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5/2006

  见蓟王从谏如流。群臣无不振奋。王太师泉下有知,足可慰藉。
  待散朝。蓟王移驾西宫,先觐见二宫太皇,再拜三王太后。
  “句芒馆,何人执事?”王太后,必有此问。
  “麻姑。”蓟王已有所属。非指麻姑一人,乃使麻姑仙门,迁居馆中。
  “善。”王太后,亦属意麻姑。
  蓟国朝会之事,皆有少府女官,殿中书录,逐条传入西宫。不等散朝,二宫太皇、三王太后皆知。
  此亦是蓟王,有意为之。
  西宫皇英殿。
  细看薮东守乐隐,殿中奏报。董太皇,眼中一闪忧思。
  窦太皇,亦心知:“长姐所虑,可是王上三兴。”
第004章
玉女东来
  “然也。”董太皇,实言相告:“国中风闻,王上欲另立阿斗为帝。譬如街巷风言,王上析分安辽郡,乃为袁曜卿置守也。今日朝堂,蓟王亦如国人所愿,拜袁涣为安辽守。若百官皆求‘顺天应人’,‘汤武革命’。王上,当做何为?”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料想,王上必不违也。”窦太后出口成章:“‘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如妹所言。”董太皇,眸生愁云:“天子为曹氏父子所挟,恐难身免。”
  董太皇所虑,乃是董侯安危。亦如所料。若举国上下,皆有顺天革命之心。纵蓟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亦不可违也。
  彼时,董侯当作何处?
  若下《罪己诏》禅位。不为天子,必被曹氏父子所轻,恐至性命难保。更有甚者,被曹氏父子所挟,负隅顽抗,与蓟王尚父,兵戎相见。毋论弑君弑父,违背人伦也。
  唯恐董侯,深陷两难绝境。董太皇,焉能不心牵。毕竟,董侯乃其亲手养大。名为祖孙,胜似母子。话说,论舔犊情深,董侯之于董太皇,直追先帝。远在合肥侯之上。
  二宫太皇,一时无言。
  须臾,窦太皇轻声道:“今有,舞阳君手书至。”
  “舞阳君,何所言?”董太皇遂问。舞阳君,伴驾西征,于昆仑山口,被墉宫玉女,纪维容、安法兴,接入瑶池仙宫。至此,便常有书信往来。话说,先前二宫太皇,亦有入王母门下之意。奈何,董侯牵心,太皇亦难舍一身富贵。三人伴驾北上,逃离洛阳深宫。唯舞阳君一人出家,遁入仙门。
  “舞阳君言。不日,王母当遣墉宫九玉女东来。执事靖陵安金台。”窦太皇,意有所指:“玉女此来,必为三兴也。”言下之意,蓟王三兴,乃天命所归,势不可挡。
  “妹之意,尽知矣。”董太皇一声叹息。终归“一朝天子一朝臣”。蓟王三兴在即。此时共襄盛举,乃为门下二百年富贵。君不见,诸多闻名遐迩,大世隐者,亦纷纷应徵出仕。甘为蓟王所用。
  蓟国五帝之学,藏龙卧虎。为五学博士者,皆如雷贯耳。今日朝堂。蓟王连封四博士,为一城长吏。足见五学,人才济济。“五经博士”,遂成统称。凡入五学,为博士者,皆封其号。“经”,学也。“五经”,便是五学。五帝之学也。
  悠悠回神。董太皇移步轩下。俯瞰王都,繁华盛景,由衷心声:“‘神光灵耀,繁盛累积’。临乡京华,犹在洛阳之上。”
  洛阳前汉时,已列二京。四百年修造,京华之盛,无可匹及。临乡重建,不满二十载。竟有此盛况,足见国运兴隆。蓟国营城术,集诸术之大成。更加南海巨木,源源不断贩来。高台重楼,鳞次栉比。年前,蓟王于七重之上,为二宫太皇,修筑皇英殿。将蓟宫天际线,升至九重。二宫太皇,投桃报李。金口玉言,命蓟王增筑王宫。
  这才有诸多大殿,纷纷出世。
  或有人问,只拔高否?
  非也。自地基起,重筑九重。
  “可安此(残)身否?”窦太皇并肩屹立。俯瞰临乡城港,九十街衢。
  窦太皇,之所以有感而发。正因蓟王城,不过一里之回。余下八十九衢,皆是鲜活民生。蓟王让利于民。百万爵民齐聚,四海船商往来。才有今日,王都盛景。
  “足可安身。”言将出口,董太皇心中阴霾,随之涣然冰释。终归,“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料想,二皇此生,蓟王必当善待。不然,又何言长情之主。
  星河烂漫,万家灯火。
  灵辉殿五重。登真馆,白阳池。
  蓟王踏夜而来,众女仙欣喜接驾。解带宽衣,一榻横陈。共赴容成仙修毕。众女仙又伴驾入浴。为夫君善后打理。
  蓟王言及,医无虑山,兴无忧宫,造句芒司木馆之事。
  又问麻姑,可愿遣门中弟子值守。
  麻姑惊喜莫名。便欲池中下拜,却被蓟王伸手所止。
  释比翟姜打趣,与夫君坦诚相待,何必多礼。
  协辰夫人黄景华,闻言娇笑,池水非浅,何以下拜。
  白阳池中。如,东华夫人赵爱儿,含真夫人郑天生,万安夫人李真多,午子夫人张姜子,皆在列。
  麻姑亦知事大,故不敢藏私。言,诸姐妹门下,皆可入馆。
  众人并无意外,毕竟,北渚司寒馆,已有先例。凡观天阁中女仙,门下皆可入司寒馆。受信众四时奉献。蓟国航海大兴。司寒馆所奉,又是水神玄冥。凡有僦船远航,或新船下水,必入馆供奉。香火鼎盛。众仙门,获利颇丰。诚然,比蓟王门俸,不值一提。
  其中,西王母门俸,冠绝仙门。年不下亿钱。如巫山神女派,麻姑仙派等,虽广有仙名,却望尘莫及。只因王母门下,适配蓟王者,多达九女。
  又闻王母,不日当遣墉宫玉女东来,主持安金台司金馆。一家独大,几成定局。今闻,夫君欲立句芒司木馆于东境。池中女仙,焉能不喜从天降。
  北宫,易迁馆中。
  上元、云华二夫人,身怀六甲,临盆在即。墉宫七玉女,日夜陪护,唯恐有失。先前,王母门下九女,与杜氏、邹氏,同号“瑶光美人”。今虽入易迁馆,然封号不变。“夫人”,多用于仙门称谓。蓟宫之内,皆遵美人。此亦入《蓟宫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母另有门书送至。
  “王母何所言?”西征之时,过境昆仑。西王母,未请夫君,瑶池仙会。至今,上元心意难平。
  “王母言,已另遣墉宫玉女,执事靖陵安金台。”墉宫七玉女之王子登,柔声答曰。
  上元果然心意难平:“竟不用我等。”
  “夫人,切勿动气。”王子登急忙相劝:“母亲(王太后)言,待诞下麟儿,必为妃。我等皆为美人,若夫人贵为王妃,王母自当持重。”
  稳住心神,上元又问:“另遣何人?”
  王子登斟酌答曰:“安法兴、郭蜜香、纪维容、田四非、李方明、宋灵宾、杜兰香、吴紫玉、萼绿华,计九女。”
  “王母之心,我已尽知。”上元腹中绞痛,似要临产。
  “速请华贵妃。”王子登惊呼。
第005章
好恶同之
  闻上元临盆。蓟王遂携众女仙,赴北宫易迁馆。
  华贵妃,身兼少府御医令之要职。宫中妃嫔临产,皆由华贵妃亲自接生。华贵妃入馆不久,又闻云华亦动胎气,蓟王遂命船宫侍医长义媮,入馆为云华接生。上元、云华二美人,伴驾西征。寝席之戏,沃雪注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朝怀胎,十月分娩”。
  虑及上元、云华,出身仙门。自幼身染奇门异术,怀胎殊为不易。故王太后言,生子可为妃。毕竟母凭子贵。
  蓟王言,岂能厚此薄彼。仙门中,亦有协辰夫人黄景华,东华夫人赵爱儿,含真夫人郑天生,万安夫人李真多,午子夫人张姜子,皆已诞下麟儿。毕竟仙术,因人而异。若不精修幻术,自幼耳濡目染,侵染幻药多年。一般而言,必不至不孕。不妨,皆升为妃。
  如前所言。凡诸夏有名仙门,门下弟子,出师前,多被施以“夺舍续命术”。继承前任衣钵。续命术本身,便是将隐主激活,抹去旧主。故凡名女仙,皆无隐疾之患。如蓟国三殿名女仙,经夺舍续命,继承衣钵者,仙门内皆称“真人”。协辰夫人,亦号协辰真人,东华夫人,便是东华真人,诸如此类。又因男女之别。故女真人,尊夫人。
  论幻术之大成。非天师道莫属。且天师道与大汉宫廷,千丝万缕。如养女刺客,程氏二姝,自幼便被养父程璜,施以“制命术”。而法器随程璜入土,然待翟姜开棺寻觅时,却已不翼而飞。万幸,蓟王命大秦圣祭,施以黑暗驱魔,重塑二姝,焕然新生。这才弥合隐疾,不被法器制命(详见:《三国·151
终成眷属》)。
  关于仙门不孕,华贵妃已深入药理。料想,假以时日,当可治愈。
  须臾,三王太后,闻讯而至。
  少顷,蓟宫三后,纷至沓来。
  片刻,二宫太皇,联袂而至。
  宫妃临盆,乃后宫大事。蓟王子嗣,精贵如斯。子为国君,女为县主。蓟王偌大家业,岂能无以为继。待海内十洲,悉归蓟王家。便是三百子嗣,亦远不及也。
  正因虑及家国天下,蓟王才破例,纳四氏云霞三百女卫,充填后宫。或有人言,蓟王不忌外戚乎?须知。四氏云霞,乃出古羌。母系遗风,盛行不衰。皆如慧贵妃这般,女主当家。绝无“舅夺母志”之嫌。
  帝后驾临,劳师动众。易迁馆中女仙,皆与有荣焉。亦多暗自艳羡。若能为夫君,添丁进口,毕生之幸也。
  三王太后,义结金兰,风雨同舟,姊妹情深。蓟宫三后,与夫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二宫太皇与蓟王深度捆绑,荣辱与共。亦不是外人。且亦不见外。
  蓟王朝夕觐见,嘘寒问暖,有礼有节。二宫太皇,感同身受,栖蓟王家门,欲终老此身。视王嗣如己出。日常,亦与三王太后,相伴入东宫,看护幼子。并同入织室,夜夜机织。乱世之中,更有内中外三重城郭,巍巍九重深宫,遮风挡雨。生活安逸,尤胜洛阳。
  今河北五州,悉归王治。更添山河屏障。汉室三兴在即。贵为帝后,九泉之下,亦足可告慰列祖列宗。
  “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终归,“此心安处是吾乡”。
  甄都,安集将军董承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