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2/2006

  另有《史记·卫将军列传》载:“逐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汉书·匈奴传》亦有:“(漠北)连雨雪数日,谷稼不孰。”
  赵信,前汉匈奴人。武帝时,以匈奴相国投降汉朝,封为翕侯。元朔六年(前123年),任前将军,并平陵侯苏建,率军三千余骑,与匈奴单于战,溃败。赵信遂率其余骑数百奔降匈奴,常为单于出谋画策,屡扰汉边。
  据此可知,赵信复归匈奴,亦将农耕,引入漠北,郅居水流域。顺下如安侯水(鄂尔浑河)、弓卢水(克鲁伦河)等,皆是绝佳牧场。姑衍山下黑林,茏城旧址所在,今乃没鹿回部王庭。蓟王命人筑城,亦为彰没鹿回大人窦统,守土靖边之功。
  先前,窦统上表,乞内附。蓟王思虑再三,回书婉拒。北匈奴,远至咸海飞地。十二部高车亦举族南下。若只剩漠北六氏高车,于靖边不利。漠北之重,不下西域。何况,蓟王一统寰宇,雄心不减。经由草原丝路,西出居延外道。可抵罗马王都。只需沿途各部归附,居延外道,其利之大,不下河西走廊。
  蓟王遂上表甄都,策封窦统为率善王,号“鲜卑北单于”。与南匈奴单于,共号“大漠单于”。由漠北都护府领护。
  待武牧都护府城,筑成。漠北都护府,遂继西域、赐支、岭南,之后大兴。
  谓“眼见为实”。漠北远非汉人所想。千里冰封,苦寒之地。虽不利农耕。然却极利农牧。只需将蓟国青储饲料,远贩漠北。向化漠北各部,筑城定居,开立互市。不出数载,民心得安。
  唯一不便,漠北诸水,多自南向北流。汇入北海。辟漠北航运之便,续接半岛珠串中继港津,遂成当务之急。诚然,自北乌稽港,将青储饲料,车运至武牧府城,再经由郅居、安侯诸水,漕运各城,亦称便利。
  此时,蓟王已知。与大汉诸多东流迥异。漠北诸水北流,深入冰原,注入北冰海。待钢壳破冰船造毕。当可顺下漠北诸水,一探究竟。
  为孤讨平七海。岭南已有周公瑾。
  漠北当遣何人?
  不急。
  漠北开拓车队,可先由大凌港始发。
第060章
政绩大考
  大漠南北,皆归汉治。
  其中漠南,以大辽水为界,西为高车十二侯国,东为沃沮、挹娄、夫余故地。由大辽水航道,与蓟国互通有无。如前所言,漠北诸水,多北流入北海,出北海,续北流至北冰海。
  将作寺来报。漠北,唯有完水,东入海。
  完水,便是后世黑龙江。古称,羽水、黑水等,不一而足。
  《魏书·乌洛侯传》:“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松花江)。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
  完水海口,半载通航,可建新港。蓟王取名:完口津(庙街)。与之隔海相望,东瀛列岛之北大岛(北海道),将作寺亦择址(石狩湾),兴建新港(小樽)。周遭岛夷,非与倭人同种。后世称“阿伊努”或“乌塔里”人。亦称“虾夷”。
  后世,日本东北部地名,许多来源于阿伊努语。如:“札幌”原意为“大河谷”;“小樽”原意为“砂川”;“名寄”原意为“乌鸦出没的城市”等。
  先立港,再拓土。乃蓟王一贯行事。自采冰兴起,大凌港已取代北乌稽港,为半岛珠串之首珠。待完口津筑成,又可上溯为珠串之首。如此不断北进开拓,终可全据鲜卑利亚。
  蓟王号东王父。五帝之子,皆出蓟王家。若嫡长子承玄帝之位,漠北当为其所有。北进、西拓,乃是必然。至于定都何处,此时言之尚早。然既为人父,自当为子先行。
  俗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先前,众人皆不知蓟王苦心。言,漠北苦寒之地,何以封嫡长子。待居延外道,游商渐多。漠北都护府,持续探索。众人方知,居延外道之外,漠北之北。地域广大,可通海西大秦。多产大木、石炭、金、银、铜、铁,不一而足。亦有广袤黑土,可辟为良田。且沿途部落,多为化外野民。文明程度,比匈奴鲜卑,尚且不如。只需稍加驯化,便可收归己用。且嫡长子。已有蓟国傍身。再拓土漠北,亦是事半功倍。若东自鲜卑利亚,西及海西。广袤万里之地,足可分封子孙。即便百子千孙,亦不为虑也。
  大汉帝位,何人继承。待三兴之后,蓟王再集思广益,详加决断,不迟。
  翌日。蓟王早起,入瑞麟阁理政。
  凤梧馆中女博士,自有南宫少府掌理,毋需蓟王劳神。循例,女博士需暂留南宫披香殿,以百日为期。承习蓟宫仪乃其一。为备吏参与少府治政乃其二。待百日期满,择优而仕。须知,沉月博士,秩六百石。若不入女校,可为署寺之令。比六百石以上,乃蓟吏分水岭。少府专治蓟王家事。初时,不过与门下署并立。如今,渐与幕府、蓟国,并著于世。分领幕僚、国吏、家臣。
  因蓟国无宦。故由女官代黄门之职。与黄门不同,女官可兼顾内外。如女博士、女记佐,皆可外放为官。然与男子同曹治事,为时尚早。时下男女大防,不可不慎。
  漠北诸事不急。
  顿逊海渠通航在即。扶南攻略,才是重中之重。
  自三南徼外,南州番邦众多。其中三大国,西北为骠国、掸国,西南为扶南国。其间小国林立,多为附庸。
  其中,掸国与骠国,互为仇敌。扶南独占半岛南端,广袤三千里。海岸线漫长,拥有多处贸易良港。且国中皆是,三登沃土。有循丽水之“大秦道”,与哀牢、天竺互通。另有与顿逊五国接壤之狼牙修国,今亦羁縻于扶南。
  蓟王班师,经停金瓯港。时扶南女王柳氏,已笼络沿线诸国,如叶调、狼牙修等,欲与顿逊五国,共组联军。随蓟王攻略扶南。日前,蓟王又遣岭南长史孙策,并从事周瑜,执掌岭南都护府。
  攻略扶南,乃二人政绩大考。
  如蓟王殿中许诺。只需毕其功于一役。小师弟周瑜,二千及冠,指日可待。
  将作寺所制顿逊海渠微缩模型,由中书令荀采,亲呈瑞麟阁,蓟王座前。
  海渠,横穿顿逊地峡,连通西顿、东逊二港。因地势起伏,以及居中山岩不利掘进,于是,海渠由地下渠道,并地上渠道,交替连通。居中渠段,堪称地上悬河。将作寺早有预计,居中渠段,堆土为堤,远比开凿山体,省时省力。饶是如此,能工巧匠,假机关之利,亦向下凿出半渠,方便船闸通行。先前已通渠,因船闸蓄水,故尚未能通航。
  待蓄水毕。再入将作寺五行船,沿途加装各式机关器。万事俱备,稍后便可通行,木兰先锋。
  换言之,通渠与通航,不可同日而语。
  正因多年前,蓟王命将作寺,绕行顿逊海崎,于两侧渠口,先筑西顿、东逊二港城,而后同时开工,相向开凿,又造船闸悬渠,多措并举,节省大半工期。
  扼海渠东西入口。西顿、东逊二港,必然繁盛。蓟王与顿逊五王约定,各收关税。除汉家船舶外,七海船商皆由顿逊国收取。幕府所辖,如丰州、条支国等,亦由蓟吏收取。
  经由此渠,比绕行顿逊海崎,足短三千里。且无需途径南部荒洲海域,饱受海贼侵袭。可想而知,凡通航,必成风靡。
  正因有大利羁绊。故顿逊五国,方与蓟王联盟。
  一言蔽之。此渠不通,联盟难成。若海渠通航之利,日益凸显。乃至不可轻弃。顿逊五国,当与蓟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断难,背信弃义。
  待阁中女官,各就各位。士贵妃,首读今日条陈:“海丞传书,扶南女王柳氏,求问夫君,当先击何处?”
  蓟王不答反问:“贵妃以为,当先击何地?”
  士贵妃,已有定计:“妾以为,或可先击,狼牙修国。”
  蓟王笑中自有深意:“为何?”
  士贵妃笑答:“狼牙修,扼丽水口,是其一。与顿逊五国比邻,为其二。羁縻于扶南,乃其三也。”
  蓟王欣然笑道:“贵妃,所言是也。”
第061章
白衣南投
  先前,蓟王将象林苑中,三十六小苑之船官苑,赠于扶南女王柳氏,充复国之用。
  因西际徐狼国,有船官川水,入象林苑。船官苑水陆通达,地利不弱两岐苑。稍后蓟王又命水衡都尉,疏通船官川。今万石商船,可经船官川顺下,至船官口入象浦港。
  且自徐狼外行,可至扶南。徐狼国,亦为扶南女王笼络。
  四结联盟,壮大己身。柳氏此举,看似于复国有益。实则,弊大于利。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是故,时人戒日:“机事不密,祸倚入门。”
  如徐狼、叶调二国,便也罢了。狼牙修,本就羁縻于扶南篡位王。柳氏与其结盟。不啻,自寻死路,与虎谋皮。试想,若两军对垒,狼牙修反戈一击。趁联军阵脚大乱,扶南王挥师掩杀。此战必败。
  蓟王远瞩高瞻。先攻狼牙修,为柳氏联盟锄奸。且谓“杀鸡儆猴”。狼牙修,既羁縻于扶南,便奉扶南篡位王为主。知属国被攻,宗主国焉能坐视不理。
  若分兵来援,则国中空虚。若陈兵不动,周遭小国,必心寒倒戈。且狼牙修与顿逊五国,多有攻伐,素有积怨。因皆羁縻于扶南,故未大动干戈。顿逊海运之利,狼牙修垂涎三尺。而据狭长海崎,顿逊五国亦慕狼牙修三登沃土。
  以顿逊五国之名起兵,攻入狼牙修。可谓一石数鸟。
  岭南犀甲勇士,东瀛列国蛇兵。各五万人,守备江表十港,并海外荒洲。兵船往来,十万大军,三日可聚。攻灭扶南,何必十万之众。蓟王料想,一万精兵足以。蓟精五甲:吞光鱼鳞甲、秘环鼍龙甲、辟水角端甲、绞丝封豕甲、却敌水犀甲。东瀛、岭南,都护府兵,各得其一。
  牛刀割鸡。对阵徼外番国,自当无往不利。
  士、宋、马、钟、安、张等,诸贵妃侍奉蓟王身侧,出谋划策,共号“女智囊”。少府女官兴盛,亦多仰赖诸贵妃之力。
  毋需,杞人忧天。且不说,蓟国吏治健全。单论蓟王明以照奸。亦不会令“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不可司晨;若母鸡司晨,则家道中落)。”
  且众贵妃并无实权,不过顾问应对而已。
  五日小会,十日大朝。国政府事,皆有左右国相,并幕府三丞,逐条通报。蓟王携百官,集思广益。凡经南宫少府,呈报瑞麟阁,多出蓟王家事。亦或是蓟王先知。稍后,必广而告之。
  譬如此次顿逊通渠,亦先通禀蓟王。迟至下次朝会,百官皆知。甚至不等朝会,便见诸于明日报端。再经酒垆、茶馆、汤池、客舍,传遍街头巷尾,乃成道听途说。
  不出十日。五百城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里之回,九重高耸,蓟王宫。上下错落,正于多处,大兴土木。王都兴建之初,王宫便边修边造。历经十余载,方才完工。后又历经改造、增筑。蓟国能工巧匠,早已熟能生巧。譬如立督亢干栏重楼时,桩柱外包画像砖,以绝鼠患。遂成蓟国营造法式。蓟王宫中立柱,皆“大木箍铜”以加固。技艺,与坚木包铁类似。
  先秦时。箍铜,多加于剑柄。常为两周凸箍。今蓟王宫立柱、横梁,皆通体箍铜。且铸造时,多刻有龙凤纹。美轮美奂,富丽堂皇。诸如涂搪清钢等,亦多有加装。即便层层堆叠,高至九重。亦稳如泰山。
  “五部(都护)长史,夫君既立其四。何独缺东瀛?”马贵妃笑问。
  蓟王笑答:“乃为公瑾所留也。”
  换言之,待岭南事毕。蓟王有意调周瑜,出镇东瀛列岛。
  “既如此,何不先设从事。”马贵妃进言。
  蓟王轻轻颔首:“也好。”东瀛近在咫尺。且诸国主,久居泉州东瀛列国邸。诸事往来皆便利。且列岛城港,治政皆出蓟吏。东瀛蛇兵,亦由蓟将统领。左相府设“外事曹”,专掌东瀛等,诸国外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