世家根本。《蓟国大百科全书》编撰毕,蓟王必开科举,择优取士。立五帝之学,因材施教。五百城港,学、校林立。求学之风盛行,经年不衰。又开报馆,启发民智,引导民风。多措并举,只为打破世家,经学垄断。
  《蓟法》之下。《二十等爵》,新兴爵民;《圩田制》,分户不析产;机关器大行其道,寄田券、寄舱券,如约获利;开立内外循环商路,兴大航海热潮;皆为持续降低,土地价值。终破世家,土地、人口垄断。
  今河北,渐与蓟国比同。世家大族,分崩离析,散居各处。无从抱团取暖,更无从聚众凌弱。家中世代所聚田宅,皆平价贩于市楼。一切吃穿用度,皆与民爵相匹配。账上蓟钞,则购木兰大舡。或入蓟商会,泛舟四海,转运名产;或僦船于人,身入交易所,贩购寄田券,寄舱券,如期获利。不一而足。获利之丰,远超种田。族中子弟,学优则仕,爵位自来。即便学无所成,依法纳赋,亦可累积爵位。若不然。十亿一等,买来亦可。
  二八规则。《蓟法》足可满足,八成民众所需。至于剩下两成。一成在蓟国。一成在关东。所谓“与国同休”是也。便是后世所言,“金字塔尖”。
  蓟王临朝,群臣有主。
  左右国相,幕府三丞,将国政府事,逐条陈列。蓟王问计群臣,群策群力,必有解决之道。
  因医无虑山,乃幽州之镇山。故有光禄大夫,四海馆长朱建平进谏,当筑离宫以配之。
  蓟王问计国老:“诸公,以为如何?”
  (左)国令黄承彦,持芴奏对:“朱大夫,欲为句芒所立也。”
  “哦?”蓟王这便醒悟:“可是‘司木之神’。”
  “主公明见。”黄承彦答曰。
  《吕氏春秋·孟春》:“其帝太皞,其神句芒。”注曰:“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
  《礼记·月令》亦有:“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余夏月皆然;孟秋之月,其帝少暤,其神蓐收,余秋月皆然;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余冬月皆然。”
  闻西王母请立靖陵司金馆。故四方馆长朱建平,求立司木馆。
  医无虑山,乃幽州之镇,又居国境之东。故朱建平欲择此山,以配“句芒司木”。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诸位,以为如何?”蓟王问计群臣。唯恐劳民伤财,“奇观误国”。
  “臣以为可。”薮东守乐隐,持芴跽奏:“《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吕氏春秋》亦曰:‘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祀宗庙社稷之灵,为民祈福。’《易》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若无五官之正,我主何以顺天应人。‘汤武革命’。”
  好一个“顺天应人”,“汤武革命”。
  薮东守乐隐,洋洋洒洒一席话。引经据典,借古喻今。简而言之,蓟国急需建立一套,天人感应的仪轨。毕竟,自“绝地天通”,人神不扰,各得其序。唯“祀”可通神。寻常蕞尔小国之君,混吃等死,便也罢了。想我大汉一藩,三兴之主。又岂不与“天通”。否则,如何得知,天命所归?又如何顺天应命,定鼎江山,再立神器?
  “臣等,附议。”音犹在耳,百官齐声。
  蓟王环视群臣,见上至国老,下至百官。皆心有戚戚焉。这才幡然醒悟。黄袍加身,不远矣。
  蓟王和光同尘,喜怒不形于色:“善。”
  遂命将作令苏伯,于医无虑山,择址修造离宫。称“无忧宫”。无虑、无忧也。立句芒司木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