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7/2006

  “孟德,节哀,顺变。”宋元异先言。熹平元年,宋奇娶长水校尉曹炽之女为妻。与妻舅曹操,相为挚友。中平元年,曹孟德因从妹夫濦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
  本以为,从此阴阳两隔。岂料,宋元异阴差阳错,竟入太平道,为黄巾逆贼。后又为金市子钱家所佣,配五县令印,为长公主取食。如今,更高居鲁国相位。
  前朝旧事,烟消云散。更加朝廷东迁,黄门式微。又有谁人记得,濦强侯宋奇,其事其人。
  “我与元异,皆无父母矣。”曹孟德拭泪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谓“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宋奇此来,必有见教:“孟德,今为三公,‘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挚友当面,曹操如实以告。
  “何不改为,‘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宋奇言道:“‘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此乃大震关首,毛孝先,疏蓟王言。”蓟王旧事,曹孟德耳熟能详。
  “然也。”宋奇言道:“《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三兴炎汉,蓟王非不欲,只因未得天时也。”
  “哦?”曹操必有此问:“何以知之。”
第021章
巧工进爵
  多年前,蓟王洛阳上计。居东郭殖货里。上陵礼时,与袁绍偶遇。又与董重、袁术,不打不相识。后于菟园,与曹孟德等人击鞠。结为至交好友。
  然平心而论。众人之中。论知蓟王至深,曹孟德首当其冲。蓟王自幼丧父,与孤母相依为命。孤母出自名门,自幼言传身教,成就蓟王忠义两全。蓟王恪守臣节,从未僭越。诸多特权,亦是积功而至。
  自先帝起,便析分九锡,赐予蓟王。国中郡县,本无此多。亦是蓟王,筑城圩田,迁户安民,自行宰割。且皆得天子诏命。便是,万石国老,九重宫殿,亦出自二宫太皇,金口敕封。乃至于,后宫佳丽,亦多出赐婚和亲。
  凡有不臣之心。蓟王早已传檄天下,挥师百万,定鼎江山。何必三十年如一日。安于总王权之极。
  故曹孟德窃以为,时至今日,蓟王并无篡位之心。事实亦如此这般。
  “孟德当知。先帝困龙台上,连下二诏。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这才传位叔侄三人,遂有天下三分。”鲁相宋奇,循循善诱:“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孟德以为,叔侄三人,择其一为天下共主,可乎?”
  “必不可也。”曹孟德答曰。叔侄三人,兄弟阋墙,同室操戈。间隙暗生,渐成不死不休之势。毋论三人中二者何,又岂肯甘居另一人之下。
  “若蓟王为天下共主。叔侄三人,北面称臣,可乎?”鲁相宋奇又问。
  “……可也。”曹孟德如何能不醒悟。
  叔侄三人,彼此勾心斗角。却皆对蓟王,深信不疑。此便是,“宁与洋人,不与家奴”之深意。家奴卑躬屈膝,受尽凌辱。一朝翻身,必百倍偿还。此乃世仇宿怨使然,几无可消解。然外人(洋人),却无此深仇大恨。得举国相授之大礼。必投桃报李,善待旧主是其一。继役家奴,令其永世不得翻身,为其二也。如此,旧主方能一世平安。
  不然,何言“外来和尚好念经”呢。
  宋奇虽未明言,蓟王何时何地,三兴炎汉。然从天下大势着眼。告知曹孟德,叔侄三人,无从和解。蓟王三兴,几不可免。
  一语惊醒梦中人。
  曹孟德喃喃自语:“‘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然也。”宋奇终不虚此行。
  助其悉破天机。何去何从。以曹孟德枭雄之姿,必有决断。
  直到此时。曹孟德这才忆起,老父临终遗言:汉室三兴,不可违也。若蓟王称制,当上表劝进。切莫与敌。
  言下之意,识时务者为俊杰。生逢乱世,需做万全之备。切莫一意孤行,愚忠甄都天子。累及自身,延祸家门。
  宋元异虽匆匆来去。曹孟德却感激不尽。
  披衣坐起,长夜苦思。
  江东袁绍,汉中张济,许皆如此这般。毋论侍奉合肥侯,亦或是史侯,皆是权宜之策,而非长久之计。
  但凡蓟王传檄天下,挥师百万南下。不等两军对垒,必望风而降。如此,方能于蓟王所立后汉朝堂,觅得一席之地。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楼桑将作寺,院中精舍。
  国令黄承彦,并将作令苏伯。陪同门下主簿孙乾,通传王命。
  马钧、诸葛亮,因造汽弩有功。蓟王诏命,各升爵三等。先前因造大花楼机,马钧已连升三爵。循《蓟法》,再立同功,需减爵一等,以此类推,直至一等。此番立功,本只升爵二等。然蓟王破例,再升三爵,足见功劳之大,盛过大花楼机。
  诸葛亮,亦升三爵。话说史上,丞相曾造木牛流马,并损益连弩。论机关术造诣,恐不在马钧之下。
  “主公言,‘可驱车舩乎’?”主簿孙乾,又传蓟王口谕。
  “喏。”马钧、诸葛亮,异口同声。
  二人以为。水力、汽力,并无不同。水流湍急之处,尽得水力之便。同理,蒸汽大量淤积,足可化为动力。而后推动立轮,带动桨叶,运转如飞。车船自可,通行无阻。
  正如蒸发水汽,可将釜盖龙嘴中琉璃珠吹起。
  可比风车。水汽“吹动”轮叶,亦是常理。假以时日,当可如王上所愿。
  国老等人,勉励一番,这便离去。
  毕竟,意气风发少年。马钧、诸葛亮,总角之年,便得授民爵。心中兴奋,可想而知。尤其六等官大夫,非仕不授。海内相加,十四顷美田,马钧举家受益。
  与诸葛亮,出身士族迥异。马驹自幼居贫,少游蓟国,混迹西林。与马超等人相识。因洞悉战车楼,机枢之秘。助马孟起,演武制胜。闻名于蓟王。后入将作寺为学徒,被蓟王赋予重任。果不其然。造大花楼机,一战成名。今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连升六爵,将作寺,能工巧匠无数,却无出其右。
  云台观邸,司辰令庞国老,门下弟子。闻讯而来,为好友贺。
  先前,蓟王将台上蓬莱、方丈、瀛州、壶梁四馆,以十字飞阁,桥架岱舆馆。高低错落,重楼叠阁。遂成云台五馆。于台下仰望,岱舆馆,雾气氤氲。悬浮半空,缥缈似仙。庞公仙居,遂成典故。
  蓟人皆知。庞国老,毕生所学,只授四子。乃蓟国新一辈之翘楚。无不寄予厚望。
  今,诸葛亮,因造机关闻名。便有国中大儒,抱以忧思。唯恐诸葛孔明,错失圣人之道,家国憾失英才。庞国老得闻,一笑了之。蓟国兼容并济,五学并驾齐驱。蓟王罢黜百家,独尊大儒术。诸葛孔明,又岂有失偏颇。
  此言,杞人忧天耳。
  北宫,瑞麟阁。
  先前,蓟王命康居、大小乌孙,并北匈奴,共组联军。由西域都护府,新任绥西左将军马翼,统领。兵进咸海,攻取欢潜国,用于安置北匈奴。与奄蔡国,下上守望,扼控咸海。并将西境,顺延至里海东岸。
  欢潜小国,如何能挡西域联军。绥西左将军马翼,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围攻欢潜国都。
  欢潜国主,见大势已去。遂献城,乞归附。
  绥西左将军马翼,率大军入城。善待国主,张榜安民。六百里传书,求问如何处置。
  “夫君何不效北天竺诸国主,徙欢潜国君入汉土。”士贵妃进言道。
第022章
难抑雄心
  如前所言。攻略欢潜,乃为羁縻东罗马积势。与大建条支七城之国,异曲同工。为蓟王『真·天下棋局』,落子之处。
  时下欢潜,地处妫水(阿姆河)下游,据咸海三角洲。取号“咸海飞地”。难得水草丰茂,兼有渔盐之利。足可安置北匈奴残部,休养生息。
  只需占领埃及、阿拉比亚、叙利亚,及条支国所属美索不达米亚。再并潜国、奄蔡二国之地。上下夹攻,羁縻罗马东部行省。蓟王便足可立,东罗马帝国,扶秦后之子上位。坐东望西,以待天时,再吞西罗马。
  成天下一统之大业。
  “欢潜与康居五小王之奥鞬王国接壤。或可徙欢潜王,入奥鞬安居。”安贵妃此言,大有深意。
  “贵妃,欲行‘制衡山之术’也。”蓟王笑道。
  典出《管子·轻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言指,制衡山国之术。后省为制衡之术。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安贵妃之意,就近安置欢潜王室,以制衡北匈奴。
  “汉土远,而康居近。徙入西域,不失中庸之道。”宋贵妃,深谙夫君之心。
  “善。”蓟王亦如此想。康居,毕竟远在葱岭之西。虽羁縻为属国。却不若西域,由都护府直辖。西域五十五国,与蓟王和亲多年。彼此向化,渐成一家。论心中所向,远非康居可比。且都护府治,它乾城,横竖十里。四面瓮城,旁开八市。制霸绿洲,日进斗金。周回四十里余。高楼广厦,鳞次栉比。八门洞开,川流不息。纳编户并客籍,百万之众。乃一指首屈,西域中枢。其规模之巨,繁华之极。葱岭以西,望尘莫及。丝路小国,更无可匹及。
  先前,城中已建西域大使馆。蓟王有意效,泉州大使馆。分立“西域列国邸”。用于安置葱岭以西,附汉诸国主。凡遇军情如火,六百里数日可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亦不误战机。
  更有甚者。绿洲熔炉,兼容并蓄。只需,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必同归。
  重重利好,远胜寄人篱下,朝不保夕。
  蓟王这便定计。六百里传书绥西左将军马翼。依计行事。西域联军,留存精锐,余下皆遣回。加官进爵,犒赏有功。必令三军雷动,皆大欢喜。
  甄都,太保府。
  “卑下王彧,拜见司空。”闻青州遣使投刺,曹操心知必有要事。虽未出守孝之期,然亦破例相见。
  “别驾,所为何来。”曹操渐起权臣之相。
  “明公手书,请司空过目。”王彧不卑不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