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7/2006

  “嗯。”曹孟德猛回神:“‘香饵之下,必有悬鱼’。舫中皆饵兵也。”
  “司空之意……”樊陵小心求问。
  “传我将令,妄动者死。”曹孟德这便定计。
  “喏。”
  “司空有令,不可妄动。妄动者死——”
  三军高呼。
  谓军令如山。松散船队,随即归位。
  远眺,画舫自水口,逃之夭夭。虽心急如焚,然樊陵亦不敢多言。
  似窥破其心思。曹孟德,自言道:“此,必出陈公台之谋。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故用兵之法,‘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某,岂能中计。”
  樊陵这便醒悟:“莫非,舫中并无,百官妻儿。”
  “然也。”曹孟德越发笃定。
  樊陵不解:“如司空所言,‘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尽遣城中女伎,若出陈宫之谋。莫非,下邳空虚有诈。”
  按曹孟德所言,兵者,虚虚实实。放走城中女伎,以示城中空虚,反而有诈。乃诱曹军攻城也。
  “此乃庸人以为。”曹孟德笑道:“陈公台,必反其道也。”
  所谓反·虚实之计。譬如丞相空城计,便是虚实反复。若遇莽夫,一头撞入,丞相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矣。反倒鹰视狼顾司马懿,智者千虑,马有失蹄。
  曹孟德笃定,下邳防备,必然空虚。然据雄城自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三千弩士,足可挡数万兵马。
  换言之,即便此时强攻,亦是惨胜无疑。若无淮泗大水决堤,倒灌下邳。此战胜负,皆无意义。更何况,行假道灭虢,为天下诟病。受千夫所指,沦为汉室贼臣。蓟王传檄天下,曹孟德死无葬身之地。
  徒劳无功,智者不为。何况,有百害而无一利。
  智机千变,隔空交锋。曹孟德率盖海,过路下邳,入沂水,直奔琅琊开阳而去。
  过开阳,便可舟入武水。上溯泰山,与吕奉先会猎南武阳城下。
  泰山,南武阳。
  悉知曹孟德果出盖海。吕奉先又问:“若曹孟德,过城不入。又当何为?”
  知吕奉先,乃心忧南武阳被围。如曹孟德攻淮南旧事。陈公台遂宽慰道:“将军毋虑。曹孟德必攻下邳。”
  “何以知之?”吕布当有此问。谓“擒贼先擒王”。若曹孟德弃下邳不攻。兵进南武阳,此战危矣。
  陈公台眼中,精光一闪:“卑下已有计较。”
  吕布正欲追问,忽心有灵光:“莫非,下邳治水,别有深意。”言指先前,陈公台主持下邳治水穿渠事宜。
  “将军,明见。”陈公台自设此谋,早有万全之备。毋论曹孟德,忠不忠义,中不中计。只需盖海出击,过路下邳。反·假道灭虢之计,必成矣。
  只是……吕布欲言又止,心生叹息。
  陈宫多智,早已窥破吕布心机:“四门紧闭,盖海入寇。城中百姓,焉知是非?何辨真伪?”
  三人成市虎,裤裆落黄泥。
  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吕布目视陈宫,心有余悸。
  太师便是因我等而死。然,事已至此。此言如何又能说出口。
  下邳城头。
  眼看盖海绕城,追之不及。又视女伎画舫,争相远离。
  守将张超,当机立断:“开闸下水。”
  “喏。”裨将依令行事。
第036章
孟德决堤
  大小沂水,环绕下邳,共注于泗。
  其山川地貌,与寿春诸多相似。譬如寿春八公山,一名肥陵山。下邳亦有葛峄山。《汉书·地理志》:“(下邳)葛峄山在西,古文以为峄阳(山)。”
  曹孟德倚盖海之利,掘内外环渠。火石齐发,攻陷寿春。迫合肥侯渡江南下。一战成名。后袁术孤身渡江,奇袭夺回。修内外环城港,并舟桥水砦,以自守。彼情彼景,历历在目。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陈宫,足智多谋,岂不明察秋毫,引以为戒。
  甚至,未迁州治前,便早已着手布局。后徙治下邳,又专治河渠水情。高薪聘请河北良匠,邺城工师,内外通连,卓有成效。
  时,蓟王兼督四州,命将作寺,重建广宗,增筑邺城。大兴机关之利。今邺城,号邺都。
  中分漳水,南北二城。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铜雀、金虎,三台。南城,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兼有列肆港津,万户千家。
  后世《水经注》载邺城:“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墙角),皆加观榭。层甍(méng
屋脊)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类似营城之法,譬如临乡,南广阳,皆循此例。
  时下蓟人,以洛阳为京师。长安、洛阳、邺城、临乡、蓟北,并称“五都”,足见邺之重要。
  蓟国,兼容并蓄,包罗万种。纳百家精要,立大儒学。兴,王、太、大、门、科,五帝之学。墨门由此兴盛。更加蓟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所到之处,大建历久,营造弥新。青壮、健妇,熟能生巧,精湛技艺者,比比皆是。譬如蓟吏。蓟匠亦为四方所雇。造福天下。工艺、器械,皆突飞猛进。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攻坚克难,反掌之易。裁弯取直,筑坝造堤,穿渠凿山,引流入注。譬如汉水,今全线通航,万石大舡。足见墨门之利。
  修造下邳水道,可谓轻车熟路,不值一提。
  守将张超一声令下。大小沂水,暗门开启。水大湍急,倾泻而下。浊浪滚滚,四面八方,直扑下邳。
  乃至沂、泗,水线陡降。拥塞水口之千艘画舫,竟纷纷倒吸。随波逐流,冲回下邳。
  看似大水漫灌,灭顶之灾。实则,环绕下邳。城中内外,支渠四通,暗道纵横。河水皆被引入地下暗渠,变害为利。然经,洪水冲刷,地面轰然塌陷。暗渠遂变明渠,却被浊流淹没其下。不显露天机。急切间,如何得辨。
  看似,水大决堤,淹没下邳。
  实则,百里水田,开闸灌水。
  原来,效蓟国“圩田术”。陈宫于下邳城外,掘暗渠引水,大兴稻作。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何能比,放水浇田。城中内外,积水没膝。下邳吏民,如何能知,其中详情。于是,鸡飞狗跳,奔走哭号。
  更加城外千舫女伎,花容失色,身陷激流。谓“捉贼拿赃,捉奸捉双”。人证物证俱在。曹孟德决堤,不胫而走。
  泗水之上。
  “轰——”
  一声巨响,盖海坐滩搁浅。
  “何故摇荡?”樊陵站立不稳,惊慌求问。
  “泗水决坏,大水溃出!”便有心腹来报。
  河道失水,因而搁浅。
  “嘶——”曹孟德,倒吸一口凉气。
  樊陵却不明就里,大喜进言:“此乃,天命所至也!”
  “慎言!”曹孟德不喜反惊。
  若果是天灾。为何早晚不发,反趁我等路过,泗水决坏,漫灌下邳。
  心念至此,曹孟德当机立断:“三军勿动。”
  “喏!”
  “司空,不可!”眼看大功告成,樊陵焉不再接再厉:“江淮梅雨,泗水决坏。下邳吏民,危在旦夕。若不救急,恐至……”
  “如何?”曹孟德,忽觉心烦意乱。
  “南阳之祸。”言罢,樊陵五体投地。话说,南阳大水,始作俑者,便是樊陵。今,为求上位,不惜自揭己短。
  少顷,见曹孟德,迟迟未应。樊陵斗胆仰面。只见曹孟德,岿然不动,似在天人交战。
  唯恐被曹孟德窥见,匆匆一瞥,樊陵急忙俯首。虽心生忐忑,然终归,难舍富贵。曹司空若纳其言,不战而得下邳。只需以百官家小为质,吕布如何能不俯首称臣。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兼得徐州,再攻淮南,下取荆襄,关东可定矣。尤其此时,兖徐二州,旗鼓相当。曹孟德,并无胜券在握。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便能得胜,亦是惨胜。此消彼长。坐视淮南袁术,荆州刘表,乃至益州刘焉,青州刘岱,羽翼丰满,尾大不掉也。
  然若。趁人之危,拿人家小。必坐实假道灭虢,自领大不敬罪。
  一言蔽之,各有利弊。
  “事急从权。”曹孟德终有定计:“传命,解兵救急。”
  “司空传命,解兵救急——”
  “司空传命,解兵救急——”
  “司空传命,解兵救急——”三军齐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